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月光光》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3802406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月亮月光光》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月亮月光光》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月亮月光光》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月亮月光光》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月亮月光光》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月亮月光光》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亮月光光》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月亮月光光教学设计 执教者:怀集县诗洞镇中心小学 植亚兰教学目标: 1、用所给的材料和乐器尝试进行声音的探究,并运用到表现歌曲的美好意境中去。 2、能主动参与即兴式节奏创编活动,学会与人合作表现“月夜”的美。 3、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初步感受台湾民谣的风格。 教学重难点: 用所给的材料尝试进行声音的探究和节奏的创编,并运用到表现歌曲的美好意境中。 教学准备: 课件、打击乐器、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2、玩节奏游戏:模仿节奏的游戏 : 4/4 X X X 0X X X O。二、新授歌曲。1、弹奏音乐感受歌曲的情绪、速度、力度。 (1)刚才听到的音乐名字叫月亮月

2、光光,学生边听边感受它的情绪、速度、力度。 (2)这是一首以台湾童谣为歌词创作的歌曲,今天我们就用身边的材料和乐器,为这首歌曲创设意境,表现美丽的月夜,好吗? 2、整体感受歌曲,哼唱主旋律。 (1)学生仔细听歌曲,问学生歌曲中都唱到了些什么?你的脑海里会出现怎样的画面?(2)师归纳,请同学们翻开书,跟随着琴声哼唱和感受歌曲的主旋律。 (3)老师解释台湾方言,学生随着歌曲优美的旋律朗读歌词。 (4)学生们跟着老师一起演唱歌曲,老师纠正唱得不准确的地方,一字多音的唱法。 三、学生主动参与节奏创编。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三角铁、蛙鸣器、还有刚才用到的小纸条。你们想用它们来表现夜晚的什么呢?(老师

3、播放音响,学生自己探索) 2、老师伺机问:同学们用小纸条表现的声音好像夜晚的什么声音?(风声);风有大小吗?(大风和微风)。3、师生一起表现力度,并板书。4、老师出示三角铁,想用三角铁表现月夜的什么呢?(宁静、钟声等),5、老师弹琴,生表现柔柔的清风。 6、一眨眼,当你来到池塘边,你可能会听到什么声音?(老师边说边在背后敲击蛙鸣器)(青蛙的叫声)老师教学生蛙鸣器的演奏方法,青蛙是怎样叫的呢?(学生自己拿着蛙鸣器尝试创作,老师启发,并板书,随着音乐表现。) 7、用所给的音乐材料合作表现“月夜” (1)想象一下,表现一下: 学生讨论怎样表现夜晚,会更美?(老师启发,学生排序,播放录音,进行声部叠加

4、的尝试。(2)老师用钢琴弹奏歌曲旋律,引导学生自己表现月夜,学生自由表演,一个一个依次加入演奏: “明亮的”月光; “柔柔的”清风; “远处的”蛙鸣; (3)学生完整的表演美丽的月夜,一个个乐器依次出来表现月夜。(老师指挥,学生边唱边表演合奏) 四、拓展延伸,深化领悟。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这首月亮月光光,大家想进一步挑战自己吗?(想)2、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也是关于月亮的古诗-静夜思,老师想把这首古诗融入到刚才那首歌的旋律当中,大家先把古诗朗诵一遍,然后尝试唱一唱。3、学生跟着伴奏音乐演唱静夜思。五、作业布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月亮月光光,大家都学会了吗?那老师布置一个任

5、务给你们,请同学们回去把这首歌曲唱给你的家人听吧!六、板书设计: 月 亮 月 光 光 P mf P 风 X | X |蛙 X X O O | X X O O |教学反思:月亮月光光是一首以台湾童谣为歌词创作的歌曲,旋律优美流畅,歌词温馨亲切,易于学生表现。因此,我想把这首歌作为一个载体,把“声音的探究”作为整个音乐教学的主线,让学生一起来感受、欣赏、营造美丽的月夜,启发学生对声音的探究,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进行了本节课的实际教学后,我对最初教学设计进行了深入、客观的剖析,确定了教学思路,以下仅就本节课教学做反思: 1、“声音探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线。 月亮月光光歌曲勾勒出一幅月夜美景

6、,如果单纯让他们听乐曲,学生兴趣很容易丧失。于是我给学生准备了“小纸条、三角铁、蛙鸣器”,让学生选择表现什么?怎样表现美丽的月夜?让学生来进行声音的探究,自己创设情境。强调学生反复进行亲身实践,学生在反复实践中体验音乐节奏创作带来的快乐。 2、“声部叠加”成为课堂教学的闪光点。 学生即兴创作出了丰富多彩的节奏,可是怎样才能将夜晚大自然的声音表现出来呢?于是学生先尝试多声部一起同时出来表现,实践后发现很容易乱,夜晚是很宁静的,学生认为每个声部要按顺序依次出来表现,并进行声部的保持。从“风声”“青蛙”“月亮”,学生很投入地表演,并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器乐合奏,使学生感受到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并建立了与他人合作演奏的经验,培养了音乐合作能力。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更重要的是学生从中掌握了学习方法,有所获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