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用爱心去“育”.docx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3824519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用爱心去“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育-用爱心去“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育-用爱心去“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育-用爱心去“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育-用爱心去“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用爱心去“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用爱心去“育”.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用爱心去“育” 毛蓓蕾老师从13岁起,当小学教师已经60多年了。她为自己的最后一本书取了个名字叫心之育,这是她一生教育实践的最大心得。一直参与毛老师这本遗作编辑的袁正守副总编记下了书出版前后的点点滴滴。这是一本书的背后故事,又不仅仅是一本书的故事2000年,我社特约编审毛蓓蕾老师因患肺癌开刀后,我和责任编辑张丽珍一起去看望她。当时,她提出要写一本教育心得心之育。毛老师是个谦虚之人。她在身患绝症后,提出这个想法,是经过深思的。所以我们欣然答应了她的要求。此后,责编一直保持着与她的联络。我们曾提议请人代笔,她说自己写。几年来,毛老师忍着病痛,特别是去年,她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病痛的困扰,坚持

2、自己动笔,写完了心之育这部书稿。书名心之育是毛老师自己起的,这是她的心声,也是本书的主题。全书共约12万字。字数不多,内容却很充实;文章平实,语句朴实无华,却很感人。书稿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我以我心育新苗;二、我与青年教师一起成长。第一部分由七篇文章组成,以案例的形式写。每个案例构成一个小故事,真实、真挚、感人,足以让人体会到毛老师以爱心雕琢每一个孩子,把一切都献给可爱的孩子的高尚情怀和高超的教学艺术。第二部分由五章组成,以平叙的形式写。读着这部分内容,就像在聆听毛老师作报告。书中写的怎样看待老教师和青年教师的思想差异?怎么引领青年教师建立起正确的师生关系?怎么和青年教师一起研究形象、孩子们易

3、接受的教育方法等等话语,丝丝入扣,句句入理。从而体会到一个老教师的精湛的教育艺术和宽广胸怀,勾画了毛老师亲身所体验的一个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这本书是毛老师毕生从事小学教师工作的心得,肺腑之言,心血之作。凝聚着毛老师对祖国教育事业的一片赤诚之心,对孩子们、对青年教师全部的爱。毛老师曾在80年代撰写过小学班主任工作,90年代写过小学生心理辅导札记。这两本书都是我社出版的。毛老师退休以后,退而不休,仍在教育实践和理论上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与时俱进,创造了新的经验。这次她撰写的心之育,比起前两本内容有了新的发展,全面反映了毛老师的教育成果。过去出版的两本书中,所写的案例是片断的。这次毛老师在

4、心之育当中,所写的每个案例都是完整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她教过的这些学生已经长大成才。毛老师对离校后的学生进行了跟踪教育,继续指点和帮助学生走上健康发展的人生道路。这七个案例是经典之作。比起以前她所写的教育心得,材料更为丰富,思想更为深刻。遗憾的是,由于毛老师病情恶化,原计划写十个案例,现在只写了七个。这也是本书的缺憾之处。关于培养青年教师这部分内容,毛老师在过去的著作中从来没有写过。这是本书一个新的亮点。青年教师的成长关系到我们的事业是否后继有人。毛老师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下一辈,反映了她对党的教育事业无限忠诚,为社会、为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本心之育可

5、以说是她对她所挚爱的教育事业的最后贡献,给后人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我们自己在编辑这本书的过程中,深深被毛老师的精神打动。从她身上,我们懂得了什么叫平凡,什么叫伟大,怎样教育孩子,怎样对待青年人,怎样对待工作。我们的岗位虽然和毛老师的岗位不同,但是她的精神同样鼓舞着我们。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在编这本书的过程中,投入了我们的感情。编辑一次次地采访了学生,采访了学生家长;一次次地去探望毛老师,和毛老师交谈,确实用“心”编好这本书。最后由于毛老师自己已经不能动笔了。编辑帮她写了“引言”,在病床前读给毛老师听,毛老师听后翘起了大拇指。在定稿、出版的很短时间里,我们抓紧分分秒秒、反复修改,精心提炼,用

6、毛教师写书的精神,用心对书稿进行编辑加工。尽最大努力实现作者的愿望。令我们感动的是,在编辑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热情的关心和支持。出版前,毛老师的病情和写书的情况一直牵动着原教育局两位老领导姚庄行、吕型伟的心。市中小幼教师奖励基金会领导胡正昌同志了解到此事后,认为这是师德教育的典范,建议由市委领导写序,并提出给予部分资助,支持该书出版。基金会副理事长刘期泽、樊超烈两位老同志主动来到我们社里讨论稿件,全国德育研究会副会长吴慧珠老师、德育教育专家陈少娟老师和我们一起讨论书稿结构,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设想。世纪出版集团社长陈昕等打来电话,要求高质量地出版好这本书。中央领导曾庆红同志从

7、报上知道毛老师的情况后,也打电话给市委领导。市委领导立即派市委范德官秘书长去看望了毛老师。春节前,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和副市长严隽琪同志一起去探望了毛老师(这张照片毛老师交给我们,也收在书中)。心之育出版后,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市委书记陈良宇、市长韩正等打来电话要求马上送样书。基金会领导、社领导和编辑把书赶送到毛老师家中,社领导在毛老师的遗像前将殷一璀副书记作的序一字一句地读给毛老师家属听。毛老师的家人十分感激。领导和社会各方面这么关心在病中的老教师,关心本书的出版,同样使我们感受到党的温暖,社会的温暖,也体会到出版工作在其中的意义。呼唤真善美,这是我们社会的主流。唱响主旋律,弘扬先进,宣传先进教师,宣传先进教育思想,这是教育出版社的责任,也是一个教育出版工作者应尽的义务和职责。(作者为上海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副总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