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3833816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doc(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箭竹溪希望小学集体备课记录年级:五年级 班级: 学科:音乐 时间:2013年9月 参与人员:张娜 一、基本情况:本年级学生对音乐有了一定的感悟,本学期将继续对本年级音乐教学实施较为更加系统训练。二、教材分析:1、本学期教材共有八个单元:第一单元:西部风情第二单元:古诗新唱第三单元:美丽的草原第四单元:欢快的舞步第五单元:绿色畅想第六单元:欢乐的鼓声第七单元:音乐中的故事第八单元:美好的祝福2、各单元教学要求第一单元:西部风情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我国西部地区有代表性的音乐特点及相关文化,如西藏的拉萨、长江三峡及三峡工程,西南地区苗族、彝族的音乐特点等,通过音乐抒发对家乡的热爱。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视谱

2、演唱歌曲、分辨音乐结构和音乐情绪的能力,能为歌曲设计领唱与齐唱。第二单元:古诗新唱通过集中学唱古诗歌曲,增进学生对我国古诗文化的了解。在演唱方面,进一步要求学生能用有控制的声音演唱歌曲,演唱合唱歌曲静夜思。在感受与鉴赏方面,要求学生能通过读唐诗的欣赏,感受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理解“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里有苦,唐诗里有乐”的意境。感受歌曲的情感。在音乐创造方面,要求学生能根据教材提供的材料组成古诗歌曲春晓。要求学生能积极组织并参与“古诗朗诵演唱会”的活动,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发挥学生的音乐创造性,即兴吟唱古诗。在音乐与相关文化方面,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朗诵古诗和演唱古诗歌曲,并能理解这些古

3、诗的含义。第三单元:美丽的草原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体验和感受,增进学生对草原各民族和音乐的感情,能用深情的歌声表现牧民放牧时的愉快心情。第四单元:欢快的舞步这是以欢快的流行音乐为主题的单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通过唱歌、欣赏、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丰富音乐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积极健康的流行音乐。在活动中,培养训练学生的节奏感、运动协调感等方面的能力。第五单元:绿色畅想通过歌唱和演奏,加深对环境保护的感性认识,更加关注绿色事业。在器乐合奏中体验表现音乐的乐趣和合作的愉快。第六单元:欢乐的鼓声1通过欣赏、唱歌及音乐

4、活动,使学生们了解鼓给人们生活中带来的欢乐,激发学生对鼓乐文化的兴趣。2学唱歌曲木鼓歌,使加深学生对我国优秀鼓乐文化的了解。3小组合作进行创编活动“鼓的对话”。第七单元:音乐中的故事这是以欣赏为专题的单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通过欣赏、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巩固和运用已学过的乐器知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第八单元:美好的祝福1通过欣赏、歌曲演唱及组织音乐会的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从小有爱心,把心中最美好的祝福带给自己的长辈、老师和小伙伴。2进一步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3在音乐实

5、践中学会与人合作组织新年联欢会的活动。三、提高教学质量措施: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

6、师从中总结经验。四、教学进度:周次内容课时第一周拉萨谣1第二周北京喜讯到边寨1第三周三峡的孩子爱三峡1第四周梅花1第五周静夜思1第六周古诗朗诵演唱会1第七周天堂1第八周牧民的一天1第九周美丽夏牧场1第十周大河之舞1第十一周稍息立正站好1第十二周大家一起来了1第十三周手拉手,地球村2第十四周绿色的歌谣2龙腾虎跃1第十五周木鼓歌2鼓声传情1第十六周彼得与狼1第十七周平安夜1第十八周花好月圆1难忘今宵1第十九周新年音乐会1第二十周期末测试1第一单元 西部风情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拉萨谣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歌曲拉萨谣体验西藏民族风情。2、通过歌曲练习表现质朴自然、高远深邃的感情。3、注意歌唱的发声和吐字

7、。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1)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2)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3)听歌曲范唱录音(合唱)。在聆听之前,提示学生注意歌曲演唱形式和情绪。听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2、学习新歌(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背景。A、学生朗诵歌词。教师纠正、解释歌词中的个别字词。 B、请学生谈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和对歌曲情感的理解。C、再听歌曲的范唱演唱(最好是教师范唱,也可听独唱录音)。D、调查了解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可用举手统计方法,也在可课前进行)。(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为了体验歌曲的情感

