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的诗歌.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3813589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魏晋南北朝的诗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魏晋南北朝的诗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魏晋南北朝的诗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魏晋南北朝的诗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魏晋南北朝的诗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魏晋南北朝的诗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魏晋南北朝的诗歌.doc(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魏晋南北朝的诗歌(一)、建安诗歌的创作倾向建安,是汉献帝刘协的年号(196220)。建安文学,实际上是指曹氏三祖(曹操、丕、睿)时代的文学创作,大致包括汉献帝和魏文帝、明帝时期的文学。建安文学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成就在诗歌。重要诗人是曹氏父子,以及以他们为中心的“七子”,还有女诗人蔡琰。他们都经历了长期的战乱,目睹了割据者的烧杀抢掠,饱受乱离之苦,对世事与人生有深层的思索。他们的创作反映了时代特征与他们自身的风貌。建安诗歌具有以下一些基本倾向:1、表现了建功立业、扬名后世的精神和要求统一的愿望。2、抒写了人生苦短的哀叹,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3、反映了社会动乱的景象和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4、

2、诗人创作个性得以高昂,文学开始走向自觉。5、继承并发扬了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又有所创新。6、把乐府旧题的四言、杂言叙事诗,改变为旧调新内容或另创新题的五言抒情诗;7、语言由质朴刚健趋向华美;总体而言,建安诗歌呈现了一种慷慨悲凉、清新刚健的风格。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二)、“三曹”1、曹操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市)人。其父曹嵩是大宦官曹腾的养子,因此,其出身为清流所鄙视。他自幼机敏有权术,由讨伐董卓、镇丅压黄巾军起家。年轻时曾被当时名士许劭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建安元年(196),迎献帝都许昌,受封为大将军及丞相,后又

3、进封为魏王。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北方的实际统治者。其子曹丕代汉自立后,追封为魏武帝。曹操是建安时期的文坛领袖,也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他集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于一身,又多才多艺,对书法、音乐、围棋都相当精通。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于戎马倥偬之余,写下了不少的诗文。曹操的诗,今存20余首,全是用乐府旧题写时事。这些诗有四言,也有五言,而以四言诗的成就为高。他的诗按内容可分为三类。其一,反映汉末动荡的社会现实和人民遭受的苦难的诗篇。如薤露行写何进企图借助四方军阀力量消灭宦官,结果自己先被宦官诛灭,又招来董卓作乱洛阳。蒿里行写关东州郡推举袁绍为盟主,起兵讨伐董卓,而各路军阀为争权夺利而自

4、相残杀,诗末6句描述了这一景象:“铠甲生虮虱,万姓已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另有苦寒行、却东西门行等。明人钟惺古诗归说曹操的诗是:“汉末实录,真诗史也”其二,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统一天下的抱负的诗篇。如度关山、对酒、龟虽寿、观沧海等。尤其是他的名篇短歌行,全诗反复吟咏求贤不得的苦闷与贤人来奔而客主宴饮的欢乐,一唱三叹,形象鲜明地抒发自己在为国求贤过程中忧乐心情。其三,游仙诗。如气出唱、精列、陌上桑等。曹操诗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其一是本色,即他学习乐府民歌,又有创新精神。其二是奔放,即感情奔放。其三是慷慨,即风格悲凉慷慨。其四是质朴,即语言质朴自然,不加雕饰。曹操

5、又是“改造文章的祖师”。他的文也很有独创性,用简朴的文笔自由直率地写出胸臆,极有个性。如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些话除曹操之外恐怕罕有人敢说。这种清峻通脱的文风,表现出建安散文的新风貌,标志着汉代散文向魏晋散文过渡的倾向。2、曹丕曹丕(187226),字子桓,曹操次子。建安十六年(211)任五官中郎将、副丞相,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二十五年曹操卒,他继位为魏王兼丞相。同年十月,代汉自立,建立魏国,定国号为黄初。黄初七年死于洛阳,谥文,故世称魏文帝。 曹丕是建安文学代表作家之一。今存诗约四十首,主要可分为三类。其一是宴游诗,如写夜游铜雀圆的芙蓉池作诗,写

