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时难别亦难.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3782691 上传时间:2023-10-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相见时难别亦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相见时难别亦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相见时难别亦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相见时难别亦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相见时难别亦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相见时难别亦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相见时难别亦难.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无题诗探微 【内容提要】李商隐无题诗是爱情诗,并非别有隐喻和寄托。在诗人写作的背景材料已经湮没无闻的情况下,根据无题诗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诗人的恋爱事迹,顺藤摸瓜,并借鉴同时代的有关作品进行考究,用修辞学的观点,反复推敲,就不难看出诗人怀念的对象是一位入道宫女。 【关键词】 内在联系 “相见时难别亦难” 探讨 一 李商隐无题诗评释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潦倒不幸,他的无题诗因本事失传,无从可考,因而以往注释家误认为无题诗是借写爱情而有着政治上的隐喻和身世感慨的寄托,各抒己见,不一而是,无题诗便成为意旨难明,千古揭不破的诗谜,注释上更穿凿附会,令人读后确有朦胧而不可捉摸的感觉,有些

2、经不起推敲的注释竟成为定论而编入教科书和文学大辞典里,贻害无穷。为了科学地继承祖国的文学遗产,还李商隐无题诗的本来面目,特提出一管之见,藉以就教于海内外专家、学者以及李商隐诗歌爱好者。如果撇开穿凿附会,从作品本身出发,以诗论诗,那么,李商隐的无题诗无疑是爱情诗,并非别有隐喻和寄托。诗人怀念对象是谁?在诗人写作的背景材料已经湮没无闻的情况下,根据无题诗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诗人的恋爱事迹以及借鉴同时代有关作品来加以考证,用修辞学的观点反复推敲,就不难看出诗人怀念的对象是一位宫女。何以见得,首先请看下面这首无题诗: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清)冯浩玉谿生诗笺注云:

3、“此义山在王茂元家窃窥其闺人而为之。观次首绝句固自写供招矣,又何疑焉?”其实,从修辞的角度来说,“阊门”实指宫门,是王宫的一部分,用这部分来代替王宫,修辞学上叫做部分代全体;“萼绿华”即诗人怀念对象之代称。“吴王”实指唐王,这和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的“汉皇”实指唐皇一样,都是运用讳饰修辞手法的句子。“苑内花”即宫女“萼绿华”,“秦楼客”便不言而喻了。推敲这首无题诗就不难看出诗人怀念的对象是一位宫女。根据这首无题诗顺藤摸瓜,凡在共一条藤上结的瓜,必然是互相牵连的。请看下面一首无题诗: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

4、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清)蘅塘退士手编白话注释唐诗三百首注:“这一首或谓其婚于王氏之作”,但从“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这两句诗来看,这首无题诗应于开成四年(公元839)或会昌二年(842)诗人任秘书省正字期间所作。若深入考究,“开成四年初入秘书省时,李商隐情绪很高,不大可能发出走马兰台类转篷的感慨,会昌二年重入秘书省,情况就不同了。根据诗中所表现的情绪看,可以进一步推断,它应是这次重入秘书省时所作。” 而诗人与王氏结婚于开成三年(838),当时诗人是进士,还没有资格“走马兰台”,怎能说这首无题诗是婚于王氏之作呢?在义山诗集中,这首七律与前首七绝编列在同一组无题诗里,由此可知,这两

5、首无题诗是为同一事和同一怀念对象而作,这不为牵强附会吧!这首无题诗首联描绘相会的时间和地点,更借自然景物来烘托,天时地利,兼而有之,逢此场合,特别情浓。颔联追忆与意中人心心相印的默契,构思精巧,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颈联追忆夜宴的欢娱情景,通过酒暖灯红的场面,体现出诗人对爱情生活的向往。末联通过走马兰台之惋叹,更借蓬草为喻,体现诗人对走马生涯的厌恶。整首无题诗洋溢着诗人愉快的心情,诗意轻松,不难看出,这是一首宫外恋之作。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后人认为这首无题诗是诗人身世感慨的寄托,四库全

