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叶贴画.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3804603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什么是叶贴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什么是叶贴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什么是叶贴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什么是叶贴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什么是叶贴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什么是叶贴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什么是叶贴画.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什么是叶贴画全世界共有植物40余万种,每一种植物都有它特定的形态和色彩,例如披针形、倒披针形、卵形、倒卵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等20多种叶形。有的叶缘还有多种变化,有锯齿形、波纹形、缺刻形;有的表面光滑,有的布满茸毛;有的坚挺,有的柔软。真是叶叶不相同,片片有变化。每种叶片都有它的特点和魅力,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和欣赏,就会为它的美丽形态和精细结构而赞叹。利用各种植物的枝叶可以制作出风格独特、形式新颖的叶贴艺术作品叶贴画。叶贴画主要是利用植物的叶片,不过,植物的花朵、茎干、枝条中也有很合适的制作材料,特别是叶贴花鸟画,起连接植物叶片、花朵作用的枝条在画面上也非常重要,它相当于绘画作品中的线条。叶

2、贴画的制作过程制作叶贴画,首先得采集各种植物枝叶。既要采集那些有特色的叶片,也要采集那些一时认为不太有特点,甚至很一般的叶片,因为这些叶片在制作时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如小叶黄杨的叶片虽然平淡无奇,但用它来表现鸟类的羽毛和鱼类的鳞片则十分合适。经过整理后的材料,要用吸水纸层层叠放,用夹板捆住压实,有条件的要放入烘箱内烘干,没条件的则要放到阳光下自然风干。经过上述这些加工、整理过的材料就能用于叶贴画的制作了。 叶贴画的制作一般经过立意、构图、选材、制作、装饰等步骤。而画框、底板(三合板)、衬纸、粘合剂、颜料等都是不可缺少的材料。其中,粘合剂的选择很重要。首选的粘合剂是用来粘合木材的白乳胶

3、。白乳胶无臭无毒,而且干燥快。市面上的白乳胶有两种,一种胶液干燥后胶膜呈白色,一种胶液干燥后胶膜呈透明状,通常选后者。 制作叶贴画,要尽可能地保留和利用植物枝叶原有的形态特征。虽然必要时可以对某些材料进行一定程度的剪切、拼接、重叠,但是在感官上,我们还是可以感受到植物枝叶本身的某些细微特征和潜在的艺术感染力,使之保持叶贴艺术应有的魅力和风格。(1)1树叶千姿百态,与很多物体的形状相似,用树叶来贴画各种物体,既经济实惠,又能提高孩子的绘画能力,动脑、动手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那么,成人如何教孩子利用树叶贴画呢?1、成人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外出郊游时或走在街上时,和孩子一起收集刚落下的各种树叶带回

4、家,夹在书本里压平。最好是选用梧桐树叶、枫叶、泡桐树叶、冬青树叶、榆树叶等,叶面要完整。2、孩子确定制作内容后,成人首先要引导孩子选择树叶。所制内容的形状与哪一张树叶大致相似,就选用那一张树叶。如可让孩子选用梧桐树叶做小猫的头形。具体做法是:将梧桐叶的中间三角形和叶柄剪下,剩下的部分就用来做猫的头形,把叶片抹平,用淡绿的蜡光纸剪成两个圆形作为猫眼,贴在叶的上方,再剪两个更小的作为眼球,然后剪猫鼻子和嘴,用剩下的树叶剪成胡须分别贴在小猫的嘴旁,一只可爱的小猫树叶头像就成功了。3、孩子进行粘贴时成人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注意安全使用剪刀的好习惯。树叶贴画完成之后一定要将稍重的、平整的物体将

