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教案定稿.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3846256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情表教案定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陈情表教案定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陈情表教案定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陈情表教案定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情表教案定稿.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传诵千古的绝妙好文,它陈情恳切,言辞婉转;它情理兼备,诚款感人;它缘情挥洒,流畅自然,这就是晋代文学家李密的名作陈情表,那么首先呢,我们要看的是,这篇文章是叫做陈情表那么同学们还记不记得我们在初中时期也学过一篇文章跟课文有类似之处,对了,就是诸葛亮的出师表。为什么是出师表而不是出师文或者出师赋呢,没错,这个文章后面的表字啊,代表的是古代文学的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是臣子向皇帝陈述己见的奏章。内容多是劝进、辞免、庆贺、贡物等。它与一般上书奏折的不同在于常含有表示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如诸葛亮的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出师一表真名世”的下一

2、句是“千载谁堪伯仲间”意思是“千年以来谁可以和他相比呢?”在此我想说,我是不敢举哪个名人可以去和诸葛亮比较,但就在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时间的晋朝,却有一篇足以和出师表相媲美的文章,它即是李密的陈情表。千百年来,有“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以上苏轼语)的说法,可见该文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相信我们班的很多同学应该预习过课本,那么我就简单地讲一下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李密(224287),名虔,字令伯,晋初散文家。父早亡,母何氏改嫁,幼小的李密被祖母刘氏收养。为人正直,颇有才干。年轻时曾仕蜀汉侍郎,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蜀之

3、后,秦治三年(公元267年),晋武帝立太子,曾几次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因侍奉祖母均辞命不从。在封建社会里,违抗君命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更何况是一个“至微至陋”的蜀汉降臣。但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而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这就给李密以拒绝的借口。后来晋武帝催逼甚紧,李密就以“侍奉祖母”为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陈情表,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二、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轻声诵读课文,对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课文。2、指导学生再读全文,提醒学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 第一段:凄苦,悲凉(亲情)第二段:感激,恳切(孝情) 第三段:真挚

4、,诚恳;第四段:忠诚,恳切,期待。(忠诚) 3、那么刚才我们已经向大家讲诉了表的文体特征,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问: 1)是谁陈情?李密 2)向谁陈情? 晋武帝。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3)陈什么情? 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4、李密怎样才能说服晋武帝呢?(引同学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李密要想说服晋武帝,是应该先晓之以真情呢,还是喻之以大义?是的,李密先自诉家庭的悲惨境况,让晋武帝一开始就落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凄苦悲凉的氛

5、围之中。 三、分析课文 (一)翻译理解分析第一段。 上面,我们总体把握了陈情表,了解了作者李密向晋武帝陈情的目的,也委婉表达了辞官不做的目的。那么,下来我们就来具体学习李密到底陈述了哪些情感,又是如何陈述自己的情的。 1朗读。 2检测巩固下面几个词的读音。 险衅xn夙s闵mn凶终鲜xin兄弟 门衰祚zu薄 期j功强qing近床蓐r茕qing茕独立 3指导学生翻译第一段。 4并且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自己寻找认为重要的字词,重点句式。注意下面几个词语的意义或变化,见课本。 5第一部分陈述家庭的不幸和祖孙相依为命的情形。朗读第一段,说说作者说了自己哪些不幸的人生经历。 臣以险衅,夙遭闽凶,概括自己

6、的坎坷命运。然后讲述幼年时期失父失母,孤苦多病,全赖祖母抚养;再述家门人丁不旺,祖母疾病缠身。 6作者为什么要向晋武帝陈述这些不幸的遭遇? 由当时的处境看,如果李密一开始就向晋武帝提出辞官的请求,不但达不到目的,而且可能性命不保。因此,李密先不谈上表辞官的事,而是从自己幼年遭遇和家庭困境说起,回忆了自己幼遭不幸与祖孙俩相依为命的经历,营造一种悲戚的情感氛围,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因此这段文章的朗读基调应该是凄苦,悲凉。 7、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学生回答:总摄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 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

7、行,伶仃孤苦; 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四、结束语: 仅仅有第一段的悲苦说辞,能够打动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吗?晋武帝会不会认为这是他为保留名节坚辞不仕的托辞呢?这个问题对于李密来说至关重要,这关系到他的身家性命。李密是怎样陈述的,我们下一节课再赏读陈情表的其他章节。教学过程: 一、教师背诵第一段前两句,引导学生齐诵全段。 二、导入 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别人的同情。李密在第一段里诉说了自己的“四大不幸”,哪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晋武帝的同情了。但问题在于晋武帝建立新晋,招揽人才,收买人心,“我征召你一个李密,你就照顾祖母,辞不应征,你不是存心不给

