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3804512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5.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文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文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参考答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联考语文答案1. A【解析】B项,原文第段“其中通幅大花纹织锦表明那时已具有相当完善的提花装置和先进的织造工艺”,句中有“其中通幅大花纹织锦”的限定词,本选项中并未出现;C项,原文“商代时,雕玉工艺不断发展以及礼制玉确定”表述错误,原文第段有“至西周由于礼制玉确定”,而非商代;D项,“它分为深衣、长衣、麻衣、中衣四种款式”表述错误,原文第段“深衣有四种不同名称: 深衣、长衣、麻衣、中衣”而非四种款式。故选A。2. D【解析】D项中“以及胡人汉人服饰的融合”表述错误,文章最后并没有讲到汉人胡人服饰的融合。故选D。3. D【解析】A项,“织绣工艺的传播和多样精

2、美的衣着服饰脱颖而出,突破了周代珠玉锦绣不鬻于市的法规,纺织生产呈现出繁荣的局面” 因果关系颠倒,原文第段“同时周代往日珠玉锦绣不鬻于市的法规终被突破,这就更促进了工艺的传播,使多样、精美的衣着服饰脱颖而出”;B项,“是由于学术界百家争鸣的推动”表述错误,第“学术界百家争鸣的推动”只是原因之一,不是全部原因;C项中“形成于春秋战国之交的深衣”太过于绝对,原文是“可能形成于春秋战国之交”。故选D。4. D 【解析】D项不属于“意义”是“成就”,答非所问。5. B 【解析】B项的用水计划分配指标是非汛期指标,不是“全年”的。6. 答:国家重视和支持。控制流域用水,避免其增长过快。要注重水土保持生态

3、建设和防洪减灾体系建设。治理流域内生活污水。妥善处理保护黄河生态与民生问题的矛盾。(每点1分,答对五点可得满分;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7C 【解析】不是“直接而又强烈地”,应为“含蓄地”;“悲愤、怜悯之情”应为“悲愤、惋惜之情”。8答:(1)充实了小说的情节。由老船夫之口叙述了两个女孩子被杀害的经过,这成为小说的重要情节。(2)使人物形象更鲜明。老船夫的描述凸显了两个孩子的可爱、俊气。(3)突出了小说的主题。老船夫是白洋淀地区人民的一个代表,从“就为了这两个孩子,我也要干到底啊!”等语言可以看出当地人民抗战的勇气和决心,这样使抗战主题更突出鲜明。(4)拓展了小说背景。老船夫愤愤地谈及

4、鬼子连鱼鹰也要杀,突出了敌人的凶残;而老船夫要跟鬼子干到底,也体现了百姓抗战的积极性。(任答三点即可)9答:(1)突显了两个女孩的美丽形象,深红色和绿色相映,鲜艳夺目;南胡与洞箫合奏,悠扬悦耳。画面极富感染力,展现了俊美年轻的生命。(2)俊美年轻的生命与在敌人枪口下惨死形成强烈反差,强化主旨,既写出了“我”内心的沉痛和抗敌的力量,也深深激发了读者的悲愤之情,留下更多的回味与思索的空间。(3)与题目“琴和箫”相照应,也与前文大菱二菱登台演奏的情节相照应,使情节结构更加严谨。(每点2分)10. A 解题思路:“江北”“全椒”“浦口”“南京”“凤阳”为地名,“薛邦臣”“赵世臣”为人名。“全椒”是“防

5、”的宾语,故应在“全椒”后断开,排除C、D两项。“世臣溃走”意为“赵世臣溃败逃走”,意思完整,故应在“溃走”后断开,“南京震动”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故中间不能断开,且“凤阳”是“亦旋告陷”的主语,故应在“凤阳”前断开,排除B项。11.C 【解析】户部的长官为户部尚书。12.B 【解析】吕维祺没有讽刺福王常洵,而是告诫他三纲五常十分重要,宁死也不要屈服于贼寇。13.答:(1)你不是救济饥民的吕尚书吗?我能让你活下来,你可以偷偷地离开。(得分点:“振”“活”“间”)(2)(吕维祺)在周公庙见到了贼寇的首领,(贼寇)按住吕维祺的脖子迫使(他)下跪,(他)不屈服,伸长脖子迎上刀刃而死去。(得分点:“于周

6、公庙”介词结构后置,“延”“就”)【参考译文】吕维祺,字介孺,是新安人。吕维祺考中了万历四十一年的进士,被授予兖州推官之职,(之后)升任吏部主事,又历任四个部门的职位。光宗驾崩,皇长子尚未登基,宦官引导着(皇长子)驾临小南城。吕维祺在慈庆宫拜见(皇长子),说先皇的棺材还未下葬,车驾不能轻易移动,(皇长子)于是停止了行动。开封建立魏忠贤的生祠,(吕维祺)给士大夫写信,告诚(他们)不要参与。魏忠贤毁掉天下的书院,吕维祺设立芝泉讲会,祭祀伊、洛七贤。崇祯三年,(吕维祺)升任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管粮食储备。(他)设立会计账簿,考核查出被隐没侵吞(的财物)及常年拖欠不交(的赋税),各有数十百万;严重的上奏

7、弹劾,轻微的就逮捕治罪。(他)确立法度,严格督管屯田和课税,粮库逐渐充实。(吕维祺)分条上奏了六条建议,说稽查财政收支来杜绝侵吞牟利,加强核查来交清积年拖欠的钱粮,设立专职科室来加强品题审查,经常计算账目来核算收支情况,确定等级来杜绝结党营私,禁止驻外官员请假来专心职务。皇上称赞,立即实行。崇祯六年,(吕维祺)授任南京兵部尚书,协助谋划机密要务。清理八千多名冒充军籍的士兵。(他)请求整治长江防线,凤阳的皇陵单独暴露在长江以南令人忧虑,(皇上对此)不醒悟。八年正月,贼寇进犯长江北线,(朝廷)派遣参将薛邦臣防守全椒,赵世臣戍守浦口。赵世臣溃败逃走,南京震动,凤阳也很快宣告陷落。朝廷考察官吏政绩时别

