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范围及精细资料(含参考答案).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3812179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范围及精细资料(含参考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学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范围及精细资料(含参考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学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范围及精细资料(含参考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学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范围及精细资料(含参考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学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范围及精细资料(含参考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范围及精细资料(含参考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范围及精细资料(含参考答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学概论复习资料一、 填空、判断、选择题1、文艺学:广义:文学学,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狭义:就是指文学理论2、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一)对象文学的普遍规律,即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等。 (其中有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读者)(二)任务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注释:文学活动发展论研究文学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研究文学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的特征。(纵向) 文学活动本质论从总体上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横向) 文学创作论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 作品构成论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

2、及其相互关系。 文学接受论研究读者接受过程和规律。3、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 4、文学活动的构成,四要素: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需要理解) 第一,世界;内涵:世界主要是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客观世界,即自然万物和社会的历史与现实。主要学说:摹仿说(再现说):文学艺术是对客观世界的摹仿和再现。 西方:柏拉图:艺术摹仿理念(三类事物:永恒不变的理念、呈现为感觉世界中的各种事物、镜中的映像和艺术品中描写的故事等;三个层次的世界:理念世界现实世界(感性世界)艺术世界。艺术世界摹仿现实世界,现实

3、世界摹仿理念世界。)亚里士多德:艺术摹仿现实并再现现实 也把艺术称作“摹仿”。中国: 没有西方那么发达,但对世界也有不同程度和不同侧面的强调。 陆机文赋 :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司空图:“思与境偕” ;王夫之:“情景”之论;王国维:“意境说”摹仿者摹仿的对象: 一、“行动中的人”。密切关注现实人生,强调有生命的人生,认为文艺的根本任务是摹仿现实和人生。二、“过去有的(

4、是指曾经存在或正在存在的事,这是已有的事)或现在有的事、传说中的或人们相信的事(是指想象或可信的事,是现实中未曾有过的事)、应当有的事(是指实际上并不存在,但按情理、按规律而应当存在的事)是普遍的,更高的真实。文艺再现世界:诗人是摹仿者,更是创造者,诗人的摹仿是再现和创造。 第二,作者;主要学说:表现说:文学艺术是作家内心世界的表现,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中国: 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 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荀子乐论:“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西晋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严羽沧浪诗

5、话:“诗者,吟咏性情也。” 西方:表现说正式出台于18、19世纪之交的浪漫主义思潮。18世纪欧洲浪漫诗人的主张:华兹华斯:“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它起源于在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华兹华斯1880年序言)雪莱:“诗人的职责就在于:把他自己从这些形象和感觉中所得到的愉快和热诚传达于他人。” (雪莱序言)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史达尔夫人:诗表现的是诗人“灵魂中的感情”,当热情激动灵魂时,诗人就借助形象和比喻来表现“内心的东西”。(史达尔夫人论德国)托尔斯泰:艺术就是一种“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的人类活动。(托尔斯泰艺术论) 表现说与摹仿说的

6、区别:(1)表现说在文学本质论上突出作者的决定作用。摹仿说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说则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 (2)表现说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摹仿说不否认这一点,但更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因而看重考据式的批评。 (3)表现说不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而是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高扬“文学天才”的作用。 第三,作品(形式主义文论: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侧重从作品的形式角度去研究作品);主要学说:俄国形式主义(20年代中期):文学的本质在于文学的形式,文学研究的真正对象应是作品的形式价值,是“文学性”,就是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的东西,主要包括文学的语

7、言、结构和形式。英美新批评(20、30年代):同样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文学本体论,它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结构主义(60年代):它强调对作品进行整体的模式研究,追踪作品的“深层结构”,认为深层结构式潜藏在作品中的模式,必须用抽象的手段从作品中加以挖掘。第四,读者5、文学活动的发生,主要学说有:巫术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6、文学的文化含义: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7、文学的审美含义:时间:魏晋南北朝时期(3到6世纪):审美的文学观念从文化中分离出来 “文学的自觉” 。三个

8、标志: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5世纪,宋文帝建立“四学”:“文学”、“儒学”、“玄学”、“史学”) 第二,区分了文学的各种体裁并对其体制和风格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曹丕典论论文 :“诗赋欲丽” 语言形式美 ;“文以气为主” 作家创作个性;南朝刘宋时期范晔后汉书文苑传赞:文学“情志既动,篇辞为贵”。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文章者,盖情性之风标,神明之律吕也。蕴思含毫,游心内运,放言落纸,气韵天成,莫不禀以生灵,迁乎爱嗜。 ” )8、文学的通行含义:文学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

