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完整).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3792191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完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完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完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完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完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完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完整).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完整)班级: 姓名: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得分一、 看拼音,写词语。chn rn fn xio ch tou qn zh zhn dun fi w chu cu jn ch s run u j 二、 请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_”画出来。1.虽然已毕业多年,但是他们之间(jinjin)的联系从未间(jinjin)断。2.小明获得了长跑冠(gungun)军后,坚持锻炼,因此长跑桂冠(gungun)一直是他所有。3.蓝蓝画的这幅对称(chnchng)图形赢得了大家的称(chnchng)赞。三、 比一比,再组词。胖(_

2、)搂(_)咕(_)棵(_)摇(_)伴(_)楼(_)姑(_)课(_)瑶(_)四、 补充词语。完璧(_)(_) (_)(_)绰绰 (_)(_)应当理直(_)(_) 攻(_)不(_) (_)(_)之宝(_)(_)协力 战无(_)(_)五、 选词填空。遨游 漫游1我们乘着小船在西湖自由自在的(_)。2“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实现了中国人民(_)太空的梦想。改良 改善3人民生活的(_),必须是渐进的,不可能一步到位。4这些设备经过大幅度的(_),都让人认不出来了。规范 规矩5他的普通话说得非常(_)。6凡事都要按(_)办,不能胡作非为。六、 按要求写句子。1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改为反

3、问句)_2秋天的黄昏很美。(扩句,写具体,不少于20字)_3空气中没有灰尘。大自然将多么单调。(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_七、 按照课文内容与“日积月累”填空。1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_。那是清澄的形象化,_。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韵”用词准确,“我”的理解是_。2默读小岛,印象最深的一处是_。读圆明园的毁灭我的感受是_。3四季之美: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_,_。仿照上句接下去写一句话:夏天最美是_,_。4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_,_。前途似海,来日方长。5论语:敏而好学,_。默而知之,学而不厌,_

4、。曾国藩: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_,_,皆无识者也。八、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荡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5、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1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一个小标题“_”来概括。从这段话里画“ ”的句子所描写的家乡人协调有序的动作中,我们感受到了_美和_美。2第二自然段描写的两个情景是_和_,表现_的美好品质。3“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这句话含义是( )A赞扬搭石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奉献的品格。B赞扬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C既赞扬了搭石任人踩踏、默默奉献的精神,又赞扬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

6、精神,还指出搭石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情感纽带。九、 课外阅读。散步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野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

7、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着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向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

8、你就背着我。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1根据意思写词语。(1)相信并佩服。 ( )(2)意见不一致。 ( )(3)形容水的明净。 ( )2读句子,回答问题。(1)“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这里的“熬”为什么不能换成“度”? _(2)“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信服”能换成“同意”吗?为什么?_3运用文中的句子回答问题。(1)为什么母亲本不愿意出来?后来为什么同意去散步? _(2)发生分歧时,为什么我决定委屈儿子? _4选择。 本文通过对一家人散步情形的描写,( )A赞美了生机勃勃的春天。B表现了尊老爱幼的好风气。C渲染了一种对生命、对亲人朴素而真挚的爱。十、 习作乐园。题目:他 了要求:在横线补充上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如高兴、感动、生气、恼羞成怒要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交代清楚,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变现出其内心活动。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