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储量分类与工业指标使用中存在问题的实例分析(源于胡起生的空间).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3785293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源储量分类与工业指标使用中存在问题的实例分析(源于胡起生的空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资源储量分类与工业指标使用中存在问题的实例分析(源于胡起生的空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资源储量分类与工业指标使用中存在问题的实例分析(源于胡起生的空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储量分类与工业指标使用中存在问题的实例分析(源于胡起生的空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资源储量分类与工业指标使用中存在问题的实例分析(源于胡起生的空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源储量分类与工业指标使用中存在问题的实例分析(源于胡起生的空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源储量分类与工业指标使用中存在问题的实例分析(源于胡起生的空间).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资源储量分类与工业指标使用中存在问题的实例分析郝太平此文已发表在“矿产勘查”2012年第三期。 摘要:通过对勘查程度为详查的铜矿、铁矿实例分析,说明了当前地质勘查规范中资源储量分类和工业指标选择的相互制约关系、以及矿体外推原则。详查阶段,未作预可行性研究,应采用一般工业指标圈定矿体,若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表明降低工业指标是经济的、可行的,则应将控制的(332)资源储量分类为经济基础储量(122b)。矿体圈定外推原则为,在控制的(332)资源量基础上,可一次外推推断的(333)资源量,但不得再外推预测的(334)资源量;在推断的(333)资源量基础上可一次外推预测的(334)资源量。同时指出,评

2、价前寒武纪沉积变质铁矿时,工业指标首先应满足mTe指标要求。关键词: 资源储量分类 工业指标 矿体圈定外推原则1 前言矿产勘查最终的目的是为矿山建设设计提供矿产资源/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等必须的地质资料,以减少企业的开发风险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1。如何才能做到减少风险、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地质勘查工作者来说,就是提供一份准确的、优秀的地质勘查报告。要想达到此目的,首先要做到的是,勘查工作实施人应按照现行勘查规范要求,尽可能提供合理的、准确的地质勘查资料。作者通过多年的实际工作,发现在实际勘查工作中,不少学者对现行规范中不同勘查阶段的资源/储量分类和一般工业指标选择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掌握尚有不确切之

3、处,致使编制的地质勘查报告中出现资源储量分类、工业指标选择等方面与现行勘查规范不吻合,造成资源储量的虚增或(和)资源储量类别的降低。本文试图通过以下矿床实例,分析在矿床勘查评价过程中,资源储量分类和工业指标的实际运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此加深对资源储量分类和工业指标使用的认识。2 矿床实例矿床实例1:某大型铜钼矿床,勘查程度为详查。矿床为斑岩矽卡岩型矿床,以铜钼为主,共(伴)生有钼、硫、铁、锌、金、银等。矿体分布在长1000余米,宽近800m,面积约0.48km2范围内,顶板埋深35479.22m,北西浅,南东深。矿床受蚀变带控制,分带性明显。按矿石类型及产出地质特征,大体分为斑岩型和矽卡岩型

4、两大类。按矿体赋存的空间位置,分为上下两个矿带,共圈定矿体35个。上部矿带30个矿体,下部矿带5个矿体。其中-1、-1铜钼矿体是主矿体。主矿体斑岩铜资源量占全矿床铜资源量的79%,斑岩钼资源量占全矿床钼资源量的近100%。上部矿带以斑岩型铜钼矿为主。矿带长1000余米,宽175789.03m,厚度3.12505.85m。埋深数十米至800余米不等。矿体为斑岩矽卡岩型矿体,以斑岩型铜钼为主。铜综合品位0.11%0.67%,平均综合品位0.33%;钼品位0.036%0.073%,平均品位0.056%。铜的工业矿段(Cu0.25%),矿体厚大连续,最大厚度406.47m,平均厚179.12m,各工程

