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想象》教案及反思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3837853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想象》教案及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想象》教案及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想象》教案及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想象》教案及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想象》教案及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想象》教案及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想象》教案及反思(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想象教案及反思教案教材分析:想象是一首现代诗。全诗共有六节,根据诗的内容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3节)主要写了诗人理想中的自然界。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表达诗人对改善人类居住环境的美好愿望。第二部分(4-5节)主要写了人们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向往自由和平的美好心愿。第三部分(6节)总的写出了想象中的世界。这首诗高度集中、慨括地反映生活,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用自然清新的语言,和谐优美的韵律,表达了诗人纯真的理想。那意境都是平常的,那节奏也是缓慢的,如细流,如涟漪。但就是这平淡的意境带给了我们丰富的想象,让我们的心灵随着诗歌在遥远的天空中漫游。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2、学会5个生字。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明白课文写了哪些奇特的想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美好情感。3、了解诗歌的特点,体会课文奇特而合理的想象。过程与方法:1、积累本课生词,并学会运用。2、通过充分的读,不同形式的读,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及蕴含的节奏美、韵律美、意境美。3、画出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体会诗人向往自由和平的美好心愿。教学重点、难点: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向往自由和平的美好心愿。同时,也去感受课中文奇特而合理的想象。教学准备:1、课前指导布置学生预习课文。2、制作课件,创设情景,提示重点语句。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配乐朗读。想,听出了什么?生自由发言。

3、(开放性发言,畅所欲言) (扣住有哪些奇特的想象,现代诗)揭示课题 16 想像师:有了想像才有优美的诗篇,有了想像才有发明创造。今天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飞翔。2.自由读文。想,作者从哪几方面想像?板书:大自然 人们的生活 理想根据以上提示将诗歌分为几部分?3.品味语言,体会诗歌情感。(1)品读第一部分。写了大自然中哪几处景,画上记号。(天空 云彩 风 阳光 四季)你最喜欢那一句,为什么?相机丰富诗篇。如:A.天空应该一个劲儿蓝,蓝成一块透明的水晶。(天空本应是湛蓝,因人类的原因已被污染,难得看见几天的蔚蓝,所以诗人希望天不带一丝杂质,人们在蓝天下快乐的生活)比喻B.云彩扣住喊一片唤一片用拟人的

4、手法写出云彩就像我们的朋友一般能分担忧愁,共享快乐。C.风本无色却带着梦幻的蓝色,你还可以把风想像成什么颜色?(金黄 红色 白色 吹皱一池春水绿色春风又绿江南岸.)(避免学生说出龙卷风 飓风 这里的风应是柔和的清风,人们每天享受着清风拂面的美好)借用名家诗句想象风的颜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D.阳光派出七位使者。使者:奉命办事的人。红使者喜欢.绿使者喜欢.黄使者喜欢.蓝使者喜欢.紫使者喜欢.每位使者尽职尽责。(强调尽职尽责学生自由写诗)E.四季风调雨顺,可以随意变化。春天不再 .夏天

5、不再.秋天不再.冬天不再.(2)总结:多么可爱的大自然呀!可大自然中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地方,下节课我们继续读诗,品诗。4.作业。写下对大自然的想像。可以依据本课中的一段发挥,也可以任思维自由驰骋。反馈。板书: 16 想象完美的世界 大自然人类的生活课后记:1.开课以舒缓的小提琴梦幻曲的配乐,在老师神情并茂的朗读中将学生带进梦幻,神秘,宁静的情景中,创设了良好的氛围。2.以课文为依托,让学生天马行空地想,学生思维得以在限制与放开中发展 。3.老师课前准备充分,挖掘了文本的内涵与外延。4.教师学生互动和谐,活跃。5.时间掌控得不是很恰当,结尾部分显得匆匆。6.缺少个性朗读,没有展现个别学生读书的强

6、势。7.对个别词讲得不够透彻。如:喊一片,唤一片,尽职尽责。教学反思一这是一首明快的小诗,课文的学习活动非常简单:第一课时,检查预习,整体把握。在整体把握时,先引导学生概括每小节的内容,然后把同类的内容归为一类,这样就把课文的内容归纳为,我们想象中的自然世界、我们想象中的人类社会。整体把握之后,把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沉浸在神奇而有趣的想象之中,尽情地体会想象世界中的美好。第二课时,安排了两个学习活动:第一是交流读书体会,第二是练笔,提炼自己的想象,对课文进行续写。交流活动与前几篇课文一样,采取小组相互学习相互汲取的方式,也就是每小组分读一个部分,在汇报过程中,各小组相互学习,相互补充。今天的交

