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哲学与文化产业期末九题.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3796938 上传时间:2022-09-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哲学与文化产业期末九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文化哲学与文化产业期末九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文化哲学与文化产业期末九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文化哲学与文化产业期末九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文化哲学与文化产业期末九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哲学与文化产业期末九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哲学与文化产业期末九题.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卢茜1如何认识文化的保守性?有外国人认为中国“龙”负面的文化内涵较多,应当用“熊猫”来取而代之。你对此有何评论?答: 保守,即守旧,维持现状,不思改进。文化的保守性一方面有利于原有文化传统的继承,一方面不利于文化的创新与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中国文化倚赖保守性传承至今,但中国文化保守性过强,崇古且一度反对开放,使得中国在封建时代末期遭遇瓶颈,落后闭塞,成为进步的资本主义文明侵略的对象。当下,文化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它的保守性应分类对待。比如涉及道德的社会核心价值,保守是有必要的;不涉及道德的生活方式,是个人选择的问题;至于不涉及道德的思维方式,则最好破除保守性,放眼世界,有创新的勇气和能力。

2、 中国龙出自古代神话传说,不是实体存在的动物,而是华夏民族的图腾,在中国人心中具有神圣的意义。熊猫是中国特有的珍惜保护动物,因为憨态可掬的外表而受到外国人的喜爱,经常作为政治礼物送向别国。此“loong”非彼“dragon”, 外国人认为中国“龙”负面的文化内涵较多,多出于一种对文化的误解,将中国的瑞兽“龙”混同于西方神话中的恶龙。中国“龙”传说源自原始部落图腾的拼凑。在中国,“龙”是民族精神和雄材大略、叱咤风云的象征,经常以龙喻人,“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变化龙”,周易中更以龙的潜伏和飞翔表示人的升沉。不过,中国“龙”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特征,它从单纯的部落图腾演

3、变为封建统治者专属logo,难免存在一点负面的文化内涵,但其形象的正面性还是主要的。在当下,我们大可以新的视角去看待龙的形象,用新的价值观去阐释龙的内涵。要用熊猫取代“龙”的地位是割裂历史、不了解中国文化的表现,华夏民族的精神图腾没有人有权力改变,不过如果让龙和熊猫各司其职,一者主内,一者主外,刚柔并济,倒也无何不可。此外,中国“龙”的概念本就抽象,大有可发挥的余地,如将之与中国人推崇的儒教信仰相结合,装扮成拥有仁人风范的君子形象,以政府主打的“和谐”思想向外传播,这样即符合普世价值观,又不与中国的传统与现实相悖。传播龙的文化意义主力是民间,应依托玩具产业、动漫产业(模仿日本,善于自嘲)将龙的

4、形象可爱化、人性化,避免曲高和寡,使之更容易被外国人所接受。官方可做的是将“龙文化”整理之后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此让世界更好地认识、接受中国“龙”的文化概念。2假如张艺谋的所有电影都风靡全世界,你认为对我国的国家形象的影响是积极还是消极,为什么?答: 首先,假如张艺谋的所有电影都风靡世界,那么我认为且不论内容如何,积极作用应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如果全世界都爱看张艺谋的电影,说明世界观众从中得到了共同的文化体验与文化感悟,而文化相似性应是他国对我国形象产生好感的重要条件。 不过张艺谋从大红灯笼高高挂到满城尽带黄金甲,电影风格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这其中对国家形象具体的消极或积极影响,还是应当具体

5、分析的。张艺谋早期电影以秋菊打官司为例,以纪实的风格展现了中国乡村的真实面貌,又反映了新时代到来后少数农民思想的转变,体现了第五代导演作为知识分子对底层社会的关心。这部影片给国家形象带来的消极影响可能比较明显,它反映了中国的贫穷落后、制度不成熟、城乡差距大的现状,积极影响是表现了中国文化人的内省,只是作为文艺片,虽然享有较高的国际声誉,但难免曲高和寡,影响力不大。不过它至少在国际上影视界的专业人士面前摆脱了中国传统武侠电影的桎梏,生动演绎了中国的现代社会。但是张艺谋后期的电影不再关注弱势群体,表达当代知识分子的文化内省,而是走了很商业化的道路,但不可否认的是英雄在海外市场的票房累计超过11亿人