5、树叶贴画压住,让其慢慢干燥,千万不能放在日光下晒,以防卷曲,破坏画面。4、在指导孩子进行树叶贴画时,应尊重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 2) 1.树叶的采集要先考虑其形状的变化。如多菱形的枫树叶、圆形的桦树叶、长形的揪树叶及椭圆的胡枝子叶等,都应采集,以保证图案结构的多样化。2. 树叶的采集还要考虑颜色的多样性。3. 树叶的采集要系列化,即每一种形状、颜色的树叶都能形成从小到大逐个渐进的序列。这样能保证制作时有充分选择的余地。同时也要收集一些花叶、花籽与梗等。新鲜的树叶容易发蔫,要用树叶做贴画,最好把树叶夹在书里,等到半干,或干了再做。这样就没有蔫的现象了。所以,采集树叶的同时要携带一定数量的吸

6、水纸或餐巾纸,如果有纸张粗糙的旧书或杂志也可以。边采集边将树叶展平后摆放到吸水纸中。带回来以后用重物压紧,并且每天翻动两次,大约一周左右待树叶干透以后,分类夹放好就可以用了。然后构思设汁画面,有两种设计方法。其一:先决定主题再选材。例如书本上的长颈鹿,在设计初稿时就要设想适合长颈鹿头、颈、身体等部位的树叶形状,然后寻找基本形合适的叶子。其二:根据自己收集到的树叶的形状特点来定主题。例如银杏叶给人的感觉象驼峰,我们就可以设计制作骆驼的方案。再如金鱼中尾巴的创作是来源于枫叶的造型,用各色、各形的树叶加以适当剪裁,让树叶变成有生命的小动物。取一张合适的卡纸把构思设计好的主题,用铅笔先画出边框,布局应

7、注意均衡、大小适中、画面合理。选择与主题相应的树叶,有的还可以进行修剪加工。根据情况利用好树叶的背面及叶柄。拼摆,用胶水或双面胶粘贴在卡纸上,压平。粘贴时要注意应从画面远处粘起,先后面后前面,注意顺序。最后,把你做好的树叶画弄平整,按你的构思平铺、固定(用一点胶水,粘上不活动即可)。然后压模(象制作身份证那样)。由于卡纸处于封闭状态,树叶制品能保存好长时间。根雕,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根雕艺术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所谓“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就是说在根雕创

8、作中,大部分应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少部分进行人工处理修饰,因此,根雕又被称为“根的艺术”或“根艺”。简介根雕,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根雕艺术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所谓“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就是说在根雕创作中,大部分应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少部分进行人工处理修饰,因此,根雕又被称为“根的艺术”或“根艺”。根据考古发现,古人不仅采用木、玉、骨、石以及贝壳等物制作装饰品,同时也采用树根或竹根制作装饰品。1982年,从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

9、墓出土了战国时代的根雕作品“辟邪”,作为镇墓兽的这件根雕作 根雕品,虎头龙身,四足雕有蛇、雀、蛙、蝉等纹样,富有动势,显示出两千三百多年前我国古代根雕艺术品已达到了自然形态和人工雕琢巧妙结合的水平。西汉时期,孔子的后裔曾利用楷木自然弯曲的形态制作拐杖。南北朝时期,已出现了不少利用树根制作的杖头、笔筒、佛柄、抓背、烟斗等实用品和家具。隋、唐以后,根雕不仅在民间普遍流传,同时也得到皇室贵族的青睐,据新唐书李泌传记载:“泌尝取松樛枝以隐背,名曰养和,后得如龙形者,因以献帝,四方争效之。”说的是唐时邺官李泌采用天然树根,制作龙形抓背献给皇帝一事。韩愈在题木居士中有“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偶然

10、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的诗句。诗中的“木居士”,就是一件被视作“神佛”形象的根艺作品。宋、元时期,根的艺术不仅在宫廷和民间流行发展,同时还出现在石窟、庙宇之中。在中国的一些石窟和庙宇内,仍然保存着根雕的佛像,这些树根雕刻的佛像,可与泥塑、石雕的媲美。明清两代,根雕技艺已趋成熟。明代有以竹根雕著称的濮仲谦为代表的金陵派和以朱鹤为代表的嘉定派。根艺家们不仅利用木、竹根创作出供人欣赏的摆设,而且还雕刻具有实用价值的家具及其他实用品。从明代苏州画家仇英绘制的金古图、桃李园图、赚兰亭等画中,可观赏到画家细致描绘的树根太师椅、树根拐杖等多种根雕艺术品。明代谢肇淛著的五杂俎中记载:“吴中以枯木根作禅椅