7、流我并没有过多的讲解,只是起到了串联、过渡的作用,但孩子们表现非常好,各小组围绕学习目标认真研读课文,在小组展示发言时,大家能运用各种体会文章情感的方法,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小组同学进行补充时,能针对本组同学所讲的内容来补充,焦点突显,条理清楚。读四季中以被我们换来换去,春天一定都当大哥,冬天不一定都当小弟,只要它们可爱就行。孩子们不仅从中感受到了作者对于自然世界风调雨顺的盼望,还将诗句的意义引申到了人的精神世界,认为人与四季一样,应该大家都平等,不应该存在种族、肤色上的等级区别;读不管他们已经八十三还是三十八,都应该常常和孩子一们一起荡荡秋千,骑骑木马。炫翔组的同学结合周末父母出去加班

8、,自己一个人在家中的孤独,体会作者对家庭和谐、共享天伦的渴盼;读可以把战争送到医院,锯掉它的满嘴钢铁牙齿,让打击乐代替轰鸣的炮声,让和平鸽衔着橄榄枝,可以不需通行证自由地来去。朝阳组的同学结合自己了解到的中东地区的战争惨状,让大家真切地体会到了作者呼唤和平、渴望幸福的心声。读完想象中的自然世界,我很自然地进行了一次小结,读四五小节,我又用引读的方式简单的学习了第六小节,即全文的总结,过程流畅,衔接也自然。今天的课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评价小组的智慧组,他们每一位组员都参与了对同学们的即兴评价。评论员们在认真倾听各小组同学发言的基础上,及时总结大家的长处,思路清晰地进行概括,而且对大家的发言提

9、出了合理的建议,甚至还有的评论员对小组的朗读进行评价和指导,其引导作用不亚于一个小老师,这给来听课的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课时作为备课组的第一轮赛课,高语组的老师们和张校长来听课,课后,老师们给予这堂课较高的评价,认为这节课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得。但是课后反思,我认为这堂课还是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一,本节课是分节品读诗歌,整篇课文的整体性、系统性体现不够,学生读完课文后,可能脑海中只留下几个断裂的画面,而没有形成连贯的、整体的印象。就本首诗而言,它本身是由几个片断构成的,可是如果遇到叙述顺序较明显的课文,如,叙事性的课文,或是逻辑性较强的课文,我这样的安排又

10、能不能顺利达到教学目标呢?二、本节课的第二个学习活动时间不够,学生动笔的时间不到五分钟,根本没有时间进行检测和展示。在课前,我最担心的就是时间不够,班上有九个小组,除去一个评论组,还有八个小组需要交流展示,主发言、补充发言,加上评价、朗读,即使一个小组只花三分钟,加上开课、中间的过渡,也得有半个小时,如果再稍微出现拖延,后面练笔的时间就很难保证了。今天果然是这样,学生动笔不到五分钟下课铃声就响了,练笔没有时间进行检查和展示。曾经想过把小组扩大,九人或是十人一组,那么全班就只有五个或六个组,这样小组汇报或是展示时间就会比较充裕,但是小组的人数一多,在进行组内交流或是组内合作学习时,发言的人就多了

11、,学习上存在困难或是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学生就会退居一旁作为观众。这两个突出的矛盾让我感觉左右为难,至今没有想到更好的两全办法。三,本节课的朗读并不到位。这节课,朗读我也全交给了学生,各小组汇报之后,由他们自己决定采取怎样的朗读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的是派出一名同学朗读,有的是小组读,有的是邀请别的小组一起读,形式虽然多,也比较活,但是朗读的效果并不太好,他们没有把自己的体会融入到朗读中去,或者说他们的朗读与他们的体会有点脱节,但课堂上已经实在没有评价与指导朗读的时间了。总的来说,这一篇课文使用导学案进行教学,我自己感觉比较轻松,没有像以前一样在课前考虑怎样开课、怎样提问、怎样导、怎样引,学生在较

12、宽松的环境中能自如地深入到课文中进行体会与感悟,也能放开了来谈自己的想法,课堂氛围非常活跃、和谐。课堂中留存的问题希望能在不断的实践与学习中得到消融、化解。教学反思二想象是一首现代诗歌,作者通过丰富而大胆的想象,为我们描述了天地间万事万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因为作者想象丰富而大胆,所以所想象的内容跳跃性较强,教学时我就抓这点先让学生自由读书,然后带着问题你能读出诗人哪些奇特的想象?读书,读完后学生圈画诗句,还可以下位和你的好朋友交流各自的观点,给足他们的学习时间。然后在全班交流,交流的过程中显现出来的是孩子们那天真无邪的个性,独到的见解和那一双双闪烁着智慧的眼睛里所传递的信息想得到认可的表情。我见放的环节时机已成熟,得把他们收回来。于是我说作者如此大胆而丰富的想象目的是为了什么?学生说作者这些想象都是表达天地间万事万物都需要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用这一问题把学生收了回来,回归到整体,达到我的教学目的。此时,老师接着说,刚才同学们都把作者大胆而奇特的想象交流得很透彻,你是否也能跟作者一样试着想象出一节诗句来呢?让学生练笔,又一次给了他们展示自己空间的平台。如:王雪瑶同学的想象就好像是一位诗人写的。课堂上有松有驰,收放自如,不但能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在无拘无束中、轻松自如中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的胆量,老师也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教学。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