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江苏省普通国省道国土空间控制规划编制指导意见20180313.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3847086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附件1江苏省普通国省道国土空间控制规划编制指导意见2018031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附件1江苏省普通国省道国土空间控制规划编制指导意见2018031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附件1江苏省普通国省道国土空间控制规划编制指导意见2018031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附件1江苏省普通国省道国土空间控制规划编制指导意见2018031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附件1江苏省普通国省道国土空间控制规划编制指导意见2018031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附件1江苏省普通国省道国土空间控制规划编制指导意见2018031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附件1江苏省普通国省道国土空间控制规划编制指导意见20180313.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1:江苏省普通国省道国土空间控制规划编制指导意见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2019年3月1江苏省普通国省道国土空间控制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决策部署,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空间资源的有效储备、严格管控和高效利用,处理好普通国省道与“三区三线”之间的关系,根据相关法规和规范,结合江苏实际情况,特制定江苏省普通国省道国土空间控制规划编制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第二条 指导意见为指导性文件,主要是对规划的主要内容、技术路线、成果要求和审查流程做规定和说明。第三条 本次规划目的是全面梳理全省普通国省道建设项目需求;加强普通国省道线位与城镇开发边界、永久

2、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之间的协调,做好普通国省道与铁路(轨道)、高速公路、水运、航空等其他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通过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对接,实现普通国省道线位、点位等空间资源有效预留,保障全省普通国省道可持续发展。规划成果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可为后续项目的建设提供依据。第四条 编制普通国省道国土空间控制规划必须贯彻国家、省委省政府的方针和政策,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有关法规、制度以及相关技术规范、标准。规划应依据当地实际情况,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各类交通专项规划等保持协调统一。第五条 本次规划的对象为国家公路网规划

3、(2013-2030年)和江苏省省道公路网规划(2011-2020年)(上述两个规划以下简称国省道规划)中认定的江苏境内的普通国省道规划待建(指新建、扩容、改线)路段,以及主线收费站、沿线附属设施(如养护工区、服务设施、治超站点等)。本次规划的基年为2018年,规划期限至2030年。第六条 本次规划原则:规划引领严格按照国省道规划等上位规划开展编制工作,最终落地的普通国省道功能、起终点、重要节点、线路走向等控制因素应与上位规划保持一致;突出重点统筹普通国省道规划待建项目建设时序,优先安排断头路、瓶颈路等能够充分发挥路网效益的互联互通项目,拥堵路等其他项目的建设时序可依据实际需求合理安排;集约发

4、展充分协调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结合既有相关成果,优化普通国省道空间布局,集约、节约利用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益;统筹协调充分发挥普通国省道国土空间控制规划外合内联的功能,对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强化部门协作和上下联动,形成工作合力。第七条 各设区市交通运输局组织辖区内各县(市、区)交通运输局开展本次规划的编制工作,具体组织方式由各设区市结合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各设区市交通运输局应组织对辖区内各县(市、区)规划成果进行初审,协调跨区域项目的对接,重点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技术标准、路线方案、建设时序、与“三区三线”关系开展审查,并出具会议纪要。各设区市、县(市、区)交通运输局在规划编制过程中,

5、应主动加强与自然资源(规划)、生态环境等主管部门的衔接协调。第八条 建设主体是各县(市、区)的项目,由县(市、区)汇总编制一个规划报告,包括一份文本和一套图表册(具体要求附后);建设主体是市本级的项目,由各设区市编制一个规划报告,编制要求可参考县(市、区)规划报告。各设区市汇总辖区内县(市、区)规划报告和市本级规划报告,编制全市规划报告,包括一份文本和一套图表册(具体要求附后)。第九条 本指导意见由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负责解释。第十条 本指导意见自印发之日起施行。14附件1:设区市规划报告编制要求一、规划报告格式1、设区市规划报告包括一份文本和一套图表册。文本按A4规格装订(附必要的图、表,大小以

6、清晰为准),图表册按A3规格装订。文本和图表册封面为蓝底白字。2、规划报告文本和图表册封面需标明名称、编制单位和编制时间。文本名称为规划名称加上“报告”,如“市普通国省道国土空间控制规划报告”;图表册名称为规划名称加上“图表册”,如“市普通国省道国土空间控制规划图表册”;编制单位为编制报告的研究单位;编制时间反映到年月。3、规划报告文本和图表册均设扉页,包括规划编制单位名称,单位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等签章,以及参加编制的人员姓名和职称,附相关资质复印件,并加盖公章。4、规划报告文本和图表册均需提交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文本电子文件格式为*.doc、*.docx、*.jpg和*.pdf;

7、图表册电子文件格式为*.jpg、*.dwg、*.shp、*.xls和*.xlsx,其中,*.dwg、*.shp格式图形应多图层显示。二、规划报告文本内容第1章 概述1.1 规划背景阐述规划编制的背景。1.2 规划范围、期限、依据阐述规划编制的范围、期限和依据。1.3 规划技术路线阐述规划编制的技术路线。1.4 规划过程阐述规划编制的过程。1.5 规划结论总体介绍全市普通国省道项目路线推荐方案布局、建设需求、投资匡算等情况;统计全市各项目推荐方案用地数量及占用“三线”区域数量(统计表格详见附表2)。第2章 全市“三区三线”分布情况2.1 城镇空间分布情况简要介绍全市城镇空间分布和城镇开发边界的划