11、,盖本于此。”这证明吴地当时根艺制作的水平已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苏州博物馆内藏有清代早期的黄杨花几、笔筒,是巧妙利用天然树根形态创造的根雕作品。20世纪50年代初,苏州文管会曾收集到数堂树根家具,其中一堂树根椅是明末四公子冒辟疆的遗物。苏州昆曲专家顾笃璜先生家藏有一件“郎榆花瓶”,也是明代遗存的根雕精品。由此可见,根雕艺术在苏州历来受到人们的珍爱。民国时期,根艺制作和生产日渐衰落,许多艺人改行或转业,根雕技艺到了濒临灭绝的境地。20世纪70年代末,根艺在中国复苏并蓬勃发展,从事根艺创作的人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1980年后,随着苏派盆景的发展繁荣,带动了苏州的“根艺热”,出现了一批从事根艺创作的专

12、家和能手,并相应建立了根艺研究和创作的学术团体苏州市根雕艺术研究会和苏州市职工根艺研究会,积极开展各项根艺研究的学术、创作和展览活动。近几年,在根艺创作上发扬吴文化的优秀传统,不断推陈出新,艺术构思不落俗套,造型简洁明快,传神寓意,作品注重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和谐结合,产生了一批具有精、细、雅、奇为特色的优秀根雕艺术作品,如方建庆的草枯鹰眼疾、寒塘弧影、寒梅古瓶、绣球,王留根的真正像、升腾,张克俭的头像、风采,王良的婆娑弧影、临寒独放等,都曾获过全国和省级大奖。21世纪初,根雕艺术界百花齐放,2011年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根雕艺术展览“中华圣根艺术展”在北京故宫端门举办,展览展出了根雕名家洪建宁先生近

13、三十年创作的部分根雕艺术精品30余件,及大型根雕作品展示图片20余幅。盛世出宝物,被中国林科院命名为“古木一号”的中华圣根在根雕艺术界引起极大轰动。这件作品从艺术风格上讲,它所追求的的不是“像、静、细、雅”,而是粗犷、质朴、苍劲;从艺术创作上讲,“它反映的既不是纯个人化的思想情感或艺术探索,也不是对自然万物具象的摹写,是人与自然沟通的精神与情感活动,是顺自然大法的心性表达”编辑本段创作工艺根艺创作是一项艰苦的劳动,从选材、造型、构思和制作,直到命名,需历时一年半载,甚至更长时间方可完成。根艺创作的构思,必须着眼于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之形,溢自然之美,而一切人为艺术的再创造的痕迹需藏于不露之中。构

14、思中应对根材作多角度的全面观察,反复揣摩,依形度势,深思熟虑后方能定型。如构思未成熟一时难以立断的根材,可搁置一段时间,常有经过一年半载后方能发现意外的收获。 木棉树根抱石根雕的制作一般可分脱脂处理、去皮清洗、脱水干燥、定型、精加工、配淬、着色上漆、命名等八个步骤。 愚人根艺绿檀木根雕根雕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现存最早的根雕作品,是战国时期的“辟邪”和角形器,是20世纪80年代先后在湖北的古墓中发现的。这表明根雕在古代已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平,并形成为一个独特的艺术门类,受到人们的珍爱。南齐书中有齐高祖赠予隐士僧绍竹根“如意”的记载,同时出现了一些根制实用品、陈设品和家具。唐代诗人韩愈的题木居士诗中,也描述了一件根雕“人物”作品。宋元时期根雕作品在宫廷和民间发展,而且有些画家也以根雕作品作为创作的素材。百乐鼓琴图中画的许多摆放就是根雕作品。明代,根雕作品更加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清代涌现出一大批根雕艺术家,使根雕创作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他们承继了木雕艺术的传统,创作了许多优秀根艺作品,至今在北京的故宫、颐和园及上海的豫园中,仍收藏着许多清代的根雕珍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