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3801915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2 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教学要求】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汉武帝的“贤良对策”汉武帝数次“举 贤良对策”和董 仲舒应对“举贤良” 的用人政策 是国家政 治、经济和 军事的需要汉武帝以后 的新儒家思 想的历史地 位探究儒家思 想的产生、发 展过程与封 建统治之间 的关系以及 儒家思想对 中国历史的 正反两个方 面的影响分析西汉前期 社会背景。探 究封建统治的 政治需求社会各方面事务需 要人才董仲舒的新 儒学思想春秋繁露 新儒学体系的 特色和内容展示资料,内 容归类业精于勤,毁于嬉的 道德教育仁政思想 对稳定社会、发展经 济有积极作用汉代儒学成 为正统

2、思想“五经”,太学, 地方教育系统问题探究教育是培养人才的 关键,重视教育对推 动文化事业的发展 有重要作用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西汉教育制度的初步建立。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三、【教学过程】导入: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三教九流,各种学派即相互批驳,又相互融合,形成中 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而思想说到底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产物,同时又是为政治所 服务。时代不同,需要不同,统治者对思想学说的态度措施也不同。请问:春秋战国到秦统治时期的治国思想是什么?汉初实行的治国理论又是什么?儒家 思想自产生到西汉初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法家“法治”;道

3、家“无为而治”;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一战国后期,蔚然大宗一秦 朝时候,遭到打击一西汉初年,逐渐复苏”。丿(一)背景从“无为”到“有为”1、汉初的“无为而治”(1)概念阐释:什么是“无为而治”?“无为”: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不妄为;“治”:治理。意思是自己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2)原因:吸取秦朝灭亡教训;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破坏严重。( 3 )目的:恢复封建经济和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4 )表现:与民休养生息(5)措施:减轻田租;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 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 6)作用: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2、汉武帝的“有为而治”(1

4、)原因:汉朝经济实力的恢复和增强;社会潜伏着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 阶级矛盾激化,匈奴为患等;儒学逐渐复苏。( 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从“无为”到“有为”思想的转变实际上是为了适应汉初和汉武帝期间社会环境的转变 治国思想的变化,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相反会促进社会的进步。两种思想主 张不同,但从根本上都有利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加强中央集权。)(过渡:汉武帝为了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需要“有为”的政治思想作支撑,那 么什么样的思想符合当时统治的需要呢?)诸子百家中哪一政治学说或哪一派的治国思想适应汉武帝的统治需要? 法家:有利于加强专制集权,易导致暴政;

5、 墨家:完全站在小生产者的立场;道家: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儒家: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1、提出者: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 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著有春秋繁露2、内容:(1)合作探究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 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 矣。”一一汉书董仲舒传 以上材料体现董仲舒什么观点?其观点提出的目的

6、是什么?上述划线部分观点的实质 是什么?观点:“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目的: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实质:思想文化专制。 以上材料反映了当时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 趋势: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原因:国家由分裂割据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 立与加强。 试评价以上观点。“春秋大一统”体现国家的需要,是中国发展的主流,所要扬弃的是其中唯心主义成分。 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但 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不利于学术发展。 合作探究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与也”。“与天同

7、者,大治。 与天异者,大乱。”一一春秋繁露“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 至。”汉书董仲舒传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观点和主张?其目的是什么?上述观点体现儒家吸收了 哪些学派的思想?如何评价这一思想?观点:“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核心)目的:为了加强君权。评价:体现儒家吸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有利于加强君权,“天人合一” 和“天人感应”学说,纯属唯心主义,无稽之谈。但是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却是有利于 封建统治长久的。(3)合作探究三: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与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