8、定情况。2.2 农业空间分布情况简要介绍全市农业空间分布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的划定情况。2.3 生态空间分布情况简要介绍全市生态空间分布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情况。第3章 方案审查3.1 技术标准审查阐述各项目推荐方案的线位走向、技术等级、设计速度、断面形式等技术要点的审查情况,并给出明确意见。3.2 跨区域衔接审查阐述跨区域项目推荐方案衔接合理性的审查情况,并给出明确意见。3.3 与“三区三线”关系审查阐述各项目推荐方案与“三区三线”关系的审查情况,并给出明确意见。第4章 相关建议提出市际项目方案对接过程中需要省级协调解决的事项(如有)。第5章 附件包括市级自然资源(规划)、生态环境等相关主

9、管部门意见;会议纪要、审查论证意见等。三、规划报告图表册内容市级汇总图表(推荐方案):1.市普通国省道国土空间资源储备项目表(详见附表1)2.市普通国省道用地及占用“三线”区域数量汇总表(详见附表2)3.市普通国省道项目地理位置图(应反映规划待建项目)4.市普通国省道项目影响区城乡用地规划图5.市永久性基本农田控制线划定图6.市生态安全控制线划定图7.市城市开发边界控制线划定图8.市普通国省道廊道控制线划定图(套图叠加)备注:1、“8.市普通国省道廊道控制线划定图(套图叠加)”需提供可对接自然资源(规划)主管部门GIS数据平台的矢量文件(shp格式,基于1:10000地形图(图示要符合相关规范

10、),采用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高斯-克吕格投影,3度分带,中央子午线120度标准);2、各设区市对不在国省道网规划中,但拟争取纳入新一轮省道网规划修编的项目,仅填写附表3及大致的规划路线走向图,单独装订成册,供省厅在省道网修编时参考;3、以上编制要求供参考,将根据部、省最新要求作进一步细化完善。附件2:县(市、区)规划报告编制要求一、规划报告格式1、县(市、区)规划报告包括一份文本和一套图表册。文本按A4规格装订(附必要的图、表,大小以清晰为准),图表册按A3规格装订。文本和图表册封面为白底黑字。2、规划报告文本和图表册封面需标明名称、编制单位和编制时间。文本名称为规划名称加上“报告

11、”,如“县(市、区)普通国省道国土空间控制规划报告”;图表册名称为规划名称加上“图表册”,如“县(市、区)普通国省道国土空间控制规划图表册”;编制单位为编制报告的研究单位;编制时间反映到年月。3、规划报告文本和图表册均设扉页,包括规划编制单位名称,单位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等签章,以及参加编制的人员姓名和职称,附相关资质复印件,并加盖公章。4、规划报告文本和图表册均需提交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文本电子文件格式为*.doc、*.docx、*.jpg和*.pdf;图表册电子文件格式为*.jpg、*.dwg、*.shp、*.xls和*.xlsx,其中,*.dwg、*.shp格式图形应多图层显示

12、。二、规划报告文本内容第1章 概述1.1 规划背景阐述规划编制的背景。1.2 规划范围、期限、依据阐述规划编制的范围、期限和依据。1.3 规划指导思想、原则、目标阐述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1.4 技术路线阐述规划编制的总体思路和技术路线。1.5 规划结论总体介绍全县(市、区)普通国省道项目路线推荐方案布局、建设需求、投资匡算等情况;统计全县(市、区)各项目推荐方案用地数量及占用“三线”区域数量(统计表格详见附表2)。第2章 发展基础2.1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简要阐述本县(市、区)自然地理、人口、区划、资源禀赋、经济和产业、城镇体系等情况。2.2 交通总体发展概况简要阐述本县(市、区)综

13、合交通网络、客货运输发展情况。2.3 普通国省道发展概况详细介绍本县(市、区)普通国省道发展现状,包括功能、布局、里程、等级等内容。第3章 相关规划解读3.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本县(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行解读。3.2 土地利用规划对本县(市、区)土地利用规划进行解读。3.3 城市总体规划对本县(市、区)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解读。3.4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对省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涉及到本县(市、区)的内容,以及本县(市、区)生态环境保护、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规划进行解读。3.5 其他相关规划对本县(市、区)文物保护区规划等其他相关规划进行解读。3.6 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对本县(市、区

14、)交通运输发展规划进行解读。3.7 普通国省道网规划对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年)、江苏省省道公路网规划(2011-2020年)在本县(市、区)境内的方案进行解读。第4章 交通量分析与预测4.1 交通量调查与分析阐述交通量调查内容、方法,分析现状普通国省道交通量分布特征和流量流向特征。4.2 交通量预测思路和方法介绍交通量预测总体思路和方法。4.3 交通量预测根据现状交通量,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对各普通国省道项目交通量进行预测。第5章 各项目规划方案5.1 普通国道5.1.1 G1、技术标准包括本项目功能、技术等级、设计速度、断面形式等。2、路线方案简要介绍本项目沿线建设条件,对路

15、线走廊、起终点、主要控制因素、可能的路线方案进行研究,确定路线推荐方案。比选方案、推荐方案均需附图说明。3、主要工程方案介绍本项目互通立交、特大桥梁、特长隧道等重要工程方案和主线收费站、沿线附属设施等重要工点的设置情况。4、沿线“三区三线”控制因素分析阐述生态环境、土地利用、城镇发展等因素对本项目建设的影响,论证占用“三线”区域的必要性、合理性,并出具相关部门的意见。5、本项目推荐方案用地数量及占用“三线”区域数量6、本项目推荐方案投资匡算、建设时序5.1.2 5.2 普通省道(同普通国道)第6章 措施和建议针对规划实施提出相关措施和建议。第7章 附件包括自然资源(规划)、生态环境等相关主管部门意见;会议纪要、审查论证意见等。三、规划报告图表册内容第一部分 县(市、区)级汇总图表(推荐方案)1.1县(市、区)普通国省道国土空间资源储备项目表(详见附表1)1.2县(市、区)普通国省道用地及占用“三线”区域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