6、书总目提要认为:“无题之中有确有寄托者,来是空言去绝踪之类也。”总之,不同的注释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这首无题诗作出各种不同的见解。其实这首无题诗是诗人“偷看吴王苑内花”的自白。首联以怨恨情人兴起,从虚幻的梦境中醒来,正好寒月西斜,钟报五更;颔联追溯梦境,借以表达诗人强烈相思之情;颈联写忆境,把相思之情推向高潮。“金翡翠”指被子,白居易长恨歌云:“翡翠衾寒谁与共”;“绣芙蓉”指帐子,长恨歌云:“芙蓉帐暖度春宵”;“麝熏”即麝香与檀香粉屑混合烧后散发的香气,白居易宫词云:“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借鉴同时代白居易反映宫廷奢华装饰的诗句,不难看出诗人怀念的对象是一位宫女。从“蜡照”写到“

7、金翡翠”,从“麝熏”写到“绣芙蓉”,从绣芙蓉联想到帐里躺着如花似玉的情人,如果不是诗人亲临其境,怎能勾勒女方居处如此入微而逼真的诗句来呢!但由于宫室禁锢,入宫相会是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因而结联借蓬山重阻为喻,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抒发诗人相思绝望的无比沉痛心情,虽过甚其辞,但辞不害意,反而增加笔墨之功效,令人读后,不禁拍案叫绝。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张采田玉谿生年谱会笺认为这首无题诗是“诗人欲见宰相令狐绹不遇而抒发由衷之怨愤”。若按如是解释,“贾氏窥帘”和“宓妃留枕”竟不知其所指,尤其对“金

8、蟾”句的解释我认为尚有欠妥之处,特在此作一探讨。在义山诗集中,这首无题诗和前一首同编列在一组,由此可以认定这两首无题诗是同时为同一事而作,关系比较密切。首联;飒飒:摹声词;轻雷:实指雷声,并非车声,两句诗正好点出“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暮春时节。颔联“金蟾”句,旧注云:“蟾善闭气,古人用以饰锁”。金蟾:锁头,是宫门的一部分,用金蟾来代替宫门,修辞学上叫做部分代全体,锁:钥匙,是锁的一部分,用锁来代替钥匙,修辞学上叫做全体代部分。啮者咬也,把钥匙插入金蟾口中,这就叫做“金蟾啮锁”,意思是打开宫门。玉虎:井上辘轳;丝:井索,皆汲水工具,“玉虎牵丝”就是汲水。两句意思是,晚上我趁着有人入宫烧香的机会,从

9、刚打开的宫门偷偷地溜进去,第二天凌晨又趁着有人入宫打水的机会 ,从宫门又偷偷地溜回来。由此看来,这两句诗是赤裸裸的偷情诗。我们不能用现代的观点去苛求古人,偷情诗在整个唐代盛为流传,艳情佳句,举不胜举,这里就不必赘笔了。值得探讨的是以往注释家对“金蟾”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一是“金蟾”指门,“锁”指门扣,整句意思是:“虽有金蟾啮锁,香烟犹得进人”;二是“金蟾”指蛙形的金属香炉,“锁”指香炉的鼻钮,可以开合,放入香料。整句的意思是,“锁闭的金属香炉飘出缕缕轻烟”。在我国的文学大辞典里大致倾向于后一种解释,例如:(一)商务印书馆辞源注:金蟾:金属香炉的鼻钮,作蟾蜍之形,故称金蟾。李商隐无题诗:“金

10、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二)台湾中文大辞典注:金蟾:盖有蟾蜍鼻钮之香器。李商隐无题诗:“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然而,这两种解释都是单纯从“金蟾”句的字眼上去揣测和推敲,而忽略了与“玉虎”句作为颔联所固有的对仗性。义山作诗,严谨于格律,因而“金蟾”、“玉虎”两句作为颔联,无论从内容或形式上说都必须是对仗的,否则便不成为律诗。另从语法上说,这两句诗均省略了诗人作为第一人称主语,“入”和“回”分别作谓语,“金蟾啮锁”和“玉虎牵丝”分别作状语,“烧香”和“汲井”分别作补语,这样的语法对仗也是十分工整的。若“金蟾”句按以往的两种解释,无论从内容或形式上说,都不可能与“玉虎”句成为对