8、,也为了实际检验一下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A、 指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B、学生读节奏(可用“哒”或其他读法)。提示读节奏时要注意节奏的乐句。C、 在教师弹奏歌曲曲调的“伴奏”下,再读一遍节奏。(3)学习歌曲的曲调。A、学生随着教师的琴声试着视唱曲谱(只唱一遍,以便确定下面的练习方式)。B、请学生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线”(可用手势来表示,注意一个乐句用一个动作)。然后一边作“用手势表现旋律线”的动作,一边进行视唱曲谱练习。(4)学习歌曲的歌词。A、联系前面分析过的歌词和情绪唱歌词。B、在练习中提示要注意运用气息的控制唱好连音。(5)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的曲调或其中的几个乐句。3、小结(1)

9、再听一遍歌曲录音,请学生对比一下,自己的演唱还有哪些不足。(2)了解一下用乐器演奏这首歌曲的情况。(3)指出下一节课的任务或课下的乐器练习任务。教学随笔: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2、复习唱好拉萨谣3、聆听东北秧歌4、练习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情丰富唱好拉萨谣2、通过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民族管弦乐,体会苗族、彝族音乐风格3、学跳秧歌的基本舞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藏族歌曲拉萨谣,今天我们一起复习复习,要唱得更好一点。”2、学生齐唱。(二)开始上课1、跟录音演唱。2、难点指导,跟伴奏带让学生有表情、有

10、感情演唱。3、过渡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师:“演唱完畲族歌曲,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调改编的曲子北京喜讯到边寨。”4、让孩子看着简谱聆听,感受三部分七个主题的音乐旋律。5、让学生谈谈听后感,教师总结。6、完成听听想想问题。7、聆听东北秧歌,让学生猜猜此音乐的舞种。8、引出“秧歌舞”。9、教师示范跳“秧歌舞”,学生喊口令。10、动作分解教学11、结束。教学随笔: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学目的:1、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中国音乐的品种及其基本风格。2、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3、教育学生应热爱祖国大家庭,努力学习,将来把我们祖国建设的更

11、美丽。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和演唱了解江南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及方言特点。教学难点:学生对江南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及方言特点比较陌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教学过程:一、导入:师:首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播放一段“少数民族服饰展”片断,请同学们抢答他们分别属于哪个少数民族?将学生说的各种答案总结归纳,并对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以充分地肯定、鼓励和表扬。二、引入新课:1、由学生的回答引入: 师: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那么谁知道三峡在哪儿呢?2、学生发言引入教学。三、激情参与(视唱):1、播放歌曲。2、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轻声哼唱:注意:(1)强调正确坐姿。(2)可先放慢速度练

12、习,较熟练后将速度还原。(3)老师将其有休止符的地方用连音来弹奏,请学生感受效果有何不同?因此,演唱时应把握好连音与休止符的细致要求。(4)唱“啦”,演唱时注意声音的弹性及气息的支持。四、学唱歌曲: 1、师:除了我们以前了解过的汉族歌舞音乐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歌舞音乐等待着我们去了解,那么首先我们就来完整欣赏一首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想不想听老师为大家演唱一遍啊? (1)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齐唱(2)歌曲的风格特点:少数民族音调2、师:请同学们试着跟琴轻声哼唱一 遍(或者二到三遍),可分为三部分哼唱,注意:a、休止符b、装饰音。3、引导学生发现前面的发声练习就在歌曲之中,由此分析此首

13、歌曲的结构。4、教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1)完整视唱旋律。(2)根据感觉分析的歌曲结构特点,分段学习此歌,特别注意B段衬词的演唱。(3)全体学生完整演唱此歌,注意:a、装饰音、修止符的运用。b、控制整体音量。c、高音时不要喊叫,注意声音强弱对比。(4)完全熟练以后,三段作对比,进行力度、表情、速度变化。让学生感觉力度、表情、速度变化。对音乐表现的影响。(5)通过学习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五、小结:教学随笔:第二单元 古诗新唱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歌曲梅花教学目标:1、用气息支持唱歌,学习浮点音符的唱法。2、有感情地背唱歌曲。教学过程:一、发声练习:1D 24222556650256

14、6.255二、学唱新歌1、听录音2、问:内容情绪是什么?此歌适合在何重情况下唱?3、找出曲中的浮点音符节奏,并作上记号,哪个同学来试唱一下,(注意中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4、第二次听录音,要求学生轻声哼唱。5、“开火车”,听一句旋律,唱一句歌词,唱的好的同学予以表扬。6、放慢速度跟琴唱第一段7、请个别视唱第二段8、分组唱9、练习齐唱。教学随笔: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静夜思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静夜思,能有气息支持、有感情地唱歌。2、能唱好歌曲中的圆滑音。3、学习4/4拍节奏特点,学会4/4拍指挥式,能变作指挥式边唱歌。教学过程:一、发声练习:1CF24 5 5 5 56 5 3 13 21lalalala lalalala la二、学唱新歌1、听录音2、问:内容情绪是什么?此歌适合在何重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