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的总结与思考.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3783274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高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的总结与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谈高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的总结与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谈高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的总结与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谈高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的总结与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谈高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的总结与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高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的总结与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高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的总结与思考.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高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的总结与思考摘要:2004年秋季广东、山东、宁夏、海南四个省步入了新课程实验,2005年秋季我省加入。2007年暑期本人参加了江苏省骨干教师新课程培训,与会中不少教师对新课程教学提出自己的困惑,甚至是批评。2009年7月江苏省教育厅出台“五严”规定,对新课改教学内容的实施造成更大的时间压力。2007年9月至今,本人一直从事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并关注新课程高考形势,感触颇多,现对几年工作进行总结,提出自己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供今后教学中改进,并恳请专家批评指正。关键词:新课程 课堂教学 困惑误区 对策正文:一、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困惑1、课时数严重不足 新课程必修共分

2、为五个模块,其中有四个模块要在高一年级教学中完成,平均每学期要教授两个模块。调查中发现江苏省部分市区作了一定调整,但几乎无例外地发现,各地教师普遍感到课时吃紧。 我们以高一上学期的课程为例,学习内容有必修、(一些地区,如淮安、南通、镇江等地,改为先上必修、。)两册书,必修是集合、函数的内容,有两章计36课时;必修是立体几何初步及解析几何初步,共两章,计36课时。这些内容,几乎占了旧教材内容的30-40%,而且要求理解及记忆的量较大。事实上,按教学参考书的课时安排,一节不耽误,每周4课时,要18周才能上完。一个学期才20周左右,中间节假日占去近一周,阶段考试占去一些时间,再加上学校的一些临时活动

3、,这样算来一学期只能勉强上完,根本谈不上期末的复习迎考,甚而,有时规定一课时的内容,一课时根本无法完成。2、新课程知识容量过大,学生遗忘较快旧教材中立体几何用一个学期来学,解析几何也是用一个学期来学,而现在它们只放在不到一个学期时间内完成,容量可想而知了。和以往相比,随教学内容的加重,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每一节课堂容量都较大,课后又没有时间及时巩固,学生学习的效果不佳,遗忘率较高。3、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不好,部分内容脱节学生升入高中后,普遍不能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生活,成绩滑坡很大,主要原因是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不紧密。如三个“二次”的关系等,初中掌握就不牢,高中数学常常运用到,且要求较高,如集

4、合中的交并运算,函数求定义域、方程的根的分布等。 更有甚者,新课程中知识内容的编写改变了以往旧教材中的顺序,这样便使部分知识内容脱节。如直线与方程这一章中,已知两点的坐标求斜率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或者讨论斜率与倾斜角之间的内在关系时用到了三角函数的知识,这些公式还没有学习,这样在教学中就出现了知识脱节现象。同样这种现象也出现在调整了模块顺序的部分地市中,如淮安地区,上必修时,在线性规划中,用到了直线方程中的一些知识,而它又在以后要上的必修中,这种矛盾不会随模块的变序而彻底地回避。再如选修23的“计数原理”安排在必修3的概率一章之后,感觉在教概率时很不方便,出题讲题时总是不自觉的要用到排列组合的知

5、识,而文科选修教材中根本就没有“计数原理、排列、组合”等内容,造成明显的知识断层和逻辑颠倒。4、如何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服务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存在许多现代信息技术因素,如算法初步,即为计算机理论和技术的核心,也是数学的基本内容。更不必说,函数知识教学中有“EXCEL”链接内容。虽然现在学校的教学实施已满足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需要,但不是什么课都要用到多媒体教学及信息技术,哪些课更适合用多媒体教学?是整节课都用现代媒体教学,还是局部使用?怎样将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有机整合?高考中信息技术的考查及计算器的使用如何体现?这些都是我们一线教师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5、评价机制模糊,体现新课

6、程理念难新课标中要求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教师虽肯定这种形式,但一方面课时紧,另一方面对高考考查心中没底,因此教师普遍存在难以作为的情况。尽管目前各年高考考试说明已逐渐成形,但每年都有变化,仍不稳定。这种一卷定终身的考评机制某程度已违背新课程理念,束缚了广大一线数学教师手脚,使新课程理念贯彻不彻底。二、 针对新课改中出现的困惑的一些尝试问题的出现总需要我们去面对解决,针对这些情形,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吃透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2, 合理营造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 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习自主性4, 正确处理启发式教学与接受式教学的

7、关系5, 科学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流于形式。三、 走出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误区,不囿于框框固然,新课改作为一项新事物,我们在最初接触时会不适应,但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调整方向,尽可能走出以下一些误区。1、 穿新鞋走老路新课标更加重视过程的教学,在课程内容与要求中,特别强调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的教学。在此理念指导下,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下教材在编写中都非常重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设计,仔细研究会发现新教材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的展现都按如下程序:在教学中,我们一线教师应钻研新课标,更新教学观念。忌讳用新教材,走老路子。要放手给学生,做到“三先三后”,即学生活动在前,数学理论在后;学生思考

8、在前,教师讲解在后;学生探究在前,教师总结归纳在后。真正意义上做到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2、 创设情境故事会新课标倡导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经历知识发生过程。在教学中根据教学教学目标,合理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并适时进行数学史教育及德育教育,发挥学科的德育渗透功能。但情境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和认知水平,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需要,量也要适度,不能脱离主题。忌讳将情境设置开成故事会。事实上,情境引入,应有吸引力,浅显,直入主题,不宜深入、跑题。3、 自主学习讨论会新课标在“目标要求”中突出了学生为主体,

9、要求“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比例分配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自主学习只有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才能有效,否则将课堂变成讨论会,表面上轰轰烈烈,但学生收获甚微,这便大大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背离新课程理念的初衷。4、 新老教材一起上新课程突出符合时代要求的 “三基”。课程内容的设置注重了近、现代数学知识的融入。新老教材在内容、要求与结构上均有较大的变化。调查中发现,在具体教学中,部分教师,尤其是老教师按陈旧教学目标,恣意拔高要求或增补教学内容,既增加师生的负担,也无疑会造成课时不足。如立体几何的教学,对二面角的求解要求降低,我们就不能恣意扩充,提高。再如

10、,反函数新课标不作要求,而只作为知识链接,我们就不能盲目补充。由此可见,加强对新课标的学习是能否成功实施新课改的关键。5、 现代教育技术成了小黑板或放电影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教学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可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把多媒体演示当作小黑板使用或全盘取消教师的板书那更是对新课程理念的曲解。比如部分年轻教师,黑板成了摆设,除写个课题别无用途,完全忽略传统板书对学生思维的启智作用和驾驭教学节奏的优势。久而久之,甚至粉笔字也写不好了。对现代教育媒体,我们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及目标,有选择地使用,并在合适的时机使用。总之,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困惑和问题。对于每一个从事新教材教学的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我们要与时倶进,认真学习新课标,研究新教材,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努力提高自身的数学专业素质和教育科学素养,不断将新课改工作推向深入。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必修1,4 单墫 李善良主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73、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困惑及其处理尝试王常斌 中学数学教学与参考2006.54、走出新课程课堂的误区高爱玲 杨志文 中学数学教学与参考2006.12. 第 1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