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结构游戏组织方法与指导分析.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3826692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结构游戏组织方法与指导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幼儿园结构游戏组织方法与指导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幼儿园结构游戏组织方法与指导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幼儿园结构游戏组织方法与指导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幼儿园结构游戏组织方法与指导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结构游戏组织方法与指导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结构游戏组织方法与指导分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结构游戏组织方法与指导 前言:“游戏是幼儿的工作”,古往今来的孩子都着迷于游戏,游戏代表着孩子的自由,天真无邪、自然的天性和潜在的能力。孩子们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全神贯注、超凡的想象和无法估量的发明性都令无数教育同仁们为之惊叹!在众多幼儿爱慕的游戏之中,建构游戏以它独具的魅力深受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青睐。由于幼儿对种类繁多、质地多样、可随意变换、反复创建的积木、积塑、泥沙及生活中随处可得的废旧物品等建构材料爱不释手。在对这些材料进行搭建(排列、组合、接插、镶嵌、拼搭、垒高、穿套、编织、粘合等)的过程中,实现自己搭建的需求及愿望,体验自己与同伴共同搭建的快乐感、成功感!通过建构游戏,不仅能丰富幼儿的主

2、观体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幼儿在协商、忍让、互换的游戏氛围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尝试开拓与创新,体验成功与挫折,从而实现合作交往能力的提高以及幼儿个性的和谐全面发展。它融操作性、艺术性、发明性于一体,还蕴含着有益于幼儿发展的隐形教育潜能。现状:在坐的各位都知道,组织和开展建构游戏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我们观测在幼儿园开展建构游戏的现状,不难发现:许多幼儿园建构游戏流于形式化,没有使建构游戏发挥其应有的作用。1、时间上安排不够充足,玩具的数量和种类非常有限幼儿园中都建立了区角,可是真正能让孩子自由自主活动的时间非常少。相称多的幼儿园在组织活动时,仅仅把建构游戏

3、当作调剂品来使用。如:建构游戏的时间仅安排在家长快来接的时间段。这其中的弊端是相称大的。建构游戏安排在家长接孩子的时间段内,显然是无法发挥其教育意义的,它只会让孩子学会做事半途而废。并且,建构游戏时间不充足,幼儿的发明性就无法真正发挥起来 2、玩具种类和数量局限性;许多幼儿园虽然配置了许多种类和数量的玩具,可在选择时却忽视了儿童认知的需要,比如:玩具种类、难度单一,忽视幼儿的年龄差异;没有充足考虑到幼儿成长的需要,玩具不能很好地发挥提高幼儿认知能力的重要教育作用。一种玩具从小班玩到大班,可想而知,孩子的积极性、发明性尚有多少呢?3、许多教师指导建构游戏不妥,不知道指导游戏应当从何入手。何时指导

4、,以什么方式指导。如:要么就忽视。教师对建构游戏的结识不够,没有充足重视建构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大教育价值,从而错过了良好的教育契机;要么就干涉过多。体现在教师帮助幼儿选择甚至直接提供应幼儿材料;帮助幼儿构思与规划,在幼儿建构过程中对幼儿指手画脚:评价过于笼统,从而使幼儿的建构游戏缺少积极性和探索性。定义:基于这些现状,我认为我们缺少一定的平台去结识它,进一步的了解它,那么,何谓幼儿园建构游戏?下面我就带领大家一同走进真正的幼儿园建构游戏 l 何谓幼儿园建构游戏幼儿园建构游戏:是幼儿按照一定的计划或目的来组织、操作建构物体或材料,使之呈现出一定的型式或结构的活动。关键词:按照一定计划、 操作建构

5、材料、 型式或结构特点:1、它是以表征思维为基础、以“建构物”为重要表征手段的象征性游戏活动。建构游戏明显的特性是幼儿通过建造“建构物”来反映他们对周边事物的印象。2、建构游戏发展幼儿的构造、空间知觉和象征能力3、幼儿在游戏中表达自己对于生活和世界的结识、体验和感受,表现着自己内心的担忧和冲突、快乐和困惑、期待和愿望,揭露幼儿鲜活的内心世界。种类:1、积木游戏用各种积木或其他代用晶作为游戏材料进行的结构游戏。积木的式样很多,有大、中、小型积木,有空心或实心型积木,有动物拼图积木等。这种结构游戏在幼儿园开展较早,也较为普遍。2、积竹游戏指将竹子制成各种大小、长短的竹片、竹筒等,然后用它们进行构造

