《南山山体公园调研报告5则范文》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3849028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8.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山山体公园调研报告5则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南山山体公园调研报告5则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南山山体公园调研报告5则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南山山体公园调研报告5则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南山山体公园调研报告5则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山山体公园调研报告5则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山山体公园调研报告5则范文》(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山山体公园调研报告5则范文第一篇:南山山体公园调研报告南山公园调研报告一、公园概况南山公园位于九江轻机厂对面的十里老飞机场,南至南山路,北 至昌九高速,西至十里大道,东至欣荣路。公园以陶渊明的诗句“采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命名,据说总投资3.5亿。公园东至欣荣路, 西至十里大道,南至南山路,北至昌九高速,用地面积1330亩。公 园分为广场部分和山体公园部分,其中,山体公园面积约700亩,山 下市民广场面积约130亩,其他用地面积500亩。而我们主要是呈现 山体公园部分的调研介绍。公园设计紧扣山水田园特色,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将园林 文化、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相融合,重点打造集行政、休闲、

2、文化、 生态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主题公园。二、公园设计分析南山公园项目是我市实施“强工兴城”战略的一重大德政工程。 公园建成后,将结束十里乃至整个城区西南片区无大型城市公园的历 史,大大提升九江的人居环境和宜居指数,进一步彰显城市特色和个 性,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繁荣城市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突出优点:1、紧扣山水田园特色,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南山公园的名称源起于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包涵了深厚的人文气息,而南山公园十字形的布局,更彰显出 现代与自然的融合。与南山公园紧紧相依的是五柳湖,由于陶渊明非 常喜欢柳树,并自称五柳先生,所以五柳湖因此得名,这着实体现了 既南山公园特

3、有的人文底蕴,也体现了南山公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2、相地合宜,因地制宜。南山用地西临十里大道,东至螺丝山东侧山体,北临规划道路(赣 北商城),南至规划道路。公园建设共分三个区,即东南侧的螺丝山 山体保护区及昌九高速公路南、北两个功能区。其中:螺丝山山体保护区。强化以人为本的生态理念,保留原有的山 体植被,配套相应设施,完善旅游、体闲、健身、观赏及烈士纪念的 功能。北区。位于高速公路以北,完善配套公共设施,建设市民集会 广场、商贸购物街区及部分行政办公设施等。(此区不在我们调研范 围)南区:位于高速公路以南,规划设计与螺丝山一道,结合现有 地形,完善旅游休闲、文化娱乐等公共设施,并形成与北区的“

4、功能 互补、景观衔接、空间统一、天人合一”的整体形象,同时强化日景与夜景的变化,使自 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统一,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协调融合。3、彰显功能、生态、宜人设计原则。南山公园整体由城市客厅、南山山体公园以及五柳湖公园三部分 组成。且处处都体现景观艺术设计原则。体公园入口区设计独特,引人注目:山体公园主入口包括广场及绿化、山体公园大门、山体公园主入 口广场文化墙三项内容。大门高17.8米,长41米,用大理石堆砌而 成,且石上附有祥云雕刻,凸显复古、雄伟、大气、祥和之感。主入 口鲜花簇拥,两侧文化墙,刻有对九江产生重要影响的名人陶渊明、 周敦颐的著名诗句。拱桥、溪水、绿草交相辉映,绘织了一

5、幅江南古 城“小桥流水”的画卷。园内众多景观体现其特有的设计理念:2、入口处的石桥桥面设计以道痕代替了阶梯。既防滑,又便于 管理,体现了人本主义原则。b、两侧的跌水,使文化墙、拱桥和溪水景观形成了一个小系统。 水声也激起人们愉悦之感,似乎可以用耳朵欣赏,并融入其中。C、一旁的草坪休憩地有动物石雕座、复古石凳与石桌。这些山 羊雕座吸引众多小孩玩耍,娱乐性强。小从山脚望山顶,亭子若隐若现,欲露而先藏,欲显而先隐。 给游客以一种想一睹庐山真面目的欲望,增加了爬阶梯的动力。e、不管是南山山体公园还是五柳湖公园,路灯设计造型不同, 但颜色都是黑白主打,体现了现代性与统一性。f、五柳湖公园的湖中汀步横跨湖

