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机蒸发罐改良[1].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3811800 上传时间:2024-01-2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4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麻醉机蒸发罐改良[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麻醉机蒸发罐改良[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麻醉机蒸发罐改良[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麻醉机蒸发罐改良[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麻醉机蒸发罐改良[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麻醉机蒸发罐改良[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醉机蒸发罐改良[1].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目录第一章 绪 论2第二章麻醉机52.1 麻醉机的基础知识52.1.1呼吸机流程52.1.2麻醉机原理62.1.3麻醉机的分类62.2麻醉机的结构72.2.1主机包括72.2.2呼吸回路72.2.3供气系统82.3 麻醉机的操作102.3.1潮气量的设置102.3.2通气压力和呼吸频率102.3.3麻醉机使用前安全检查102.3.4麻醉呼吸机使用中的留意事项13第三章 麻醉机蒸发罐通气方法改良设计153.1 蒸发罐的结构与分类153.2 麻醉机蒸发罐通气方法改良设计173.3 注意事项18第四章 结 论19参考文献20致 谢21第一章 绪 论随着当今社会各项技

2、术的飞速发展,医学诊疗设备也在探索、创新、完善中快速发展,医学设备的准确性与技术性已成为时代潮流与发展的新趋势。呼吸机,麻醉机,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B超等多种医疗技术已经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不同地域医院的医学诊疗设备序列、投资状况、技术支持水平存在较大差别,基于投资效益比、资源利用效率、系统运行稳定性、可靠性及可持续发展性,获得合理的系统结构和设计模式于医院发展至关重要。综上所述,今天医学诊疗科学快速成长起来,已经达到技术推动与生物/临床拉动相互促进发展,引起了众多医院及研究者关注。21世纪,医学诊疗技术进入一个崭新阶段,医学诊疗在临床应用和技术精密上获得了巨大发

3、展,并且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麻醉机是用于实施全身麻醉、供氧及进行辅助或控制呼吸的一套装置。要求提供的氧及吸进麻醉药的浓度应精确、稳定和轻易控制。所以,优良的麻醉机,对于减少装置故障所造成的麻醉意外及对病人的安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医学工程技术的发展,随着几十年来人们对麻醉机/呼吸机的不断研究和改进,现代麻醉机除了具有气路部分的基础构件外,还配备了电子、电脑控制和监测等仪器。多功能现代化的麻醉机和高水平的临床医师相结合,必将大大进步麻醉和机械通气治疗的安全性。把握麻醉机知识是临床麻醉医师的必修课,怎样用好你手中的设备是你麻醉安全的关键。人体内有一整套传递信息的系统神经系统,它是由成千上万个

4、神经细胞组成,使大脑、脊髓相互连接成网络系统。它传播着包括内脏、皮肤、骨胳、肌肉等的信息。通过这个系统交换电化学信号,不停地把来自外部环境的信息传递给大脑,包括伤害性信息如痛觉传达到大脑。这些信号首先由神经末梢传递给脊髓,再上传到大脑的不同区域,经大脑加工形成情绪、感觉、思维、行动。麻醉主要分为局麻、区域阻滞、全麻,它们在不同部位阻断痛觉的传导。想象神经系统是一个电话系统,大脑是总机、神经是电话线、身体的疼痛部位是电话机,全麻主要作用于大脑,区域阻滞作用于电话线,局麻作用于电话机。麻醉机的发展:早在16世纪,1540年Valerings合成乙醚,在Cordus和Paracelsus的有关著作中

5、提到乙醚有消除疼痛的作用。18世纪中叶,1772年Pristley发现氧化亚氮(笑气),1778年Davy证明氧化亚氮有镇痛作用。1782年Black分析出二氧化碳。1818年 Faraday发现乙醚的麻醉的作用。1824年Hickman做动物实验,吸入高浓度二氧化碳产生麻醉作用,但未用于人。1831年分别由 Vonliebig、Guthrie和Sanbeiren发现氯仿。1842年美国乡村医生Long使用乙醚吸入麻醉给病人做颈部肿物手术成功,是试用乙醚作临床麻醉的开创者,只是因为地处偏僻一直到1849年才予报道。1844年Wells出席了化学家Colton示范氧化亚氮吸入令病人神志消失,引起

