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研究.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3786858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研究.doc(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研究一、重庆市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重庆市受自然条件、经济水平、政策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水平较低。目前,重庆市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少、规模小,组织形式和服务模式少,服务水平、服务收益低,政府扶持力度小。(一)发展现状1、组织数量及规模随着重庆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截止2009年,重庆市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总数达到6593个,其中拥有农机原值2050万元(含20万元)的228个,拥有农机原值50万元(含50万元)以上的99个;农机户69.57万户,其中农机化作业服务专业户9.28万户,分别比2008年增加12.23

2、%和36.07%。农机户中拥有农机原值2050万元(含20万元)的1091户,拥有农机原值50万元(含50万元)以上的33户;农机化中介服务组织694个;农机维修厂及维修点4208个,一级维修点10个,二级维修点230个,三级维修点1683个,专项维修点1598个;农机供油站(点)317个;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25个。重庆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2008年底,重庆市农机专业合作社550个,比2008年125个增加了3.4倍。重庆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成为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力量。2、组织形式重庆市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形式主要有农机户、农机专业合作社

3、、农机作业服务队等3种形式。(1)农机户。农机户拥有较多台(套)农机具,主要为自己和其他农户提供耕、种、收、运输和加工等农机作业服务,以获取收益。从重庆市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发展看,农机户占有绝对的数量优势,占全市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总数的99%。(2)农机专业合作社。目前,重庆市农机专业合作社主要由农机户、种植大户、村组干部组成,实现机具、资金、土地、技术、人才的有机组合。近几年重庆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从2008年125个发展到2009年550个。农机专业合作社除农业服务中心牵头外,还有农机户牵头、村集体牵头和企业牵头等多种组建形式。(3)农机作业服务队。农机作业服务队拥有较多的农业机械,

4、为农户提供耕、种、收和灌溉等多项作业服务。除作业服务队外,重庆市还成立了维修服务队、机插秧技术服务队等。重庆市农机作业服务队一般由农机大户、农机技术推广部门、农机合作组织和农民个人组织成立。3、服务模式重庆市农机作业服务主要有订单作业、跨区作业、租赁服务和承包加“一条龙”服务等几种模式。(1)订单服务。这是社会化服务中常见的服务方式,服务单位和个人与农民或村委会达成口头协议或签订作业合同,按照协议或合同规定的时间和作业要求标准提供服务,接受服务的一方按合同规定付给提供服务者酬劳。(2)跨区作业。农机跨区作业模式主要包括“走出去”和“引进来”两种模式。重庆市农机跨区作业主要是“引进来”,该模式主

5、要是指在本地机手短缺的时候到其他地区引进外来机手参与当地的农机作业服务。重庆市跨区机收主要从江苏、江西、安徽、河南、广西、湖北等地,引进农业机械参与当地作业服务。2009年,重庆市外来收割机总量已达4000余台。重庆市农机跨区作业也存在小部分的“走出去”作业服务。巴南区穗海农机专业合作社和曾师傅农机专业合作社不仅为本市其他区、县提供作业服务,还跨省到贵州参与当地的水稻机收作业。(3)租货服务。租赁服务是出租人(农机企业或组织)将自己拥有的农业机械(由承租人或农民选定),通过一定的形式交由承租人使用农业机械的交易活动。在这个交易活动中,出租人与承租人应签订租赁合同。出租人依照合同约定收取租金,并

6、将农业机械的使用权交给承租人,承租人依照合同支付租金,同时获得农业机械的使用权。例如,长寿区成立的农业机械租赁专业合作社,会员不支付购机款,每年缴纳一定比例的机械使用折旧费,农机具产权属合作社,会员只有使用权,这不仅解决了农民在农机具购置上的经济问题,还的提高了机械的使用效率。(4)作业承包。这种模式是指农机大户或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将农户的土地集中,为其提供耕种收等机械作业服务,农户支付一定的服务费用,产品归农户所有。2009年,梁平县仁贤镇农机专业合作社将白鹤村8组380亩稻田集中起来,挖掉田中小田埂,将小田改为大田,由专业合作社按照“六统一”原则,实行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社员除管水、除草外,

7、其他作业都可以不管,收获时直接收获粮食可以。目前,该组一块近4亩的秧田里,培育着能种380亩大田的秧苗,不但减少了一家一户育秧的麻烦,还创造了机械育秧集中连片规模全县最大的好成绩。4、服务水平在农机作业服务上,2009年,重庆市农机跨区作业面积74.21khm2。按作业环节分:跨区机耕面积3.32khm2,跨区机播面积0.3khm2,跨区机收面积69.99khm2,其中跨区机收面积占跨区作业面积的94.31%。按作物分:跨区机收小麦12.7khm2,比2008年增加0.51khm2,增长4.18%;跨区机收水稻49.96khm2,比2008年增加9.82khm2,增长24.26%。水稻跨区机收

8、占作物跨区作业面积的67.32%。2009年,重庆市从江苏、安徽、河南和湖北等省引进联合收割机6000多台,与本地2000多台收割机一起完成全市水稻机收面积130khm2以上,跨区作业服务面积进一步扩大,为促进重庆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在培训工作上,重庆市各区县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工作,主要向农机手、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售后服务人员等,提供农机具维修保养、使用技术、合作社和安全监理法律法规、购机补贴政策等相关知识的介绍和解读。在农机用油方面,重庆市农机化主管部门与石油公司达成协议,保证农机户和服务组织的用油保证。在推广工作方面,目前重庆市机具的推广工作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行政推动型,由

