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笔手势心得.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3801301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硬笔手势心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硬笔手势心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硬笔手势心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硬笔手势心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硬笔手势心得.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人归纳了握笔口诀如下:一抵二压三衬,托指实掌虚腕灵活,角度适宜方向正,笔画轻重细琢磨。 首句中的“一抵”是指用中指的指甲根从笔杆的下方将笔从下往上抵住笔杆留出一寸长的距离一般是在旋笔刀旋出锥形的根部。“二压”是指用大拇指从里侧、食指从外侧将笔捏紧后往下轻压拇指和食指的指肚着力这样捏时指肚面大肉软且厚不用费很大力气就能将笔握紧。 “三衬托”是指无名指、小指略弯曲成前后状两指成一平面贴于桌面再加上掌侧要贴实桌面从而将中指及整个笔托起形成既稳且活的握笔姿势。 第二句的“指实”是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紧贴靠实。“掌虚”是要求无名指和小指不可蜷回掌心该姿势非常多二指蜷回掌心使中指失去托力造成书写不

2、稳状即掌心是空的。“腕灵活”是指手腕不能拿劲要放松、灵活以便在书写时运用手腕的运动而达到“巧”的效果。 第三句的“方向”是指笔尖和笔杆的方向正确的笔尖方向一般应指向前方而笔杆的朝向应是右后方。 第四句的“笔画轻重”是指书写时用力的轻和重即让学生体会轻和重的不同结果。书写时用力轻则笔划就细用力重则笔划就粗。要让学生知道在书写硬笔字时用力是有变化的遇到该细的笔划如写点时下笔要轻方可出现尖的效果收笔时要用力要重方可出现粗的效果。 在上述口诀中首句和第三句非常关键其要领并不难懂,但往往因学生的习惯错误执笔而纠正起来很难,因而也要求老师和家长有耐心和爱心。 关于硬笔的运笔方法主要指汉字书写时主要笔划横、

3、竖、撇、捺称主笔由于折、钩、提、点皆由这些笔组合而成 的书写方法。 “横”的书写运笔方法是指从左往右摆手腕,书写时以手腕带动笔动。由于“三衬托”的关系,轻移从左往右,手腕时笔很稳,所以线条会很“直”,且成自然的左低右高的形状。细心观察学生书写“一”的方法,会发现很多学生不是手指关节伸缩划就很难写直,所以我认为有必要让学生知道该怎样运笔写横。 “竖”的书写运笔方法是指书写时,手指关节从上往下注意手腕胳膊都不能动,否则“竖”划肯定写不直。当然这样的运笔的角度和方向一定要成45度和“前后方向”而不可把笔尖、笔杆的方向握成朝左笔尖 、朝右笔杆 向。 “撇”的书写运笔方法有一个窍门。由于“撇”划的形态是

4、从右上往左下、由粗到细还要有弧度,所以很多初学者不会写,有的写出来的要么是粗细一样,要么是没弧度。在讲解这一运笔方法时,我让学生首先理解“笔尖和纸接触时接触面的大小是决定笔划粗细的关键”。接触面大,用力要重笔划就粗,接触面小用力就轻笔划就细。然后告诉学生试着从外往里怀里 扭手腕,使笔和纸的接触从一开始的近距离到远距离,这样出来的笔划很自然就会有粗细之分同时弧度也有了。 “捺”的书写运笔方法与“竖”的运笔方法大致相同,也是手指关节伸缩运动从而带动笔的运动,只是写“捺”的方向是从“左上往右下”,“手腕和胳膊不能动”这一点非常重要。由于“捺”的形状是由细到粗再到细出锋,所以在运笔过程中开始要轻,然后

