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建设》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3790234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城镇建设》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城镇建设》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城镇建设》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城镇建设》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城镇建设》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城镇建设》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城镇建设》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务员考试小城镇建设作业11、什么是小城镇?答:(参阅教材P12)小城镇是一种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雏形城市,或称为初级城市。当今社会,小城镇指的是一种正在从乡村性的社会变成多种产业并存的向着现代化城市转变中的过渡性社区。广义的乡镇包括: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国家批准设镇建制的建制镇、乡政府所在地的集镇和纯属集市贸易的集镇。狭义的小城镇包括县城以下建制镇和集镇。2、小城镇分为哪些类型?答:(参阅教材P23)依照行政建制,可以把小城镇分为:行署驻地;县城;县以下建制镇;集镇。依照小城镇形成的原因,可以把小城镇分为:由于经济发达而形成的小城镇;由于交通发达而形成的小城镇;由于自然资源利用而形成的小

2、城镇;由于政治与军事原因、名胜古迹和名人等特殊原因而形成的小城镇。按职能特征,可以把小城镇分为:工矿城镇;以交通运输功能为主的小城镇;旅游城镇;卫星城镇。3、简要说明小城镇建设的意义。答:(参阅教材P36)小城镇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发展小城镇有利于城乡的协调发展;发展小城镇是我国现阶段城市化道路的一种必然选择。4、简要说明小城镇的功能。答:(参阅教材P68)小城镇是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蓄水池”和“节流闸”;小城镇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平衡杆”;小城镇是城市化的“推进器”;小城镇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承载体”。5、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为小城镇的发展确定的基本的指导原则是什么?答:(参阅教材P1

3、214)尊重规律,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发展小城镇除了遵守以上原则外,在制定规划和具体建设工程中还应遵守以下原则:尊重和运用市场机制;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健全机制,壮大队伍,依法管理;认真抓好试点和示范镇建设。6、简要说明费孝通的小城镇建设理论。答:(参阅教材P3033)小城镇道路理论:费孝通把小城镇界定为农村经济和社会的中心,小城镇建设就意味着强调农村的城镇化。小城镇发展动力论:费孝通指出,小城镇发展的直接推动力是农村工业化,是乡镇企业的发展。人口流动论:“离土不离乡”和“离乡不离井”是人口流动的两种形式,应该作为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两

4、条具体途径来进行研究。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论:“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等。经济区位论:费孝通指出,经海里发展具有地理上的区域基础。7、根据费孝通的理论,小城镇发展的动力是什么?答:(参阅教材P31)关于小城镇的发展动力问题,费孝通指出,小城镇发展的直接推动力是农村工业化,是乡镇企业的发展。小城镇发展能够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问题;发展乡镇工业是中国工业的特殊道路;费孝通主张发展农村特色工业;费孝通提出了农村工业化发展系统的思想。8、浏览有关小城镇建设的网站,查阅35篇文献,将其主要观点作一记录。答:请各位学员独立完成。小城镇建设作业21、中国小城镇建设面临的挑战包括哪些方面?答:(参

5、阅教材P4344)中国小城镇建设将面临着以下挑战:小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何改变城镇化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局面;小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如何绕过生态环境的破坏;小城镇建设与资源短缺;如何建立节能型小城镇;小城镇建设与贫困、住房、交通、犯罪的矛盾;小城镇建设与就业:如何解决就业问题。2、中国小城镇建设面临的机遇是在哪些方面?答:(参阅教材P4546)中国小城镇建设面临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中国加入WTO将加快我国小城镇建设。经济全球化给小城镇注入发展的资金;加快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农产品的丰富有助于小城镇建设突破发展“瓶颈”。农产品的流通超越了国界,打破了农产品短缺的局面。城乡隔离壁垒的

6、打破有助于小城镇建设取得实质性的突破。由城乡分离、城乡对立变成城乡融合、城乡一体化。3、小城镇的发展趋势如何?答:(参阅教材P4648)小城镇数量减少,质量提高和规模扩大。现有的小城镇将出现分化,有的将发展成为新兴的小城市或中等城市,而有的将消失。东西部小城镇建设的差距将缩小。乡镇企业在小城镇建设中的地位将出现历史性的变化。总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城乡壁垒的打破、国家政策的有利导向等等,我国小城镇建设将走向纵深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完成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4、简要说明我国不同地区的小城镇建设模式。答:(参阅教材P4951)东部地区的小城镇建设模式。我国东部地区的小城镇建设在全

7、国最为成功。最为典型的有江苏省的苏南模式、浙江省的温州模式和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模式。中部地区的东部地区的小城镇建设模式。我国中部经济发达地区的某些省份,小城镇建设正处在起步阶段。具有代表性的是河南省南阳市和湖北省襄樊市的“双阳模式”。西部地区的小城镇建设模式。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差距甚大。西部小城镇建设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农业商品化牵引型、工矿主导型、旅游开发型、商贸中心型、交通枢纽型、边境口岸型、城郊型、地域文化促导型、综合发展型、兵团屯垦型等。5、按发生机制划分,我国小城镇有哪些建设模式?答:(参阅教材P5254)政府主导模式。城市辐射模式。资源开发推动模式。市场带动模式。旅游文化推动模式。

8、6、分析当地的一个小城镇建设模式。答:(参阅教材P5456的格式。可以分三个部分分析:小城镇的发展历程;小城镇的发展特点;小城镇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下答案仅是举例,真正答案要结合自己所在城镇实际。)XX镇属于旅游文化推动模式。原XX镇的前身是“至南人民公社”,其所在地是在至南大桥的南端,那是一个不上一百户人家的农村,根本谈不上小城镇。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瑶琳仙境开发初,现瑶琳镇所在地名叫“洞前村”,当时仅有十几间破破烂烂的泥墙屋,零零散散地居住着十几家农户。随着瑶琳仙境的开发,游客日益增多,促进了餐饮、旅馆、交通、旅游商品等行业的发展,居住人口尤其是非农业人口迅速增多,至南人民公社改为瑶琳镇,

