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3795522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新版新人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一、知识结构第17课猫(一)、文体常识郑振铎,原籍福建长乐。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文学史家、文学史家、翻译家。(二)、重点问题1、文章结构: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文章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一2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第二部分(314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第三部分(1534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2、作者是怎样运用“伏笔”来写前两只猫的命运的?找出课文中的原句第一只:“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湿了”暗示了它“死亡”的必然之势。第二只:“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跑到街上,在哪里晒太阳”“总看见它在

2、铁门外边。”“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暗示了它会亡失。3、重点写第三只猫第三只猫的“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是从形态和性情等方面来写的。“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脱了好几块”、“忧郁”、“懒惰”。家人态度:为它不如前两只猫好看,性情忧郁、懒惰。家里人都不大喜欢、若有若无。 结局:挨打屈死。作者心情:更难过、良心受伤。4、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 我家永不养猫。”试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心情是悲伤的,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所以“好久不养猫”,怕再养猫伤心。 第三只猫的死亡是

3、因为作者的过失而造成的,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与开头遥相呼应,形成了首尾呼应,也是对全文的总结。(三)、中心归纳 明确:本文是一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挚的散文。文章记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第18课鸟(一)、文体常识 梁实秋,原名梁治华,字实秋,浙江人。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代表作有散文集雅舍小品、莎士比亚全集(译作)等。(二)、重点问题1、作者爱鸟的哪些方面? (1)、“我”爱鸟的声音。声音,如交响乐,如哀乐,让我的心情为之沉醉; (2)、“我”也爱鸟的形体。鸟的形体较

4、之世界其他生物,更俊俏,就是盘旋着的鸢鹰亦是一种令人喜悦的雄姿; (3)、鸟给“我”的悲苦也是让“我”喜爱鸟的原因之一。 2、文章结尾和开头都写道“笼中的鸟”,有什么作用呢? (突出强调作者对失去自由的鸟的同情和悲苦,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三)、 中心归纳 明确:作者托物言志(借物抒怀)抒写了鸟的种种感受,表现了作者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囚笼般现实的不满。第19课动物笑谈(一)、文体常识康拉德劳伦兹,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也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二)、课文内容简析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指明了“逗笑的主角”是观察者自己。第二部分(219)具体记叙我与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第一层(29

5、)写“我”与水鸭子的趣事;第二层(1019)写我与可可可的趣事。(三)、中心归纳文章通过记叙“我”和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生动地描绘了“我”与动物之间相互信任、和平共处的生活情境,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爱心和渴望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心情,以及对动物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可贵的探索精神。第20课狼(一)、文体常识 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人,清代文学家。狼选自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是我国文言文短篇志怪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二)、解释词的含义:1、一狼仍从(从:跟随) 2、两狼之并驱如故(并:一起)(故:原来) 3、屠大窘(窘:困窘、急迫) 4、恐前后受其敌(敌:胁迫、

6、攻击) 5、顾野有麦场。(顾:向旁边看 ) 6、场主积薪其中(积薪:堆积柴草) 7、苫蔽成丘(苫蔽:覆盖) 8、弛担持刀(弛:卸下) 9、耽耽相向(耽耽:注视的样子) 10、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少时:一会儿) (径去:径直走开) (犬坐:像狗一样蹲坐) 11、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久之:过了一会儿) (瞑:闭眼) (意:神情、态度) (暇:空闲) 12、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暴:突然) (毙:杀死)13、一狼洞其中 (洞:打洞) 1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意:企图) (隧:指从柴草堆中打洞) 15、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假寐:假装在睡觉) (盖:原来)16、狼亦

7、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黠:狡猾) (顷刻:一会儿) (变诈:欺骗) (几何:多少)17、止增笑耳(耳:罢了)(三)、特殊字:1词性活用现象: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 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动词,打隧道。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其一犬坐于前。2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 止有剩骨。3.一词多义:止 同“只”,只有。止有剩骨。 停止,一狼得骨止。 意 神情, 意暇甚。 企图,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敌 攻击, 恐前后受其敌。 敌方, 盖以诱敌。 前 前面, 恐前后受其敌。 向前, 狼不敢前。4.虚词的用法:(1)之代词,它,指狼,又数刀毙之。 助

8、词,的。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助词,调整音节,不译,久之。 助词,位于主谓之间,不译。而两狼之并驱如故。(2)以 介词,译为“把”。例句:投以骨。 介词,译为“用”。例句:以刀劈狼首。 连词,译为“来”。例句: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 连词,译为“用来”。例句:盖以诱敌。(3)“其”的含义恐前后受其敌。(指狼)。 场主积薪其中。(指打麦场)。 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 一狼洞其中。(指柴草堆)。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指屠户)。 屠自后断其股。(指狼)。(四)、重点句子翻译:1、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屠户又朝狼扔骨头,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虽然停了下来,但先前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2、骨已尽

9、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仍然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3、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他往旁边看见野地里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麦场当中,覆盖成小山似的。4、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对着屠户。5、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外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面前。6、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过了很久,它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7、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屠户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8、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

10、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五)、重点问题:1、理清情节 屠夫:遇狼惧狼御狼毙狼 狼: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眈眈相向假寐诱敌2、了解文中狼的形象和屠户的性格发展变化:作者着力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虚弱的本性。如:“缀行甚远”,表现出狼的贪婪和谨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两狼之并驱如故”表现狼的贪婪。“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则写出狼虚弱胆怯的本性。而“一狼径去,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则着力表现狼的狡诈。文章就是通过这一连串简洁生动的描写使狼的本性跃然纸上。对于文中另一人物屠户,作者主要描写他性格的发展变化,以此来表现文章的中心意思。屠户刚遇到狼时,是“惧”,对狼抱有幻想,

11、没有认清狼的本性,所以“投以骨”。当“骨已尽矣”,“两狼之并驱如故”,他开始认识了狼的贪婪本性,在“大窘”之后,头脑非常清醒,明确自己的危险处境“前后受其敌”。于是,他寻找机会,改变自己的处境。当他占据了有利的位置后,“弛担持刀”准备与狼决战。当狼以装睡迷惑屠户时,屠户更加清醒地认识了狼的本性,果断抓住时机,主动攻击,一举杀死了两狼。3、根据情节概括性格:屠夫:开始是退让,心存幻想,后来是机智、勇敢、警觉、善于斗争。 狼:贪婪、凶狠、狡诈。 4、本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从狼的方面看来: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从人的方面看来: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

12、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5、关于狼的成语有哪些?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声名狼藉:名声败坏到了极点。杯盘狼藉:杯子盘子乱七八糟地放着。形容吃喝以后桌面杂乱的样子。狼子野心: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狼狈为奸:比喻互相勾结干坏事。6、本文的的主人公是狼还是屠户?文章是以狼为主来叙事的,并从狼自取灭亡的角度来归结故事的主旨的。狼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开始是不停地追,伺机吃掉屠户;屠户背倚积薪后,又是狼主动“诱敌”进攻。而屠户则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迫不得已进行自卫,奋起杀死两狼。因此,在这个故事中,狼是主要“人物”,而屠户是次要人物。这个故事也表现了屠

13、户的机智勇敢和斗争精神,但决非故事主旨所在。 20 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 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

14、耳。译文: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