9、、剧本等体裁。9、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范畴,也要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文学这一意识形态具有特殊性和相对独立性:首先,和政治法律制度相比,文学距离经济基础要远一些,是一种“更高的悬浮于空中的意识形态。”因而是通过政治法律制度来间接的领受经济基础的制约。 其次,文学一经产生就有自身的独立性,会对经济基础产生积极的影响。 最后,是一种审美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艺术形式和美感的联系而与社会发生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10、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审美意识形态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

10、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11、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文学成为具有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话语与社会权力结构之间的多重关联域,其直接的无功利性、形象性、情感性总是与深层的功利性、理性和认识性等交织在一起。 12、文学话语五要素:说话人、语境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13、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一)含蓄:含蓄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二)含混:含混是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蓄多重不确定意义,令读者回味无穷。14、文学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

11、具有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15、为什么说文学材料具有主体性特征? 答:因为文学创造的主观性很强,所以文学创造的主体特征很明确,对于文学创造来说,真正的材料是那些进入了作家大脑并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烙印的刺激和信息。因为只有这些刺激和信息可以直接参与艺术构思,并通过无意识地“改头换面”之后悄无声息的进入未来的文学作品中。16、艺术发现:含义: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地根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心理特征:第一,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第二,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深层的心

12、理内容;第三,外在事物的某一突出之点与作家个人内心体验的契合;第四,以独特眼光在知觉中产生新创造物 。17、艺术构思: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像、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18、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需要理解)第一, 回忆与沉思。回忆:(含义)积极地和有意义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应该指出的是,回忆所提取的信息不是对记忆材料的机械重现,而是在理性思维的参与下对以往经验地筛选;被筛选出来的材料也不可能原模原样进入作品,还需经过加工、改造和感情的浸润。(例子:直接回收法 澳大利亚诗人劳森创

13、作街头的面庞;挨次扫描法 王安石寻找“绿”字;林逋寻找“暗香”、“疏影”四字。按层次推论法)沉思:(含义)在寂静和孤独中对心中的某个形象或某种意念的深沉思索。(例子: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写作命运攸关的时刻;苏轼写悼亡词)第二, 想象与联想想象:(含义)把过去经验的记忆和先前形成的心中之象在某种新刺激下重新合成一个新结构的过程。(例子:再现现象 对母亲的回忆;比拟想象 “想做成某事却偏偏做不到”“吃不到葡萄是酸的”;虚构想象 蚂蚁想成大象)联想:(含义)由此形象出发,瞬间涉及彼形象,在延展中所思索的形象不断变化的心理活动过程。(例子:接近联想 从刘邦想到项羽,从项羽想到陈胜;类似联想 以鲜艳、烂漫为

14、中介,少女与鲜花、鲜花与春天被联结;对比联想 从月亮想到太阳)第三, 灵感与直觉灵感:(含义)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特征)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思维过程)作家在内心长期积累、比较、分析材料、艰苦地思索、无意间获得结果。直觉:(含义)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作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例子:作用 对独特事物或现象的瞬间把握 英国女作家伍尔夫墙上的斑点;发现背后的内蕴 托尔斯泰复活)灵感与直觉的区别灵感是长久思索、艰苦劳动之后的成果,直觉是从整体上对事物作出的突兀判断灵感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之后,直觉却往往发生在第一次碰头之时灵感是获取成熟的答案,直觉则是得到推测性的洞察第四, 理智与感情理智:(含义)作家有意识的、理性的认知和思维。感情:(含义)感情分为情绪和情感。 情绪:指由有机体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生理与心理反应。 情感:指作家对外在事物或现象的态度、评价及其体验 二者相互纠缠,相互影响。(例子:梁简文帝萧纲 :“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需谨重,文章且须放荡。”诫当阳公大心书;颜之推:“为文尤须放荡,但又须随时以衔勒制之。理智与感情的关系) 理智与感情的关系: 感情在艺术构思中是动力因素,理智则是约束、规范因素 没有感情徒有理智,理智便有束缚想像力的负作用 失去理智而徒有感情,感情也能将作家推向不知所往 理智与感情之间是冲突还是相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