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预算和下料处理系列问题.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3789532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筋预算和下料处理系列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钢筋预算和下料处理系列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钢筋预算和下料处理系列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钢筋预算和下料处理系列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钢筋预算和下料处理系列问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钢筋预算和下料处理系列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预算和下料处理系列问题.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钢筋处理系列问题http:/ 钢筋下料需求征集的回复二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比起预算长度来,至少要多考虑两个问题。一、量度差值的调整预算长度按设计长度即设计图纸表示的尺寸或设计图纸能读出的尺寸计算,只计算钢筋的外包长度和弯曲调整值(钢筋弯钩或弯起展开延伸增加),没有完全考虑量度差值。比如长12.5m一道简支梁下部配用6B25通筋,端部弯起高度300mm,则此筋预算长度为12.5-0.025*2+0.3*213.05m/根,既不考虑连接接头,也不考虑两个90直弯的量度差值。再如抗震的矩形箍筋,预算长度考虑首尾相接的两个135弯钩增加值,可不考虑转角的三个90直弯量度差值。下料长度既要考虑连接接头,

2、又要考虑量度差值。二、连接接头的影响预算讲的钢筋接头与施工下料的钢筋接头,其深度和精度要求大不相同。预算对钢筋接头的考虑要简单得多。像上面的例子,13.05m长的梁下部通筋,6m定尺的得两个接头,8m定尺的只一个接头,这种接头搭接长度设计没有规定,预算里不考虑,只是在钢筋采用挤压套筒等机械连接(竖向钢筋还用电渣压力焊接)方式时才按其接头数量另列项目计算。而下料长度要根据构件钢筋的受力情况、所用钢筋的规格种类,综合来确定钢筋的具体连接方式、钢筋接头的位置和数量、搭接长度。1.具体连接方式,有绑扎、焊接和机械连接,仅焊接就分绑条、搭接、单面、双面等多种类型;2.接头的位置,在构件里不是随意安排,搁

3、哪算哪,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构件的最大弯矩处,钢筋弯折处等,禁止、不得或不宜有接头,施工及验收规范有明文规定;3.接头的数量,纵向上一根通筋设多少接头,既受个数限制又受位置限制,横向上多根钢筋在同一连接区段的接头要错开,要受接头面积百分率的限制;4.搭接长度,构件钢筋的受力情况和具体连接方式决定单个接头的搭接长度,接头位置和数量又会影响整根钢筋的搭接长度。预算长度计算的粗与细,只是个计量口径问题,而下料长度计算的准与否,却关系到施工用料是节约还是浪费。三维软件立有如此远大的发展目标,在论坛和QQ群里又看到那样热情的客户阵容作强大后盾,感到这个软件我是买对了,现制联一副以示祝贺:北调南腔说四

4、至;平横直纵论三维。(建设规划里建筑定位的四方谓之四至)下来谈谈钢筋下料的有关问题。钢筋计算长度有预算长度与下料长度之分。预算长度指的是钢筋工程量的计算长度,而下料长度指的是钢筋施工备料配制的计算尺寸,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都说的是同一构件的同一钢筋实体,下料长度可由预算长度调整计算而来。其主要区别在于内涵不同、精度不同。从内涵上说,预算长度按设计图示尺寸计算,它包括设计已规定的搭接长度,对设计未规定的搭接长度不计算(设计未规定的搭接长度考虑在定额损耗量里,清单计价则考虑在价格组成里)。而下料长度,则是根据施工进料的定尺情况、实际采用的钢筋连接方式并按照施工规范对钢筋接头数量

5、、位置等具体规定要求考虑全部搭接在内的计算长度(相对定额消耗量只不包括制作损耗)。举个例子:柱、墙竖向构件基础插筋、上下层间钢筋的搭接,封闭圈梁纵筋以及圆形箍筋、焊接封闭箍筋的首尾搭接,均视为设计规定的搭接,要计算在工程量内。对钢筋定尺(或既有长度)相对构件布筋长度较短而产生的钢筋搭接属于设计未规定的搭接,预算工程量里不计算,像50m长的筏形基础,一根钢筋中间需要多少搭接接头,施工下料却要根据构件钢筋受力情况统统考虑。从精度上讲,预算长度按图示尺寸计算,即构件几何尺寸、钢筋保护层厚度和弯曲调整值,并不考虑所读出的图示尺寸与钢筋制作的实际尺寸之间的量度差值,下料长度对这些都全要考虑。比如一个矩形

6、箍筋,预算长度只考虑构件截宽、截高,钢筋保护层厚度及两个135弯钩,不考虑那三个90直弯。下料长度则都要考虑。讨论这个问题的目的,既是为了准确计算钢筋工程量用以确定造价,也是为了相应算出符合实际的下料长度,以期指导施工。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比起预算长度来,至少要多考虑两个问题。一、量度差值的调整预算长度按设计长度即设计图纸表示的尺寸或设计图纸能读出的尺寸计算,只计算钢筋的外包长度和弯曲调整值(钢筋弯钩或弯起展开延伸增加),没有完全考虑量度差值。比如长12.5m一道简支梁下部配用6B25通筋,端部弯起高度300mm,则此筋预算长度为12.5-0.025*2+0.3*213.05m/根,既不考虑连