8、人指陈(吕维祺)的过失,其他言官又弹劾了(他)别的事情,(吕维祺)于是被除名。当时,吕维祺的父亲吕孔学在洛阳躲避敌人,吕维祺于是回到洛阳留居,设立伊洛会,到(他)门下学习的有二百多人。(吕维祺)撰成孝经本义,献给朝廷。十二年,洛阳发生大饥荒。吕维祺劝福王常洵分发一些钱财给将士们,来振奋民心,福王不醒悟。于是(吕维祺)拿出自己全部的粮食,设立机构赈灾救民。事情(被朝廷)听闻,(吕维祺)官复原职。但是饥民多有追随贼寇的,河南地区的贼寇再次大盛。不久,李自成大举进攻(洛阳),吕维祺被分配把守洛阳北城。夜半时分,(洛阳)城陷落。贼寇中有认识吕维祺的人说:“你不是救济饥民的吕尚书吗?我能让你活下来,你可

9、以偷偷地离开。”吕维祺不答应,贼寇拥着吕维祺离开。当时福王常洵藏匿在百姓家中,贼寇追踪并抓住了他,在路上遇见了吕维祺。吕维祺被反绑着双手,望见了福王,呼喊道:“福王,三纲五常最重要。同样是死,不要向贼寇屈膝!”福王瞪着眼睛不说话。(吕维祺)在周公庙见到了贼寇的首领,(贼寇)按住吕维祺的脖子迫使(他)下跪,(他)不屈服,伸长脖子迎上刀刃而死去。当时是崇祯十四年正月的某一天。吕维祺享年五十五岁,(朝廷)追赠他为太子少保,祭祀安葬,按制度荫庇(他的)孩子 。14.B (“竹子屈服在雷霆之下”错,“卧龙偃蹇雷不惊”由“雷不惊”可见原诗的意思是竹子不为雷霆所屈。“隐喻诗人被贬的遭遇”错,应是表现作者的刚

10、直不阿,不屈不挠。)15.答:(1)借所画竹子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抒发了对黄斌老高超画技的赞赏之情。(2)借描绘竹子峥嵘不屈,处变不惊的形象,托物言志,表现了作者对政治上遭受打击后不屈不挠的坚韧气度。(3)借黄斌老画竹的创作动机“酒浇胸次不能平”,抒发了作者对时局不平的愤懑与不满之情。(6分。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16.(1)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2)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3)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17 B 【解析】 描绘:也说描画,也指用语言文字来描写;描写:通过一定的写作手段(如生动形象的语言、朴素直白的对话),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

11、。具体语境说上文的句子很生动地用语言文字描写出古人向往的美育图景,选用“描绘”。汗牛充栋:形容藏书很多。包罗万象:形容内容丰富,应有尽有,无所不有。语境是表达中国美育资源丰富,所以选用“包罗万象”。新鲜:多形容物品,意思是刚生产、刚收集或刚制成的;新兴:多形容产业,意为最近兴起的。语境表达动漫、网游等是最近兴起的网络文艺形态,所以选用“新兴”。不可捉摸:指对人或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高深莫测:意思是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形容使人难以理解。语境说类似资源并非隐藏在网络世界深处无法猜测和估量,并没有使人难以理解的意思,所以选用“不可捉摸”。18 C 【解析】审题可知,括号内的内容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

12、上文“蔡元培在美育实施的方法中就提出过,美育要从家庭、学校、社会入手,社会美育又包括从美术馆、剧院到博物馆,从道路、建筑到公墓,真可谓方方面面,无所不包”,括号内填写的内容应该在时间上说“时代在进步”,故排除D;据下文“互联网带来的变革也具有全方位和总体性特征”可知,括号的内容应落脚到互联网,故排除A;应该是把“名单”“延长”,而不是把名单延长到互联网,且“首要的显然”修饰并强调“互联网”的作用,故排除B。19. C 【解析】划线句“把文字、唱腔、歌曲、影像乃至诗歌、小说、色块、旋律、镜头等转化为可在网络空间再现、传输和存储的形态,从而为互联网美育所用”存在不合逻辑和语序不当的问题。“把文字、

13、线条、歌曲、影像乃至诗歌、小说、色块、唱腔、旋律、镜头等”不合逻辑,应该为“把诗歌、小说、歌曲、影像乃至文字、线条、色块、唱腔、旋律、镜头等”,“再现、传输和存储”语序不当,“存储、再现和传输”最符合逻辑顺序。20. 参考答案:静,如树挺拔、山矗立。 意志像钢铁一样坚硬。天地万物中的行者。(每句2分)21. 【答案】2019年高考全国卷作文命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创设生活情境,要求考生完成相应的写作任务。(“立德树人”、学科素养、创设情境、写作任务,每点1分,整体句意通顺1分。)22.【审题】这是一道暗含权衡比较的思辨类材料作文题。材料中关于保存火种的原因有两种,古人类学家从实用角度给出答案,认为此举是为取暖御寒、烧出鲜美的肉食;数学家勒内托姆则从审美角度给出答案,认为古人类保存火种的原因是“夜幕来临之际,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的”。要注意,这两种观点不是并列关系,材料“而托姆说”中的“而”就强调了写作的中心应放在托姆的观点上。【参考立意】实用诚可贵,审美价更高;追求实用无可厚非,善于审美境界更高;要面包,更要水仙花;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 3 /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