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3822644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8.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和预测分析(一)预计区域人才需求量从全国来看: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开通运营,对运营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将不断扩大。从横向来看,城市轨道交通公司发布的职位大致有四类,分别是工程技术类、安全保障类、商务拓展类和运营管理类,而运用管理类的人才则需要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具备一定专业技能、有经验的人士担任。城市轨道交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采用国内外当前最先进的设备和高新技术,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专门理论知识和智能化的操作技能,经过专门教育的、高职层次的一线操作和管理人员将是未来几十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培养的重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类的职位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企管,而是要对轨道交通

2、领域的运输、组织、管理、调度等十分熟悉的专业技能型人才。现有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需要,而且相关人才的技能水平和职业能力与企业发展需求也存在较大差距。通常平均每公里地铁线路所需的员工数为50到80人,到2020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累计营业里程将达到7395公里,照此计算,相关人才的需求量将为369750人至591600人。以现有的人才需求结构来看,其中60%为运营管理人员,故至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需要的运营管理人员将达到221850人至354960人。(二)、我国城轨行业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难题我国城市行业正处在蓬勃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及技能

3、人才,然而受制于人才成长的周期性长、资源稀缺等客观现实,我国城轨行业人才培养面临诸多难题。L人才培养需求与培训资源稀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培训规模庞大。从2011年到2015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新线开通约1500公里,每年开通约300公里,需要新员工约18000人。这些新员工必须经过岗前培训,掌握必备的岗位技能才能上岗以满足新线开通的需求。仅就这批人员而言,我国城市轨道的新员工技能培训总量达到1200万人*天,如再加上老员工必须持续不断地开展在岗技能培训。我国城市轨道线网超常规的发展带来培训量大规模的增加。培训资源稀缺。与学校教育有所不同,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技术实践特点,决定了它的实用型人才培养必须

4、借助大量的培训设备、现场实践和跟岗作业等资源和手段。由于大部分城市地铁处于规划和建设时期,各项培训资源都在储备阶段,培训资源严重缺乏,新建城市地铁不得不依赖北京、上海、广州等企业的培训资源,而成熟企业也面临培训设施不足、培训设备陈旧、培训资源超负荷使用等困难,培训设备设施的匮乏阻碍了地铁人才的培养和发展。2 .人才培养质量与培训方式陈旧的矛盾日益突出培训质量要求高。培训质量的高低、培训效果的好坏,直接表现为员工知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员工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处理故障的能力,这决定新线开通运营水平。随着轨道交通线网不断拓展,新技术、新工艺广泛使用,各城市对新线开通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培训质量的要求

5、也逐步提高,加强员工理论培训的同时,更强调员工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处理突发故障能力的培训。传统培训方式的弊端。传统的培训方式主要以知识发展为导向,重视人才理论知识的培养,忽视了职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面对全国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设备设施、技术工艺的不断更新,传统的培训方式、实施方法和运作模式难以满足城轨人才培养的要求,传统的培训体制已无法有效支撑城轨行业人才发展战略。目前,由于我国尚未建立统一的城轨人才培训标准,导致不同城轨企业培养出来的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培训质量难以保证,影响了新线的开通运营。3 .人才培养速度与培训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培训时间十分紧迫。各城市新建城市轨道高速度和高密度的开通

6、,要求人员培养时间越来越短,而传统的人才培养周期都比较长,以客车司机为例,过去培养一个司机,至少需要1年时间的培训才能达到上岗要求。时间紧、任务重成为各新建城轨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所面临的普遍问题。培训能力不足。培训能力主要包括教授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指针对学员需要提升的技能短板,有针对性地开发课程,并能通过科学合理地进行授课或辅导,有效地快速地提升学员的技能。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培训能力与培训需要差距很大。究其原因,一是大多是城市轨道交通处于规划和建设期,基本没有具有现场实操经验的培训讲师;二是对于一个合格培训讲师来说,需要多年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沉淀,但是由于城市轨道建设和开通运营的压力

7、,导致绝大多数专业技术人员根本没有精力专门沉淀专业知识,从事培训讲师或专业课程开发的相关工作。(三)、解决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企业人才培养难题的主要途径1 .企业加大自主培养人才的力度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各企业均高度重视培训,不断地加强培训的力度和强度,在师资培养、经费等资源上都大力倾斜,成立培训学校或培训中心,专门负责培训的组织管理和教授等工作,如北京地铁、上海地铁、广州地铁等。这种模式不仅可以紧密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同时也能够“教案相长”,在培训学员的同时,促进培训讲师快速成长,不断地沉底企业自己的专业、技术及技能经验。不过,这需要企业员工在专业、技术及技能方面有一定的

8、积累,方可自主快速地培养自己的人才。2 .强化校企合作培养城轨专业、技术及技能人才通过联合办学、委托培养、订单班培养等方式,高等院校同企业结合成合作伙伴关系,高校、企业共享师资、教案设施等资源,实现高校与企业资源互补、利益共赢、共同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共同成立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合作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这种模式对高校来说,可以构建品牌,吸引招生,促进学生就业,培养直接满足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对于企业来讲,通过提前介入学生在校学习,缩短培养期,同时通过企业文化的宣导,可缓解招聘的压力。总的来说,校企合作是高校和企业共赢的人才培养方式,在一定时期将是缓解轨道

