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课本知识点梳理.docx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3825952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课本知识点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课本知识点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课本知识点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课本知识点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课本知识点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课本知识点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课本知识点梳理.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七年级语文课本知识点梳理 天净沙秋思 1、“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本曲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2、试简要分析其表现手法上的突出特点。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2)全诗仅28个字,生动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伤。它精彩的运用景物衬托的写法,将仆人公置于特定的气氛中。 3、全曲中暗指题中“秋”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枯藤、老树、西风。与“夕阳”相照应的是:昏。与“天际”相照应的是:古道。最能触发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人家,表达“思”字的一句是:断肠人在天际。 4、“古道西风瘦马”中的“瘦”字,好在哪里? 写

2、出了马瘦,实际上是暗喻人消瘦,表达了游子孤寂凄凉的心情。 5、“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描绘了两幅怎样的画面?两幅画面是否冲突?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吗? (1)句描写了温馨舒适的画面。(2)句描写了悲凉肃杀的场面。两者不冲突,将哀景与乐景入在一起,形成鲜亮比照,反衬出天际游子的思乡愁绪。 6、本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出其中一点,简要分析。 例1: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选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和“夕阳”等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诗人漂泊天际的愁苦之情。 例2:运用了静景与动景相衬托的手法,如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动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这种安

3、闲、幽静的环境,使沦落异乡的“断肠人”更添悲愁。 7、本诗抒情的基调是:凄凉愁苦。从表现手法上看,本诗采纳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8、诗中直接抒发游子思乡之情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际。 9、一切景语皆情语,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渲染了萧瑟凄凉的气氛,抒发了诗人极其孤寂愁苦的心情。 七年级语文课文学问点 【句子仿写】 1、抱负是石,敲出星星之火;抱负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抱负是灯,照亮夜行的路;抱负是路,引你走到拂晓。 2、彩虹,经过与雷早激战之后才消失;抱负,经过与困难搏斗之后才诞生。 3、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叶,贮满盼望之情; 夏之色为金的黄,如麦浪,如稻草,彰显着丰收的盼望;

4、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 【诗歌赏析】 1、次北固山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写诗人停船在北固山下所见的江南冬末的景物和感受。 首联勾画出在江南旅途中所见到的明媚风光:茫茫江水,隐隐青山。 颔联抓住早春江湖这一特有的景象,“平”“阔”“正”“悬”四字精确生动,“阔”是“平”的结果,只有江水涌涨,江面才变得宽敞,“正”即包含“和风”又包含“顺水”的意思,使诗句生动地描绘出江水涌涨、水波浩荡、风顺帆正的壮美图景。 颈联写天将破晓时,一轮红日涌出江面,虽已是残冬,但一轮红日给四周风光带来了生命的光芒。“生”和“入”突出江

5、南早春的特征,这一联妙在不仅描写景物入神,而且富于生活哲理: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特中孕育着新事物,表现出一种乐观、乐观、向上的精神。 尾联写看到大雁北归,想到新年马上降临,而今身处异地他乡,自然而然地引出诗人淡淡的思乡之情。 全诗写景生动传神,意境开阔,抒情自然。 2、钱塘湖春行: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 首联写远景,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公亭西边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涨与湖堤相平,“云脚低”写远望白云朵朵,似与湖水相接,描绘了一幅开阔又明朗的春天图景。 颔联写莺燕的活动。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的

6、消失给人们带来的初春生气勃勃的感觉,“早”“新”两字用的妙:是诗句的诗眼,抓住早春这一特有的景象,抒发了自己在西湖见到早春景象时无比喜悦的心情。 颈联写近景,五颜六色、随处开放的野花使人眼花缭乱,新长出的春草刚刚没过马蹄。 尾联写诗人沉醉在湖东的白沙堤掩映下的绿杨阴里,以至于流连忘返。 全诗写景层次清楚、由远到近、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3、过故人庄: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描写了与朋友团聚的生活场景和山村的秀丽风光,表达了朋友间那种淳朴的情意和诗人对农村风光的宠爱之情。 前两句写老朋友预备了饭菜,邀请诗人到家里做客。通过写朋友的热忱招待,表现了他们之间真挚的友情。 三、四句描写了小村庄的秀丽风光

7、,绿树、青山围绕,小村庄显得非常美丽,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宠爱之情。 初一(语文学习)(方法)和技巧 (一)某些学生在小学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当是造成成绩滑坡的重要缘由。小学生的直观性强,而(抽象思维)力量弱;死记硬背力量强,而对学问的运用力量和迁移力量弱,所以在小学靠突击和死抠硬记取得成绩的学生,如不注意改良学习方法,又缺乏独立钻研的学习精神,到中学自然跟不上。 (二)升入初中,90%以上的学生的感受是:在小学还有一些玩的时间,而到了初中,自主时间少了,课程增加到十几门,加之一开学,学校就对初一新生提出高要求,实行严格的治理,一时不适应的学生会感到压抑,产生了心理障碍,甚至对学习失去

8、信念和兴趣。 (三)初一学生入学时语文根底参差不齐,对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适应力量也不一样,所以升入初中后,语文成绩确定也不一样,慢慢就会消失两极分化的现象。因此,指导初一学生把握新的学习方法,刻不容缓。 一、要养成预习的习惯 在小学,学生普遍不重视预习环节,对课文中字、词、句的把握及课文内容的理解都是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完成的。进入初中后,从学习第一篇课文起,就要养成预习的习惯。这一点特别重要。 那么,怎样预习呢? 第一步:阅读课文,弄清(文章)的体裁,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扫除字词障碍,对课文中不熟悉的字、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词典弄清晰,难懂的句子划上特定的符号,在教师的讲解中理解或向教师

9、请教。 其次步:精读课文,弄清课文主要内容、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课后练习及一些语法学问等。 二、有效利用课堂45分钟 初一学生猎取语文学问,提高分析力量,把握答题技巧的重要途径还是在于每天的45分钟课堂学习。所以,提高45分钟课堂的听课效率对提高语文成绩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提高听课效率必需遵循“五到”的原则:眼到、口到、耳到、心到、手到。教师要求背诵课文,只要课上有可以利用的时间,就应当见缝插针地争取在课内根本背会,尽量不要把问题留到课后去解决。上课时精力要高度集中,遇到分析题时,要乐观动脑筋思索,乐观参加发言,这样才能使力量大大地增加。“听”就是要听教师讲解学问点,听结论得出的方法。假如你能把课堂上的学问复述80%-90%,你就是课堂的赢家。课堂笔记可以用(笔记本)记,也提倡在语文书上记,这样翻阅起来更便利。课堂记录什么呢?记四个内容: 1、每节课中的新学问新见解。 2、语文术语及学问规律。 3、自己需要把握的学问。 4、有用价值很大的方法类学问。 三、乐观参与各种语文活动 要乐观、主动、大胆地参与朗读、背诵、语文根底学问竞赛、(作文)竞赛等语文学科活动。说不定你还能成为一个不错的主持人呢!假如教师还没有准备举办这些活动,你肯定要趁早向教师建议。在学习上就是要争先,这样做是正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