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式发展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3806502 上传时间:2024-01-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越式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跨越式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跨越式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跨越式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跨越式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跨越式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越式发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改革开放30年太原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山西统计信息网www.stats- 2008-11-12 0:00:00 【提要】旅游业有“无烟产业”和“朝阳产业”之称,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改革开放30年来,太原市旅游业发展环境逐步改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经济效益逐步提高,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特别是进入“十五”时期,旅游业已逐渐成为全市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新兴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太原市地处内陆,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起点较低。改革开放前以外事接待为主,只具备产业雏形,不完全属于产业范畴。1978年之后,国内旅游开

2、始起步,入境旅游有较大提高,旅游产业基础逐步夯实,并稳步发展。“十五”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旅游业坚持“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的发展方针,形成了“三个市场”相互驱动、相互补充的良好局面。改革发展历程一、旅游产业孕育时期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至“六五”期末的1985年,是太原市旅游产业化发展孕育期。由于旅游体制刚刚开始改革,这个时期的旅游业仍以接待为主要特征,旅游景点大都处于控制参观状态。全市旅游接待人数由1979年的6433人次上升至1985年的9875人次,游客以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为主,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是旅游收入的基本组成部分。随着各项改革开放政策的实

3、施,社会对旅游业认识的不断提高,太原市旅游接待、旅游管理机构和旅游企业相继建立,为全市旅游产业化奠定了发展的基础。二、旅游产业形成时期“七五”时期的1986年至“八五”期末的1995年,是太原市旅游业由接待事业向旅游产业转变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旅游产业要素市场开始建立,经营体系初步形成,资源开发逐步升温,旅游景点相继对外开放,旅游企业数量逐年增加,游客规模不断扩大,逐步形成以晋祠、天龙山石窟、双塔寺、崇善寺、纯阳宫为主要景点的国际、国内旅游业同步发展的格局。1995年接待海外游客23594人次,比1986年增长1.4倍;接待国内游客462万人次,比1986年增长4.4倍。三、旅游产业稳步发展

4、时期“九五”时期,太原市旅游产业进入了稳步发展时期。1996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调整产业结构的实施意见,把旅游业确定为山西对外开放的“窗口”行业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第三产业的先导产业。两个意见出台后,充分调动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业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成立太原市旅游局,确立了太原市旅游业的产业地位。1998年11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旅游业被列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1999年,国家对法定节假日进行调整,形成“春节”、“五一”、“十一”三个旅游“黄金周”,为旅游业在新世纪的大发展创造了一个好的发展环境和机遇。太原

5、市从1998年起,相继出台太原市旅游行业管理暂行规定、太原市旅行社门市部审批制度等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旅游业的行为,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这一阶段,太原市旅游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资源开发速度加快,客源市场不断拓展,产业规模逐渐壮大。19962000年全市旅游创汇收入年均递增29.1%,国内旅游收入年均递增26.1%,全市旅游总收入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时期“十五”时期,是太原市旅游业发展史上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入境、国内、出境三大旅游市场实现了快速发展。旅游业紧紧围绕太原市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把太原建成集三晋文脉与现代气息为一体的特色文化名城”的目标,以“规划为纲、

6、市场为先、线路为形,文化为魂”为产业发展方向,旅游业发展环境逐步改善,旅游立法得到加强,旅游经济质量明显提高。“十五”期间,全市共接待海外游客31.64万人次,年平均增长23.3%;接待国内游客5573.5万人次,年平均增长12.5%;国际旅游累计创汇12574.5万美元,比“九五”时期增长60.9%,年平均增长12.6%;国内旅游收入219.6亿元,年平均增长27.1%。改革发展成就纵观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太原市旅游业发展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渐步入了一个稳步、健康、加速发展的轨道。产业特征日益鲜明,发展成就令人瞩目,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目前旅游业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中发展最

7、快、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一、旅游市场全面发展,假日旅游蓬勃兴起(一)入境旅游快速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太原市入境接待人数年均增长12.7。2007年,接待入境旅游者达14.97万人次(其中,外国旅游者突破10万人次,达10.38万人次),比改革开放初期的1979年增长27.6倍;旅游外汇收入达6574.6万美元,是“六五”末期1985年的96.3倍。(二)国内旅游迅速升温太原市旅游业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以来,国内旅游快速增长。2007年,接待国内游客已达1598.8万人次,是“六五”末期1985年的9.2倍;国内旅游收入达127.9亿元,是“八五”末期1995年的18.5倍(见图1)。