6、民币,超过张艺谋原先所拍的文艺片的总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与商业价值往往难以两全,而拥有票房才有大的影响力。只是英雄影响力虽广难深,不过是加固了外国人对中国功夫的印象,而以武力为中心的电影题材,恐怕还会给国家形象带来“崇尚暴力”的负面影响。不过英雄至少又一次把中国古代文化元素摆放在世界舞台上,博取眼球,吸引了西方人,这大概就是它最大的积极意义了。如果要借电影文化产业塑造中国国家形象,张艺谋后期充满古典元素又通俗易懂的商业大片是不可缺少的一步,它使世界舞台的聚光灯能打到中国电影上,但关键还是在聚光灯照过来之后,拍出更多既能反应当代中国人生存面貌又具备吸引力的影片,表达当代中国价值观。个人觉得在中国当

7、代价值观的信服力、影响力未成气候前,最好以外国人能看懂的喜剧片展示一下中国人的幽默感,内涵重家庭伦理、重礼让、非侵略性的儒家精神基因,并从中自嘲开始。3对文化艺术加以商业化处理的利弊如何?合理的界限是什么?答: 文化艺术是自在的创作,而商业化处理是为了依据价值规律(迎合消费者需求)对文化艺术进行包装、删改甚至解构和颠覆。要将文化内容转化为文化产品,商业化处理是必经的步骤。商业化处理的积极作用对文化艺术本身来说,是有助于文化艺术的推广,扩大文化艺术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由关注商业形式的文化产品到关注文化艺术本身。若处理得体,有时甚至能从中阐发出别样的艺美感,如解构古代经典,从古人的思维中跳脱出来

8、,反映现代人的精神世界。比如大话西游对西游记的颠覆,成为了无厘头文化的代表,虽以香港商业小片的姿态问世,却成就了电影艺术中经久不衰的另类经典。对于商业来说,是提供了内容(如影视产业)或增加了商品附加值。以满城尽带黄金甲为例,借雷雨的故事结构为噱头,出于商业目的而将之演绎成宫廷斗争,通过绚丽场景和全明星阵容赢得巨大票房,同时也引来了一部分人对雷雨剧本本身的关注。对文化艺术加以商业化处理的弊处主要在于对文化的负面影响,不恰当的处理有辱经典,歪曲受众对某种文化艺术本身的印象,遭致社会反感。不节制的处理还可能涉及知识产权的问题。如满城尽带黄金甲就被批判为“抄袭”和滥俗。合理的界限是:1、兼顾价值规律和

9、文化产业本身的特殊规律,文化产业的特殊性在于其除了消费的娱乐性之外还有产品的精神性,所以应当注重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举。2、尊重知识产权,商业化处理应得到原创者允许。若演绎的是古代经典,则应较明确地区别商业成品与原有经典。如终极三国中不断强调本片剧情与三国演义的差别,虽然角色都一样。 3、商业化处理不可对抗社会核心价值,避免以色情、暴力的方式。 4 什么是低俗文化?试举一个文化产品(作品)为例说明你认为其中哪些内容或者元素是低俗的,为什么?假如是你来加以改动,你认为应当怎么改?改动之后会不会影响它的娱乐性,为什么?答:所谓低俗文化是与“高雅”相对的通俗文化中,含有在社会主流价值观边缘徘徊的文

10、化因素,通常以性、八卦等低级趣味来实现娱乐大众的目的的文化。综艺节目中有很多低俗元素,如台湾中天娱乐频道的康熙来了,主要通过贬损来宾形象、假意“殴打”“无辜”的助理主持,探讨八卦新闻、成人笑话来取得节目效果,甚至曾请李敖在现场“赏鉴”三位美女。如果要批判,这其中确实有一些“色情与暴力”的影子。假如非要改掉它的低俗元素,那么就要把康熙来了之歌唱比赛中冷嘲热讽的评语去掉,成为励志的星光大道;把采访马英九、连战时“穿三角内裤还是四角内裤”的问题去掉,变成鲁豫有约;把访问陈冠希时“第一次几岁”这样的问题去掉,变成艺术人生。娱乐当然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单纯聆听明星从艺经历和欣赏歌唱比赛都有娱乐性,但如果不

