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基础检验.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3826240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基础检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临床基础检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临床基础检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临床基础检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临床基础检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基础检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基础检验.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下列有关中性粒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出生时水平较低,以后逐渐升高,6个月后达到成人水平B活动后升高C早晨较低,下午较高D严重感染时总数明显增高,且伴有核左移E病毒感染时,总数常正常或轻度降低2对大面积烧伤患者,毛细血管采血法的采血部位一般是A耳垂B手指C皮肤完整处D足跟E肘部3目前常用的血细胞计数盘称为A牛鲍计数盘B老牛鲍计数盘C新牛鲍计数盘D改良牛鲍计数盘EMiller窥盘4成熟红细胞平均寿命为A60天B80天C100天D120天E50天5下列哪项不属于红细胞过度破坏引起的贫血A红细胞膜缺陷B红细胞酶缺陷C珠蛋白肽链改变及分子结构异常D红细胞被血清中抗体或补体所影响E以上均是6幼红细胞浆内

2、的蓝色颗粒在6个以上,呈环核分布,称为A细胞外铁B铁粒幼细胞C铁粒红细胞D环形铁粒幼红细胞E转铁蛋白7通常白细胞计数只反映了下列哪个池的白细胞数A贮备池B循环池C成熟池D边缘池E分裂池8血小板计数是研究A止血障碍的重要指标B凝血障碍的重要指标C止血和凝血障碍的重要指标D毛细血管壁完整性指标E血管内皮完整性指标9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A铁蛋白B球蛋白C血红蛋白D血色素E亚铁血红素10红细胞造血功能障碍引起贫血,下列何项是错误的ADNA合成障碍B再生障碍性贫血C纯红细胞再障D骨髓病性贫血E以上都不是11有关溶血性贫血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红细胞破坏过多B红细胞寿命期缩短C骨髓造血代偿功能大于正常6

3、8倍D有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E以上都是12血片上红细胞呈棘形、盔形等异常形态时,可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B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血小板无力症D血友病E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13淋巴细胞数相对增多见于A百日咳B霍奇金病C结核D再生障碍性贫血E以上都是14急性红白血病属于A淋巴细胞的恶性疾病B粒细胞和红细胞的恶性疾病C单核细胞的恶性疾病D粒细胞的功能异常E红细胞的恶性疾病15患者30岁,男性,贫血外貌,MCV86fl,MCH29pg,MCHCO34,其贫血属于A大细胞性贫血B小细胞性低色素性贫血C正常细胞性贫血D单纯小细胞性贫血E大细胞性低色素性贫血16中性粒细胞减少见于A电离辐

4、射,化学物中毒B大叶性肺炎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D急性溶血E以上都是17成熟的嗜酸性粒细胞主要存在于A外周血B骨髓和组织C淋巴结D脾E胸腺18血标本中有大血小板时,那个直方图不受影响A红细胞直方图B血小板直方图C白细胞直方图的淋巴细胞峰左侧D白细胞直方图的淋巴细胞峰右侧E均不受影响19组织液与血浆成分的主要区别是组织液内A不含血细胞B蛋白含量低CNa+含量高DK+含量高ECl-含量高20红细胞的变形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红细胞的A体积B表面积C数量D比重E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21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化不包括A中毒颗粒B空泡CDhle小体D染色质小体E退行性变22红细胞大小不一最常见于A缺铁性贫血B巨幼细胞性

5、贫血C失血性贫血D再生障碍性贫血E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23不属于血红蛋白继发性增多的疾病是A慢性肺源性心脏病B肺源性心脏病C真性红细胞增多症D某些肿瘤患者E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24血小板直方图峰右侧离横坐标较高,呈拖尾状,提示A小血小板增多B小红细胞C红细胞脆片D灰尘E棉花丝25在电阻抗型血液分析仪中,下列哪项与脉冲高低成正比A细胞的移动速度B细胞的数量C细胞的大小D细胞的比密E细胞是否有核26关于仪器法白细胞分类,以下错误的观点是A国产仪器主要用电阻法B准确性肯定高于手工法C可以对白细胞进行分类D经溶血剂处理后的白细胞大小不完全反映真实体积E仪器法不能完全替代镜检27. 某病人白细胞总数不高,

6、但出现严重左移,中性粒细胞见明显毒性病变,提示A.造血功能减退B.预后良好C.病情较重D.病情较轻E.恢复期血象28.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颜色为A.棕红色B.鲜红色C.樱红色D.红褐色E.暗红色29不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是Nzq365考试网A支气管哮喘Nzq365考试网B猩红热Nzq365考试网C伤寒Nzq365考试网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Nzq365考试网E肠寄生虫Nzq365考试网30血小板不削减的疾病是Nzq365考试网A脾功能亢进Nzq365考试网B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Nzq365考试网CDICNzq365考试网D急性白血病Nzq365考试网E再生障碍性贫血31. 关于一期止血正确的描述

