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字到人(养生篇)+曲黎敏.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3819893 上传时间:2024-01-31 格式:DOC 页数:113 大小:26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字到人(养生篇)+曲黎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从字到人(养生篇)+曲黎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从字到人(养生篇)+曲黎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从字到人(养生篇)+曲黎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从字到人(养生篇)+曲黎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字到人(养生篇)+曲黎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字到人(养生篇)+曲黎敏.doc(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字文化中的养生之术:从字到人(养生篇)自序:汉字之美与生命大道中国古代把学问分成两种:一种叫“大学”,另一种叫“小学”。大学是性命义理之学,也叫君子之学,旨在学了这些学问就可以培养一种君子的品德,就可以自立利人,就可以服务于社会。所以不是认识字的人就可以被称之为君子。小学指文字、训诂学。小学是启蒙教育,是每一个小孩子在十几岁就一定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事实上,中国历史上所有的经典都是研究人的,不解决人的问题,就不是学问。黄帝内经是研究人的,它是从五脏六腑来研究人之本性的经典;说文解字也是研究人的,它是从语言文字入手来研究人性的问题。当一切从人出发,我们的心灵便随之开启,我们的学问便落到了实处,我

2、们的快乐也会油然而生说文解字又何尝不是一门养生的大学问?当我们的生命通过汉字被解读时,我们便有了一个新的视角,它将比从头到脚说健康更宽泛、更深入地诠释生命的意义。我一向坚持医学与文化的融合,并且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将生命医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一个大医学的高度。当生命之河融入历史的语言之流,我们当下的生命便与被记录下的那些简约的文字发生了奇妙的链接,我们不再孤独无助,无论是有心之“愛”的相濡以沫,还是无心之“爱”的相忘于江湖,都是一种先圣哲人的情怀,我们熏染其中,并在对这些文字的爱抚之中走出人生的迷途。汉字是中国人心灵上绽放出的花朵,是中国人人心的造化。要想了解人,不仅可以从身体入手,去倾听五脏六

3、腑生克制化的交流,而且还可以从它借以表达思想的诸多方式入手。比如,当人痛苦时,可以哭,可以长啸,可以诉说,可以书写,可以沉默当这些声音、面容、文字呈现时,我们一定会被打动,因为我们熟悉那些情感,那些方正而又如画的汉字就像手纹一样清晰、神秘,熨贴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中国字;有中国字的地方,就有中国心。我们说着、唱着、书写着,每一个汉字都珠润饱满,音声嘹亮。我们都爱着、恨着、感动着,从造字的仓颉开始,我们古老的生命便以一种方方正正的方式存在,并在世界历史中写意地绽放。当从字到人的同名电视节目在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的城市栏目首播时,就有人感叹此次选题立意与视角的精准。把每一个耳

4、熟能详的汉字重新挖掘探索,从生命的涵义、从做人的涵义,依准原始经典再次解读,即是对中国文化之根柢的一次全新的漫游和感悟。而稳定走高的收视率也让我们为之工作的全体人员感动,借此机会也向所有拥趸我们的广大观众、读者表示感谢。之所以做这样一个选题,就在于我们相信中国的百姓在娱乐性、实用性之外一定对中国文化有着更深的渴求,无论黄帝内经还是说文解字,都是我们中国人血液里的东西,重新感受它们的热力与温度,重新感受中国汉字的大气、美丽和端庄,谁又能不为之心动?!传统的经典犹如一扇扇高耸入云的大门,在原始的尘封中一直在等待着被叩响、被唤醒,只要我们愿意,只要我们真诚,我们便可以去触摸那些古老而睿智的魂灵写于北

5、京元泰堂2009年3月阴阳之道:古语云:“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道”既不虚,也不玄,衣食住行处处有阴阳。在穿着方面,古人穿衣上为衣,下为裳。古人讲“天玄地黄”,皇帝在出席重大礼仪时穿衣就十分讲究。下衣为黄裳,黄色对应土地,地为阴,因此就对应“阴”;上衣为玄色,就是黑里带微赤的颜色,对应天,天为阳,所以玄色就对应“阳”。所以穿衣也是与天地阴阳属性相对应的。在饮食方面,水与火相对,水为阴性,火为阳性;中医里把水还分出了阴阳,地下水为阴,草叶树枝上未落地的露水又为阳水。所以阴阳在中国文化中不是一个绝对的、相互对立的概念,而是一个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概念。再比如酒,酒有水火二性,酒表面