9、交通行业人才困境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高校毕业生都很年轻,学习动力和意识相对不足,仅通过企业提前介入与学校合作培养,更多地还是知识层面的,学员比较难以积累实战经验。因此,后续在工作中的学习和培训显得更加重要。3 .“企企合作”培养实操性的技术及技能人才为实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由某一行业或同一行业的企业通过共同出资、平等互利的方式,联合组建和发展的培训学员或企业大学,如UT斯达康大学,金蝶大学等。这种模式可以通过整合行业企业员工教育与培训的师资、财力等资源,通过发挥行业培训中心的辐射功能,有效解决行业内一些企业领导培训意识差,培训经费匮乏、培训师资短缺,企业员工知识陈旧、技术技能素质不

10、高等问题。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将“企企合作中的企业各类资源有效整合和利用。4 .搭建城轨行业内沟通交流的平台,不断地促进知识、经验共享通过成立行业联合企业大学,搭建了一个行业内能够充分沟通交流的学习成长平台。各股东单位员工,甚至行业内各城市轨道企业的员工,均可充分利用该平台学习其他企业的管理经验,交流企业值得推广的做法,促进行业综合管理水平,建设和管理城市轨道的经验、知识的沉淀和积累。通过行业联合企业大学,各股东定期地进行交流学习,同时,通过这种平台,可以不断地促进,企业知识经验的共享,甚至专家、故障难点问题解决的共享。行业联合企业大学将整合各股东的培训师、培训课程、培训设

11、施(模拟培训设施)等资源,通过合理的配置,充分发挥各类资源的价值,促进构建在各股东单位内能充分利用的培训资源。这种整合各股东企业培训资源的方式,能够最大可能地促进知识经验的共享。这种共享知识的方式,是一种集约式的发展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各取所需。这种知识共享的核心是如何整合各类资源,特别是培训师的资源。(四)系统构建培训课程管理体系,可集中优势开发精品专业技术课程行业联合企业大学应按照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根据城市轨道的培训需求,有针对性地构建培训课程体系,同时根据各级特殊需求定制化地开发课程,提供定制化专业技术技能培训。行业联合企业大学应以广州地铁培训运作模式为基础,按照地铁

12、投资规划、设计、建设、调试与接管、运营管理、资源开发管理、企业管理等价值链,分业务模块建立行业联合企业大学课程体系。目前,行业联合企业大学可借助广州地铁现有的岗位技能课程体系,作为运作基础,随着行业联合企业大学发展和专业能力的增强,逐步将各合作单位的优质资源整合,联合开发运营联调、故障抢险、消防演练等新的特色课程,在各合作单位之间分享。行业联合大学还应通过课程开发激励机制,整合各单位的课程开发能力,集中精力开发一批各单位急需的、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精品课程。(五)通过创新性的管理手段,促进培训与一线需求相结合,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了避免授课内容与企业现场故障及技能处理所需知识技能相脱节,行

13、业联合企业大学应采用以“兼职为主、专职为辅、定期轮换”的方式,保障培训师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与员工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同时,,联合企业大学还应通过课堂讲授、现场操作、跟岗实习(师徒带教)、辅导等多种培训方式,不断地保障学员培训与一线紧密衔接,不断地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沈阳市来看: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是承担沈阳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大型国有独资公司,其前身为成立于2004年4月的沈阳地铁有限公司,2011年7月更名为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在强化地铁工程建设和运营的同时,开展多种经营工作。为切实落实沈阳市政府整合国有资产,打造综合性大型国有资产运营公司的工作要求

14、,沈阳地铁将努力从实现社会效益向实现社会效益兼顾经济效益转变,依靠战略管理和精细化管理相结合,通过强基础、抓创新,主动参与市场竞争,提高投资效率,增强生存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地铁建设、运营、多种经营“三位一体”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沈阳地铁线网规划于2008年修编完成,线网规划由“四横、四纵、两L、一弦线”共11条线路组成,总长约400公里。2005年8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批复了沈阳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3-2010),包括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二号线一期工程,两条线路全长40.85公里、投资概算171.8亿元,此后又相继批复了两个工程的可研报告和延伸线工程,均已按期建设完成并投

15、入运营。2012年6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批复了沈阳市近期(2012年一2018年)线网建设规划,包括地铁四号线一期、九号线和十号线工程,线路全长118公里,预计总投资610.38亿元,建设时间为2012年至2018年。地铁已运营线路情况按照国家发改委批复要求,沈阳市组织实施完成首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地铁一、二号线(含二号线北延线一期)工程分别于2005年、2006年开工建设,均已按期建成并投入运营。目前,沈阳地铁己运营线路全长55.07公里、设站44座,投资概算246.85亿元。自2010年9月至2014年7月,地铁一、二号线共开行列车57.29万列次,运营里程1465.89万列公里,

16、客运总量6.39亿人次。其中,2014年17月,地铁一、二号线共开行列车11.63万列次,运营里程312.46万列公里,运送乘客1.46亿人次,日均达68.77万人次;列车正点率99.80%,运行图兑现率99.99%o地铁一号线工程先后荣获“鲁班奖”、詹天佑奖由国家发改委委托中交协组织评审,地铁一、二号线工程国产化率分别达到76.62%、85.98%,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充分肯定。沈阳地铁开工近10年来,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新一轮轨道交通规划实施情况按照国家发改委批复要求,沈阳市逐步组织实施新一轮轨道交通规划。其中,地铁九、十号线工程已于2013年3月开工建设。地铁九、十号线线路全长79.1公里,可研投资476.81亿元,设站60座,准备分期完成。先期开工建设的地铁九号线一期、十号线一期,线路全长56.21公里,预计总投资379.97亿元,已完成土建工程招标并全面开工建设。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