6、游览玄武池的于玄武陂作诗等。这类诗,以写游宴之乐为主,文辞富丽,用语工整,在中国山水诗发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其二是言志诗,如黎阳作诗3首,写曹军南征之事,不仅写出了行军的艰辛,而且表达了“救民涂炭”和“靖乱”的志向与决心。其三是爱情诗,如于清河县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代刘勋妻王氏杂诗、杂诗2首等。这类诗最能反映曹丕诗歌的创作水平,尤其是他的名作燕歌行2首。燕歌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对七言诗的形成是有贡献的,第一首写一女子秋夜思念丈夫而不能入眠,情思缠绵委婉,感人肺腑。曹丕的诗最突出的特点有二:一是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不似其父所抒之情都与历史使命感与统一天下的抱负有关。二是注重艺术形式的

7、创新,如善于选用清词丽句,配以谐和的音韵,表达其纤丽的情思,而且又有三、四、五、六、七、杂言诸体。曹丕也擅长散文。他著有典论,此书今仅存自叙、论文2篇,论文是现存最早的文学批评与理论专文。他的与吴质书、又与吴质书是悼念亡友的,凄楚感人,对后来抒情散文有一定的影响。3、曹植曹植(192232),字子建,曹丕同母弟,天资过人,才华横益,本有希望成为太子,但因他嗜酒不加检点等,后来败于曹丕,过着名为藩侯,实际饱受萁豆相煎之苦如同囚犯一样的生活,最终抑郁而死,年41岁。因其最后一任徙封为陈王,又谥思,故后世称之为陈思王。曹植是建安文坛主将。他的生活和创作,以220年曹丕称帝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与曹

8、丕一样是在相对安定的环境中过着贵公子生活,恃才傲物,倜傥不羁,但树立了建功立业的壮志雄心。其诗主要是歌唱他的政治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具有“戮力上国,流惠下民”的英雄气概。如白马篇、鰕dan篇等;后期由于先后受曹丕父子的迫害,政治上失意,其诗主要是表达因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其诗内容可分为4类:一是抒写自己与朋友惨遭迫害的愤懑的诗篇,如野田黄雀行、赠白马彪等;二是以思妇、弃妇寄托身世,表白心迹的诗篇,如浮萍篇、美女篇、七哀诗、种葛篇等;三是述志诗,如杂诗(“仆夫早严驾”);四是游仙诗,如仙人篇、五游咏、远游篇、升天行等。白马篇与赠白马彪,分别是曹植前、后期诗

9、歌的代表作。曹植的创作有别于曹操的古直悲凉,也不同于曹丕的婉约纤丽,而兼有父兄之长,达到了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成为建安时期最杰出的诗人。其诗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其一,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力写作五言诗的人。在现存的90多首诗中,有60多首是五言诗。其二,大胆的继承与创新。曹植的诗,既有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有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反映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所以形成了“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钟嵘诗品)的独特风貌。其三,善为警句,工于起调,在运用比喻、对偶、炼字等方面都有所创新。曹植的辞赋都是抒情小赋,洛神赋是其赋中的名篇。(三

10、)、建安七子“七子”之称出于典论论文,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chng)、刘桢七人。孔融(153208),字文举。在“七子”中年辈较长,政治上反对曹操,因此被杀。他是一位“奇人”。文学上以散文的成就为高,其文骈俪成分极重,如论盛孝章书、荐祢衡表。他的杂诗(远行新行客)写悼子之情,哀痛欲绝,为抒情诗中的佳作。“七子”中成就是最高的是王粲(177217),字仲宣,文心雕龙才略称他是“七子之冠冕”。他以诗、赋见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离乱和人民的苦难。今存诗23首。七哀诗3首是其代表作。第1首(西京乱无象),写初平三年(192)作者离开长安前往荆州避难时在途中的见闻。“出门无所见,