5、平均品位在0.26%0.67%之间,最高单样1.58%,平均综合品位0.40%;铜的低品位矿段(0.25%Cu0.1%)呈环状分布于铜工业矿段外围,平均厚度61.06m,平均品位0.15%。下部矿带为斑岩型钼矿矽卡岩型铜矿体,矿带控制长400余米,宽460789.03m,产状与上部矿带大体一致。主矿体为斑岩型钼矿,长401.56m,宽462.06789.03m,厚67.28397.41m,平均厚267.09m。铜综合品位0.110.41%,平均品位0.31;钼品位0.0420.077%,平均品位0.061。 全矿床Cu矿体平均含Mo0.018。矿体矿石矿物的结构较为简单,主要有自形它形晶粒状结

6、构,少见包含结构和交代结构。矿石的构造主要为细脉浸染状构造。条带状、团块状构造仅见于含铜磁铁矿矿石中。矿石工业类型可分为铜矿石、钼矿石、铜钼矿石、含铜磁铁矿矿石。其中铜矿石是最主要的矿石类型。铜矿石可分为闪长玢岩铜矿石和矽卡岩铜矿石。矿石主要有用组分Cu载体矿物为黄铜矿,含量较均匀,铜品位最高单样1.58,全矿床平均品位0.26(平均综合品位0.33%)。矿床评价选取的资源储量工业指标,采用经论证推荐、并经储量评审部门论证批准的工业指标。铜边界品位0.1%;工业品位0.25%(Cu综合品位);可采厚度2m;夹石剔除厚度4m。共伴生的金、银、钼、铁、锌、硫等采用一般工业指标。全矿床估算铜资源量:

7、铜金属内蕴经济资源量(332+333)101.79万t,平均综合品位0.33%。其中,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平均综合品位0.37%,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平均品位0.31%。铜工业矿资源量:铜金属工业矿内蕴经济资源量(332+333),平均综合品位0.40%。其中,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平均综合品位0.43%,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平均综合品位0.37%。铜低品位矿资源量:铜金属低品位矿内蕴经济资源量(332+333),平均综合品位0.15%。其中,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平均综合品位0.15%,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平均综合品位0.1

8、5%。矿床实例2:某中型铁矿床,勘查程度为详查。矿体受层位控制,产于太古界黑云变粒岩中,属沉积变质铁矿床。矿体呈似层状,绵延长达13Km。受剪切作用、层间滑褶曲等影响,使矿层重叠加厚,拉断或减薄。矿体产状倾向290320,倾角3050,与片麻理产状一致。区内矿体一般长2001680m,厚1.4117.82m,品位TFe15.0134.28%、mFe0.15-29.2%,全矿区平均品位TFe20.25%、mFe12.03%。铁矿共圈定4个矿体,其中,、号矿体为主矿体,资源储量占总量的90%以上。号矿体:走向控制长1400m,倾向控制斜深370m,矿体厚1.41m 7.33m,平均厚3.6 m,厚

9、度变化系数150%;品位TFe15.1%-30.95%、mFe5.98%-22.99%,平均品位TFe19.3%、mFe11.22%,品位变化系数TFe56.43% 、mFe131.74%。号矿体:走向控制长1300m,倾向控制斜深950m,矿体厚1.41m 11.84m,平均厚5.56m,厚度变化系数179.7%;品位TFe15.01%-34.28%、mFe1.68%-29.2%,平均品位TFe20.77%、mFe12.56%,品位变化系数TFe80.86% ,mFe201.61%。矿体矿石矿物成分主要为磁铁矿,次为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等。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角闪石和少量的黑云母、石榴

10、石。矿床为鞍山式铁矿,矿石类型属磁铁石英岩型。矿石结构为细粒变晶结构。矿石构造多为纹带状和少量的条痕状(块状)。纹带状矿石是由磁铁矿一角闪石黑色条带和石英一磁铁矿白色条带相间排列构成,条带宽度一般为0.5-2mm,最宽可达15cm。矿体与围岩无明显界线,一般铁矿条带越密集,品位越高。条痕状矿石具条痕状构造,主要由磁铁矿和石英组成,磁铁矿大致呈定向排列,断续分布。条痕状矿石品位较高,可达30%以上。铁主要赋于磁铁矿中。TFe20%的矿石,TFe平均品位21.81%、mFe平均品位13.75%; 15%TFe20%的矿石,TFe平均品位17.49 %、mFe平均品位8.99%。资源储量估算采用的工