8、为阴, 夫为阳,妻为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一一春秋繁露基义 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祐,而享鬼神之灵,德施 于外方,延及群生也。一一汉书董仲舒传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观点和主张?如何评价这一思想? 观点:提出“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 评价:有利于社会道德建设和封建统治秩序的稳定;但为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具有 局限性。问题一:董仲舒的思想是针对哪些问题提出的?解决对策是什么?面临问题解决之道新儒学边境不宁中央集权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诸侯割据君主专制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阶级矛盾缓和矛盾,制定规范三纲五常3、根本目的:加强

9、封建专制统治,巩固国家统4、特点:继承和改造了先秦儒学,外儒内法,构建起儒学的神学体系。(新在何处?)5、实质:以神学为外衣,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 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 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6、作用:新儒学为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起到了关 键性作用。7、结果: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深受汉武帝的赏识。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问题二:为什么汉武帝接受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实施? 提示:一种思

10、想在一个时代的地位与哪些因素有关? 儒学的自我调节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吸收大一统的思想 (根本原因)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但危机潜伏一一要求加强中央集权 统治者的需要:政治上的统一要求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8、如何评价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1)积极: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与发展;有利于以儒学 为主流的传统文化的发展,为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有利于社 会道德建设和社会稳定。(2)消极: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不利于学术自由发展;宣扬的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 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带有明显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唯心主义成分多,神学迷信色彩浓。(三)、儒学成为正统1、汉武

11、帝尊儒的措施:(1)思想: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2)政治: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3)教育:规定教科书和教官(诗书礼易春秋和博士),教育 为儒家所垄断;兴办太学: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 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儒学 于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2、影响:(1)教育为儒家所垄断,儒学地位大大提高 。(2)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四、【知识拓展】1. 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与联系。先秦儒学宣扬的“礼” “仁” “仁政”“民本”为新儒学继承,并适应了汉武帝时期的 政治需要。与先秦儒学相

12、比,新儒学增加了“大一统”思想及“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三 纲五常”的理论,强调神化王权和等级名分,符合君权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新儒学 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由此成为封建正统思想。2. 黄老无为思想:黄老之学是中国战国时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 子为创始人,故名。黄老之学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实为道家和法 家思想结合,并兼采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而成。老子这里说的“无为” 是指顺其自然, 不妄为。“无不为”是说没有一件事是它所不能为的。在老子看来,统治者能依照“道”的法 则来为政,顺任自然,不妄加干涉,百姓们将会自由自在,自我发展。这

13、种顺应自然,倡 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的观点,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五、【小结】 春秋:应运而生一一战国:蔚然大宗 一一秦朝:沉重打击一一西汉初期:逐渐复 苏一一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第 2 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课程标准】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二、【复习思考】 春秋战国到秦统治时期的治国思想是什么?汉初实行的治国理论又是什么?儒家思 想自产生到西汉初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三、【知识导学】(一)从“无为”到“有为” 1“无为”:秦末战后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汉初,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 者吸取家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2“有为”:经过六十多年的,汉

14、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但也潜伏着危机。的实力日益膨胀,严重,为患,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目的:为了加强,适应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新儒学的含义:把诸子百家中的,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而形成的思想。2 思想主张: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含义:董仲舒认为要维护政治的统一,必须实行思想上的统 一,他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目的: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B. 为了加强,董仲舒宣扬提出和学说,认为天使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所以人民和诸侯要服从天子的统治;如果天子无

15、道,上天便会降 灾于他。C. 为了巩固君权和维护统治秩序,董仲舒提出了,和五种为人处事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3. 根本目的:加强封,巩固。4. 特点: 。5. 实质:以神学为外衣,实质是。6. 作用: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于扭转内松外驰的局势十分有利,有利有加强中央集权 和巩固国家统一。(三).儒学成为正统1. 采取的措施:A. 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儒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B. 政治上: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定期选出孝子,廉吏到中央任官,儒 学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C 教育上:规定为国家的教科书年,汉武帝正式规定,为“五经”,教育为儒家所垄断。(2)在中央兴办,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3)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儒学于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2. 影响:此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这推崇的,逐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