6、物体的游戏。积竹可构造“坦克、火车、飞机”,还可建“桥梁、公园”,构造出的物体同样栩栩如生,富有情趣。3、积塑游戏用塑料制作的各种形状的片、块、粒、棒等部件,通过接插、镶嵌组成各种物体或建筑物模型。积塑轻便耐用,便于清洁。4、金属构造游戏以带孔眼的金属片为重要的建造材料,用螺丝结合,建导致各种车辆及建筑物的模型。5、拼棒游戏用火柴杆、塑料管、冰棒棍或用糖纸搓成纸棍等作为游戏材料,拼出各种图形的一种游戏。6、拼图游戏用木板、纸板、塑料或其他材料制成不同形状的薄片并按规定方法进行拼摆的一种游戏,如可拼摆动物的房屋、故事情节等画面。传统的七巧板就属于这类游戏。7、玩沙玩水玩雪的游戏沙土是一种不定型的

7、结构材料,幼儿可以随意操作,幼儿也可运用水、雪玩划船、堆雪人、打雪仗等游戏。玩沙、玩水、玩雪都是一种简便易行的结构游戏。类型:我们的建构游戏来源于建构区角活动,这是我们建构游戏的重要观念。幼儿自主的区角活动中,教师先观测幼儿对材料的操作及按爱好生成的搭建情况,然后有目的介入幼儿的游戏,引发幼儿对基本搭建技能的探索与学习,形成单元式的建构游戏。幼儿在操作技能的过程中,游戏不断地进一步,逐步发展到与同伴合作、商议并设计搭建图纸、添加辅助材料形成主题式的建构。这就是我们开展建构幼儿的基本程序。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游戏场合地点可根据幼儿的爱好和需要,在建构区域或活动室,有条件的幼儿园可组织幼儿在专门的建

8、构游戏室开展。例如:大班美好家园,教师观测幼儿在建构区合作搭建房子,于是引导幼儿说说搭房子的方法,学习技能,然后启发幼儿思考房子建在哪里?房子周边有哪些设施?鼓励幼儿搭建一座社区,形成主题搭建。这就是由区角单元搭建主题搭建。1、单元建构:这种建构的形式重要在小班,幼儿年龄小,相对而言对周边建筑物的观测及了解经验局限性,那么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认知及年龄特点重点开展单元式的建构技能的游戏,如:单一的搭建房子、火车、轮船、围栏、花坛等,从中掌握基本的搭建技能。2、主题建构:主题建构适合在中、大班开展。小班下学期可尝试开展主题式的建构。l 建构主题的来源主题建构游戏的主题可以直接来自于幼儿的区角建构,

9、也可以来自于幼儿的想法;还可以来源于教师的建议或近期主题开展的需要。 例如:一幼儿想搭建一个游乐园。他画了一张表达游乐园的图画,上面有各种过山车等游乐设施,尚有一些食品店及休闲中心。教师让他把自己的想法介绍给大家,帮助他征集小组成员并进一步丰富设计。(典型的来源于孩子的想法,教师帮助完善)l 计划和讨论建构主题拟定后,教师可组织幼儿就此主题展开讨论,讨论目的在于拟定:尚有什么事情是我们不知道或不清楚的?该去哪里、找谁了解信息?建构的计划:在哪建?用什么材料建构?如何分工?作品如何保存?例如:游乐园:搭建游乐园,师生共同讨论:所需要的一些前期知识经验?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搭建的需要带幼儿参观了解所搭

10、建的建筑物的外形特性和结构特点等。游乐这些经验后,在组织幼儿商议搭建的位置,需要筹集的材料、小组成员的分工、用什么方法搭建等。l 建构的过程 一旦建构计划和方案出台后,幼儿就会按照讨论好的分工合作计划积极投入到建构游戏中。教师的参与、帮助和引导对于保持幼儿建构的爱好和建构游戏的后续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游戏目的建构游戏目的从两个维度来制定:涵盖社会性发展目的和建构技能发展目的。我们通过观测到:幼儿不仅发明了建构物,也发明一套用以约束自己的行为和适应游戏开展的规则。在合作的建构游戏中,幼儿学习解决与伙伴在游戏中产生的问题,可以成为他们学习轮流、等待、分享、忍让、协商和合作等社会性交往技能的契机

