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3818733 上传时间:2024-04-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赣州市文清路小学 张晨梅一、教材分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别人成长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时受到启发,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志向,引发学生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二

2、是引导学生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二、学情分析我的教育对象是十岁左右的孩子,对于这一阶段的孩子,他们的人生价值观处于塑造时期,较易受到外物的影响,同时他们的认知能力也比较弱,虽然大多数孩子都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的能力,但由于这个故事发生的时代较远,在理解主人公的思想情感方面存在较大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直观、生动、形象地引导他们。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感受人物的情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阅读中能比较深入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目标。

3、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目标。(只有在体会人物思想情感的基础上才能深入感受人物的博大胸怀。)2.教学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依据:故事发生的时代较为久远,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故事的表层,而无法真正感受到人物的博大胸怀。)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能够将教学的重难点以形象化。)六、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揭示课题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指名读课题,评价,齐读。(二)浏览课文,整体感知1.少年周

4、恩来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板书“?”)带着这个问题,快速地浏览课文。2.反馈交流,是什么让周恩来产生了这样的想法?(1)指名回答,引导学生用伯父的话来说,板书“中华不振”。(2)齐读。(三)研读课文,深入体会1. 体会中华不振(1)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静心默读课文1-8自然段,画出能体现“中华不振”的句子,如果能用一两个关键词或者简短的句子在旁边写写体会那就更好了。(提出默读要求,让学生明确默读的目标,同时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2) 交流体会。指名读句子。*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那是外国的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一个风

5、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大多是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简要交流体会,可以从关键词或联系当时社会背景来谈。(抓住一条主线辐射全文:你从哪里感受到“中华不振”?让学生自己去找有关句子,并根据学生交流句子的顺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推敲、琢磨,使学生深刻体会“中华不振”。)2.重点体会第八自然段(1) 出示课文相关内容“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

6、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2) 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眼想象:透过字里行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3) 指名回答并指导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a.感受第一句。b.体会“衣衫褴褛”和“得意扬扬”。c.这鲜明的对比一定刺痛了你的心,请你再读读这句话。你看到了那可恶的巡警了吗?指名读相关句子。a. 这位妇女的亲人可能是她的哪些亲人?(活泼可爱的孩子,相依为命的丈夫,白发苍苍的母亲)亲人被轧死却遭到训斥,你能体会她的心情吗?(体会妇女的委屈和悲伤。)b. 带着体会再

7、来读读这句话。(评价朗读,听得出你对妇女的同情和对这不公的世道的控诉,我们一起控诉这不公的世道,师生合作读这句话。)除了可怜的妇女,可恨的洋人和可恶的中国巡警,你还看到了怎样的画面?a. 指名回答,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b. 是什么让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愤怒)读出愤怒,紧握着拳头齐读。c. 愤怒的中国人,紧握着拳头,你最想干什么?(惩处洋人,让我们怀着满腔怒火,读读这个词。)d. 该不该惩处?想不想惩处?但谁又能怎么样呢?因为这是在外国的租界里。e. 带着我们的愤怒再把这段话读一读。指导几个关键词的朗读“正在,则,原指望,谁知,反而,但是,只能”。(在体会课文的重点句子时,以读代讲,通过不断地

8、读和老师的适时引导,让学生感受人物情感。)情感激发,这就是洋人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的租界。这就是中国人没处说理的租界,租界里的一切让我们体会到了中华不振!(板书“!”)(4)资料补充。影像资料:让我们走进百年前的中国,感受那段历史。文字资料:其实在当时的中国,又有多少这样的不幸和屈辱呢?上海租界的电车,头等车厢供洋人乘坐,中国人只能坐三等车厢。在汉口的租界里,中国人力车夫必须穿上像犯人一样的“号衣”。租界里的洋巡捕拿中国人当活靶子,练习射击。租界成了洋人的天堂,中国人的地狱,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中华不振!(这个故事发生的时代较为久远,学生对当时的社会背景极其陌生,通过影像资料和文字资料的

9、补充,让学生走进那段历史,感受那段历史,从而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四) 读写迁移,激发情感1. 从租界回来以后,周年来常常一个人在沉思,他再想些什么?请同学们拿起笔来写一写。(抓住课文的空白点进行补白,进行写的训练,将读与写有效结合起来。)2. 学生自由表达,感受人物情感。3. 引读课题。正因为少年周恩来想到了这些,所以他决心拯救这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简短的九个字在周恩来心中重复了无数次,因此,当校长提问时,他清晰而坚定地回答这是他今后学习的动力,因此他铿锵有力地回答这更是他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啊(通过引读,体会人物感情,激发学生情感。)(五) 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

10、 过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誓言不仅激励着周恩来,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今天的我们也要思考“为什么而读书”的话题。2. 出示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的几句话: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3. 师范读。4. 生起立齐读。(少年中国说中的这句话,浅显易懂,和“立志”紧密相关,同时句子十分有气势,很适合朗读,在课堂即将结束的时候,让学生朗读气势雄伟的几句话,能够进一步升华学生的情感。)(六) 作业布置1. 思考自己为什么而读书。2.

11、阅读周恩来的相关故事。七、说板书设计 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中华不振 ! 教学反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是一篇情感丰富的文章,其中所传达的教育意义也是很深刻的,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情感为主线,以“你从文中的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了中华不振?”作为本文教学的一个引子,学生进行交流后,重点指导“租界里的一幕”,进一步感受“中华不振”,通过指导朗读来加深对学生的体会,激发学生的情感。但总的来说。预设和生成有很大的差距,一方面是对教材的解读和挖掘不够深刻,另一方面是对基本学情的忽略。在教材的解读上,对朗读的指导可以再细致一些,可以通过具体的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引起共鸣,另外,语文的学习归根到底是语言的学习,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没有充分体现出语言的训练,在今后的备课中还要对教材进行深度、恰当的解读。在学情方面,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语言感受能力也偏弱,在教学设计中应该降低难度,设计在他们“最近发展区”内的教学目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