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下的历史教学活动的设计.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3814975 上传时间:2022-09-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效课堂下的历史教学活动的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效课堂下的历史教学活动的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效课堂下的历史教学活动的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效课堂下的历史教学活动的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效课堂下的历史教学活动的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高效课堂”下的历史教学活动设计周河九年制学校 杨景瑞在此执教一年以来,一直从事初中历史教学工作,在本学校,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每个班的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层次又不经相同,且七八九年级的教学内容差异性较大,分别是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以及世界史。所以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就加大了难度,就要根据每个班,每个学生,每个学段分别设计。这就是我校现阶段历史教学的基本情况。加之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推行高效课堂,我们学校也在积极的开展高效课堂。但是我的理解是,每个学校的基本情况是不相同的,在推行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要理论结合实际。首先要全面学习高效课堂的理论知识,充分理解高效课堂的内涵并加之以研究,提取其中有价

2、值的理念和观点并结合我们教学活动中的实际情况,形成我们自己的“高效课堂”。在推行“高效课堂”背景下的历史教学工作中,我认为,历史教学活动设计应该符合以下教育教学理念:首先,教学活动设计要符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教师不能再是整堂课的主角,要不断地适应新的教育形势,要让自己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导演。也就是说,要改变以往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引导者、合作者。课堂活动尽量教给学生,要鼓励学生动起来,要让学生在自己的表达、表演、讨论中去感悟历史,理解历史。比如学生诵读、看纪录片、表演片段、看图说史、绘出历史地图等

3、活。而这些活动生动形象,逼真的再现了历史场景,让学生的真正的感受历史的存在,在内心深处与自己的认识相碰撞,产生自己的思想认识。这样的教学设计既符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又能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动手,动嘴的事件,锻炼发展了学生的各项能力。其次,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与三维目标相符。新课表理念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活动的设计,不仅要关注学生在历史史实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如何学习,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比如,理论结合实际,史论结合,以史为鉴等方法的培养。还有就是,历史是人文学科,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让

4、学生通过历史的学习,感受深刻的人文情怀。比如说:我曾让学生表演过“百家争鸣”场景,之前下了大量的功夫做准备,课堂上学生扮演不同学派的人物,绘声绘色的表演,辩论,各自展现本学派的理论与观点,这样让他们非常容易的理解了“百家争鸣”发生的背景并突破了这个难点让大家终身难忘。这样学生们自然记住了“百家争鸣”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等基础知识也完成了这些知识目标。这样也使学生在表演和观看表演中自然体会了春秋战国时期是历史的大变革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各种学派,各个学派展开了积极的论道,讲学,游说,展现了宽松的学术文化氛围。就这样最实现了本课的知识能力情感的三个维度的教育教学目标了。 再次,历史教学活动的设

5、计要体现“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教学活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学习与探索,让学生在体验历史中思考、积累和丰富经验。比如:在上九年级复习“改革”专题课时,我让学生分组搜集我们学过的所有的“改革”,每组负责一个“改革”。找出改革的时代、国家、过程、措施、意义等,然后按组展示,最后找出这些改革的相似性和区别。这样使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学会如何归纳历史基本信息,而且培养了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等。总之,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提高能力。要把历史的人文价值体现出来,教书育人是教师的首要职责,但是我们不能只教书不育人,要让学生在我们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充分的表现自己,完善自己。要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等全面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