5、逐渐用力加粗再通过回笔和出锋写出捺的效果。 以上运笔方法主要指楷书中“横”、“竖”、“撇”、“捺”的书写方法。硬笔心得-力沉不断快慢相间犹如打太极拳手腕意沉缩力主左右,中指上抵主上下拇指、食指下压主浮沉,下余二指主运行。以手心定形蓄力,笔尖惯意,意在神中行,意到力到,静心控制节奏,运笔沉稳,眼布字局,笔意相连:(要点1、把握笔尖运动轨迹即笔尖左右上下2、起笔显角顿笔力沉不断收笔顿笔回锋或启承连带。3、眼观整体意在行笔。字由心生体现字的灵魂既虚实4、运笔感知力的角度、大小虚实。切记:力始于腕成于指蓄于手心而感知于行笔。5、下余二指轻贴纸张感知微力与运力形成对比。并力向右与手腕协调右移)-微力即意

6、念。 要点:1、字:笔划承启相连在“沉”中。字字凌空为断。(切记:运笔先实力沉后虚力行顿笔转沉逆剔锋)笔尖上下左右运转。笔意相连,顿笔启下。 2、意念力中求,角度变化在笔尖。(心诀:力落笔尖顿笔中) 3、运笔“沉稳”,有节奏:力度大小把握;适当优化起笔及收笔。 4、腕部肌肉连带拇指肚(拱起)肌肉微收紧,手心吸含。-腕部逆转,手心向下。缩力握笔,意下(偏右)沉,圆活行笔。 5、笔尖左发力起笔显角-沉稳、渐沉渐浮、快慢相间-收笔逆行剔笔凌空断开或连带贴纸浮行 想像笔尖为,运笔从左边端点到右边端点,从上端点到下端点。(手腕向左下转或逆转找到左,向右下转或顺转找到右。)这样才能增强练字的感觉。 -钢笔

7、凌空显角顿笔作为起点,但仍要具备毛笔的逆锋起笔意念。(毛笔是向右行先向左行找到笔尖的左(或)端点。即反向运动找到起点。)是力点到力点即“连线”的运动(两个意念点),似乎是踢键子的运动;不是像足球一样踢出去,只有一个发力点的任意(方向难以控制)的运动。6、注重对线条的变形优化。注重字的布局,大小方正或长斜。 7、拇指:指端偏右下用力有助于行笔速度。食指:协调稳力,主沉浮。中指(不动指):上抵,强调整个中指抵力(抵拇指所施力)而不是用力,感知拇指力的虚实、大小及转捻的变化。无名指:合并协力向右,主运行。 8、五指协力,手心蓄力或吸力微缩 9、拇指生力。食指发力。中指感力。下余二指合力。手腕微紧。拇

8、指肚微收。手心含力。 10、强调主笔(既每字的最长的一笔)的关键性。字形(长、方、斜)的美观性 11、写钢笔字行笔的感觉与太极拳运动的感觉差不多。12、有意识的头正/挺胸/背直手臂具有“下压”力的意念(轻放桌面微力下按)。即收缩臂肌肌肉向下向右运力的意念。 13、强调腕缩握笔,行笔沉稳。微力轻贴如水上漂。力沉则稳意沉中感知行笔力。 14、两种书写习惯:1、慢写或顿写。练字时,上一笔划顿笔后的剔笔回锋与下一笔划作为一个动作。这样由顿笔感知力点,可以看作沉稳的“连线”运动。练习时顿笔半秒钟感知力点2、速写。注重节奏/轻重/缓急。加长主笔,忽略顿笔,简写笔划。慢-快-慢意在行。运笔沉稳力不断。 15、写字时,臂稳肩固对于字的形体、大小,布局起着至关重要作用。肩动是许多人写不好字的根本原因。肩固,臂肘保持微力向右下拉/按的意念。肩是固定点。笔尖是移动点。肩动则字歪。 技巧转捻大角度变幻线条。 重点:腕缩力聚,手心朝字,力沉不断,微力施力。顿笔发力凌空收力。灵活右移行笔,笔尖始终贴于纸张似离非离,渐浮渐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