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乡基础教育如何均衡发展.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3804043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城乡基础教育如何均衡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析城乡基础教育如何均衡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析城乡基础教育如何均衡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析城乡基础教育如何均衡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析城乡基础教育如何均衡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城乡基础教育如何均衡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城乡基础教育如何均衡发展.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城乡基础教育如何均衡发展金林巢湖学院 教育系,安徽 巢湖 238000摘 要:在尊重和追求和谐的今天,教育公平被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之一。教育公平的研究存在区域、民族、城乡、层次、性别等多个方面的差异。而教育公平又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保障,但客观存在的地区、城乡和学校差别导致了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均衡。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如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针对这一现实,通过多方面详细的调查研究,从而提出以下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并对农村义务教育进行重点倾斜,同时努力提高教师队伍

2、的素质,转变观念,提升教学管理水平,推进农村学校合理化分布,以推进教育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资源;教育公平;应对策略第一部分 城乡基础教育需要均衡发展的缘由及我国目前城乡教育的差距现状一、对教育公平的基本认识教育公平的观念源远流长,追求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古老的理念。从历史上看,古希腊的大思想家柏拉图最早提出教育公平的思想,亚里士多德则首先提出通过法律保证自由公民的教育权利。在两千年前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也提出“有教无类”的朴素教育民主思想。近代西方资产阶级致力于寻求教育公平,18世纪末,教育公平的思想已在一些西方国家转化为立法措施,在法律上确定了人

3、人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机会。而我国自古代隋朝建立的科举考试制度同样也体现了一种教育公平的理念。到了近现代的西方社会,又在不同的时期大致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教育公平观,它们就是保守主义的教育公平观、自由主义的教育公平观和激进主义的教育公平观。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共同纲领便确定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体现了新中国重视社会公平、教育公平的基本价值。因此,我们可以说,教育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它既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也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超越,是社会现实与教育理想的统一,具有特定的历史意义,包括它的历史合理性和历史局限性。通过历史分

4、析,我们可以这样界定教育公平: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这里所说的“合理”是指要符合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稳定,符合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和需要,并从两者的辨证关系出发来统一配置教育资源。就教育公平而言,区域、民族、城乡、性别等多个方面中,城乡基础教育问题尤为凸显。至此,对于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时代性要求也尤为突出。所谓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其包含了三层意思:第一,这一发展的对象,指的是全国各地城乡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具有范围的广泛性。第二,这一发展的主要内容,指的是经费分配、师资建设和教育质量等方面的水平,具有总体合理性。第三,这一发展的状态,不是短暂的,

5、也不是不变的,而是在内容总体合理的基础上,不断的发展,具有时间的动态持续性。对象的广泛性,内容的总体合理性,时间的动态持续性,就是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本质特征。基础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基石。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了,教育的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我国现在的农村人口占了全国人口的60以上,文盲半文盲主要在农村。显然,在基础教育中,农村教育是大头。农村教育不能得到正常健康的发展,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基础教育的发展。因此,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教育发展的需要。由此可见,研究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不仅是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发展的需要,而且,对于建设好社会主义的新

6、农村,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建成社会主义全面小康的社会,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二、目前我国城乡基础教育不公平现象之现状(一)教育经费配置的城乡差距。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投资以政府投资为主,在教育投资体制上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如义务教育投入资金筹措、分配主要由地方政府或较低一级的政府负责。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完全视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状况而定。在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的情况下,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差距在所难免。结果义务教育这种国民性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难以均衡发展。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度改革后,中央、省级财政所占比重不断增长,地方(市、县)级财政所占比重逐渐减小。县乡财政承担真义

7、务教育投入经费短缺的重大压力。在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的情况下,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差距呈不断扩大趋势。在我国贫困地区,县乡财力有限,最贫困的县财政靠上级的转移支付来维持基本的行政职能的运转,经费大量用于人员开支,对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对公用经费的开支少而又少。这严重阻碍了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导致严重的义务教育地区性差异的形成。(二)教育办学条件的城乡差异。当前,城乡之间学校办学条件差距依然较大。与城市相比,不少农村学校基础设施还相当落后。农村中小学生寄宿条件交叉,学生宿舍严重不足,许多学校将原旧教室改成学生宿舍,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不少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计算机配备严重

8、不足,教学仪器设备配置远低于城镇学校,教学资源配置不均衡。与此同时,农村学校体育设施设备也很落后。体育场馆面积不足、质量不高,器材简陋。(三)教育师资配置的城乡差异。从总体上看,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偏低,指教水平亟待提高。农村年龄较大、学历较低的教师多为当时“民转公”教师,而且多集中在农村小学。“民转公”教师为当时的教育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后,由于自身知识水平和年龄的原因,多数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工作。一些教师在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变更、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方面明显不适应,影响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从城乡基础教育教师配备情况看,城区、县镇

9、学校普遍存在超编现象,农村学校,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的学校普遍缺编。山区农村教师工作、生活的环境艰苦,教师应得的政策性津补贴未得到完全落实,城乡小学教师待遇存在较大差距。如此,农村与城市师资数量质量的差距就促成了学生受教育过程的不平等,导致教育结果的差异。(四)教育发展水平的城乡差异。城市之间、地区之间的教育发展水平差距也相当突出。基础教育方面,以市级重点学校、示范学校为标志的优质学校,主要集中在以城市为主体的都市发达经济圈,而以农村为主体的周边区域则数量很少。三、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问题的提出近年来,在乡村城市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小城镇建设、“三农”问题等备受关注之时,关于社