6、面,并配有跌水设计,涉水汀 步穿插,活跃了空间,体现了设计的独到以及缩短了人与水的距离, 使人的亲水行为得到了体验。g、栈道曲折且栈道处扶手涂有油漆,不仅与周围景观相得益彰, 而且降低了木头的粗糙程度,能够有效的保护游客。h、五柳湖从南 向北,依次落差,层次十分明显。公园植被众多,配有原始山体植 被,成为天然氧吧:南山山体公园原为螺丝山,山上植被丰富,且被保留下来,使得 原始山林体系依旧呈现,实为难得。并有樱花园、樱桃园、梅园等大 片园林,使得美学原则体现得淋淋尽致,每个季节都有对应的花季, 达到了“万绿从中一点红”的效果,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消除疲劳,强 身健体,还能为园中增添色彩与活力。基础设

7、施设计宜人性:a、导向系统:园中指示牌、道路指示牌均齐全,减少初来游客 的困惑。b、垃圾箱:其造型、尺度以及所处的位置都较为恰当,发 挥了其用途,方便了游客。c、公共厕所。公共厕所的位置避免了其在园中过分突出,减少 了没必要的装饰,体现了适用、方便、经济、卫生等原则。d、灯光。园中有路灯、地灯、草坪灯等,不仅具有照明效果, 更令夜晚的南山公园在灯光的装饰下,呈现另一番别样的景致。4、富有人文底蕴的南山公园,成为了市民休闲好场所。九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需要更多的建筑来承载千百年的优秀 文化。公园取名南山,紧扣山水田园特色,很好地弘扬了九江的历史 文化,并具有浓厚的人文底蕴色彩。现在,许多市民在

8、此结伴休憩, 欣赏公园美景,并在山体公园大门前拍照合影。昔日的荒地,如今的 南山公园,俨然成为了人们休憩休闲的好场所。存在不足:1、园中有些景观设计得不太合理:主入口两侧文化墙下的水池,管理者或游人无法接近,使得管 理维护或观赏不方便,且实木地板保留时间不长,为维护增添了麻烦。园内空间尺度过大,边缘区域少,使游客缺少私密空间,也不 能满足人们的安全心理要求。南山山顶的亭子设计整体张力很小,不大气,给人别扭感觉。 从南山到五柳湖途中的道路缘线单调,无装饰景物,显得小道单一, 无吸引力。汀步距离的设计没有与人们正常行走的步伐距离相配合,给人 已不适应感觉。栈道设计过于僵硬,无柔和感;且湖沿岸设计不

9、自然,太过于 规整。垃圾箱颜色过于突兀,与周边景观配置不协调。五柳湖公园,整体设计让人感觉缺乏文化底蕴,设计理念不强, 没有中心灵魂。2、植物种植方面缺乏整体考虑:在爬阶梯上南山山顶途中的花坛里,植物虽多,但植物物种单 一,以致在冬天树木和草坪都枯黄,显得十分萧条。往南山公园向五柳湖公园道路途中两旁种有夹竹桃,而其茎、 叶、花朵都有毒,它分泌出的乳白色汁液含有一种叫夹竹桃苷的有毒 物质,误食会中毒。所以在道路两旁种植夹竹桃是非常不理智的,对 游客的人身安全产生威胁。沿路乔、灌、草植物自然混植,形成小群落,但部分边坡石土 裸露,易形成山体滑坡。南山公园山体后的斜坡用水泥覆盖,虽然可以防山体滑坡,

10、但 是从五柳湖公园看上去,十分不美观,应用藤类植物覆盖。湖边景观植物过于单一,无灌木和四季花,使水分易蒸发且无 点景之笔。3、管理中的存在的缺陷:无论是在南山公园入口旁的跌水景观,还是在五柳湖公园的跌 水景观,在冬季由于水流管理问题,并没有跌水景观形成,让游客对 公园感到失望,给公园带来负面印象。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力度,在 五柳湖公园,不少游客在对湖里鱼儿在投食的同时,还往湖里投入了 垃圾,使得本来就浑浊的湖更加雪上加霜。垃圾箱处处都见破损,且没有及时修复或装新,成为了公园中 的败景。五柳湖公园景观改造设计方案一、概况介绍:五柳湖公园名字的来源是因为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因其家房前 植物有五株形态

11、素雅,婀娜多姿的柳树,对它们喜爱倍至,故自号为 五柳先生。一方面体现了陶渊明朴实无华心态,另一方面也流露出其 对田园风光、田园生活的深深爱恋。所以我们把此美好的湖光山色命 名为五柳湖,体现了南山公园具有的人文底蕴。五柳湖与南山公园是 一个紧紧相依的区域,五柳湖设计充分突出了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完 美结合。湖内有桃源亭、五柳广场、漫花草坡、芦苇水苑等近20余 个景点。如果南山公园的雄壮、气势可以比作一位正在镇守九江西南 城区的将领,那么紧挨着的五柳湖公园,以其委婉但不失风度的性情, 正是他背后默默支持他的女人。公园设计遵循了“动静相生,天地人和”的设计理念,采用了空 间流动的设计手法,硬质景观与软