6、看上去是水(阴性),点燃后却是火(阳性)。牛羊肉等畜类的肉食为阳性,鱼虾则为寒性,就是阴性。面(小麦)是阳性,而米(水稻)则为阴性。在居处方面,古人认为,高处多阳,低处多阴,所以在建房子的时候,多选高处朝阳的地方,而不选低处背阴的地方。这种朴素的思想认识,其实也和人的生活起居应适应天地阴阳规律相吻合。一般来说,地下室都不会住人,因为地下室见不到阳光,阴气过重。古代中国人还爱管活人住的房子叫“阳宅”,而逝去的人要入土为安,所以就有了“阴宅”之说。在行的方面,走路时抬起的脚为阳,落地的脚为阴,但抬起的脚会再落下,落下的脚又会再抬起,这就是阴阳。走路这个很简单的动作,就体现了一种阴阳的转换。生活中的

7、阴阳还有很多,比如我们用筷子吃饭时,不动的那根筷子为阴,动的那根为阳。一阴一阳的筷子搭配起来才能夹起饭菜,把美味送入口中,这也是阴阳之道。我们的脸上都会显现出阴阳:下眼皮不能动就为阴,上眼皮可以动就为阳。拿人体来说,头为阳,所以不怕冷;脚为阴,所以要保暖。上部为阳,下部为阴;前面为阴,背后为阳;拿脏腑来说,五脏(心、肝、脾、肺、肾)为阴,六腑(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为阳。还有我们人,女子为阴,男子为阳。所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凡是一个事物都会有两个方面或两种不同的表现,也就可以称之为阴阳。古代用阴阳解释万物化生,凡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以至脏腑气血皆分属阴阳。中医经典著作黄帝

8、内经中的阴阳应象大论篇中对此也作出了解释:“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意思是说,阴阳是中国人看待天地万物的根本出发点,天地由阴阳而出,万物受阴阳约束,阴阳的交互作用导致了无穷变化,独阳不生,孤阴不长,生与死的转化同样发端于阴阳阴阳如同一个无所不包的大仓库,把天地自然囊括其中。何谓“阴”?左阜右邑“阴”字的左边是“阝”旁,叫阜部,也叫左耳朵,我们上小学时都学过。有一个成语叫“左阜右邑”,阜部和邑部做偏旁时都写成“阝”,但阜部固定在左边,邑部固定在右边,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左耳朵和右耳朵。这是中国古代关于汉字部首的一个很有趣的分类方法,可惜,我们现在的小

9、学教育里都不讲这些了。左耳朵在古文里写做“”,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将这个部首逆时针旋转90度就会恍然大悟,原来是山的形状,阜部就代表山。凡是从阜部的字,也都跟山有关。比如说“陵”,就是大山的意思。中国古人在造字的时候,都是根据一个事物的外部形状用图形画下来,因此最早的汉字都是象形字。“邑”的本义是人群聚居的地方,引申后泛指城市,在古代也代表封地、国都。凡是具有邑部(“阝”右耳朵)的字,意思都和地域、地名、城郭、古代诸侯封国等有关,如“邢”、“邯郸”、“郑”等字,都是古代诸侯所封国名。迎贵宾时为何要铺红地毯?具有左阜或右邑的字有很多有意思的引申,我们拿“除”字做例子讲述一下。我们迎接贵宾时都会铺

10、红地毯,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是古代“扫除”礼仪的一种现代版。扫除到底是扫哪儿呢?其实扫的是台阶。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到“扫除”一词。“扫除”在中国古代是一个大礼仪。在什么情况下要扫除呢?一般的是过节或来贵客时。“除”字左边即从阜部,阜部前文说过,是山的意思,这里引申为台阶。此台阶并非上下楼梯的台阶之意,这里的含义实际上是迎接贵客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姿态。讲一个小故事:刘邦登上王位前是个江湖混混,他的父亲刘太公一直嫌他没出息,屡次拿他和其兄长比较。刘邦深感烦恼,后励精图治,成就一番事业。刘邦当上皇帝后,父子之间虽然也从不受拘束,但有人对刘太公进言,认为他应该对这个皇帝儿子有所恭敬。刘太公颇感发愁

11、,不知怎样做才能既合乎礼仪又不丢了自己当父亲的面子。有人给他出了一个主意,下次等刘邦来时,表现出一个尊敬儿子的姿态即可。于是当刘邦去探望父亲时,刘太公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动作他扛着把扫帚出来了。刘太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迎接贵客时一定要把地打扫干净,而扫台阶时,主人是低头退行,以示谦卑。所以,“扫除”的真正含义是表示对贵客的尊敬,这种习俗延续了数千年。到了现代,我们迎接贵宾时都会铺上红地毯,这其实就是“扫除”礼仪在现代的一种变体版,是尊重客人的意思。山之北,水之南“阴”字的小篆“阴”字的小篆写做“阴”。“阴”字在说文解字里解释为:“山之北,水之南”,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阴”字中的“”是

