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教师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库全考点含答案解析y.docx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3796088 上传时间:2023-1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版教师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库全考点含答案解析y.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3版教师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库全考点含答案解析y.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3版教师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库全考点含答案解析y.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3版教师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库全考点含答案解析y.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3版教师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库全考点含答案解析y.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版教师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库全考点含答案解析y.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版教师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库全考点含答案解析y.docx(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版教师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库全考点含答案解析【单选题】1.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证实了遗忘的( )。A.动机说B.痕迹衰退说C.提取失败说D.干扰说答案及解析1.答案选D【解析】本题考查遗忘的理论。遗忘的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记忆中新旧经验的相互干扰造成的,如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干扰,一旦干扰排除,记忆就会恢复,它导致的是暂时性遗忘。选项A:动机遗忘理论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设法压抑而造成了遗忘,因为它们太可怕、太痛苦或有损自我的形象,不合题意故不选,选项B:痕迹衰退说认为遗忘是由记忆痕迹引起的,消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不合题意,故不选;选项C:提取失败

2、说是因为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编码不准确,失去了检索线索或者线索错误,不合题意。故本题选D。【单选题】2.人的注意想要持久地集中在一个对象上,是很困难的,它会在短时间内出现不随意跳跃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A.注意的分散B.注意的起伏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答案及解析2.答案选B【解析】本题考查注意的现象分类。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或注意的动摇),它是由人的感受性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的状态,而是间歇性地加强和减弱造成的;选项A:注意不稳定表现为注意的分散,也叫分心。不合题意故不选;选项C: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不符

3、题意,故不选;选项D: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不符题意故不选。故本题选B。【单选题】3.研究表明,学习熟练度达( )%,记忆效果最好。A.100B.150C.200D.50答案及解析3.答案选B【解析】本题考查记忆的效果。过度学习是指在“记得”、“学会”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些学习时间,即熟能背诵再学一会,使得对学习材料的掌握达到更高的程度。一般来说,学习程度150%为佳,其效果也最好;超过150%,会因学习疲劳而发生“报酬递减”现象,学习的效果就会逐渐下降,出现注意分散、厌倦、疲劳等消极作用。故本题选B。【单选题】4.每次

4、看见“月晕”就会刮风,看见石头“潮湿”就会下雨,于是得出“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这属于思维的( )。A.抽象性B.概括性C.间接性D.情境性答案及解析4.答案选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思维的特征。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的特点。题干中,每次月晕会刮风,础润之后会下雨,得出了“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这是从诸多现象中得出了事物发展的本质的规律和联系。故该题选B。【单选题】5.计划策略属于( )。A.精加工策略B.支持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元认知策略答案及解析5.答案选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元认知策略的分

5、类。计划策略是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是对认知活动的调节,属于元认知策略。故该题选D。1.发生在前边的知觉直接影响到后来的知觉,产生了对后续知觉的准备状态,叫( )。A.知觉恒常性 B.知觉后效C.感觉后像 D.知觉定势答案及解析1.D【解析】本题考查知觉定势的概念。前面产生的知觉准备状态对之后知觉的影响,是知觉定势的影响。故本题选D。2.班主任对学生的个别特征的过分关注和重视,影响到对学生其他特征的正确了解和分析,这是( )。A.定势效应偏差 B.晕轮效应偏差C.首因效应偏差 D.求全效应偏差答案及解析2.B【解析】本题考查

6、社会知觉的常见现象。晕轮效应偏差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上的偏误。班主任对学生的个别特征的过分关注和重视,影响到对学生其他特征的正确了解和分析是以偏概全,属于晕轮效应偏差。本题选B。3.夜空中划过的流星,容易引起我们的无意注意,引起注意的原因是( )。A.刺激物的活动与变化 B.刺激物的复杂度C.刺激物的强度 D.刺激物的对比关系答案及解析3.A【解析】本题考查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主要有客观刺激物的特点和人的主观状态。其中客观刺激物的特点又包括强烈的刺激、新异的刺激、变化的刺激、对比的刺激、起指示作用的刺激。夜空中划过的流星是变化的刺激,之所以引起我们的无意注意,主要是通过