6、 Wells的注意,就在自己拔牙时吸入氧化亚氮获得成功。1845年Wells在波士顿麻省总医院,再次表演氧化亚氮麻醉,由于所用浓度过高在知觉完全消失时出现紫绀。1846年牙科医生Morton在医学家兼化学家Jackson的指导下,实验了牙科手术吸入乙醚蒸气的麻醉作用。同年10月16日在麻省总医院成功地为一例大手术施用乙醚麻醉成功,Morton被认为是临床麻醉第一杰出人物,乙醚麻醉地成功地标志着近代麻醉史的开端。同年在英国 Liston首先使用乙醚麻醉,在俄国Jiuporob在乙醚麻醉下施行了乳癌切除术,而且他是大规模使用乙醚全身麻醉的组织者。1847年Snow刊行了,乙醚吸入麻醉是第一本麻醉专

7、著。同年Flourens经动物实验证明氯仿由麻醉作用。英国外科兼妇产科医生Sinposon第一次使用氯仿于分娩镇痛成功。1848年Heyfelder首先在人体使用氯乙烷,同年发生使用氯仿死亡的病例,以后继续有报道,认为应用氯仿不能超过一定浓度。1856年英国将氧化亚氮装入铜筒中使用。1858年Snow有刊行了氯仿及其他麻醉剂一书。1862年Clover氯仿麻醉机问世,到1868年才开始普遍使用。同年Andiews研究了氧和氧化亚氮的混合使用。Clouer首先将氧化亚氮应用于乙醚麻醉使病人更加舒适。1918年Luckhardt证明乙烯有全身麻醉作用。1926年Eichhaltz应用阿弗丁于临床。

8、1928年Lucuo和Hendersen发现环乙烷有麻醉作用,1930年 Waters临床应用环乙烷获得满意效果。1933年Gelfan和Bell发现乙烯醚有麻醉作用可供临床使用。1935年Shiker试用三氯乙烯作麻醉药,1941年Lange Hewer应用于临床。1951年Suckling合成氯烷,1956年Johnston应用于临床。1963年Terrell合成异氟酚后经 Krantz和Dobking等动物实验于1966年应用于临床。1965年Terrell合成异氟醚后经Klantz和Dobking等动物实验于应用于临床。1968年Regan合成七氟醚以后经临床实验观察后用于临床。199

9、0年Jones首先在临床应用地氟醚。关于静脉全身麻醉,早在1872年 Gre曾用水化氯醛做静脉注射产生全身麻醉。1903年Fischer和Mering合成巴比妥(佛罗钠),1909年Bier用普鲁卡因作静脉注射产生镇痛作用。1932年Wease和Scharpff开始用环乙巴比妥钠静脉麻醉:同年合成硫喷妥钠。1933年Lundy报告用硫喷妥钠作静脉麻醉,以后有普尔安(1956年)羟丁酸钠(1962年)、氯氨酮(1965年)、乙醚酯(1972年)、异丙酚(1977年)等静脉全麻药应用于临床,丰富了全身麻醉地用药内容。自从1953年King从管箭毒中分离出右旋管箭毒,1942年Griffiths和J

10、ohson将肌松药应用于临床。1948年, Barlow和Ing合成十羟季胺有类箭毒作用。1951年,Bovet、Ginzel证明琥珀胆碱为短效肌松药,同年Theolaff等应用于临床获得良好效果。以后陆续有潘库溴铵、维库溴铵、啊曲库铵等肌松药,对增强全身麻醉地肌松作用和控制管理呼吸管理发挥了重大作用。随着麻醉方法和仪器设备地改进,监测技术的进步,各种辅助药的配合应用,能够准确地掌握麻醉药地剂量和浓度,提高了麻醉的精确性和安全性。50年代开始,由于心脏外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师认识到机械呼吸的优点。1955年jefferson呼吸机是美国市场上首先使用最广的呼吸机之一。此外,还有morch、st

11、ephenson、bennett和鸟牌呼吸机等四种类型。 进入60年代,呼吸机的应用更为广泛,1964年emerson的术后呼吸机,是一台电动控制呼吸机,呼吸时间能随意调节,是一台电子线路的呼吸机,配备压缩空气泵,各种功能均由电子调节,根本改变过去呼吸机纯属简单的机械运动的时代,而跨入精密的电子时代。 1970年利用射流原理的射流控制的气动呼吸机研制成功,是以气流控制的呼吸机。全部传感器、逻辑元件、放大器和调节功能都是采用射流原理,而无任何活动的部件,但具有与电路相同的效应。 8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新一代多功能电脑型呼吸机具备了以往不可能实现的功能,如监测、报警、记录等。进入90