7、是 A. 由血管和凝血因子相互作用完成B. 由血管和抗凝成分共同完成C. 由血管和血小板共同完成D. 由血管和纤溶系统相互作用E. 凝血因子和抗凝成分共同作用32. 下列哪项不是促进内皮细胞合成PGI2的物质A. ATPB. ADPC. 干扰素D. PAFE. 纤溶酶33. 下列哪项不是下调PGI2合成的物质A. FXaB. 亚油酸C. 阿司匹林D. 血管紧张素E. 纤溶酶34. 下列哪项不符合毛细血管的特征A. 由内皮细胞和间质细胞构成B. 具有选择通透性C. 细胞间有大量基质D. 可借助细胞旁小孔完成细胞间的联系E. 间质细胞无收缩功能35. 关于毛细血管间质细胞的错误描述是A. 具有收缩

8、功能B. 调节毛细血管的生长C. 可促进平滑肌细胞的分化D. 可促进巨嗜细胞的分化E. 可促进淋巴细胞的分化36. 关于血管作用的错误描述是A参与一期止血B激活血小板C促凝作用D抗血栓E不参与凝血的调节37. 对血管既有扩张作用又有收缩作用物质是A. 儿茶酚胺,FPAB. 乙酰胆碱,激肽C. PGI2,低血氧D. 5-HT,组胺E. NO,核苷酸38. 下列哪项与血小板粘附功能有关A. 纤维蛋白原B.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C. 肌球蛋白D. -TGE. PF339. 下列哪项不是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抗血栓物质A. PGI2B. NOC. ATD. ETE. TM40. 下列哪项不是促进内皮

9、细胞合成或释放PAF的物质A. 胶原B. 凝血酶C. TNFD.IL-1E. PGI241. vWF的主要作用是A. 介导血小板的粘附作用B. 介导血小板的聚集作用C. 介导血小板的收缩作用D. 介导血小板的释放作用E. 下调F的合成42.TM主要参与下列哪项的作用A. 凝血系统B. 纤溶系统C. 蛋白C的作用D. 纤溶活化系统E. 凝血因子活化43. 下列哪项不是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参与抗凝的物质A. PGI2B. 硫酸乙酰肝素C. vWFD. t-PAE. TM44. 毛细血管脆性实验阴性可见下列哪种疾病A. 过敏性紫癜B. 血友病C. 血小板减小性紫癜D.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E.

10、血小板无力症45. BT延长可见于下列疾病,但除外A. 血小板减小性紫癜B. 血小板无力症C.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D. 血友病E. 血管性血友病46. 下列哪项叙述不符合血小板活化因子(PAF)A. 迄今发现的最强的血小板聚集诱导剂B. 诱导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聚集和粘附C. 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和氧化能力D. 引起平滑肌收缩E. 作为最重要的凝血因子47. 下列哪项不是内皮细胞分泌的止血物质A. vWFB. PAFC. 凝血因子D. PAIE. t-PA48. 在凝血过程中,血小板的作用是A. 与F接触,参与內源凝血系统B. 作为组织因子,参与外源性凝血系统C. 稳定纤维蛋白D. 为F

11、a,a提供了催化表面E . 阻止a的形成49. 血小板收缩不佳的指标为A. 血块收缩率小于45%B. 血块收缩率大于45%C. 血块收缩率在50%-80%D. 血块收缩率在80%-90%E. 血块收缩率为80%左右50. PRP制备的离心速度和时间为A. 800r/min,3-5分钟B.大于1000 r/min,5分钟C. 2500r/min,10分钟D.3000 r/min,5分钟E.大于4000 r/min,5分钟51.血小板聚集试验反映了 A 血小板数目 B 血小板膜糖蛋白水平 C 血小板GPB-复合物的活性 D 血小板GPb/a活性 E 血小板的释放功能52. PAGT增高常见于 A

12、血小板无力症 B 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C 肝硬化 D VitB12缺乏 E 糖尿病53PAGT试验的质量保证要求不允许 A 选用EDTA作抗凝剂 B 采血顺利,避免产生气泡 C 标本采集后应在3小时内完成试验 D 试验前十天必须停用抑制血小板药物 E 注意诱导剂的质量和浓度54.下列哪项说法符合凝血因子的病理生理 A 凝血过程中的全部因子均来源于血浆B 因子、均为凝血酶作用的底物 C 在肝脏合成过程中必须依赖维生素K的因子为、 D 因子、主要含于正常人新鲜血清中 E 接触因子缺乏,临床上均有明显出血症状55.在凝血过程中,外源性凝血系统的作用起始于A 因子的激活 B 因子的激活 C 因子及的激活

13、 D 组织因子的释放 E PF3的释放56. 由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形成交联性纤维蛋白的过程中,参与的凝血因子有A 因子 B 因子a C 因子a、Ca2+ D 因子 E 因子a、Ca2+ 57.下列蛋白中,对凝血酶灭活能力最强的是 A HC B AT C PL D APC E PS58. 肝素抗凝的主要作用机制A 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 B 增强抗凝血酶与凝血酶的亲和力 C 促进纤维蛋白吸附凝血酶 D 抑制因子的激活 E 抑制血小板的聚集59. DIC发生广泛出血的主要原因是 A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下降 B 大量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被消耗 C 肝脏凝血酶元合成减少 D 血管壁广泛损伤 E 血浆中激肽浓度升高60. 下列哪项有助于高凝状态的形成 A 血流速度增加 B 血小板减少 C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D 血液中凝血因子含量减少 E 以上答案均不正确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