8、我个面子吗?我看你还咋说?”我们首先看新晋对李密的态度。 三、分析课文 (二)翻译理解分析第二段。 1朗读第二段。 2注意下面几个词的读音。 逵ku猥wi陨yn首洗xin马逋b慢日笃d 3学生翻译第二段。 4注意下面几个词语的意义和变化。见课本 5如果第一段作者借助亲情博取同情的话,那么这一段就是动之以理。作者反复陈述朝廷对自己的知遇之恩,表达了感恩之情。同学们说说哪些是说朝廷对自己的恩遇,哪些是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的? 知遇之恩: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拜臣郎中,除臣洗马, 表达感恩的句子:寻蒙国恩,非陨首所能上报。 6其实这段文字还是扣住了一个“情”字来说的,如果第一段说的事亲情,这段说的是恩情

9、。因此朗读基调应该是感激恳切的。 7.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态度坚决呢,还是他的哀婉陈情?(词意凄恻婉转,恭谨虔诚,外表象是俯首乞怜,令人同情。实质是态度坚决,还是不去应征。) 8.情以动人,理以喻人。如果李密仅仅想用情来打动晋武帝的话,也许晋武帝会稍动恻隐之心,而这种恻隐之心很快就会从搞政治的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心中溜走。你尽孝但不能不尽忠啊?自古说“忠孝不能两全”,舍孝而全忠嘛!李密用以陈情的第二手就是(稍顿,待学生说出“晓之以理”后)“喻之以孝道之大义”,(为什么李密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因为晋武帝治国标榜的是“以孝治天下”。 二、翻译理解分析第三段: 前面我们学习了陈情表扣住“亲”

10、和“情”为自己委婉辞官作了铺垫,但是我们知道,仅仅以情动人还是不够的,还要晓之以理。今天我们接下来看看作者是如何通过说理来说服及武帝的。 学生朗读第三段。 注意下面几个词语的读音。 矜jn育 拔擢zhu优渥w更gng相xing 3指导学生翻译第三段。 4注意下面几个重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 5这段文字是全文最精彩的一段,特别是他的说理尤为突出。同学们能说说他说理精彩在哪里么? 首先提出“圣朝以孝治天下”的论据,接下来写自己忠孝难以两全的狼狈境地,最后说明自己选择了尽孝,很有说服力。特别是这句“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一句写得合情合理,感人至深,使人不得不产生同情。“日薄西山

11、,人命危浅,朝不保夕”用来形容刘氏的垂死状态,使人顿感怜悯,这些语言至今很有生命力。 6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矜守名节。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本图宦达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敢盘桓) 7.本段文势有三转,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么?(伏惟、且、但)文意的重点落在哪里?(区区不能废远) 8.“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是”指代上文的什么内容?(指代“但以刘日薄西山更相为命”)第三课时 一、翻译理解分析第四段。 1学生朗读第四段。 2注意下面几个词语的读音。 又yu矜jn愍mn陨yn首 3指导学生翻译第四段文字。 4注

12、意下面几个重要词语的意思或用法。 5、经过李密的一番婉曲凄切的陈情,晋武帝览表之后会有怎样的反应呢?(学生阅读课后练习中古文观止的评语) 李密煞费苦心,扣住“情”字,委婉表达自己辞官的目的。那么他这样做有没有达到目的呢?据晋书记载,李密上了这道陈情表之后,晋武帝看后不仅答应了他的请求,而却大加赞赏。由此看来,在交际的时候,我们应该因人而异,采取最有效的手段,这样既保护自己,又不伤他人。 二、师生讨论总结四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 第二段: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 第四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拓展练习见导与练第52页 2、对现代社会忠孝的看法陈情表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陈孝情情真意切。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十七八岁的年纪始终关注的永远是友情,深深憧憬的往往是爱情,最易忽略的却常常是亲情、孝情。希望李密对祖母的乌鸟深情能让我们有所感悟,有所行动,为亲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却真诚的回报。晋对李陈情李对晋 察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举臣 拜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除臣 责臣刘病日笃 告诉不许进退两难 催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