11、添加主持人冷嘲热讽开艺人玩笑的元素,那么对观众来说,可能只有看自己喜欢的明星受访、看水平极差或水平很高的歌唱比赛才有娱乐满足感。但在康熙来了,请到的艺人大多是二三线的,没有广大的粉丝基础,它在节目中小办歌唱比赛,选手水平也参差不齐,而这个节目创造收视奇迹的关键,还是在于主持人和来宾默契的“低俗”娱乐功底。举例如某次节目主题为“艺人看鬼片的经历”,艺人A突然说道“林则徐最可怕了”,女主持人小s立刻表示同意,其他艺人随声附和,这引来男主持的愤愤:“林则徐都被你们气死了。”某艺人道:“谁让他们都穿僵尸服呢?”男主持:“白痴,那是清朝官服!”这样的对白,可能会让古板一点的人拍案而起。但其实其中并没有人

12、真正质疑林则徐民族英雄的地位,男主持的一句“白痴”又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娱乐是常人所必需的,低俗娱乐更是大众消费的需求,只要其中的内容不对抗社会核心价值,就应让它自由地存在下去。毕竟大众娱乐是一个大众轻松的场所,而不是学者的象牙塔。5 你支持还是反对让儿童背诵三字经?为什么?答:纵观三字经全篇内容,主要包括伦理道德、天文地理、历史知识、读书建议、求学典故几个部分。是否推荐儿童背诵,各部分因内容差异而有区别。A 轻微封建色彩,偶与现状不符:成书于封建时代的三字经,体现出来的道德标准倒大多不与当今社会的价值观相对抗,只是偶尔还有一些语句不合时宜,比如“三纲者,君臣义”,应删去,以爱国、爱民族的思想替

13、代。还有一些内容离现代人的生活较远,或不甚契合,可作为阅读材料,不推荐背诵。如“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现在的教学模式文理并重(其实还有点重理轻文),“数”学“今不具”不符合现状,而说文解字更是已成精英文化而非启蒙内容了。B 丰富名人轶闻,简单知识罗列:三字经中讲到了孟母三迁、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等经典故事,反映了重求学、重孝道、重礼让的思想精髓,值得流传,不过年代过于久远,缺乏近现代人物故事,好的做法如新三字经中添加周恩来、雷锋等近现代的道德楷模。三字经中对生活常识中的名词解释简明易懂,历史朝代罗列得较系统又不繁复,还介绍了一些古代文学常识,这些作为背

14、诵材料都是无何不可的,还能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C 调整总体结构,融入今人智慧:三字经对于现代教学来说,它的主要问题不在于与当下矛盾,而是有所缺失。它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与知识,缺乏当代新理念、新发明。后人编著的新三字经,就对原三字经进行了补充与丰富,比如增加了鲁迅、沈雁冰、氢弹、核裂变等现当代的人事物,只是新三字经的文学价值似不及原三字经,两者可互作借鉴,使修改后的三字经既有历史传承,又有时代特色,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连成一线,言语浅显又不乏音韵美感,成为优秀的儿童启蒙背诵题材。有人认为对儿童来说三字经难于理解,背诵意义不大,但我觉得这样反而是它内容可读性的体现,给予了老师、家长讲解和演

15、绎的空间。何况对于幼童启蒙教育的背诵而言,理解并非第一位的,记忆比理解更重要,而三字经三字一句朗朗上口,能给小孩背诵的成就感。而且三字经作为中国特色鲜明的启蒙教材,知识含量高于唐诗宋词,表达形式又简易于唐诗宋词,只要略作改动,确实是值得推荐的背诵题材。 6 什么是商业模式?举例说明为什么说产业链经营是文化产业区别于其它产业的商业模式。答:商业模式就是赚钱的途径,“商业模式是一种包含了一系列要素及其关系的概念性工具,用以阐明某个特定实体的商业逻辑。”文化具有多元可开发性,是一种可以无限循环利用的资源。其他物质产品边际效益递减,而文化产品边际效益递增。文化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依附于物质形成文化产品,其

16、物质实体消耗完之后,文化依然存在,并且通过实体的传播被更多人了解到,由此文化的商业价值就不减反增了,文化内容又可策划重组之后依附于其他物质产品,实现文化的多次消费、产业链的延伸经营,这是其他产业做不到的。比如迪士尼公司拍摄动画片在影院放映,影片还可以出版成DVD和书籍;制作动画影片中的一些工序需要与其他领域合作,比如影片的主题音乐,而主题音乐又能单独做成电影原声带;影片中的动画形象可以与生活用品、学习用品、服装、玩具等结合并为之带来附加值,还能渗透到活动经济、收费公园领域,发展成迪士尼主题乐园。同时,迪士尼公司也只有通过延伸产业链才能实现商业利益的最大化,收回其高额成本。 而其他产业,即使像飞机制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