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科学名词解释.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3847130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科学名词解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神经科学名词解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神经科学名词解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神经科学名词解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神经科学名词解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经科学名词解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科学名词解释.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黑质(substantia nigra)中脑的一个细胞群,这些细胞以多巴胺为神经递质,支配纹状体。2 红核(red nucleus)中脑中参与运动控制的一群细胞。3 暗电流(dark current)暗灯光下光感受器上的内向钠离子电流4 暗适应(dark adaptation)视网膜在暗光条件下对微弱光线逐渐变得敏感的过程5 明适应(light adaptation)强光条件下,视网膜对光的敏感性逐渐减低的过程6 本体感觉(proprioception)利用肌肉、关节、皮肤的感觉信号所形成的躯体位置和运动的感觉7 并行处理(parallel processing)认为不同属性的刺激被脑用不

2、同的通路以并行的方式处理8 操作式条件反射 instrumental conditioning 将某种反应同一定的奖励性刺激建立起关联的学习过程9 颤搐症 ballism 底丘脑损伤引起的运动失调,以剧烈的肢体末端抽动为特征10 长时程记忆long-term memory存储实践持久,且不需要连续复述的信息11 短时程记忆short-term memory 对尚未转化为长时程记忆的新事件或新事实信息的保持12 撤光双极细胞OFF bipolar cell 视网膜中的一种双极细胞,其感受野的中央部对暗刺激(撤光)出现去极化反应13 给光双极细胞ON bipolar cell视网膜中的一种双极细胞

3、,其感受野的中央部对光刺激(给光)出现去极化反应14 给光神经节细胞(On-center ganglion cell):当它的感受野中心接受一个小光点刺激时会产生去极化反应,并产生一连串动作电位15 撤光神经节细胞(Off-center ganglion cell):当一个暗点投射在它的感受野中心时,细胞发放一串动作电位 16 程序性记忆(Procedural memory):对技巧、习惯和行为的记忆,来源于直接经历,需要长时间的反复的练习形成,但不大可能被遗忘。17 陈述性记忆(Declarative memory):对事实和事件的记忆,是有意识的回忆,容易形成,也容易被遗忘。18 方位选择

4、性orientation selectivity视觉系统细胞对有限的方位刺激做出反应的特性19 非联合型学习nonassociative learning个体对单一类型刺激重复作用后的行为反应变化20 复杂细胞complex cell 视皮层中的神经元,具有方向选择性,但没有明确的“开”和“关”亚区21 简单细胞simple cell 视皮层上的一类细胞,具有长方形的方向选择性感受野,而且感受野可以分为给光和撤光区22 感觉投射图sensory map感觉信息在一个神经结构中的表现,这种表现保留有感觉信息建立在感觉器官上的空间组构关系23 感受器电位receptor potential 由刺激

5、所引起的感受器膜电位变化24 感受野receptive field 受到刺激时可以引起神经元膜电位变化的感觉表面某一区域25 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指在执行认知任务过程中,用于信息的暂时储存与加工的资源有限的系统26 共济失调ataxia 异常的、不协调的和不准确的运动,一般与小脑功能失调有关27 光感受器photoreceptor视网膜中特化的细胞,可以将光能转换成为膜电位的变化28 忽视综合症neglect syndrome一种表现为对部分躯体或部分视野内物体的漠视或者无反应的神经疾病29 化学感受器chemorepellent选测化学物质作为激活物的感受器30 记忆memo

6、ry 对习得信息的保存31 学习learning获取新的信息或新的知识的过程32 遗忘症amnesia严重的记忆或学习能力丧失33 减弱反射attenuation reflex鼓膜张肌与镫骨肌收缩时,听小骨变得极具刚性,传至内耳的声音在很大程度上被减弱。一个响的声音的出现会促使这些肌肉收缩,这个反应称为减弱反射。34 交叉decussation由中枢神经系统的一侧穿至另一侧的轴突通路35 离视网膜投射retinofugal projection 将来自视网膜信息传至视皮层的神经通路36 联合型学习associative learning不同事件间相关性的学习37 敏感化sensitizatio

