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两拍”中的商人形象研究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3826192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5.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言”“两拍”中的商人形象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三言”“两拍”中的商人形象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三言”“两拍”中的商人形象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三言”“两拍”中的商人形象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三言”“两拍”中的商人形象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言”“两拍”中的商人形象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言”“两拍”中的商人形象研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三言”“两拍”中的商人形象研究1一、作者及作品介绍2(一)作者简介2(二)作品概述3二、“三言”“二拍”中商人形象的刻画3(一)商人形象的类别31.重利轻义商人32.重义轻利型商人43.入仕型商人5(二)商人形象的时代特征51.传统的经商美德52.大胆的冒险精神63.精明的经营手段64.诚信的经营思想7三、“三言”“二拍”中商人形象创新原因7(一)商品经济的发展7(二)士商互渗的出现8(三)商人地位的提高9四、“三言”“二拍”商人形象刻画的意义9(一)突破固有观念9(二)文学教化功能9五、总结10“三言”“两拍”中的商人形象研究摘要:“三言”“二拍”作为我国古典短篇白话小说的杰出代表,收

2、录了宋元明以来的民间传说,戏曲等一系列文学作品,生动的刻画了当时的风土人情,着眼于平民大众的日常生活,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在“三言”“二拍”市井生活描写中,运用了大量的笔墨对当时商人以及商业活动进行了刻画,真实的再现了当时商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塑造了一批形象丰满、个性鲜明的商人形象,在当时的小说创作中具有开创性意义。因此 “三言”“两拍”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同时还为研究宋元明时代商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本材料。因此在这一基础上,笔者将着眼于“三言”“二拍”刻画的商人形象,对小说中刻画的商人形象特征进行分析,并分析这一现象出现背后的社会历史原因,进而探究小说写作的社会历史意义。通过此研

3、究,笔者不仅希望能够加深自身对于“三言”“二拍”的理解与研究,同时也希望通过对文本进行分析,进而对中国古代的商业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研究。引言在中国古代,商业活动的出现与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最初的商业活动是从“物物交换”发展而来。早在秦汉之初,就已经出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郭自叶, 沈建东. “天下熙熙,天下攘攘,皆为利来;皆为利往”苏州地区的财神信仰J. 神州民俗:学术版, 2011(2):29-32.的一片商业繁荣的景象;而唐宋时代成为我国历史上的又一经济发展高峰,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而商人的社会地位也有所提升,商业资本的扩大与纸币的出现促进了商业活动的开展,富商的数量

4、也与日俱增。到明清时期,商业经济的发展已成了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的不断变迁也在文学作品中有所体现,从西汉司马迁为商贾立传,到“三言”、“二拍”中大幅描写商人经营活动与商贩形象的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商人的形象也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其中“三言”以宋元到明初为界,主要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市井生活现状,商人形象也多以小商小贩为主;“二拍”则以明代中后期的富商巨贾作为主要描写对象,通过叙述相应的致富历程以及商业经营活动的开展,为学界研究当时中国的商业经济发展现状及进程提供了重要的文献依据。总的来说“三言”“二拍”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变迁,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与史学价值。这一系

5、列小说通过将商贾作为描写对象,生动地再现了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中国宋元明时代独树一帜的经商热潮,因此研究小说中的商业精神对分析中国古代商业经济发展变迁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目前学界对作品的研究中,大部分学者研究主要关注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因以及商人在这一过程中所具有的影响作用,着眼于小说中的商业因素从而分析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以及其相关的社会历史原因的相关分析较少,因此为了进一步探索明代商业元素的介入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以及人物形象表现所蕴含的社会现实意义,笔者将以“三言”“二拍”作为具体的分析对象,通过与宋元话本的配角形象相对比,探讨小说创作的社会背景与原因,来进一步对小说中的形象塑造与社会内涵展开研究。因

6、此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能够进一步丰富现有对“三言”“二拍”的理论研究。同时通过将商人形象作为分析对象,来进一步探索小说创作中所蕴含的商业文化因素,以这一系列丰富详实的史料来了解当时商人的精神风貌和商业发展情况。一、作者及作品介绍(一)作者简介“三言”作者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江苏长州人,明代著名剧作家、通俗学者。他年少时就颇具才情,博学多识,为人自由不羁,不受教条所束缚。48岁时,因言论得罪上司,被贬回乡,而后又遭受阉党迫害,仕途不济。然而政治命运的曲折为他文学创作提供了源泉与动力,在缇骑横行期间,冯梦龙完成了“三言”的编撰和古今谭概、太平广记钞、等一系列书目的评撰。而后在其5

