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读书心得.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3803693 上传时间:2024-03-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读书心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读书心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读书心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读书心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读书心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读书心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读书心得.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读书心得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其重要性、必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新的教学策略一旦得到关注并运用,就必然引发一场传统和创新的碰撞、思索。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经常有这样的困惑和徘徊:强调合作学习,独立思考有没有滋生的土壤?如何看待和处理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之间的关系?确实,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是两个相对对立的名词,但它们并不矛盾。老子说得好: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这句名言辩证地说明了学与思的关系。学源于思,思又引出学。从这一角度看,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应该是一个纵横交织的共同体,它们互相依赖,缺一不可。在处理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时,一些重要的行

2、为准那么应铭记于心。 (一)合作学习的极端化走向 1、在时间上-因合废思 为了追求外表上的热闹气氛,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的思考时间,就要求学生聚到一起讨论,这种蜻蜓点水、一蹴而就式的合作学习,必然导致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无见解可交流,无问题可质疑,无规律可发现,无方法可创新,从而使合作学习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了固有的生命力。 2、在空间上-因合限思 许多教师把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时尚,不管问题的难易程度如何,不管学生的实际需求怎样,不管是不是知识的重点难点,都将合作学习作为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这种不讲原那么的、毫无价值的合作学习占用了课堂时间,也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的

3、空间。由此看来,教师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两方面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为学生提供既能独立思考、发挥个人聪明才智,又能集思广益、共同提高的时机。 (二)合作学习的空壳式走向 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对立与别离,导致了小组合作出现三重三轻的空壳式现象,即重形轻质,重面轻点,重同轻异,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时间安排与角色互赖的失衡: 1、时间安排的失衡 一般情况下,教师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和所给时间成正比。难一点有价值的问题,应多给一些时间,反之那么少给时间。但在课堂实践中教师给学生的讨论时间往往不充足,使学生显得匆忙、零乱,来不及形成完整的观点,甚至合作刚刚开始,就被教师打断而进行其它

4、内容,这样,学生既没有进行思想上的碰撞和交流,又没有实现观点上的认同与整合,更没有做到结论上的再思考和再升华。这种形同虚设的合作学习,严重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 2、角色互赖的失衡 积极的角色互赖,要求每个参与合作的学生都要承当互补和关联的角色,从而使学生在互动中促进、帮助,最终获得成功。而深入课堂仔细考察,许多小组参与的时机往往被好学生所包揽,他们堂而皇之地充当了学困生的代言者,而那些困难学生因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时机,只得言听计从,致使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事实上,学困生在此过程中仅仅扮演了听众角色,他们既没有进行独立思考,也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长此以

5、往,必然会导致优者更优,差者更差的后果,这不符合素质教育面向全体的要求,也会不断地、人为地制造出新的学困生。 细细分析,导致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把独立思考从合作学习中剥离出来,甚至对立起来,使合作学习徒有其形而不具其神,走上了极端化和空壳化的道路。教师要真正屏蔽这两种普遍现象,就必须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尝试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独立思考的质量,从而为合作学习提供充足的凭借,使两者在对立中实现互补,到达平衡。 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都是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不能孤立地看待其中一个方面,而应将两者有机地融合起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使之成为等重的法码,在实现自身平衡的同时,也

6、促进课堂教学的平衡,促进学生开展的平衡。 (一)寓独立思考于合作开始之前,到达铺垫之效 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为和独立思考的个人。独立思考能力是合作学习技能的重要组成局部。一般来说,在合作交流前,应该让学生独立思考,使得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数学问题都有自己的想法,都能够独立的尝试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地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情感,并尽可能地用多种不同的方法。 (二)寓独立思考于合作过程之中,到达互补之效 心理研究说明:真正有效的思维训练是在静中完成的,思维的极限也是在静中挖掘出来的。无疑,这里的静是指个人的独立思考。笔者认为,合作学习是一个交往的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

7、程,而独立思考那么是一个自主的过程,是一个内化的过程。为此,在教学中寓独立思考于合作过程中,做到动静结合,存异与求同结合,从而到达课堂教学的最正确效果。 1、在合作操作中思考 我们教师在指导操作实践时,必须把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使学生动手又动脑,每操作一步都要与解决的数学问题相联系,养成良好的实践习惯。 2、在合作研讨中思考 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交流的时机,也为思想提供了碰撞和交融的平台,而这种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同样要以独立思考做根底。 (一)关注优势群体 对个别学生或个别小组有独到见解或出现创新性思维火花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采取的都应是一种友好的、建立性的态度和行为

8、,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当个别学生过分好胜,惟恐自己落在他人后面,以至于还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就抢先发表意见时,那么要教育他们学会照顾和尊重他人,小组合作交流也是学习,只有作好准备,才能有高质量的发言。 (二)关注弱势群体 1、在合作学习前要让困难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简单地写下来,这样就使他们克服了表达上的障碍,进而防止了只有好学生动口、动手,困难学生没有独立思考时机,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的现象。 2、小组讨论交流时多采用轮流发言式。这种方式是指小组成员围绕一个中心问题轮流发言(可让后进生先发言),一人也不落下。这种方式,使每个成员不得不参与思考、讨论,提高了弱势群体主动参与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在合作交流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3、以弱势群体为中心进行合作探究。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所谓弱势群体,是指那些学习活动中某一方面不及他人或开展缓慢的同学,并不代表他们处处都比别人差。因此数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合作探究的目标要求,有意识地将一些简单但十分重要的任务交给弱势群体,使他们成为合作的焦点或主角,以获得愉悦的、成功的心理体验。 总之,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小组合作与独立思考并不是相排斥的,而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灵活运用才能发挥最正确效果。教师不能因为盲从合作学习而丢弃独立思考,而要将独立融合于合作学习之中,让它们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