11、业指标,参照资源储量部门在相邻矿区批准的工业指标:边界品位 TFe15%最低工业品位 TFe20%最低可采厚度 1m夹石剔除厚度 1m 全矿床估算保有铁矿石资源储量,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957.07万t,其中,矿石品级(TFe20%)734.04万t、(20%TFe15%)223.0.2万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1015.78万t,其中矿石品级(TFe20%)527.09万t、(20%TFe15%)488.69万t;预测资源量(334)358.46万t,其中矿石品级(TFe20%)227.32万t、(20%TFe15%)131.15万t。矿区(332+333)资源量合计19

12、72.85万t、(332+333+334)资源量2331.31万t。3 矿床实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据现行地质勘查规范,上述矿床实例中主要存在有以下问题。3.1 矿床实例1和2均已达详查程度,但未作(预)可行性研究,在经济意义不确定情况下,降低工业指标圈定矿体。工业指标的确定依据不充分。3.2 上述矿床在详查阶段只进行了概略研究,一是不应降低一般工业指标,二是在经济意义不确定情况下,划分降低工业指标后的工业矿体和低品位矿体,不符合现行地质勘查规范规定。3.3 矿床实例2,矿体在控制的(332)+推断的(333)资源量基础上又外推预测的资源量(334),违背了地质勘查规范规定的不允许连续外推的原则

13、。3.4 沉积变质铁矿在磁性铁含量偏低情况下,利用全铁指标圈定矿体,造成资源储量的虚增。3.5 矿床资源储量分类存在编码混乱。在概略性研究条件下,一是不可随意降低工业指标,二是若经论证降低工业指标后,经济意义是明确的,但未提高经济轴的类别,造成资源储量类别的人为降低。4 现行规范基本概念释义为了更好的分析和解释上述矿床评价实例中出现的问题,对矿体圈定、资源储量分类和矿床评价工业指标确定中涉及到的一些规范、规定条款的基本概念和含义有针对性的做一些解释。4.1 矿床众所周知,矿床是地表或地壳里由于地质作用形成的,并在现有条件下可以开采和利用的矿物的集合体2。确定为矿床的基本条件是,有用矿物的含量要

14、达到最低可采品位;矿石中的有用组分可提取,即矿石的工艺技术条件要具备;矿体可采;矿石的储藏量;经济上合理3。确定一个可利用的矿床时,上述条件缺一不可。4.2 资源/储量分类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规范4规定的资源/储量分类以预查、普查、详查、勘探4个勘查阶段中获得的预测的、推断的、控制的、探明的4种不同地质可靠程度和相应经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评价所获得的经济意义未定的、内蕴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边际经济的、经济的不同经济意义为主要条件,划分出基础储量和资源量。经济的、边际经济的划分为基础储量;次边际经济的、内蕴经济的、经济意义未定的划分为资源量。基础储量中经济的部分,扣除了设计、采

15、矿损失的划分为储量。不同勘查阶段对资源储量评价的要求是,在某一勘查阶段内,不同地段存在不同勘查程度,探求不同地质可靠程度的资源储量类型。如勘探阶段一般有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资源储量类型;详查阶段有控制的、推断的类型、普查阶段为推断的、预测的类型。矿体每一块段对应一种资源储量类型,地质可靠程度(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预测的)应据矿床具体特点、选矿结果、开采技术条件等勘查和研究程度,参考勘查工程间距综合确定。对于同一个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经济分析在其论证范围内只产生一种经济意义(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不应同时出现另外的经济结论。预测资源量(334)是未查明的潜在资源,主要出现在预查阶段或普查阶段探求推断的资源量外的部分地域、矿床深部或边部。详查或勘探阶段的矿区范围内应对矿床赋存情况基本查明或查明,所以不应有预测资源量出现。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主要出现在普查阶段,一般以“控制的”工程间距的23倍距离估算333类资源量。矿床评价无论地质可靠程度达到什么程度,因未进行可行性和预可行性研究或者开采,或者只做了概略研究,经济意义尚不明确,界于经济的到次边际的之间,均应归为内蕴经济资源量(331、332、333)。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M11、2M21,2M21)、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S11、2S21;2S22)是指经可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