7、6岁时取得贡生资格,七年后升任福建寿宁知县。十一年告老还乡。晚年余生仍然继续从事小说创作和戏曲编撰工作。“二拍”作者凌濛初(1580-1644),字玄房,号初成,浙江乌程人,明末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和雕版印书家。凌濛初生于官宦之家,特殊的家庭环境对其的思想具有巨大的影响,塑造了他思想中正统的一面,即牢固的君臣思想。凌濛初天资聪颖,从小就展露出极不平凡的文学才气。二十三岁时其与冯梦祯合评东坡禅喜集。26岁时,第一部著作后汉书纂评面世。虽然在文学上具有极大的造诣,然而与冯梦龙一样,凌濛初的仕途命运也颇为不顺。而与官宦生涯的失之交臂也让他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底层社会群体,充分体验了市井民众的日常生活,感

8、受平凡大众的喜怒哀乐,而这一段经历无疑也为其后续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源泉。1632年,凌濛初正式开始二刻拍案惊奇的创作。65岁时最终因不敌李自成叛军呕血而死。(二)作品概述“三言”主要是指冯梦龙所创作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三本小说,每集四十篇,共有3集。“三言”所收录的作品涵盖内容丰富,无论是文学旧本还是民俗故事,都在冯梦龙的笔下进行了重新的编撰,囊括了旧本的集合和新作品的创作。开创了我国短篇小说由文人整理编撰到文人独立创作的写作历程。“三言”取材广泛,展现出当时中国古代新旧交替之间社会文化中存在的冲突,商业经济的发展与落后的小农经济的思想的表现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展现出新兴市民文化

9、发展的现状。“三言”中的那些优秀作品,通过曲折细致的情节刻画与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为读者展现出宋元明时代下社会文化的变革与发展。总的来说,“三言”是宋元明三代经典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合,它的面世开创了中国古代短篇小说创作的新局面。“二拍”是凌濛初独立创作的话本专书,每集40卷,共2集。实际共收短篇小说七十八篇。 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拟话本小说集,是我国古代短篇小说进入个人创作的转折点。“二拍”较之“三言”而言,表现内容更富有平民化色彩,更加真实地展现出当时我国城市市民阶层的精神需求与思想特征,具有鲜明的社会历史特点与人文风貌。在“二拍”的内容表现中,突出地反映了作者反抗封建伦理,争取

10、个性自由的写作内涵。通过写实性的表达手法,深刻地展现出了明代社会关系的变化与日常社会的变迁,描绘了在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小说中肯定了商业意识,并宣扬个人自由与生存权利,体现出在新时代下具有创新色彩的价值观念,传达出作者对于个性与思想的尊重。二、“三言”“二拍”中商人形象的刻画(一)商人形象的类别1.重利轻义商人明朝是社会发生转折的时代,封建社会开始逐渐产生新的社会发展动力,商业经济也逐渐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而商业化的到来与商人地位的提高,以商人为表现主题的商贾小说也逐渐面世。“三言”、“二拍”正是一部成功的商贾题材小说,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商人形象进行了适当的创新与发展。

11、由于商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商业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商人的思想意识也逐渐发生着改观,对于名与利的看重让商人的形象也逐渐出现分化,唯利是图、虚假欺诈的商业思想也开始盛行,而这一社会现象也在“三言”“二拍”中具有深刻的表现。“二拍”中商人的经商策略是“太珊火出,愿为奸商”。由于商业活动的不断积累,他们家底丰厚,经营规模庞大,但是仍以霸道作为主要的经营手段,以欺诈、诱惑去拉拢顾客,用行贿去勾结官府。例如在苏知县罗衫再合叫徐能的私商,本就不以正经渠道经商,经常干些偷鸡摸狗之事,他经常集合一批“水子”,装载客人的过程中,看见有些油水便产生贪心图财害命。 李丽霞. 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中的人物形象分析J.

