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第一板块(学生版).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3808229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甫诗第一板块(学生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杜甫诗第一板块(学生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杜甫诗第一板块(学生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杜甫诗第一板块(学生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杜甫诗第一板块(学生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甫诗第一板块(学生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四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专题介绍杜甫是唐代诗坛上另一颗耀眼的巨星。他所处的时代,是唐帝国由盛而衰的一个急剧转变的时代。755年的安史之乱是这一转变的关键。杜甫经历了所谓开元盛世,也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全部过程。杜甫的一生是和他的时代、特别是安史之乱前后20年间那“万方多难”的时代息息相关的。尖锐而复杂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不仅造成人民的深重灾难和国家的严重危机,也把杜甫卷入了生活的底层。他曾长期生活在人民中间,这就使他有可能描绘出那个整个苦难时代的生活图画,并逐渐攀登上现实主义的高峰,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

2、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之,自唐以来,他的诗就被公认为“诗史”。杜甫的一生大致分为四个时期:35岁以前,是他读书壮游时期;35岁到44岁困守长安十年,是他的第二个时期,这一时期杜甫走向了现实主义,使杜甫变成了一个忧国忧民的人;45岁到48岁,是杜甫生活的第三个时期陷贼与为官时期;第四个时期是“漂泊西南”的时期。杜诗的风格多种多样。但最有特征性,最为杜甫自道且为历来所公认的风格,是“沉郁顿挫”。时代环境的急遽变化,个人生活的穷愁困苦,思想感情的博大深厚,以及表现手法的沉着蕴藉,是形成这种风格的主要因素。比如同是鄙薄权贵,李白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

3、心颜”,杜甫却说“野人旷荡无腼颜,岂可外在王侯间”;同是写友情,李白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杜甫却说“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滪堆”,一飘逸,一沉郁,是很明显的。学习目标1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成就,以及其诗歌对后世的影响。2把握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即他高度的爱国性和人民性。陶冶自己的情操,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3鉴赏杜甫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体会杜甫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及其基本特点,领会赋、比、兴艺术手法的内涵。学法指导1在熟读乃至成诵的基础上加强鉴赏分析,讨论交流,从而切实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2兵车行一诗可从名句鉴赏入手,初步熟悉全诗大意后,重点记忆名句,再以名句为支撑联结全篇,这

4、样易于理解和背诵。3旅夜书怀的学习,可从杜甫当时的生活情况入手进行,通过分析景物特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可在诵读中揣摩鉴赏,在分析昭君形象的基础上,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从而体味诗中抒写的作者的情怀。客至一诗应在朗读背诵的基础上,由写作背景入手体味作者淡泊娴静的风格。第一板块 兵 车 行基础知识积累一、字音识记1干云霄 ( ) 2.干活( )3荆杞( ) 4.辚辚( )5声啾啾( ) 6.戍守( )7萧萧( ) 8.点行( )二、词语释义1行人弓箭各在腰: 2耶娘妻子走相送: 3哭声直上干云霄:4行人但云点行频: 5便至四十西营田: 6去时里正与裹头:7汉家山东二百州: 8禾

5、生陇亩无东西: 9役夫敢申恨: 10信知生男恶: 11生女犹得嫁比邻: 12新鬼烦冤旧鬼哭:三、名句背诵1 , ,行人弓箭各在腰。2牵衣顿足拦道哭, 。3边庭流血成海水, 。4 , ,古来白骨无人收。整体感知一、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身经“安史之乱”,目睹大唐由盛而衰,满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一生颠沛流离。他擅长古体、律诗,风格沉郁顿挫,感情真挚,被后世诗家尊为“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诗全面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军事、社会情况,故世称“诗史”。有杜工部集杜少陵集,代表作自京

6、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组诗“三吏”“三别”等。二、相关背景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对边疆少数民族频繁发动进攻。多次战争使兵力损失严重,朝廷乃大举征兵。杨国忠(当时任宰相)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哭声遍野。兵车行这首诗,就是诗人见到这样的情景后写的。三、内容提要这首叙事诗,用行人问答的方式,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穷兵黩武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灾难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四、写法借鉴1环环相扣,结构严谨第一部分以人号马嘶、尘烟迷漫的喧嚣气氛开篇,引人探其原因。第二部分的倾诉苦衷进一步深化了第一部分场面描写的思想内容,回应上文“牵衣顿足拦道哭”的原因,前后辉映,相为

7、补充。诗歌末尾的“新鬼烦冤旧鬼哭”,又照应了前半部分的“牵衣顿足拦道哭”,虚实相生,增加了悲剧的艺术效果。最后以一句“天阴雨湿声啾啾”结尾,既写景又抒情,遥应开头的“尘埃不见咸阳桥”。叙述层次错落有致,舒得开,收得拢,变化开阖,井然有序,形成了一个有机完美的统一体。2语言直白,通俗易懂通篇采用口语,如“耶娘妻子”、“牵衣顿足拦道哭”、“被驱不异犬与鸡”、“反是生女好”、“租税从何出”、“古来白骨无人收”等,清新自然,明白如话。再加上诗人采用民歌的接字法,如“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等,累累如贯珠,读起来铿锵和谐,悦耳动听。

8、重点揣摩1诗歌的开头描写了什么样的场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明确 2“耶娘妻子走相送”一句中的“走”字,用得非常精当,试分析其妙处。明确 3内容上前后呼应,是这首诗叙事的一个特点。分别写出与“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和“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相呼应的诗句。明确 4分析“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两句的作用,并找出本诗的“诗眼”。明确 。5请联系兵车行的最后四句谈谈你对杜甫诗沉郁顿挫风格的理解。明确 6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试简要分析。明确 课堂知识积累一、基础巩固1下列选项中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哭声直上干云霄 武皇开边意未已A至谷中森然干霄 君子

9、曰:“学不可以已。”B刑天舞干戚 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C东郭先生将此适中山干仕 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D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我闻琵琶已叹息2下列选项中,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信(确实)知生男恶 B烟涛微茫信(的确)难求C低眉信(随意)手续续弹 D孤不度德量力,欲信(讲信用)大义于天下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词义相同的一句是()A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B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C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D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牵衣顿足拦道哭,_。(2)_,武皇开边意未已。(3)安得广厦千万间,_。(4)君不

10、见,青海头,_(5)万里悲秋常作客,_。二、拓展阅读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答:_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_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岁暮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_(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_三、语言表达7阅读下面的语段,依照画线句的句式和内容仿造三个句子,组成一组排比句,反映杜甫的人格与创作。杜甫爱花,但不拈花惹草,而是借花木葱茏来抒发自己对于春天的喜爱;杜甫爱鸟,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