7、运动。故本题选A。4.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思考、分析问题时极钻牛角尖,甚至陷入其中难以自拔,这说明初中生的思维具有( )。A.片面性 B.表面性C.深刻性 D.广阔性答案及解析4.A【解析】本题考查思维品质的相关内容。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善于全面思考问题,多方面地认识事物,与一个人丰富的知识经验紧密相连。学生爱钻牛角尖,说明思维不够全面,体现思维的片面性。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善于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重大问题,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具有这一品质的人一般不会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缺乏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则会导致思维的狭隘性与肤浅性。故本题选A。5.教师发现班里有一名学生缺课

8、,就会想到该生缺课的各种可能性。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A.集中思维 B.辐合思维C.发散思维 D.自觉思维答案及解析5.C【解析】本题考查思维的类型。发散性思维是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追求多样性的思维。故本题选C。1.彼此接近的物体比相隔较远的物体更具有容易产生( )的倾向。A.知觉选择性 B.知觉整体性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答案及解析1.B【解析】本题考查知觉的基本特性。知觉的整体性是指我们对客体的知觉总以自己的过去经验来补充当时获得的感觉信息,使其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彼此接近的物体比距离偏远的物体容易形成一个整体,因此容易产生整体性。故本题选B。2.学生回答选择题时所使用

9、的记忆过程主要是( )。A.识记 B.保持C.再认 D.回忆答案及解析2.C【解析】本题考查记忆的基本过程。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再度呈现时能辨认出来,就叫再认。学生做选择题时的记忆过程是再认。故本题选C。3.由于考试紧张而引起的遗忘属于( )。A.提取失败说 B.消退说C.干扰说 D.压抑说答案及解析3.D【解析】本题考查有关遗忘的学说。压抑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就能恢复。由于情绪紧张而引起的遗忘(考试时常发生)就属于这种类型。故本题选D。4.人们认识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往往优于中间部分的项目,这体现出了( )的影响。A.首因效应 B.

10、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 D.投射效应答案及解析4.B【解析】本题考查社会知觉的常见现象。近因效应是指最近获得的信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影响。题干中体现的正是近因效应。故本题选B。5.当你晚上在强光灯前要有一段时间才能适应是感觉的( )特性。A.对比 B.暗适应C.明适应 D.视觉疲劳答案及解析5.C【解析】本题考查感觉的相互作用。明适应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过程,题干描述的“晚上在强光灯前”的适应为明适应。故本题选C。1.盲人可以借助自己的触摸觉来代替自己的视觉,这是感觉的( )。A.补偿 B.相互作用C.对比 D.适应答案及解析1.A【解析】本题考查感觉的相互作用

11、。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例如,盲人失去视觉,通过实践活动使听觉更加敏锐。故本题选A。2.在张老师组织百人大合唱中,如果增加一至两个人,小红感觉不到音量的变化,如果增加到十个人左右时,小红能明显的感觉到音量的变化,这种刚刚能使小红感觉到的音量变化的最小差异称为( )。A.绝对感觉阀限 B.绝对感觉性C.差别感觉阀限 D.差别感受性答案及解析2.C【解析】本题考查感觉阈限以及其相关概念。差别感觉阈限:指刚刚能够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故本题选C。3.“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说的是知觉的( )。A.选择性 B.理解性C.恒常性 D.整体

12、性答案及解析3.B【解析】本题考查知觉特性。知觉的理解性是指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言语把它揭示出来的特性。故本题选B。4.刺激物只有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人的感觉,这种强度范围叫作( )。A.感觉阈限 B.感受性C.统觉团 D.最近发展区答案及解析4.A【解析】本题考查感觉阈限的含义。题干描述的是感觉阈限的含义。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故本题选A。5.记忆过程中,( )是指从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的过程,是记忆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A.编码 B.遗忘C.存储 D.提取答案及解析5.D【解析】本题考查记忆过程的基本环节。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记忆过程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其中提取是指从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的过程。故本题选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