12、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4):31-32.甚至在苏知县赴任途中毫无人性的将苏知县家财劫尽,致使苏家妻离子散。这种谋财害命的行为仍被冠以“经商”的美誉,可以看出唯利是图的心理已经完全影响了商人的经营行为。而又如沈小官一鸟害七命中箍桶匠张公,见人昏迷不醒时不去营救反而对其身边的画眉鸟起了歹心,一时“见财起意,穷极计生”苏传波. “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研究D. 黑龙江大学, 2012.,向趁人之危盗取画眉鸟。甚至在盗鸟被阻时,“一不做,二不休”为了掩人耳目直接将沈秀杀死。可以看出,商人追求名利的行为虽然具有一定的正当性,但是过分的贪婪与自私无疑突破了道德界限,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2.重

13、义轻利型商人除表现传统重利轻义型商人之外,“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也与传统的小说形象具有一定的差异,重情重义的商人也成为小说中重要的描写对象。在长期以来“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下,商人的社会形象一直都被设定为是唯利是图之人,自私无情。到那时,在“三言”“二拍”这一形象却发生了改变。”三言”中的商人仍然将儒家思想作为经商根本,强调经常的“义”,重视商业信誉与商业伦理。他们遵守商业道德,采用“迁直之计”,为顾客提供良好的服务。两县令竞义婚孤女中的贾昌,早年被人诬陷,后经石知县查明将其释放。当石知县不幸因事获罪,“郁成一病,数日而死。遗下女儿和养娘二口,少不得著落牙婆官卖,取价偿官”冯梦龙, 杨

14、桐. 醒世恒言M. 崇文书局, 2015.。贾昌听说此事,不仅将其好生埋葬并将石姓小姐和养娘赎身后带回自家,并授予宾客之礼。同样,无论是施润泽滩阙遇友中施复将失银的归还、刘小官雌雄兄弟刘公的乐善好施、程元玉店肆代偿钱十一娘云冈纵谭侠程元玉的慷慨相助,还是李秀卿义结黄贞女李秀卿与黄善聪的以诚相待、转运汉遇巧洞庭红文若虚的重视诺言与钱多处白丁横带运退时刺史当艄张金不贪小利。这一系列生动而形象的商人形象,都是在传统商人形象中所不曾展现的一面,他们都能从信与利之间做出正确的取舍,坚守经商道德规范,是商业经济发展下商人形象的杰出典范。3.入仕型商人由于受到传统“士农工商”价值思想的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虽

15、然带动了商人群体数量的增大,然而传统官本位的思想也让一批商人走向了入仕之路。在“三言”“二拍”中刻画了一系列渴望为官的商人形象,高赞、郭七郎、张权等都在之列。由于处于封建专制统治的政治环境与“学而优则仕”思想统治下,传统的官本位思想无疑是引发商人入仕心理的根本原因,金钱财富的积累并无法带给这些富商们以安全感,因此一旦经商致富,这些商人便利用多种途径进入政治领域。从小说中也可见一斑,其中在婚姻缔结和后代教育上都有一定的体现。很多商人为了获得政治依靠,因此在为子女择偶时,都倾向于与入仕之人永结同好。如钱秀才错占凤凰俦的富商高赞,选择“饱读诗书,广知今古”的钱秀才作为自己的女婿,张廷秀逃生救父中张廷

16、秀岳父,将“勤谨读书”的张廷秀选为女儿的丈夫。又如韩侍郎婢作夫人顾提控掾居郎署徽州商人,宁肯“反赔嫁妆”都宁愿将义女嫁作韩侍郎偏房。而除了婚姻缔结,在后代教育上也可以看出商人对于为官的重视,如张廷秀逃生救父张权力求将自己孩子送入学堂接受教育;苏知县罗衫再合中徽商陶公办义学,教“众小儿在内读书”。同时买官制度的盛行也为众多商人提供了入仕的可能。如钱多处白丁横带运退时刺史当艄郭七郎当听人说起“纳了些银子,就有官做”王桂清. 从“三言”“二拍”中商人入仕途径看商人的官本位意识情结J. 北方论丛, 2004(2):24-27.时,用五千两换来刺史之位倒也成为官场一员。总的来说,无论是通过婚嫁、教育甚至是买官制度进入官场,这些商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