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题之中找错因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3821702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错题之中找错因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错题之中找错因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错题之中找错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错题之中找错因(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背景:11月14日,我校正在举行学生期中检测,曹校长通知我,说是有一位记者要来找我,预约我写一篇如何学好小学数学的稿子,当即,在校长的荐引下,胡冰记者找到了我,跟我简要地说明了一下文章的要求,让我写写这方面的体会,近几天就得完成。这个内容比较广,我正发愁着该从哪一个角度来写时,适逢期中检测结束,学生成绩出来,我灵机一动,学生错题多少,决定了成绩的高低,干脆,不如将我班学生的错题分析分析,找到病因,有效避免错误,成绩不就自然而然提高了吗?在这种思路的引领下,我写出了下文。错题之中找错因有效提高数学成绩方法探讨中山小学金元娇在每一天的数学课堂上,在每一次的作业和检测中,总会有不少学生犯错。甚至有的

2、学生一错再错,从而大大影响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错误的方式虽然不一,引起错误的原因也不尽相同。但作为家长和数学教师,如果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纠正,怎么能有效提高数学成绩,让他们重拾学好数学的信心?其实,学生做错题的方式虽然看起来很多,但细细琢磨起来,错误原因往往又是多数孩子的通病,概括起来,主要有几种。下面,我就以某次检测为例,作一个具体的分析,以供大家参考。忽视细节出差错“细节决定成败”。在我们生活中,关注细节问题是成功的开始。在学习上也不例外。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思维方式比较简单,往往会忽视细节,作业或试卷中经常出现看错、漏写等错误情况。本次试卷中的第六题,“画一条比4厘米长2厘米

3、的线段”。全班60人中,出现错误的竟然有18人。错误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漏题,有13人;二是看错题的有5人,其中 4人只看到后面的“2厘米”,就画成2厘米长的线段,另外1人将题中的“2”看成了“3”,就画了7厘米长的线段。这样低级的错误,让我哭笑不得,都是粗心惹的祸!检测中是如此,在平时的学习中,因粗心出差错的例子比比皆是。我在与家长的交谈中了解到,很多学生是“容易得”,做作业看一半题甚至不看题就做,结果当然错多对少。在课堂上,老师的提问还没完,答案就“随口而出”,很多时候当然是答非所问。然而,在批评这样的学生时,他们又往往会以一句“我太粗心了,下次细心就行了!”一次又一次地替自己找借口。在这样

4、的理由下,如果老师与家长不加以注意,他们不仅不可能改掉粗心的坏毛病,反而慢慢地让粗心成为了一种惯性,导致成绩每况愈下。建议: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必要时采取一定惩罚制度,让他们心中时刻牢记:细心,细心,再细心!定势思维出差错有的同学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思维容易出现一种定势,比如说,在低年级的数学中,同学们常常见到“多”用加法,见到“少”用减法,有的甚至只是大致地读了题目,不加分析,就凭借平时的解题经验进行答题,往往会造成错误。还是拿这次检测试题来说,填空题中的一道题是:48比( )少5,学生大致地看过题目就动笔,16人答案为43,错误率高达26。当我针对错误再问他们

5、时,48怎么会比43还小呢?学生也不意思地笑了起来。分析起来,不难发现,不是学生不会,而是一种潜在的意识阻碍着学生的思维,见到“少”用减法。没有意识到这里的“少”,说是的“48”少,48是“小数”,另一个数多,是个“大数”,要求“大数”用加法。随着年龄的升高,知识的增长,还会不断出现定势思维,有的题目一字之差,计算结果就会截然不同,往往没仔细审题就早早动笔,导致失分。建议:培养学生仔细读题的习惯,多读几遍,在读的过程中领悟题意,否则不要轻易动笔。书写潦草出差错这次检测中,有的同学不注意书写格式,字迹潦草,如,把“6”写成“0”,把“7”写成“1”,导致基础计算中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错误。这就要求同

6、学们在平时的书写中做到“草稿不草”,规范写好,才能保证看清运算符号和数字,提高做题的正确率,正确率高学起数学来就会更加自信,更有兴趣,从而有效提高数学成绩。建议:规范草稿纸打法,一横排或一竖排地打完,切忌横七竖八,要求书写工整。错题的产生,决不能轻视,面对错题,我们要理智分析错因,找准病根,让同学们知错,进而改错,最后注意防错,错误少了,学习成绩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提高。【容易得:易读y,家长口语,意为别人还未怎么讲,就表示全都知道了。】金元娇 女,小学数学高级教师,从事小学数学教学25年,现任教中山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的培养,学生成绩优异。课后善于总结和积累,所撰写的论文和课案多次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市级一、二、三等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