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服务群众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3838594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积极服务群众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积极服务群众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积极服务群众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积极服务群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积极服务群众(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积极服务群众构建和谐社区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新阶段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总方向,是新 时期新阶段我党集体行动的总纲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科学发展观是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剖析当代世 界与中国的发展态势、全面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而提出的重 大战略思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全面、完整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会上明 确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 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而发展必须讲究科学,正如胡锦涛总书 记指出的那样,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将产生

2、重大影响, 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复杂结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 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界、新阶段 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市紧密结合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 实际,大力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着力构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居民群 众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力地促进了社 区建设和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为联系服务居民群众提供保证。市委高度 重视社区党建工作,专门成立了社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市级领导干部联系 街道

3、社区制度,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市委确定了以党建带 共建、以共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引导街道社区党组织和机关单位及辖区企业等党 组织,以联系和服务居民群众为切入点和着力点,不断创新共驻共建载体,拓宽共 驻共建领域,逐步形成了社区党建联管、基础设施联建、思想工作联做、社区卫生 联手、文体活动联谊、公益事业联办、社会治安联防的工作格局。市委还建立了社 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街道党工委定期召开辖区内党政机关、企业等参加的会 议,对社区党建工作问题及时进行沟通协调,共同研究解决。领导机制、共建机制、 协调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为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服务居民群众提供了组织保证和制 度保证。二

4、、加强阵地建设,建立信息平台,为联系服务居民群众夯实基础。坚持以便 民利民为取向,按照项目化运作、市场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社会化服务的思路 开展工作。市政府投入资金,配套完善软、硬件设施,设立事务、服务、文化等功 能区,把政策法规宣传、劳动技能培训、社会保障、计划生育、民政优抚和社会治 安综合治理等各项服务项目纳入其中,为党员学习和群众办事、娱乐精神提供集中、 便利、多样的服务。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发展以信息中介、医疗保障、文化教育、 托老育幼等为重点的社区服务项目,建立便民、利民网络。三、加强特色社区的创建力度,搞好亮点工程。通过创学习型社区,把社区打 造成一个管理科学有序服务完善平安和谐的精

5、品社区。在亮点工程建设中我们要做 到四突出:一、突出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识,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指导社区的各项 工作;二、突出对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意识,在社区的各项工作中认真实践科学发展 观;三、突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服务意识,社区干部学习科学发展观要突出为 社区居民服务的意识,要进一步完善为社区居民服务的项目的措施;四、要突出学 习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的精神。社区干部在学习科学发展观时要大兴求真务求的精 神,要多为社区居民办好事办实事。社区是城市发展的标志、社会稳定的基础,更是社会成员的利益共同体。当前 城市基层党组织面临配套组织建设及其群体的隐忧。突出表现在:一是随着各项改 革事业的不断深化,各

6、类新型组织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亟待我们采取新措施、 新办法加以研讨和解决;二是有力无处使,为就业所困的孤寡老人、残疾人、优抚 对象、下岗职工、进城务工人员、困难学生、两劳回归人员。他们既要扶养老人、 教育小孩,又要自谋职业,承受了较大的生存压力,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在积聚,不 确定因素在增大,对社会稳定构成潜在威胁。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清醒地意识到, 仅靠政府保障金、慰问金等办法,只能是权宜之计,已经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 必须寻找一条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管理办法,通过管理服务、引导帮扶、 协商安置的形式把城市基层党组织和困难群体连结起来,为他们提供广阔的空间和 舞台,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7、安居乐业,最终实现新型和谐社区。一. 构建社区党建网络,夯实党建工作基础。一是改革管理体制,按照“强化 区级、精简街道、充实社区、完善自治”的基本思路,深化城市街道社区管理体制 改革,简化街道建制,实行街道与其所辖中心社区合署办公,将原有的26个社区重 折整合为16个社区,升格为区属正科级单位,实行社区“大工委”体制。二是创新 组织设置,按照“社区建工委,楼院建支部,楼栋建小组,单元设党员中心户”的 模式,创新社区党组织设置,全面构建起了 “四位一体”的社区党组织体系。按照 “共驻共建共享”的原则,探索建立了社区党建工作横向协调的区党建工作指导委 员会议、社区党建联席会议、社区党员代表大会“三

8、项制度”。三是构筑服务平台, 先后筹资1500多万元,在全区16个社区建起了集社区办公、党员活动为一体的高 标准服务场所。设立了社区综合办公室,党员教育管理中心、事务中心、文化中心 等“一望四中心”,实行“一站式审批、窗口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的服务模式,健 全完善了社区工作各项规章制度。二、健全党员管理体系,汇聚党建工作合力。一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根据社区 党员群体特征,探索建立了社区党员“五管制度”,对在职党员进行曲“双管”,对 流动党员进行“协管”,对下岗失业党员进行“接管”,对离退休党员进行曲“共管”, 对纯居民党员进行“直管”。二是创新党建实践载体。在社区党员中组织开展了“双 思双想”

9、、“赏员亮身份”、“先锋旗帜”、“扎根楼宇”、“四进社区”等主题实践活动, 建成各类志愿者服务队伍212支,引导社区党员尽义务,起作用,做表率,充分展 现了社区党员的新形象。三是推进城乡社区党建一体化,城乡社区组织对接互动共 商,党员对接互学共进,人才对接互补共育,服务对接互惠共享,文化对接互乐共 融,初步形成了以城带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基层党建 新格局。三、拓宽社区服务领域,丰富党建工作内涵。一是突出党员承诺服务,开展了以 “党员服务零距离、服务流程零障碍”为主要内容的“党员承诺服务群众行动”,启动实施了 “居家养老送时服务”、“结对帮扶”等活动,引导党员深入居民群众 解民忧、办实事。二是突出便民利民服务,按照“项目化运作、市场化经营、产 业化发展、社会化服务”的思路,发展以家政服务、信息中介、医疗保健、文化 娱乐等为重点的社区服务项目125个、家政公司6家,各类社区学校9个,便民 利民服务网点216个,初步形成了覆盖城市大街小巷的服务网络。三是突出精神 文明建设,充分挖掘社区文化资源,着力打造社区“十分钟”活动圈,精心设计 和组织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先后建成了 35个文化娱乐场所,成立了 35支老年 乐队、秧歌队等群众文化团体,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 有效整合治安资源,大力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