12、质景观相互渗透,相互融合,通过 巧妙构思,精心布局,使整个公园融于自然,寓于文化,营造出了一 个特色鲜明、层次丰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公园。二、存在主要问题:1、汀步距离设计不合理,不适应正常人的步伐。2、栈道节点处弯曲过于僵硬,没有柔和感。3、湖岸边植被单一,没有参差感,颜色变化几乎没有;且湖岸 线过于规整、生硬,不自然。4、湖面缺少景观,显得异常平静,像一潭死水。5、园内整体无点睛之处,欠缺文化特色,主题突出不明确。三、方案改造依据:方案改造在充分尊重现有条件的前提下,深刻解剖原有的设计理 念,并围绕这些理念展开改造工作,改善原有设计中的不足,强化原 有设计中的亮点,使原有理念能够更加高效,适

13、宜地服务于使用者。 但由于五柳湖存在的问题众多,所以我们打算从五柳湖整体进行改 造。然而我们改造的重点出发点和依据如下:1、五柳湖公园整体缺乏灵魂,无点睛之笔,且主题不突出等问 题。2、公园设计遵循了 “动静相生,天地人和”的设计理念,采用 了空间流动的设计手法,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相互渗透,相互融合。3、城市公共空间开放设计评价体系。四、五柳湖公园改造分析:改造前园内违背了评价体系中的以下几点:一级评价体系:1三级评价体系:6、14具体表现在:1、主题不鲜明2、湖岸线没有曲线感3、有些景观设计不合理4、绿化配置没有整体统一,缺乏色彩,冬季景观单一从我们对五柳湖公园的调查来看它没有一个灵魂,虽名

14、为五柳 湖,但只是因湖旁边种植了柳树而得的,然而五柳先生笔下的五柳湖 位于桃花山和桃源山毗邻之处。湖岸迂回,周可行车。湖垂翠柳,波 映红桃,二桥飞越,一亭独秀。湖中有田田莲叶,亭亭荷花,湖光山 色,美不胜收。而五柳湖公园却给不了我们这样的感觉。为此我们组认为可以做如下改进:1、针对五柳湖公园缺乏文化主题,没有实在的灵魂。为此,我们可以在五柳湖中心塑一陶渊明的雕像,因为雕塑是一 种精神产品,它用立体造型的语言展示,可直接反应主题。在外围布 置一个圆形的大面积的小喷泉景观;或者在外围处种植季节花,每个 季节都有花季,给人们一种置身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 境。并有小道通向湖中心,能让人们在

15、受到文化熏陶的同时,亲自体 验游玩的乐趣。2、湖岸线过于规整,不自然,与设计理念相背离。适当增加湖岸曲线和变化度,是人产生一种“曲径通幽”的意境。 并在湖岸边铺设观景石,使之成为一个天然亲水台阶。但为了安全起 见,湖水岸边深度不应超过0.5m。3、五柳湖虽分几层,有层次感,但整体让人感觉很相似,没有 重点突出的地方。考虑到五柳湖本来的形状即至南向北延伸,然后我们要又已经在 下游塑了陶渊明雕像,所以上游的设计可以以自然环境的装饰主打, 将上游和下游设计成不同风格,就是自然和文化的结合,使自然融于 文化中,文化倘佯在自然里,体现了设计的最初理念。4、只注重栈道的线性规划,而忽视栈道节点处的处理,使得栈 道整体显得僵硬。栈道应改为弧形而不是棱角分明,这样既使五柳湖更加亲切自 然,又对在嬉戏玩闹的游客起了安全保障。且栈道可以充当小道通向 湖中心。5、汀步设计的距离不适应正常人步伐。汀步的设置要尽可能的让人感觉自然、舒适。6、湖岸边植被物种太少,无花卉,没有层次感,色彩单调。我们可以在湖岸边增加植物的种植,使湖岸上不仅要有郁郁葱葱 的垂柳,还要有配合灌木的配合,显得有层次感,且能减少湖水的增 发;并种植花卉,最好四季花,那么在冬天变可以出现“万里从中一 点红”的效果;在湖面上种植王莲或睡莲,使五柳湖有着更好的观赏 价值。五、总结此次的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