12、“今”字,代表了“阴”字的读音。“阴”字中的“”代表云,是云遮蔽的意思,就是天上有云朵飘过时地上就会有阴影。我们常用“光阴”一词来形容时间。古语有:“圣人不重尺之璧,而重寸之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为圣人者,并不看重尺寸很大、价值连城的碧玉,而是珍惜稍纵即逝的光阴,即“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里就特别强调时间对于人的重要性。太阴、少阴和厥阴之说根据天地阴阳的变化,古人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而中医认为,人体中的十二条经脉恰与十二时辰相应,五脏六腑又与十二经脉相对应,因此,我们的脏腑也有了不同的阴阳属性。中医把“阴”分为太阴、少阴和厥阴。在中国文化里讲阴阳的书很多,但只有医学经典把阴阳各

13、分为三,讲出次第来了。这也成了医学经典令人难懂之处。什么是太阴呢?古人讲:“太阴者,月也。”月又是指什么呢?解释春秋的典籍公羊传里有:“月者,土地之精。”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太阴是属土的。在人体中,脾属土,太阴指的就是脾土,脾主肌肉,所以在汉字偏旁部首中有肉月旁。在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中,岐伯曰:“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所谓“开”,指释放与吸收。“阖”,有关闭、和合之意,指储存能量。“枢”,指开合之间的一种变频与转换能力。所以“开、阖、枢”是一种高度有序的、和谐的自组织行为。“太”为“大”字多一点,表示“足”的意思,夫人气足为一家之主,故称“太太”;“太

14、”字还有“老”的意思,比如管老女人叫老太太等。对应人体经脉,太阴肺不足不足以肃降,就无法疏布全身;太阴脾不足不足以运化中焦,因此肺经和脾经为太阴。又“阳明与太阴为表里”,阳明胃为“五脏六腑之海”,胃气不足则无津液供给脾和肺,阴无从而生,阴气不足四肢则痿软无力。什么是少阴呢?黄帝内经说:“少者小也,未大也。”少阴就是初生的阴。少阴有点像少女、处女,处在一种微妙的转换期。对应人体经脉,少阴心经和肾经就像少女(雌)一样内守,同时又如同希腊神化中永恒的少女雅典娜,充满智慧和力量感。黄帝内经素问血气形志篇有“足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就是说足太阳膀胱经要想发挥固摄全身的作用,其力量的源泉就是少阴。什么是厥阴

15、呢?厥阴是阴气储存能量的阶段,主收敛。对应人体的经脉,厥阴心包经收不住就心慌(即黄帝内经里说的“心澹澹大动”),厥阴肝经收不住就抖或晕。又因为“少阳与厥阴为表里”,厥阴储存的能量够多,少阳胆和三焦才能缓慢生发。何谓 “阳”山之南,水之北“阳”字在说文解字里的释义是:“山之南,水之北。”这与阴正好相反,山的南面是能够被太阳照到的地方,所以“阳”有温暖的含义。“阳”字的大篆“阳”字的大篆写做“阳”。左边从阜部,所以也跟山有关。右边的上部是“”,代表太阳;下边的“”代表“阳”字的发音。太阳、阳明和少阳之说中医把“阳”分为太阳、阳明和少阳。太阳是什么含义呢?日就是太阳,是阳气很盛大的意思。对应人体经脉

16、,足太阳膀胱经气足了则能固摄全身,手太阳小肠经气足了就能吸收。阳明呢?阳明是指温和之阳。在人体经脉中,胃经和大肠经属于阳明。少阳呢?少阳就是初生之阳,未大之阳,如同少男,正在逐渐地成长壮大,纯洁、有力、阳光,所以不能被憋被堵。对应人体经脉,胆经和三焦经属于少阳。三阳之气发于我们的头部,下达于足,阳经末端均以阴象命名,为阳接阴之意,如足太阳经末穴至阴,足少阳经末穴窍阴。归根结底,无论是太阴、少阴和厥阴,还是太阳、阳明和少阳,都跟天地之间的变化以及天人相应有关,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所以人应该顺应这个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天地给我们的自然启示录。阴虚与阳虚:中医学里,把人体的前面当做阴,后背当做阳。这种定义的缘由是自然界中的动物基本上都是趴着的,朝太阳的背部就为阳,朝地的腹部就为阴。比如乌龟的龟背和龟板,按西医的成分论分析,认为二者没有差别,但从中医的气机上论一个为阳、一个为阴,内涵大为不同,所以龟背补阳,龟板补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