7、n导致对所有刺激都出现强烈反应的一种非联合学习38 习惯化habituation一种非联合性学习,结果是对重复刺激的行为反应降低39 内淋巴enodolymph 内耳耳蜗内充盈的液体,含高浓度的钾离子和低浓度钠离子浓度40 外淋巴perilymph内耳耳蜗前庭阶和鼓阶中充灌的液体,含低浓度的钾离子和高浓度的钠离子浓度41 逆行性遗忘retrograde messenger对疾病或脑损伤发生之前的所有事件的遗忘42 顺行性遗忘anterograde amnesia丧失形成新记忆的能力43 牵涉痛reterred pain感受到的痛并非来自真正的痛产生点44 牵张反射myotatic reflex

8、牵拉肌肉引起肌肉收缩的一种反射,由来自于肌梭的Ia类传入纤维与支配同一块肌肉的运动神经元之前的蛋突触联系所介导45 屈光度diopter眼遮光能力的度量单位,为焦距的倒数46 群体编码population coding一一大群细胞的活动来体现感觉、运动和认知信息的现象47 视放射optic radiation离开外侧膝状体到视皮层的轴突触48 视锐度optic nerve视觉系统区分两相邻点的能力49 视拓扑图retinotopy视觉通路定位的一种组构方式50 视野visual field当眼睛固定注视前方某一点时,双眼可视的空间范围51 适应性调节accommodation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形

9、状而使光纤聚焦52 锁相phase locking听觉神经元固定对声波的一个相位产生放电反应的现象53 特征频率characteristic frequency能够引起听觉系统一个神经元产生最大反应的声音频率54 痛觉感受器nociceptor对潜在的伤害性刺激做出选择性反应的感受器55 痛觉过敏hyperalgesia痛觉阈值降低,对痛刺激的反应性增强,或者是局部损伤引起的自发性疼痛56 痛觉丧失analgesia正常痛觉的缺乏57 眼优势柱ocular dominance column优先从一只眼接受信息的纹状皮层58 运动单位motor unit一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支配的所有肌纤维59 运

10、动神经元池motor neuron pool支配同一块骨骼肌肌纤维的所有运动神经元60 意向性震颤(Intention tremor):指出现于随意运动时的震颤。其特点是在有目的运动中或将要达到目标时最为明显,常见于小脑及其传出通路病变时。意向性震颤可以不伴肌张力的减低,只在肢体运动时才出现。61 瞳孔对光反射(The pupillary light reflex):由视网膜到脑干神经元的输入所引起的一种反射,该反射可以控制虹膜的收缩活动,使瞳孔在强光照射下变小,在微弱光条件下变大62 双目感受野(Binocular receptive field):对双眼刺激都有反应的细胞的简单感受野63

11、柯蒂式器官(Organ of corti):听觉感受器官,含毛细胞、柯蒂式杆和支持细胞。64 耳蜗放大器(Cochlear amplifier):外毛细胞将基底膜的响应放大,内毛细胞的静纤毛倾倒程度更大,内毛细胞所产生的转导过程的增大使听觉神经产生了更大的响应。这个外毛细胞构成的反馈系统称为耳蜗放大器65 音调拓扑(Tonotopy):听觉结构中的特征频率的系统组构66 双耳时间延迟(Interaural time delay,ITD):当我们不直接面对声源的时候,声音到达两只耳的时间总是不同的。比如,一个声音突然从你的右方传来,它将首先到达你的右耳,然后它将传入你的左耳,此间的时间差称为双耳

12、时间延迟。67 双耳强度差(Interaural intensity difference,IID):声音的方向和头部对一个耳朵形成障碍,导致两耳之间存在强度差异。如果声音是从正右方传来,左耳所听到的声音的强度会显著地低;如果声音从正前方传来,到达两个耳朵的强度将是同样的;如果声音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方向传来,则强度差也介于两者之间。68 前庭-眼反射(Vestibulo-ocular reflex):通过感受头部的旋转指挥眼睛向相反方向做补偿性运动。69 下运动神经元(Lower motor neuron):脊髓腹角内躯体运动神经元,能够直接命令肌肉收缩。70 上运动神经元(Upper motor neuron):主要位于大脑皮质体运动区的锥体细胞,这些细胞的轴突组成下行的锥体束,其中下行至脊髓的纤维称为皮质 脊髓束;沿途陆续离开锥体束,直接或间接止于脑神经运动核的纤维为皮质核束。71 脊休克(Spinal shock):脊髓突然横断失去与高位中枢的联系,断面以下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