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中药的注意事项.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3845791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服用中药的注意事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服用中药的注意事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服用中药的注意事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服用中药的注意事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服用中药的注意事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服用中药的注意事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用中药的注意事项.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健康知识】 服用中药注意事项在服用清内热的中草药时,不宜食用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热性的食物在治疗寒症时,应禁食生冷食物;服用含有地黄、何首乌的药物时,忌服葱、蒜、萝卜;服用含薄荷的中药时,不应吃鳖肉;茯苓不宜与醋同吃;吃鳖甲时,不宜配苋菜;泻下剂如大承气汤、麻仁丸时,不宜食用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驱虫类中药也应避免油腻食物,并以空腹药为宜。在患病服药期间,凡是属于生冷、黏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辣椒等,都应避免食用。下面是几种与常用中药相忌的食物。应用时要注意:1、人参忌萝卜、大蒜。西洋参等都是常见的补药,而萝卜有顺气、促消化的作用,同时服用,萝卜会化解人参的药力。同理,在吃其他大补的

2、药物时,前后一小时内也不能吃萝卜、大蒜等促消化的食物。2、双黄连忌大蒜。双黄是清热解毒、治疗外感风热的常见药物,性凉,而大蒜性热。服双黄连的同时如果食用大蒜,会降低药效。3、发汗药忌食醋和生冷食物。醋和生冷食物有收敛作用,服发汗药物时若与之同时食用,就会与药效相抵。4、龙胆酊等苦味健胃药忌蜂蜜、大枣、甘草等甜味食物。因为蜂蜜、大枣等食物的甜味可掩盖苦味,从而减少苦味对味觉神经末梢的刺激,降低其健胃的作用。药材与食物间的禁忌【一般禁忌】1. 吃中药期间不要吃油腻刺激的食物,和肉类、豆类、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2. 不要用牛奶或茶水一起和中药服用,以免降低药物功效或是发生副作用。3. 绝大部分药材

3、是以温开水送服较好,但有些清热解毒药,则是冷服较好。4. 服用时间随用药情况不同可分为饭前或饭后服用,如有同时服用西药的情况,则彼此至少间隔2小时再服用。5. 服温药时,应少喝茶,少吃萝卜,因其凉性、下气作用会降低药材温补脾胃的功效。牡丹忌蒜。甘草忌猪肉、菘菜、 海带。薄荷忌鳖肉。麦冬门、天门冬忌鲫鱼。常山忌生葱。威灵仙、土茯苓忌面汤、茶。丹参茯苓、茯神忌醋及一切酸性物。中药服用方法治疗疾病时,除了要选对药物外,还应注意药物的服用方法,以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中成药的非处方药因不同的作用制成不同的剂型,通常分为内服、外用二大类。下面我们分别来介绍。内服中成药送服:大部分内服中成药用温开水送服

4、,俗称吞服,为最常用的内服方法。大部分内服中成药如片剂、丸剂、胶囊等均采用此法服用。其中,丸剂又分为蜜丸(大、小蜜丸,水蜜丸)、水丸、浓缩丸、滴丸等。小颗粒的丸剂服用时,只需温开水送服,大蜜丸因丸大不能整丸吞下,应嚼碎后或用洗净的手掰小后再用温开水送服。此外,部分中成药为增强疗效,可采用药饮送服,如在服用藿香正气丸或附子理中丸治疗胃痛、呕吐等症时,可采用生姜煎汤送服,以增强药物的作用;痛经患者在服用艾附暖宫丸时,可用温热的红糖水送服,以增强药物散寒活血的作用;在服用补中益气丸治疗慢性肠炎时,可用大枣煎汤送服以增强药物补脾益气的作用;在服用大活络丸治疗中风偏瘫、口眼歪斜时,为了增加药物活血通络的

5、功效,可用黄酒送服。冲服:人们在服用冲剂、糖浆剂、膏剂时,常需冲服,冲服就是将药物用热开水融化或呈混悬状后服用。此外,人们在服用某些芳香或贵重中药,如牛黄、麝香时也常需冲服。调服:指将药物用温开水调成糊状后服用,不能吞咽的病人或小儿在服用散剂、丸剂、片剂时常采用此种方法。含化:六神丸、草珊瑚含片、金嗓子喉宝等治疗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的中成药常需含化,即将药物含于口中,缓缓溶解,再慢慢咽下。烊化:胶质、黏性大而且易溶的药物,如阿胶、鹿角胶在服用时常需要烊化,即将药物用开水或黄酒加温溶化后服用。汤剂除了上述中成药的这些内服方法外,人们看中医时,常常看到中药处方上写着“先煎”、“后下”、“包煎”、“

6、另炖”或“另煎”等字眼,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先煎:是对介壳类、矿石类药物而言,因质坚有效成分难以煎出来,应打碎先煎,煮沸后约1020分钟后,再放入其他药。这类药物常见的有龟板、鳖甲、石决明、生牡蛎、生龙骨等。后下:气味芳香的药物如薄荷、砂仁、豆蔻等,借其挥发油取效,宜在一般药物即将煎好时放入此类药,煎45分钟即可,以防其有效成分挥发。包煎:为了防止煎后药液浑浊及减少对消化道、咽喉的不良刺激,在煎服赤石脂、滑石、旋覆花时,要用纱布将药包好,再放入锅内煎煮。 中药煎汤法煎药器具,用砂锅、陶罐、瓦罐之类为好,忌用铜、铁类金属锅。中药不宜用开水浸煮,加水量,干药需盖过药面厘米。二煎药,只需盖过厘米,滋

7、补药可多加水。“多浸少煎”可使药物有效成分充分煎出。火候应根据药物性能加以控制。“先武后文”为一般煎煮原则,急火煮沸,文火慢煎。沸后,分钟左右为宜。凡发散解表药物,凡气味芳香的花叶类,如紫苏、荆芥等煮沸后,煎分钟即可。凡滋补类药,滋腻厚重、不易出汁的药,如熟地、黄精等沸后煎分钟为宜。在同一剂药中,先煎块根,后煎花草;果实、颗粒要捣碎再煎。有毒类如乌头、附子类宜先煎,以减轻毒性;大黄、番泻叶等泻药宜后煎,以免失去泻下作用。每剂药一般煎次,滋补药可煎次。小儿、重症病者药汁,宜浓缩,便于喂服。每剂药一般煎次,滋补药可煎次。小儿、重症病者药汁,宜浓缩,便于喂服。胶质药如驴胶、鹿胶、龟胶等宜另蒸对服。煎糊的药,切忌服用。煎糊的药,切忌服用。中药汤剂服用法饭前服:病位在下,如肝肾虚损或腰以下疾病,肠道病等,饭前服,药性易下达,易被吸收,疗效就好。饭后服:病位在上,如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病症,对消化道有刺激的药,可使药性上引;毒性较大的药,饭后服,可免吸收太快而引起中毒。凉服:寒性药剂凉后服,如治疗大热病等;热性药剂凉后服。如治真寒假热病,效果好。解毒药、止吐药、清热药,均宜凉服温服:凡平和的药,补益的药均宜在左右温服,能益气、增补。温服:凡平和的药,补益的药均宜在左右温服,能益气、增补。热服:凡伤风感冒、解表驱寒的药,应趁热大口服下,促使发汗。祛寒、通血脉的药也应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