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的资料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3828813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格心理学的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格心理学的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格心理学的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格心理学的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格心理学的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格心理学的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格心理学的资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论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1)外在的行为模式; (2)内在的动力组织;(3)蕴蓄于中、形诸于外的统一体;(4)人格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复杂性和独特性等特点;(5)人格既是各种交互作用的结果,也是各种交互作用的过程;三种研究途径:(1)Clinical approach临床途径或个案途径,在自然情境中对个体进行系统深入地考察;(2)Correlation approach相关途径,通过统计测量的方法建立不同人格变量间或人格变量与其他变量间的关系;(3)Experimental approach实验途径,操纵自变量,测查其对因变量的影响六大理论观

2、点:(1)精神分析:人的无意识心理对他们行为方式的差异起着很大的作用;(2)特质:人是处在各种各样的人格特征的连续体上的某个位置的;(3)生物学派:用遗传素质和生理过程来解释人格的个别差异;(4)人本主义:人的责任感和自我认同感是造成人格差异的主要原因;(5)行为主义:认为稳定的行为方式是条件反射和心理预期的结果;(6)认知派:用人们加工信息的方式来解释行为的差异对攻击的看法:(1)精神分析:经典解释是每个人都具有一种无意识的死本能自我毁灭的愿望,但一个健康人格的人是不会自我毁灭的,所以这种冲动就会转向外面,一共几别人或外部的方式表达出来;后来的解释说,当人要达到自己目标的行为受阻时就会产生攻

3、击行为,一个处于巨大的挫折体验中的人就可能出现比较持久的攻击行为;(2)特质:看重攻击行为稳定性的个体差异,小时候攻击性强,长大后易表现出攻击行为;(3)生物学:认为遗传素质是攻击行为稳定性的原因之一;(4)人本主义:不承认有些人生来就具攻击性,认为人本性善良如果能在富足和充满鼓励的环境中成长,所有人都能成为乐观和善的成人,当某些因素妨碍了这种自然的成长过程时就会出现问题,爱打架的孩子往往是来自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的家庭,如果儿童形成不良的自我形象,他们就可能在遇到挫折时对别人大打出手,解决的办法是给儿童的成长提供充满温暖和尊重的环境;(5)行为主义:人们是像学习其他稳定的行为一样学会攻击行为的

4、,解释行为的关键在于得到犒赏的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如果攻击性得到的不是惩罚二十犒赏,儿童就会变成富于攻击性的成年人,也可能观察被犒赏的行为;(6)认知:认为人们怎样对这一环境或其他任何环境作出反应,取决于人们怎样对他们作出解释,有些人比别人更倾向于把这种模糊的情景解释成为收到了威胁,同时也可能以攻击方式作出反应对抑郁的看法:(1)弗洛伊德认为抑郁是一种转向内心的愤怒,处于抑郁中的人存在一种无意识的愤怒和敌意感。每个人都有内在的阻止别人表现出敌意的社会标准和价值观念,因此愤怒就转向内心,想自己出气;(2)特质:重在查明那些人容易抑郁,预测一个人是否为严重抑郁的最好指标之一是看这个人过去是否曾为抑郁

5、所困;(3)生物学派:抑郁不仅仅是人对环境的反应,有些人可能生而具有抑郁的敏感素质,比一般人更可能在面临压力生活事件时作出抑郁反应;(4)人本主义:用自尊来解释抑郁,人的自尊心是在成长过程中建立起来 的,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不能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感的人就会经常为抑郁所困;(5)行为主义:考察导致抑郁环境的类型,抑郁是由于生活中缺乏积极强化物所致;(6)认知派:采用社会学习模型,当人们觉得自己不能控制事件时会用一定的方式解释为什么不能控制,这种方式会保持稳定,经常抑郁的人倾向于以导致抑郁的方式来解释不可控制的事件 特质理论特质跨时间稳定性,跨情景的一致性发展历程:(1)词汇学假设:任何一种特质都可

6、以用一个词语来描述;描述某种特质的词语越多这种特质就越重要。奥尔波特,分共同特质和个人倾向(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2)因素分析法:斯皮尔曼,以相关为基础;(3)卡特尔及其理论:研究核心是为了发现有多少不同的人格特质,把相关的特质归类,分理出那些独立的特质就能确定人格的基本结构。使用因素分析技术,提出了表面特质(surface traits)和根源特质,确定了16种根源特质(source traits),1949年发表了16项人格因素调查问卷(16PF);(4)艾森克的理论:因素分析法提出了三因素人格类型,包括内外倾性、情绪稳定性和精神质(和常说的精神障碍相似)。构成精神质(psyc

7、hoticism)的特质包括:好攻击、冷漠、自我中心 、不关心人、好冲动、反社会、无同理心、顽固、有创造性。可用这些形容词描述高精神质的人,而用这些形容词的反义词来描述精神质得分低的人。为了测定这三个维度,还编制了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aire,简称EPQ)。EPQ包括四个分量表:内外向量表、神经质量表、精神质量表和掩饰量表(效度量表),分儿童(715岁)问卷和成人(16岁以上)问卷两种。大五人格模型以卡特尔的特质理论为基础,五个维度ocean:(1)Openness to Experience开放性:(2)Conscientiousness尽责性:

8、(3)Extraversion外向性:(4)Agreeableness宜人性:(5)Neuroticism神经质:精神分析(freud,安娜的案例,自由联想)意识结构:(1)意识(conscious),指人们正意识到的想法,新想法进入内心,旧想法脱离,物质不断发生变化;(2)前意识(preconscious),指人们能够从无意识中回忆起来的经验,即指可以从潜意识中召回的部分;(3)潜意识(unconscious),指被压抑的欲望、本能冲动以及其替代物,占有意识的很大一部分;(冰山模型)人格结构:(1)本我(id),指最原始的潜意识结构,由一些与生俱来的冲动,欲望和能量构成,按快乐原则行事。一些

9、新生儿就是如此,行动来源于需要的满足,能量为力比多(lidibo)。(2)自我(ego),指意识结构部分,是来自本我经外部世界影响而形成的知觉系统。它代表理性与机智,处于本我与超我之间,按现实原则行事。自我的能量大部分消耗在对于本我的控制和压抑上。(3)超我(superego),指人格中最道德的部分。它代表良心、自我理想,处于人格的最高层,按至善原则指导自我,限制本我,以便达到自我典范或理想自我的实现三种焦虑:(1)现实焦虑rational anxiety,害怕现实的事物;(2)神经症焦虑neurotic anxiety,有自我害怕不能控制本我冲动导致不良结果而产生的;(3)道德焦虑moral

10、 anxiety,由本我与超我的冲突导致的羞耻感和内疚感防卫机制:(1)投射projection;(2)否认denial,不承认不愉快的事;(3)压抑repression;(4)退行regression;(5)合理化rationalization;(6)理智化intellectualization;(7)反应生成reaction formation;(8)替代displacement;(9)升华sublimation心理性欲发展:(1)口唇器oral stage,0-1岁,断奶;(2)肛门期anal stage,1-3岁,如厕训练;(3)性器期phallic stage,3-6岁,恋母恋父情结

11、;(4)潜伏期latent stage,7-青春期,注意力转向外部;(5)生殖器genital stage,青春期以后,性需求走向成熟,希望与同龄建立两性关系,人格趋向成熟阿德勒(adler)(追求超越)自卑与追求超越:人生来就有种种不足,感到自卑,为了消除这种自卑人会不断奋斗以弥补自己的弱点,即补偿。追求中有积极和消极的两种结果。生活风格:是每个人在补偿自卑感的活动中形成的独特习惯或行为模式。四种类型:(1)Ruling type (控制型), 缺乏社会兴趣和勇气;(2)Getting type (索取型),不能直面生活考验,总想依赖他人,只懂索取不懂贡献;(3)Avoiding type

12、(回避型),鸵鸟方式,回避失败扼杀成功,在白日梦中卓越;(4)Socially useful type (社会型),健康的,成长环境好,品格好,社会兴趣高父母对人格影响:心理健康的标志是社会兴趣(social interst)。(1)Pampering溺爱,过多的关注和保护;(2)neglect忽视,缺乏应有的关注导致长大后,变得冷酷,怀疑他人,不能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懂的爱出生顺序:第一个孩子,由于有多的孩子,从溺爱到罢黜(dethroned);第二个孩子,热衷于竞争,发展高追求超越动机;最后一个孩子,童年处于溺爱,变得依赖无助;独生子女,失落导致不会与人分享,无竞争意识,人际方面困难

13、重重荣格(jung)人格结构:有意识的心灵(ego),个体潜意识(被遗忘被压抑的个体经验),集体潜意识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整个人类进化史上所有人类都有的经验,蕴藏于特定的行为反应和社会文化中,由初始意象(primordial images)组成,为以特定方式对外界进行反应的潜在性,影响人的行为和反应。Virtual Images虚拟意象=Archetypes原型作用,(1)与生俱来的;(2)进入意识中影响人们对外界的行为反应;(3)我们以特定的方式接受和拒绝外界事物原型(Archetypes):(1)persona面具,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以人们能够理解

14、的特定方式行为,并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2)The Shadow 阴影,本质是消极的,是人性的阴暗面,包括不能被接受的观念和冲动;(3)Anima阿尼玛,男性心灵中的女性原型,影响男人与女性的交往,允许男性中存在女性的特质;(4)Animus阿尼姆斯,女性心灵中的男性原型。人格类型:两个维度,外倾性和内情性;四种功能,感觉和直觉,情感和思维,共八种霍妮Karen Horney(强调文化和社会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基本焦虑(basic anxiety):是指个体自出生后因受环境种缺乏安全和温暖之影响所形成的无助感和恐惧感。由缺乏安全和家庭温暖导致的基本敌意(basic hostility):与基本焦

15、虑交织在一起,人们在敌意的环境里会感到无助基本罪恶(basic evil):缺乏父母的关心和爱是最普遍的。恶性循环,基本焦虑导致基本敌意,再导致无助感。三种人格风格:(1)接近人群(compliant type),接近他人,需要被接纳;(2)反对人群(aggressive type),反抗他人,敌意和不可信赖;(3)离开人群(detached type),回避人,和他人保持距离和逃避女性心理学:阳具羡慕(penis envy)和子宫羡慕(womb envy)生物学理论择偶 注意小题选择填空男女在征婚广告中描述自己存在差异,通过婚姻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下一代,伴侣选择部分基于父母投资(Parent

16、al investment)父母投资(Parental investment),存在性别差异FemalesGreater investment in offspringGenerate fewer offspringChoosier mate selectionWait for best maleMales = success objectsMalesLess investment in offspringCan generate more offspringLess discriminatingMaximize sexual opportunitiesFemales = sex objects男性的择偶:(1)倾向于较高的繁殖价值;(2)年龄和生理上的吸引力等社会公认的漂亮的特点;(3)研究证实了这个观点,但存在跨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