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二首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3825034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二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二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二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二首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二首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二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二首(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二首 文本细读: 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诗人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后,赴任的途中经过洞庭湖时,月夜遥望洞庭湖写下的。很多诗人写洞庭湖,都着眼于它波澜壮阔的气势,这首诗却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洞庭月夜图,明白如话,却意味隽永。以语言轻俏,意境静美而着称。 秋天的朗朗清月,洒下如水的月光,湖面上水平如镜,静静的月,静静的湖,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沉静、和谐、秀美的景色。今夜为何如此静谧?因为潭面无风,风平则浪静,才有第一行中湖光秋月、水天一色。镜未磨形象地写出月光下湖面的缥缈、朦胧之美,就像古时没有经过磨拭的铜镜一样,没有鲜亮的光泽。古代没有玻璃,镜子是用青铜铸的,磨光以后才能

2、照人。未磨的镜面,平而不滑,明而不亮,朦朦胧胧,用来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处。一个遥望将我们的视野一下拉向广阔的八百里洞庭。此时,不仅可以欣赏到洞庭湖面之美,还可以看到美丽的山水之景。作者展开了奇丽的想象,给整幅画画上了点睛之笔:如果把月光下泛着银白波光的洞庭湖比作一个巨大的白色银盘的话,那么,湖中风景秀丽的君山就如同古时小妇人的青螺髻了!全诗纯然写景,既有细致的描写,又有生动的比喻。读来饶有趣味。 望天门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一次乘舟沿江而下,经过天门山,眼前奇特伟美的景色勾起了他的吟兴。诞生的一首不朽的诗篇。天门山,在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南十五公里处的长江两岸,有两座夹江对峙的山峰,东为博望山

3、;西为梁山。两山错落相对,犹如一扇天然的江上巨门,浩瀚的长江水浪从中穿过,因此人们又形象地将两座山总称为天门山。短短四句诗,描绘了天门山矗立江岸,对峙如门的英姿,写出了长江碧水东流,孤帆远来的美景,同时,借助于笔下一派雄丽的景色,也将诗人宽阔的胸襟、奔放不羁的情思和盘托出。天门山夹江对峙,所以写天门山离不开长江。诗人首先从江与山的关系着笔。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楚江,即长江。当涂在战国时代属楚国,故称流经这一带的长江为楚江。读着诗句,使人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断

4、、开两字,下笔利落有力,从而将天门山夹江而峙,相望如门的形势极其简洁、准确地描绘出来,显示了大自然创造力的神奇和伟大。在诗人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博望山、梁山夹峙于长江两岸,江面变窄,加之由西向东的长江走势在这一带呈北折之态,致使湍急的水流回环旋转。回字鲜明地概括了天门山下的流水不同于长江别的地方流水的自身特点,落语看似

5、平常,却真实、准确而生动。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出望的立脚点和诗人的淋漓兴致。博望山和梁山峙立于长江两岸,远远相对,高高耸出浩渺的江面之上。这是对首句天门中断四字的具体化,状写中断后的天门山形成对称的两座山峰,各据一岸,与中间奔流的长江,构成一幅天然的山水画。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有了动态美。缘何产生相对出这样的感觉?那是因为诗人不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而是在日边来的孤舟一片之上。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也就油然而生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

6、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孤帆一片日边来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试想:丽日照临着江水,一叶轻舟在江上扬帆而行,驶过夹峙两岸的青山翠峰,这是一幅多么惬意,多么美好的图景!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螺,掌握庭、镜、磨、螺、潭5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的意境。 3、学习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 情感

7、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洞庭湖的静美以及天门山的壮美。体会诗人用心感悟自然,用爱抒写自然的情怀。 策略与方法: 反复朗读,背诵,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 教师准备:写好古诗的黑板、古诗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前三篇文章我们了解了大自然的美丽,今天我们来看看祖国风景名胜的美。 谈谈自己到过哪些风景名胜,激发学生对风景名胜的向往。 二、自学古诗,感悟诗情。 1、读诗。 2、解诗题。诗题望洞庭洞庭指的是洞庭湖。从一个望字你了解到了什么? 3、解诗句。 (1)请大家读一读诗句,对哪些字词还不明白。 (2)学生质疑,根据学生发问和回答

8、,课件出示难解字词意思,让学生板书(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 ()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诗句的意思。 (4)你学懂了哪一句,向大家汇报一下。根据学生发言进行补充纠正(连字词意思、看插图等)。 ()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如诗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如望洞庭中洞庭湖光秋月潭面无风镜遥望山水白银盘,望天门山中天门山江碧水东流两岸青山孤帆一片日边来 2、读着诗句让你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解答疑问:两相和镜未磨翠青螺中断楚江开回相对出日边来等词语的理解部分学生会感到困难,教师可以结合资料进行说明。4、读全诗。体会望洞庭的动之美,体会望天门山的强劲气势。对比朗读。 5、品味吟读,入境背诵。 理解了诗歌意思后,如果你能够入情入境地想象诗人当时的情景,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就更好了。 鼓励学生背诵。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自主认识字词,同桌互相测试。 2、指导学生找形近字的方法记忆庭、镜、磨、螺、潭生字。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孟浩然也写了一首描写洞庭湖的诗,我们来比较背诵欣赏。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