11、,有助于幼儿理解社会性规则的意义,增强归属感。如何制定社会性目的。对于社会性目的的提法及如何有层次型的制定,王老师都做了详尽的诠释,在此,我就不做过多的赘述。在目的这一块,我重点阐述建构游戏的技能目的:(一)建构技能(出示技能图片)l 小班应掌握的建构技能:(能用平铺、延长、围合、堆高、加宽、盖顶等基本技能建构造型简朴的物体形象)1、堆高、平铺和反复堆高、平铺和反复是幼儿初期建构活动的突出特性。这种简朴的建构活动在很长的时期内吸引着幼儿。观测表白,23岁幼儿在接触积木一个月之后,就能“堆高”和“平铺”。对于一些幼儿而言,“堆高”要比“平铺”,即把积木一块紧挨着一块放置成一个横排更容易。由于他们

12、在一个平面,二堆高有一定的空间感,装我稍慢些。逐渐,叠高和堆高会结合在一起用以建构。2、围合“围合”是至少用四块积木形成一个包围圈,把一块空间完全的包围在里面。“围合”对幼儿来说,并不是一个简朴的任务。他需要幼儿有空间意识。幼儿的许多建构活动多可以由于“围合”技能的掌握而逐渐变得丰富、复杂起来。他们往往会在被包围的空间里放进“娃娃”或“动物”代表“娃娃的家”或“动物园”。3、加宽在原有的搭建结构上反复运用该技能使之变宽。如:幼儿用一块块积木平铺拼搭了一条马路,(宽度只有两条积木宽的和)后又感觉马路太窄,于是便用该积木在两旁平铺扩宽。4、延长l 中大班应掌握的建构技能(综合运用排列、组合、接插、

13、镶嵌、编织、黏合、旋转等技能,建构较复杂、精细、匀称的物体形象。)1、架空、穿、搓“架空”是用一块积木盖在互相之间有一定距离的两块积木上,从而把它们连接起来。例如:搭建“小桥”或为房子加盖“房顶”往往需要“架空”的技能。对于幼儿来说,掌握“架空”的技能需要经历一个尝试错误学习的过程,在反复试误中,不同幼儿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2、插接、镶嵌“插接”顾名思义就是将一块积木的一端插入另一块积木中,使之连接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镶嵌”是把一个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建构游戏中搭建台阶、滑梯、长城等经常用到这两种建构技能。3、排列、组合4、模式幼儿一旦可以觉察到积木可以作为“建构材料”用以建构,并且可以按

14、一定的反方式排放在一起,他们就开始探索多种建构的方式方法或“模式”,例如,一方面把一块一块的长积木“平铺”构成一辆“火车”,然后在每一块长积木上放上一块长积木和短积木的“堆垒”就构成了这一建构模式的基本元素。或者在一块红积木之后接着放两块黄积木,然后反复这种组合。“红-黄-黄”就构成了一种颜色模式。在建构游戏中出现“模式”建构技能标示着幼儿对事物之间关系(相同或相似)的发现。在这一阶段,幼儿开始注意建构物的平衡、对称和型式的装饰。5、表征(替代物)这一时期,幼儿开始运用建构物开始象征性游戏,开始出现故意识的给建构物命名的倾向。45岁幼儿往往是在建构前就宣布所要建构的建构物的名字,表白幼儿建构的

15、目的性、计划性的提高。随着建构技能的掌握,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愿望来建构的能力进一步增强,运用建构物开展象征性游戏的现象增多。6、编织、黏合大班幼儿可运用这些技能建构较复杂、精细、匀称的物体形象。7、为游戏而建构在这一时期,幼儿将建构物变成现实的建构物的复制或模拟,变成他们随回忆和保存的经验的象征。此外,尚有与其他辅助材料进行排列、组合、拼搭、垒高、穿套、编织、粘合等建构技能的学习。老师们可以在与孩子们共同实践搭建中去揣摩方法。(二)制定规定“目的是起点,也是归宿”,诚然,游戏目的的制定是决定游戏有效开展的关键要素。一个游戏究竟要引导孩子探究什么,获得什么,目的就如“路标”,它对整个活动过程具有导向作用,引领着游戏过程顺利开展。切勿将目的定位太低、或目的表述笼统。纲要强调教师要关注幼儿的爱好与需要,活动要体现幼儿的经验。因此,我们不能惟书至上,照搬照抄,我们在制定目的时可遵循幼儿年龄特点和发明性游戏的领域特点。 我们建构游戏的目的呈现方式是放在三度游戏的前面,制定一个游戏的总目的。以游戏的最终目的为主。(三)小中大班目的 我们建构研发小组在武昌区教研室王红芳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初步探究出各年龄段幼儿建构游戏的发展目的,还不太成熟,仅供大家参考。二、游戏前的指导 (一)关键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