9、所在地移到原“洞前村”。经过二十几年的建设和发展,逐步发展成现在这样的集镇,成为该镇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中心。镇党委、政府按照“主攻工业、综合开发农业和旅游业”的思路,依托旅游资源优势,先后推出了全国诸洞之冠的瑶琳仙境和集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红灯笼乡村家园、红灯笼外婆家等一批享誉海内外的知名景点,年游客达100万以上。全镇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了印刷包装、食品饮料、针织服装、电线电缆、五金机械等块状特色经济,年甲鱼饲养超过400万只,2001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5亿元,财政收入1305万元,连续三年被县政府确定为工业重点乡镇。进入新世纪,镇党委、政府以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为目标,求真务实

10、,开拓进取,同心同德,争创一流,正朝着“工业重镇、旅游强镇、区域中心镇”的发展目标迈进,瑶琳人民正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现瑶琳镇是在2004年行政区划调整时由原瑶琳镇、毕浦乡、高翔乡合并而成的。7、推动小城镇发展的动力因素有哪些?阻碍小城镇发展的阻力因素有哪些?答:(参阅教材P6673)动力因素有:农业的基本动力:食物贡献;原料贡献;劳动贡献;土地贡献。工业的核心动力:资本、人力、技术、资源等生产要素在有限空间的聚集,促进了小城镇的形成与发展。第三产业的动力:交通运输业、商业、餐饮服务业促进了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观念更新、生活方式转变、生活质量提高)。集聚经济的动力:企业、居

11、民的空间集中而产生的经济利益或成本节约,是小城镇规模扩张的内在动力;产业聚集促进人口聚集,从边远、贫穷的地方向交通便利、富裕的地方流动。比较利益的动力:农业是比较利益较低的产业,在比较利益的驱动下,通过非农业部门外在拉力和农业部门内在推力,农业生产要素必然流向非农业部门。政策的动力:国家宏观政策(小城镇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国家专项政策(土地、户籍、产业等政策);地方性政策(税收、用地、产业等政策)。区位优势的推动力:交通便利、距离市场较近、距离资源较近等。阻力因素有: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阻力(文化、技术、观念)。乡镇企业与小城镇互动不协调的阻力(企业布局分散导致小城镇分布过密、过散、规模过小,生产

12、销售不景气等)。传统文化的阻力(单家独户、自然分散、处处分割,与生产和生活无有机联系)。体制和政策环境的外部阻力(自给半自给的传统旧体制与市场经济的新体制之间的冲突;“离土不离乡”的制约;行政管理体制的制约)。8、分析你所在的小城镇发展的阻碍因素,并提出解决对策。答:(参阅教材P7173内容,可以对号入座,也可增加有关内容,归纳几个阻碍因素,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发挥个人主观意志,不做统一答案。以下答案仅是举例,真正答案要结合自己所在城镇实际你所在的小城镇概况简介:例如:瑶琳镇地处桐庐县中部,由原瑶琳镇、毕浦乡、高翔乡合并而成,距杭州85公里,05省道穿境而过,是杭州至千岛湖、黄山旅游线上的一颗璀

13、璨明珠。有著名的瑶琳仙境、红灯笼外婆家、天目溪漂流等景区,被誉为中国旅游第一镇。全镇总面积64.23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26万人口,是省综治先进镇、省级卫生城镇、省级教育强镇、省级绿色小城镇,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镇。 原瑶琳镇的前身是“至南公社”,所在地是大桥南端。现镇所在地原名“洞前村”,瑶琳仙境开发时仅有十几间泥墙屋,零零散散居住着十几户农户。随着瑶琳仙境的开发,逐步发展成现在这样的集镇,成为该镇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中心。改革开放以来,镇党委、政府按照“主攻工业、综合开发农业和旅游业”的思路,依托旅游资源优势,先后推出了全国诸洞之冠的瑶琳仙境和集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红灯笼乡村家

14、园、红灯笼外婆家等一批享誉海内外的知名景点,年游客达100万以上。全镇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了印刷包装、食品饮料、针织服装、电线电缆、五金机械等块状特色经济,年甲鱼饲养超过400万只,2001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5亿元,财政收入1305万元,连续三年被县政府确定为工业重点乡镇。进入新世纪,镇党委、政府以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为目标,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同心同德,争创一流,正朝着“工业重镇、旅游强镇、区域中心镇”的发展目标迈进,瑶琳人民正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按照第7题中阻力因素的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按照第7题中动力因素的七个方面提出对策。(注意:要抓住重点,不必面面俱到。

15、)小城镇建设作业31、简要说明小城镇建设规划的概念。答:(参阅教材P76页)小城镇建设规划是在小城镇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小城镇的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目标作出具体规划。小城镇建设规划的任务是以小城镇的性质和发展方向,预测人口和用地规模、结构,进行用地布局,合理配置各项基础设施和主要公共建筑,安排主要建设项目的时间顺序,并具体落实近期建设项目。2、小城镇建设规划的内容包括哪些内容?答:(参阅教材P7677)小城镇建设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根据城镇规划标准确定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计算用地总量,确定各项用地的构成比例和具体数量;进行用地布局;根据总体规划,对供水、排水、供热、供电、电讯、燃气等设施及其工程管线进行具体安排;确定旧镇区改造和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对中心地区和其他重要地段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提出原则性要求;保证地面排水顺利,尽量减少土石方量;综合安排环保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