8、(三)出境旅游稳定增长太原市已开展了几乎与所有毗邻国家的边境旅游,赴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旅游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十五”时期,出境旅游人数累计突破10万人次,达10.64万人次。图1 太原市“六五”以来接待海内外游客情况 单位:万人次 (四)“黄金周”假日旅游蓬勃发展“黄金周”不仅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也成为假日旅游发展的强力“引擎”,“黄金周”旅游接待人数、收入平均占全年的六分之一。2007年的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黄金周”期间,太原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44.5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1.17亿元,比实行“黄金周”前的2000年分别增长86.5%和4.2倍,“五一”、“十一”两个“黄金周

9、”期间,星级宾馆平均入住率达65%以上。“黄金周”假日旅游成为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增长点(见表1)。表1 太原市2001年以来“黄金周”旅游接待情况单位:万人次、亿元 春节五一十一接待总人数占全年比重%旅游总收入占全年比重%人数收入人数收入人数收入2001年18.540.0873.472.4137.341.08129.3514.53.5711.62002年19.470.22102.745.0268.632.28190.2018.27.5221.12003年27.060.4187.443.02114.5012.43.4310.52004年29.810.49133.734.78111.513.9627

10、5.0520.69.2317.92005年36.211.37141.506.03132.507.04310.1221.914.4417.92006年39.222.16150.307.12138.509.01328.0221.418.2816.72007年43.383.01160.358.39140.809.77344.5321.321.1715.9注:2003年“五一”休假制度临时取消,未实行。二、旅游供给全面增长,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一)旅游业基础设施长足发展1、接待能力显著提高太原市依托地理交通等区位优势,充分发挥省会旅游中心的作用,旅游基础设施大为改善,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接待能力显著增

11、强。旅行社由1997年的67家发展到2007年的200家,其中国内社182家,国际社18家,增长近2倍;持证导游3000多人;旅游涉外星级饭店由1997年的23家发展到2007年84家,是1997年的3.65倍,其中五星级3家,四星级10家,三星级36家,二星级35家。2、基础设施投入增加太原市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坚持“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体、利用外资、市场融资”一齐上的原则,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兴办旅游业,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社会投资、招商引资”并举的新路子。以“港洽会”和“沪洽会”为契机,先后为大唐文化产业园引资800万元,为晋阳古玩城公园引资875万美元;通过“西洽会”,签署了“晋阳旅

12、游文化休闲中心”项目,引资3亿元;通过“中博会”,签署了天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区合作协议书,引资2亿元等。实施旅游畅通工程,在高速公路增设进入旅游景区、景点的旅游标示牌,新建旅游星级厕所,实现了景区的提档升级。2007年相继开发建成了中华傅山园景区、蒙山大佛景区和青龙古镇景区等。(二)景区、景点质提量增改革开放30年来,太原市的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旅游业结构调整也向适应市场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发展。一批以山水风光、自然生态、民俗风情为特点的旅游产品相继开发,并推向市场,使太原市单一的旅游产品结构逐步向适应市场需要的多门类、多元化方向转变。截至2007年末,全市有人文、自然、社会

13、旅游资源400余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6处;旅游景区、景点27处,其中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晋祠博物馆,国家2A级旅游景区碑林公园,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东湖醋园和中国煤炭博物馆,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清徐葡峰山庄。旅游景区、景点的快速发展,为建设特色文化名城、打造旅游强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配套设施明显改善改革开放30年来,太原市旅游环境得到全面快速的提升,配套设施明显改善,各项基础建设突飞猛进,促进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2007年末,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境内公路通车里程达5860公里,是1978年的3.5倍;公路客运量达2276

14、.1万人次,是1978年铁路、公路、民航总客运量的5.3倍;铁路客运量1356.6万人次,比1978年增长2.2倍;民航客运发展到48条航线,客运量361.3万人次,比1978年增长191倍,游客吞吐能力满足了旅游业发展的需要。金融、商务电子化步伐加快,为旅游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服务环境。旅游餐饮、旅游娱乐、旅游购物也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了数量上的增加和质量上的提高。三、旅游功能全面发挥,综合效益逐步提高近年来,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日趋显著,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增强,旅游总收入相对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国际旅游迅猛增长,成为赚取外汇的重要渠道之一。国内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刺激了相关产

15、业的发展,扩大了国内需求,促进了太原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增强了经济活力。(一)旅游收入大幅增长,经济影响力增强改革开放30年来,尤其是“九五”时期以来,随着太原市旅游企业自身实力的日益增强,旅游经营创汇和旅游收入逐年增加,旅游产业收入已经成为国民经济行业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十五”期间,国际旅游累计创汇12574.51万美元,比“九五”时期增长60.9%,年平均增长12.6%;国内旅游收入219.6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139.4%,年平均增长27.1%(见图2、图3)。图2 太原市“六五”以来平均旅游外汇收入单位:万美元 图3 太原市“六五”以来平均国内旅游收入单位:亿元 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使旅游收入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十五”期间,太原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0%,而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