11、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揭露了军阀混战的罪恶及造成生离死别的惨状。用饥妇弃子这个典型事件概括出当时千百万人民所遭受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天下太平的渴望。全诗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概括性强,感情深沉、真挚,音节响亮,成为后世所传诵的名篇。王粲滞留荆州登当阳城楼所写的登楼赋是脍炙人口的抒情小赋,抒写了思乡怀土之情。与王粲齐名的是刘桢(?217),其五言诗风格刚劲,不重雕饰。刘桢的主要有两类:一是赠答诗,二是游乐诗。赠从弟3首是他的代表作。曹丕称赞“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陈琳(?217)、阮瑀(?212)皆以章表书

12、檄闻名于时,诗歌创作也很突出。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深刻地揭露了当时黑暗现实,表达了广大人民的呼声。它用乐府民歌的艺术手法,通过对话展开情节,真实地表达了役者夫妇的生离死别的悲剧。阮瑀的驾出北郭门行,类似汉乐府中的孤儿行,写一个孤儿遭受后母虐待的情景,形象地揭露和批判宗法关系中自私自利、冷酷无情的丑恶本质,表达了诗人对被迫害者的深切同情。(四)、蔡琰蔡琰,字文姬,蔡邕之女。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她“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但她一生的遭遇十分不幸。自幼随父亡命流离,16岁嫁河东卫仲道,不久夫死,无子而回娘家寡居。董卓之乱中,被掳至南匈奴,嫁左贤王,生二子,后被曹操用金璧赎回,再嫁董祀。她的

13、五言悲愤诗长达540字,3段。第1段写董卓作乱,自己被掳而受到虐待;第2段写自己沦落胡地思念家乡的孤苦心情,以及回国时母子生离死别的悲惨场面;第三段写她回国后所见到的家破人亡的情景,以及对后半生生活的忧虑。通过写自身的不幸遭遇,也反映了汉末战乱中广大人民,特别是妇女的共同命运;控诉了军阀混战造成经济破产,田园荒芜,人民大量死亡、离散的罪恶。作者善于抓住重点场景集中描写,运用叙议结合的方法,进行细致真实的心理刻划。如母子惨别等情景,都写得形象鲜明,人物语言个性化。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二、正始诗歌(一)、正始与“竹林七贤”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240249)。文学史上的“

14、正始”,应当包括从太和到司马炎建立晋朝近四十年时间。正始诗人有所谓“竹林七贤”,即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而以阮籍、嵇康为代表。(二)、阮籍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开封)人。曾为步兵校尉,后世称为“阮步兵”。生活在魏晋政权变易的时代,对司马氏集团基本上采取了不合作的态度。他的诗文表现了愤世嫉俗,反抗虚伪礼法的思想,也流露了虚无厌世、全身远祸的消极成分。他的散文大人先生传,是一篇反对礼教,表现狂放形态和叛逆精神的赋体传文。咏怀诗82首,是他的诗歌代表作。它们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痛苦、寂寞和愤懑的复杂心情,寓时代的悲剧于个人的哀怨之中。例如

15、:第一首(夜中不能寐),写夜深人静时的孤独和苦闷心情。通过所见所闻,如“明月”、“清风”、“孤鸿”、“翔鸟”等景物描写,渲染了深夜凄凉的气氛,衬托了诗人孤苦、忧伤的心情。又如第三十一首(驾言发魏都),以战国时魏王的昏庸腐朽,导致迅速灭亡的历史故事,来揭露和抒发他对曹睿淫奢腐败,大造宫殿园林,以至国库空虚、人民怨苦的感慨。借古讽今,曲折地反映了诗人对时政的不满。 阮籍诗的艺术特色:一是善于运用比兴、象征、暗示的手法表达内心的感情,形成了曲折隐晦的艺术风格。这主要是由于当时政治环境险恶和他的思想性格软弱决定的。二是用五言的形式抒情有较高的成就,开拓了一条文人创作政治抒情诗的道路。从左思的咏史到李白的古风,都受到他的影响。(三)、嵇康嵇康(223263),字叔夜,谯国銍(今安徽宿县西)人。是正始时期的文学家、音乐家和哲学家。与魏宗室有姻亲,官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他用老庄的“自然”来与“名教”对抗,揭露司马氏假提倡儒家礼法为自己篡夺政权张目的虚伪性,公开“非汤武而薄周孔”,表现了强烈的反传统精神。终为钟会陷害被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