10、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研究也日益深入,乡村社会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教育和文化也就有明显的积累功能,尤其是在人类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和中国致力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背景下,教育资源日益显示了其在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惯性,严重导致了城乡分割和发展不协调,进一步激化已经过剩的劳动力和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农村普遍贫困化,并造成严重贫富差距和收入分配不均,而城乡差距扩大隐伏着流动的势能,也隐伏着不稳定、不安定的因素。对部分地区的实地调查表明,教育资源的空间分布于经济发展乃至居民整体收入状况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越是教育资源分配密度低的农村地区,农民收入

11、水平越低,并表现出明显缺乏经济发展后劲的特征。同时,调查表明农村教育资源空间分布的极端不平衡导致了许多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甚至严重削弱了中央许多惠民惠农政策的实际效果。第二部分 城乡基础教育不公平现象产生的原因一、三种论调的陈述悲观论。这种观点认为,农村基础教育范围太广、问题又多、长期落后、积重难返,与城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不可能的。这种观点,只看到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困难的一面,没有看到它与城市均衡发展的可行条件,故心存疑虑,产生了悲观的思想。受这种观点的支配和影响,致使一些地区的教育处于片面低效的落后局面。 速效论。这种观点主张: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应该尽快解决,一步到位。这是一种超越现实的所

12、谓快速发展观。持这种观点的人,不能正解认识和理解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这种发展,不是短期的一时发展,而是长期的动态的持续发展,因此,只能循序渐进,稳步向前,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否则,这种发展必然是一哄而起,一哄而散,将会收效甚微,甚至劳而无功。齐步论。这种观点认为,只要减慢城市基础教育的发展,加快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通过一慢一快的运作,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就实现了。持这种观点的人,没有正确认识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划一发展,而是整体发展,不是对一方限制性的发展,而是对双方都推进的积极性发展。不能搞一刀切,否则,将会挫伤发展的积极性,城乡基础教育就很难均衡发展。悲观论、速效论和齐步论,都

13、是在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上观念陈旧、认识模糊、思维滞后的表现,它影响和阻碍着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值得我们正视,并努力加以改变。二、四大问题的存在(一)职责不够到位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本应三位一体,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以推进其均衡发展。但是,由于社会二元结构的影响、行政区划的历史延续、应试教育陈旧观念的干扰,加上三者上下协调沟通渠道的不畅,因此,在规划、分配和督查等方面出现了职责不够到位,效果不佳的问题。比如,由于统筹规划不全面,以致地区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并未缩小;又如,由于经费分配的结构没有得到必要的调整,以致贫困地区、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并未得到应有的改善。再如

14、,由于督查监控制度的不健全,评估缺乏科学的量化标准,以致对已经出现的问题,缺乏应有的调控力度。这些职责不够到位的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带来了负面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城乡基础教育发展的失衡。 (二)经费分配失衡城乡基础教育经费差距十分明显。比如,教育投入在城乡之间的分配很不均衡、合理。数据统计显示:2002年全社会的各项教育投资是5800多亿元,其中用在城市的占77,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不到40;占总人口数60以上的农村人口只获得23的教育经费。显而易见,农村基础教育没有得到合理的应有的经费投人,就难以与城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因此,经费分配失衡是导致城乡基础教育发展失衡的重要原因。(三)师资问

15、题突出1.数量不足,据湖北省孝感市教育局的调查,该市中小学专任教师缺编2,075人,其中小学1,045人,初中225人,高中700余人,且大多是农村中小学。2.素质偏低。具体表现在学历不够达标以及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不合理等三个方面。江苏省盐城市的一次调查:教师队伍老化,一些农村学校教师的平均年龄为50多岁,一些乡镇4l岁以上的在岗教师占60,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英语、计算机和艺体类教师非常缺乏。某小学一共有27个班,其中英语、体育、美术教师各只有一名。又据前教育部周济部长的一次讲话也从全国范围内说明教师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他说:目前全国仍有31万名教师未达国家规定合格学历,有近50万名

16、代课人员。农村教师队伍问题突出,成为制约今后义务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3.流失严重。由于工资待遇低,工作和生活条件差,导致农村教师不安心执教,优秀教师向城市流动严重,比如盐城市有的乡镇一年大约流失10名左右的骨干教师。又如,甘肃省庆阳市三中,10年间调来120名教师,而流失的就有80名。(四)教育质量偏低1.普九率出现下滑。一些农村,主要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有的还没有完成普九的基本目标,而有的完成了这一目标的,却又出现了普九率下滑的现象。2.学生辍学严重。比如,广大农村地区存在着数量巨大的失学人口,尤其是初中阶段失学人口。又如,不少地方是初一3个班,初三1个班。可见学生辍学问题的严重。3.毕业生质量偏低。具体表现在一些农村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滞后,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倾向,与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不相适应。有的学校其教育内容、时间和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