12、年代,呼吸机不断向智能化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呼吸机的性能更臻完善。 我国呼吸机的研制起步较晚,1958年在上海制成钟罩式正负压呼吸机。1971年制成电动时间切换定容呼吸机目前,大多数呼吸机都属于正压呼吸机。通过亲自实践和查阅大量的资料,我对麻醉机种类、构成及原理,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了一些我个人认为比较可行的蒸发皿通气的对策和方法。我希望我的这些对策和方法能有助于解决麻醉机在临床中遇到的问题。2第二章麻醉机2.1 麻醉机的基础知识麻醉机是用于实施全身麻醉、供氧及进行辅助或控制呼吸的一套装置。主要由呼吸机提供动力源,产生呼吸回路的动力。蒸发罐产生麻醉剂气体,再经

13、呼吸机提供的流动气体携带麻醉剂,进入呼吸回路,经人体呼吸使肢体麻醉。2.1.1呼吸机流程冻结屏幕波形初始化模式选择实时监护显示心电波形与心律存储?报警存储数据冻结?继续监测护?打印?打印结果分析退出心电异常?图2.1 呼吸机流程图呼吸机是实施机械通气的工具,用以辅助和控制病人的呼吸,改善病人的氧合与通气,减少呼吸肌作功,支持循环功能等及作为呼吸衰竭的治疗等。呼吸机必须具备四个基本功能,即向肺充气、吸气向呼气转换,排出肺泡气以及呼气向吸气转换,依次循环往复。因此必须有能提供输送气体的动力,代替人体呼吸肌的工作;能产生一定的呼吸节律,包括呼吸频率和吸呼比,以代替人体呼吸中枢神经支配呼吸节律的功能;

14、能提供合适的潮气量(VT)或分钟通气量(MV),以满足呼吸代谢的需要;供给的气体最好经过加温和湿化,代替人体鼻腔功能,并能供给高于大气中所含的O2量,以提高吸入O2浓度,改善氧合。动力源:可用压缩气体作动力(气动)或电机作为动力(电动)呼吸频率及吸呼比亦可利用气动气控、电动电控、气动电控等类型,呼与吸气时相的切换,常于吸气时于呼吸环路内达到预定压力后切换为呼气(定压型)或吸气时达到预定容量后切换为呼气(定容型),不过现代呼吸机都兼有以上两种形式。治疗用的呼吸机,常用于病情较复杂较重的病人,要求功能较齐全,可进行各种呼吸模式,以适应病情变化的需要。而麻醉呼吸机主要用于麻醉手术中的病人,病人大多无

15、重大心肺异常,要求的呼吸机,只要可调通气量、呼吸频率及吸呼比者,能行IPPV,基本上就可使用。 绝大多数较常用麻醉呼吸机系由气囊(或折叠风箱)内外双环气路进行工作,内环气路、气流与病人气道相通,外环气路、气流主用以挤压呼吸囊或风箱,将气囊(或风箱内的新鲜气体压向病人肺泡内,以便进行气体交换,有称驱动气。因其与病人气道不通,可用压缩氧或压缩空气。62.1.2麻醉机原理麻醉机是用于实施全身麻醉、供氧及进行辅助或控制呼吸的一套装置。将空气麻醉机与密闭式面罩或气管导管连接。吸气时,麻醉混合气体经开启的吸气活瓣进入病人体内;呼气时,呼气活瓣开启,同时吸气活瓣关闭,排出呼出的气体。当使用辅助或控制呼吸时,可利用折叠式风箱。吸气时压下,呼气时拉起,保证病人有足够的通气量。同时根据实际需要,调整麻醉剂开关以维持稳定的麻醉水平。12.1.3麻醉机的分类按功能结构分全能型、普及型和轻便型;按流量分高流量麻醉机和低流量麻醉机(也可施行高流量麻醉);按年龄分成人用麻醉机和小儿用麻醉机;兼用麻醉机:成人型附有小儿回路及风箱。82.2麻醉机的结构 图2.2.1 麻醉机主机2.2.1主机包括麻醉机从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