9、市农委农机办购买机具,送给各区县,区县进行示范和推广。二是企业的试验示范和宣传。三是由政府组织宣讲会,进行推广。5、服务效益提供作业服务是为了获取收益,在满足作业市场需求的同时,农机户和作业服务组织也获得了相应的收益。2009年,重庆市农机化经营总收入60.9亿元,其中农机户经营总收入47.25亿元,占77.59%,农机户户均经营总收入6791.8元。在农机化经营总收入中,农机化作业收入48.48亿元,其中农机户作业收入42亿元,分别比2008年增长8.63%和6.03%;农机维修收入3.06亿元,比2008年增长4.79%,其中农机户收入1.82亿元。从近6年(20042009年)的作业收入

10、和利润看,二者都在不断增长。2009年,农机化作业收入48.48亿元,利润11.8亿元,分别比2004年的32.52亿元、8.12亿元增长49.08%和45.32%,如图1所示。 图1 20042009年重庆市农机化作业收入及利润(二)存在问题随着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其在促进重庆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服务组织发育滞后,组织规模小,服务水平低,服务模式少,服务收益低以及扶持力度弱等问题。1、组织数量少、规模小从重庆市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和农机户发展看,农机户占有绝对的数量优势,占总数的99%。农机户一般都是农户的单打独斗,在规模化、标准化和集

11、约化方面都比不上农机专业合作社。近年来,重庆市农机专业合作社虽然发展迅速,但还处于起步阶段,2009年农机专业合作社550个,列全国第10位,与发展较快的黑龙江、河南等省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农机专业合作社数量占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总数的8.34%。2009年,重庆市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总数6593个,其中拥有农机原值2050万元(含20万元)的228个,拥有农机原值50万元(含50万元)以上的99个,分别占总数的3.46%和1.5%,具体如图2所示;农机户69.57万户,其中拥有农机原值2050万元(含20万元)的1091户,拥有农机原值50万元(含50万元)以上的33个,上规模的农机户所占比重

12、极小。除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外,教育、培训、推广、维修、经销点、供油站等数量都不多, 2009年,重庆市农机化教育、培训机构20个,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年末机构37个,都列全国第24位。农机维修厂及维修点4208个,列全国第22位。农机经销点2294个,位列全国第13位;农机供油站317个,位列全国第15位。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25个,位列全国第24位。从重庆市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拥有数量及在全国位数可以看出,目前,重庆市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还较少。2、发展不规范重庆市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在发展过程中,很多没有规范的制度建设,尤其是农机专业合作社大多属于松散型的,管理方面不够规范。农机

13、专业合作社在作业过程中为成员提供作业信息,统一市场价格,提供农机维修服务等,作业收入归机手所有,但需要向合作社交纳一定的管理费用。农机专业合作社其他规章制度,如成员的进入、退出,组织机构,财务管理等方面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受重庆市对农机专业合作社扶持措施的刺激,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大部分的合作社社员数超百人,有些合作社成员甚至达到上千人,这些合作社很多是在地区农业服务中心的主导下组建而成,成员包括农机(大)户、种植大户和村干部,这些参与主体在很多方面可能存在利益不一致的地方,在制定决策时容易出现纠纷,如果没有科学的管理,将不利于合作社的长期可持续发展。3、服务水平低农机社会化服务包括作业

14、、维修、示范推广、信息和培训等多个方面,目前,重庆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主要是作业服务,维修、推广、信息和培训工作发展不够。提高作业服务质和量是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的目标,但离不开为作业服务提供保障的维修、推广、信息和培训工作。图2 2009年全国及重庆市机耕、机播和机收水平目前,重庆市耕整地、水稻机插秧和收获是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重点。2009年,重庆市机耕、机播、机收分别为46.56%、2.13%和6.07%,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处在一个较低的发展水平,如图2所示。从作物看,水稻机耕、机播和机收分别达到87.6%、7.69%和21.11%;玉米机耕为58.97%,机播和机收为零;小麦机耕、机收分别为6

15、2.98%和3.38%,机播水平为零;其他作物,如油菜、大豆等除机耕外,其他作业环节都为零。从重庆市农机社会化服务长期发展看,作业服务应为主导产业的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在重视重点环节、重点作物实现机械化的同时,应该实现耕、种、植保、收和产后加工机械化的协调发展。除作业服务外,其他农机社会化服务,包括推广培训、维修、信息、采购供应生产资料、承担科研项目和业务等方面也存在着不足。2009年,重庆市农机化培训75098人次,占全国总培训人次的1.3%;维修拖拉机3.7万台次,占全国总维修台次的0.22%;维修联合收割机0.23万台次,占全国总维修台次的0.19%;维修水稻插秧机0.24万台次,占全国

16、总维修台次的2.27%;维修运输机械10.54万台次,占全国总维修台次的0.88%;维修其他农机具74.68万台次,占全国总维修台次的2.73%。综上,农机化培训、维修等方面,重庆市相比而言能力较弱。其他方面,包括信息、采购供应生产资料、承担项目等,与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较好省份相比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4、服务模式少重庆市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主要有跨区作业、订单作业、机具租赁、作业承包等。2009年,农机化经营总收入60.9亿元,其中农机户收入47.25亿元,占总收入的77.59%;农机化作业收入48.48亿元,其中农机户收入42亿元,占总收入的86.63%;跨区作业收入0.61亿元,其中农机户收入0.55亿元,占90.16%。可以看出农机作业服务模式中占主导地位的还是订单作业,即服务组织和农机户与农户或村委会达成口头协议或签订作业合同,按照协议或合同规定的时间和作业要求标准提供服务,接受服务的一方按合同规定付给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