7、接接头,也不考虑两个90直弯的量度差值。再如抗震的矩形箍筋,预算长度考虑首尾相接的两个135弯钩增加值,可不考虑转角的三个90直弯量度差值。下料长度既要考虑连接接头,又要考虑量度差值。二、连接接头的影响预算讲的钢筋接头与施工下料的钢筋接头,其深度和精度要求大不相同。预算对钢筋接头的考虑要简单得多。像上面的例子,13.05m长的梁下部通筋,6m定尺的得两个接头,8m定尺的只一个接头,这种接头搭接长度设计没有规定,预算里不考虑,只是在钢筋采用挤压套筒等机械连接(竖向钢筋还用电渣压力焊接)方式时才按其接头数量另列项目计算。而下料长度要根据构件钢筋的受力情况、所用钢筋的规格种类,综合来确定钢筋的具体连

8、接方式、钢筋接头的位置和数量、搭接长度。1.具体连接方式,有绑扎、焊接和机械连接,仅焊接就分绑条、搭接、单面、双面等多种类型;2.接头的位置,在构件里不是随意安排,搁哪算哪,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构件的最大弯矩处,钢筋弯折处等,禁止、不得或不宜有接头,施工及验收规范有明文规定;3.接头的数量,纵向上一根通筋设多少接头,既受个数限制又受位置限制,横向上多根钢筋在同一连接区段的接头要错开,要受接头面积百分率的限制;4.搭接长度,构件钢筋的受力情况和具体连接方式决定单个接头的搭接长度,接头位置和数量又会影响整根钢筋的搭接长度。预算长度计算的粗与细,算或不算,只是个计量口径问题,而下料长度计算的准与

9、否,能不能据此下料,却关系到施工用料是节约还是浪费。在三维算量里,在计算梁支座负筋的时候,结构布置方面需让梁与柱相接,不然支座筋取值支座宽度会计算为梁的断点与断点这间的距离,而非真正的支座宽度。下料长度的设计,必须考虑变截面构件与同截面构件的钢筋构造区别:1.构件截面渐变的最常见的是牛腿梁和梁支座处加腋,这种情况在预算时可以均截面、指定调整处理,而要下料考虑就要复杂;2.构件在某一部位改变截面的如相邻梁段在支座两侧,上下层柱、墙在楼盖位置。柱、墙上下层变截面的现有版本已经设计,支座两侧梁变截面的还不能处理。假如预算长度对这些可以忽略不计的话,做为下料计算就必须考虑。钢筋的搭接,在工程量预算长度

10、里有个算或不算的问题,如何把握,这里讲个经验之谈:凡仅依设计文件(包括具体设计和标准设计)即可确定的搭接视为设计已规定的搭接,计算;尚需靠施工组织设计(连接方式)、施工进料(定尺)和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位置、数量)等施工因素进一步明确的搭接视为设计未规定的搭接,不计算。关于抗扭腰筋锚固取值与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纵筋!构造腰筋取15d!抗震等级的优先级是以结构特征中设置的优先。如果结构特征中没有设置,再取钢筋标准中设置的抗震等级。取到34D估计是因为结构特征中的抗震等级不是3级,我试了是取的31D关于钢筋计算的相关资料大家好! 我们可以通过G101栏目研讨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中的问题,也可以讨论有关

11、的结构问题,谢谢各位!山东大学陈青来梁梁问题(1):03G101-1:平法梁纵筋伸入端柱支座长度的两种计算方法:以第54-55页为例,梁纵筋伸入端柱都有15d的弯锚部分,如果把它放在与柱纵筋同一个垂直层面上,会造成钢筋过密,显然是不合适的。正如图上所画的那样,应该从外到内分成几个垂直层面来布置。但是,在计算过程中,却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算法,这两种算法都符合图集的规定;第一种算法,是从端柱外侧向内侧计算,先考虑柱纵筋的保护层,再按一定间距布置(计算)梁的第一排上部纵筋、第二排上部纵筋,再计算梁的下部纵筋,最后,保证最内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第二种算法,是从端柱内侧向外侧计算,先

12、保证梁最内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然后依次向外推算,这样算下来,最外层的梁上部纵筋的直锚部分可能和柱纵筋隔开一段距离。这两种算法,第一种较为安全,第二种省些钢筋。不知道图集设计者同意采用哪一种算法?答梁问题(1):应按第一种算法。如果柱截面高度较大,按54页注6实行。梁问题(2):关于03G101图集第54页“梁端部节点”的问题,是否“只要满足拐直角弯15d和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的要求,则钢筋锚入支座的总长度不足laE也不要紧。”答梁问题(2):laE是直锚长度标准。当弯锚时,在弯折点处钢筋的锚固机理发生本质的变化,所以,不应以laE作为衡量弯锚总长度的标准,否则属于概

13、念错误。应当注意保证水平段0.4laE非常必要,如果不能满足,应将较大直径的钢筋以“等强或等面积”代换为直径较小的钢筋予以满足,而不应采用加长直钩长度使总锚长达laE的错误方法。 梁问题(3):对比96G101、00G101、03G101三本图集,在最早的96G101图集的“原位标注”中有“第4条”: “当梁某跨支座与跨中的上部纵筋相同,且其配筋值与集中标注的梁上部贯通筋相同时,则不需在该跨上部任何部位重复做原位标注;若与集中标注值不同时,可仅在上部跨中注写一次,支座省去不注(图4.2.4a)。”然而在后面两本图集中,这一条不见了,但“图4.2.4a”依然存在中间一跨的上部跨中进行原位标注的实例。 再以03G101图集的“图4.2.7”为例,在KL3、KL4、KL5的中间跨,也都采用了“上部跨中注写”的方法,可见这种方法还是很适用的。 建议在03G101图集中,肯定96G101图集“原位标注”中的“第4条”。 答梁问题(3):应该在03G101修版时还原该条规定。 梁问题(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