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的一点思考.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3843881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课的一点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科学课的一点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科学课的一点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科学课的一点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科学课的一点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课的一点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课的一点思考.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科学课的一点思考自然界是物质的,是可以被人类所认识的。然而奥妙无穷的大自然充满着神秘,在不被人类所认识的时候总披着一层薄薄的细纱,需要人类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探索,去揭掉它,进而挖掘出巨大的潜能。历史付于我们教育工作者以重任,肩负着下一代文明程度的责任。因此,人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更不容忽视的是对小学生的培育。随着新课改的一步步施行,科学这门课程在小学应运而生,逐步取代了过去的自然课。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经”。这不仅标志

2、着该课程从单一的学科教育转移到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上来,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要飞跃和教学双向方式要变革。然而怎样的带好队、教好课已是转型阶段教师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学生好思想、好方法、好观点的形成离不了教师科学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近年来科学课内容不但多科性,而且观察与实验也具有多样性。怎样让这些实践活动发挥高效的作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就尤显重要了。在这里借此谈谈几点肤浅的看法。一、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设备等多媒体教学与学生实际观察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随着这项工程的落实,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已不再是城里人的专利,农村人也可以享用各地好的教育资源,也可以把图片、音频、文字材料及板书以动画的形式展现给每个

3、学生。让学生看到也许从未见过的事物;让学生体验一些不易或者无法操作的实验;让学生看到一些平时无法观察到的现象;使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的扩展。因此充分的应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为我们的教与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学习中起到其它教学课型无法起到的作用。然而过分的依赖这一手段,只放一放图片或者单一的利用课堂实录,会使学生对知识和结论半信半疑。更不说有些可能只打开机子让学生看看。若这样仅仅让学生去观察教学是达不到本课程课程标准的。所以实际教学科学课时,力争每一个实验,都做到由多媒体与活生生的新鲜事物及学生亲身经历相结合的原则,来进行巧妙的构思教学。比如:在学习一课时,除了科学的利用投影片、录像片段、文字资料外

4、,还可以由教师事先在小河沟里捕捞活的受精卵、小蝌蚪、带尾巴的小青蛙、不带尾巴的小青蛙、成年青蛙各一个,分别装入五个容积为500毫升的透明玻璃杯中,并加入适量的水,为防止成年蛙跳出在后两个玻璃杯口上罩上适当的网子。然后教学中分别按顺序放在投影仪上并放大到影幕上,这样学生能直观的看到在水中游动的卵、小蝌蚪、带尾巴的小青蛙、不带尾巴的小青蛙、成年青蛙。使学生对青蛙的生长过程、条件以及形态都有一个形象的了解,学生化抽象为具体,变虚为实,将学生引进身临其境的动物世界。这将收到较好的效果。然后派专人将青蛙放归大自然。并对学生进行生动的爱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教育.二、合理的组织和引导每一节科学课,培养学生良好的

5、科学实验观念科学教学不仅是知识教学、能力的培养,而且还包含对学生科学技术、兴趣爱好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熏陶和实际锻炼,使学生在掌握和应用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如在教学时,教师的左手心内先握一块圆柱形的磁铁(磁铁暂不叫学生知道);让学生观察拳头的手背和拳轮上吸住的铁屑、书订、大头针等物体,而且甩也甩不掉,然后再让左拳接触粗沙、锯末、碎玻璃、小铜片、和小铝片,无论怎样接触总是吸不住,学生观察到这种现象更感到莫名其妙,认为教师是在玩魔术,迫不及待的要弄个清楚,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有的学生真想将教师手掰开看看手里到底是什么?当打开左手将圆柱体磁铁拿走,手上的铁屑、书钉、大头针自动掉的

6、净光,这时学生恍然大悟,原来是磁铁作怪,用这种设计的演示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再直观的解释磁体、磁性、磁场等概念就容易多了。三、巧妙的利用小制作和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展开想象,解释问题,揭露谬论,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室外观察题、技能训练题、创造思维题大多数与周围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指导学生用小制作和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去探究问题的实质,进而获得结论。如在处理“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利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平面镜两个,通过调整两个平面镜的位置,可看到自己的后脑勺的头发。这就证实了人们常言“后脑勺的头发摸得着,看不见”的错误说法。并对学生进行“人要经常用镜子照照自己,看一看自己的仪表

7、和行为是否端正,养成严于律己”的思想品质教育。还有如巧借身边的事物来解释室外观察题:汽车司机夜间行车时,驾驶室内不能开灯,为什么?教师因陋就简,晚上将室内电灯打开,让学生站在玻璃窗前观察玻璃,当电灯亮时玻璃窗上的玻璃上尽是室内物体的像,而看不到室外的物体。当电灯熄灭时隔着玻璃可看到窗外的物体,而玻璃上室内的像消失了。由此,让学生自己观察、总结、尝试说明汽车司机夜间开车为什么不能开灯的原因。使学生大开眼界,进而激发学生观察身边现象的习惯。无论何种科学课型,只要通过师生共同开辟科学园地,自己动手制作教具、学具,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客观条件去开发、去选取相应的材料,进行课外小制作、小实验。将科学教材

8、提出的问题进行观察实验,对解决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使学生对知识结构确信无疑。并可解释许多生活中的谬论。同时,让学生感到身边时时有科学,处处有科学。这样既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浓烈兴趣,又能在轻松愉快而充满神奇的环境中展开想象、获取知识、认识科学。从而养成良好的观察、想象、总结的科学实验习惯。借许多的科学实验结论还可对学生进行相信科学、破除迷信的科学观教育。四、善于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养成正确的理论来自于实践的教育一切理论来自于实践,来自于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要让学生接触事物的本身。因此,我们要让他们走到大自然中去。自然界随处都有新奇

9、的东西,随处都蕴藏着科学的道理,只有至身于大自然中,学生才有认识事物的机会,才有想像的空间,才有科学的灵感。改革的步伐是很大的,它需要我们去落到实处。仅仅在课堂上介绍自然界的事物,就显的空洞,而学生听起来也会不着边际,这于童心未泯的孩子们迷恋大自然、爱游玩的个性特征恰恰背道而驰。而对于新的科学课程,课程标准也要求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开创性的组织教学。要让学生走出去,同时教师还必须给予合理的引导。要散而不乱。总之,科学课的教学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真正的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体。方法是多样的,思路也是无穷的。无论怎样,我们都应以科学的观点教好科学课。都应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孩子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