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第一章第一节技术的含义及作用(1).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3830820 上传时间:2022-09-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 第一章第一节技术的含义及作用(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案 第一章第一节技术的含义及作用(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案 第一章第一节技术的含义及作用(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案 第一章第一节技术的含义及作用(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案 第一章第一节技术的含义及作用(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案 第一章第一节技术的含义及作用(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 第一章第一节技术的含义及作用(1).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用技术教案第一章第一节技术的含义及作用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让学生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能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说明技术是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表现。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能通过案例进行说明。 让学生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理解技术对伦理道德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能力目标: 让学生理解技术的产生和技术与人类需要之间的辨证关系。初步掌握看待和分析技术问题的方法,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对技术产生兴趣,让学生形成和保持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关注技术的新发展,积极投身到通用技术的学习中来

2、。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技术的综合性、两面性的理解。难点:对技术性质的理解、内化。五、教学方法:本节课的内容以案例阅读分析和学生参与思考分析为课堂教学主线,以学生比较熟识的“移动通信技术”为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为充分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案例分析、演示讲解,学生主动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六、教学过程:(一)技术的含义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而对大自然进行 的改造。 (技术就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更好的适应和改造大自然,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人类不断利用

3、技术手段来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1)、人类对大自然的各种改造(图片)种植、放牧人类对天然动物和植物的改造,满足人类自身的需求(食物的需求),产生畜牧技术和种植技术。盖房食物的储存、定居和人身安全。建筑技术。水利(水车、水井、水渠、大坝)、满足人类饮水和灌溉的需求,水利技术。交通满足人类迁徙和运输的需求,交通技术。个人探索:举出生活中你所熟悉的几种技术产品。共同交流:举例试说明他们满足人类的什么要求和什么愿望,电话、电视机、电脑、微波炉、笔、粉笔。电话人际交流 电视机娱乐信息 电脑信息收集传递笔书写传递信息 人类从古至今对技术的解读和运用。举例:陆地运输、手提肩扛、拖车、拉车、动物拉车、动力拉

4、车、到现代的运输工具等。(2)、飞行技术、航天技术早在公元前2000年,中国人就发明了风筝,这可能是第一件真正表达了人类飞行梦想的作品。1903年12月17日,美国的莱特兄弟制造了飞机并完成了人类首次持续的、可操纵的动力飞行。(动力飞行,在空中飞行了12秒,飞行距离约37米),但它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动力、载人、持续、稳定和可操纵的重于空气飞行器的首次成功升空并飞行,标志着人类征服天空的梦想开始变为现实。到现代的航天技术(图片)。技术作为对自然能动的改造,具有两个基本特征:技术是直接的生产力。(技术不是生产力结构中独立的要素,但它渗透在生产过程的诸要素之中。(劳动者、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劳

5、动者的知识和技能,劳动手段技术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自然属性:人们在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必须遵守自然规律。社会属性:作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在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的过程中,要受到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以及民族传统等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1、技术的目的性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它总是从一定的具体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的方法,从而来满足人们某些方面的具体需求。(举例)服装的发明(讨论)服装的发明:(1)、从什么具体目的出发保护人的身体 。(2)、解决了什么具体问题 服装(纺织、印染、缝制技术)。(3)、满足了什么具体需求遮身御寒、美观个性

6、。 (案例分析)现代通信技术中所用的手机的目的性?技术的目的性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技术活动之中。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技术活动推进了技术的不断优化和不断发展。2、技术的创新性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也是技术对人类富有挑战意义的内在原因。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每一项技术的问世都是创新的结果,都闪烁着创新的光芒。(讨论)有人认为技术创新就是一项发明的第一次应用。你是否赞同?说说你的理由。(阅读)瓦特蒸汽机与第一次技术革命(讨论)蒸汽机的发明是如何推动了技术的发展?列举两个类似的实例。(案例分析)现在通信用的手机中有没有一些技术创新?手机的发展经过了哪几个技术革新阶段?(外观、性能、功能)技术的创新

7、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程,有时一个产品往往要经历漫长的进化过程,需要不断的更新换代。技术的不断革新是通向技术发展之路的重要机制。3、技术的综合性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技术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性是技术的内在特性。一般来说,每一项技术都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多方面的知识。小到小板凳的制作技术,大到航空航天技术,都是多种知识共同作用的结果。马上行动分析制作一个小板凳需要综合运用哪些学科的哪些知识?案例分析分析现代手机中采用了哪些学科中的知识?4、技术的两面性任何事物客观上都具有两面性,技术上也不例外。它既可以给人们带来福音,也可能给人们带来危害。(二)、技术的作用(正面效应)1、技术推动人

8、类历史的进步:技术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2、技术推动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社会生产力发展、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劳动条件的改善。3、技术推动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观念的变革和思维方法和改变、社会民主的扩大、文化的繁荣、教育的普及、道德水平的提高、整个人类精神生活的现代化。4、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经济结构的更新、生产关系的完善、社会结构的变革、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和变革。(三)、技术对人类的影响(负面影响)技术对经济、社会、环保、伦理道德及个人生活等方面的影响。实例电池可以随时随地地为人类带来光明和动力,但是任意丢弃的废旧电池中所含的重发现金属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

9、破坏,一粒钮扣电池就能污染6*10的五次方L水。3、讨论和辩论:计算机带给人类的影响:(1)带给人类的正面影响:对个人生活的影响:网上聊天、网上购物、网上学习、查找资料、发电子邮件、下载歌曲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利用计算机工作、工业进行自动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农水工程设计、农田管理、国防、辅助医疗、交通控制等。(2)带给人类的负面影响:网络泄密:窃听、泄密、窥探等。网络犯罪:传播计算机病毒、网上涂改删除窃取他人信息、网上窃取他人钱财等。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 阅读课本中的阅读材料思考克隆技术所引发的问题?1997年, 英国科学家首次成功地培育出克隆绵羊“多利”(图 ), 引起世界轰动; 此后,

10、 又相继出现了克隆牛、克隆猪、克隆兔等。这说明人类在高等动物无性生殖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克隆技术在农业、畜牧业以及生物医药领域有很大的实用价值。近年来, 人们围绕克隆人的问题, 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人担心克隆人会引发破坏人类伦理道德、正常家庭和社会结构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思考核技术带来的困扰?1945年7月16日5时30分, 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沙漠里, 第一颗原子弹 瘦子 爆炸。 瘦子 爆炸时, 瞬时闪光照亮了 16公里以外的山脉, 随后产生的蘑菇云上升到了万米高空, 发射钢塔被高温完全蒸发了, 爆炸地点周围700米的沙漠表面被炙热的火焰熔成了一片玻璃体, 发射地面形成了一个直径 1000

11、米的巨大弹坑。1945年8月6日, 美国的轰炸机从日本广岛的上空, 投下原子弹 小男孩 。顿时, 广岛成了一片火海, 成了 20 多万人的大坟墓。 8月9日, 美国又在日本长崎投下了原子弹 胖子 , 使长崎变成了一片废墟, 几乎一切都荡然无存。消息传来, 爱因斯坦、费米、西拉德等科学家感到震惊, 同时, 感到深深的内疚。他们呼吁 : 科学技术的成果应该为人类创造美好的未来, 而不是用来毁灭人类。案例分析决定胎儿性别的技术 讨论 你对“决定胎儿性别的技术”是支持还是反对?小结:对“技术的未来”,应当从人类的根本利益出发,更加理性地看待技术,以更为负责、更有远见、更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术、探究技术,并共同建构协调的未来的技术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