11、仗,这就是我的一管之见。颈联借贾氏和宓妃来比喻女方,借韩寿和曹植来比喻自己,相慕之情,溢于词表。结联“春心”句实指相思之情,本是缠绵不断,但形格势禁,怎能长此以往,继续下去呢!末句“相思”的前面是不能用数量词“一寸”来作定语的,但从修辞的角度看,末句是照应“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只有炽燃的蜡炬才寸寸化灰,因此是借喻句,借炽燃的蜡炬来比喻相思,借灰烬来比喻相思无益,整句的意思是:无益的相思正如一支炽燃的蜡炬,寸寸化灰。这首无题诗隐其言而晦其迹,这是诗人出于安全上的自我卫护心理,在表达与宫女的情爱上不得不掩抑迂回,通过“金蟾”、“玉虎”两句,既形象地点明入宫与出宫的关键时机,又能达到隐词晦迹的目的,

12、诗人这一艺术手法的运用可谓郢人运斤,神乎其技矣!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首无题诗历来聚讼纷纭,有说是哀悼亡妻王氏之作,有说是怀念李德裕之作,还有的认为此诗别有隐喻和寄托。张采田玉谿生年谱会笺注:“此篇陈情不省,留别令狐所作”。尤其对首句“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解释我认为尚有欠妥之处,特在此作一探讨。这首无题诗与前面一首无题诗的关系十分密切,并互相照应。如何解释首句?可用前一首无题诗的“金蟾”和“玉虎”两句来作注脚,何以见得“相见时难”呢?“金蟾啮锁烧香入”,这机会容易掌握吗?有了机会又能够保证

13、进行得顺利吗?万一失事,岂不生命难保,这就是“相见时难”的情况;何以见得“别亦难”呢?“玉虎牵丝汲井回”,依照同样的道理,那么,“别亦难”也就可想而知了。“东风”句和前首无题诗“飒飒东风细雨来”句相照应,“蜡炬”句又和前首无题诗“一寸相思一寸灰”句相照应,从这里又可探索到这首无题诗与前一首的内在联系。值得探讨的是至今不少的注释家总是把首句前一个“难”字解释为“难得”,而把后一个“难”字另解释为“难舍难分”,这似乎已成为定论。例如:(一)湖南出版社文史英华注:相见句:前一“难”字是困难难得之意;后一“难”字是难以忍受的意思。(二)香港万里书店出版诗词名句手册注:前一个“难”字是“难得”,下一个“

14、难”字是“难舍”,言相见不容易与离别时之难舍难分也。我认为,若按注释家们如是解释,对整首诗来说就连贯不起来,也解释不下去,给读者留下朦胧而不可捉摸的感觉。另从语法上说,“亦”字是副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也”字,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是类同的。“亦”字限制前后两个“难”字在意义上要作同等解释。试比较:相见难,离别也难。相见难得,离别也难舍难分。前句前后两个“难”字意义完全相同,语法并无毛病;而后句“难得”与“难舍难分”在意义上截然相反,这就明显看出语法出了毛病。如果把后句“也”字改为转折连词“却”字,则病句全释。因此,把首句前后两个“难”字作同等解释,不但合乎语法逻辑,而且对整首无题诗来说既连贯得起

15、来,也解释得下去。这又是我的一管之见。颔联两句是借喻句,借来比喻缠绵不断的情思和生死不渝的信念。“蜡炬”句是照应前一首无题诗“一寸相思一寸灰”的,从这里更可探索到这首无题诗与前一首的内在联系。颈联两句是运用示现的修辞手法把想象中得来的情景显示了出来,她早晨梳妆的时候是不是忧愁容颜衰老,晚上吟诗的时候是不是觉得月光清寒呢,诗人是不知道的,而是思念切了,才想像出这种凄然泪下的情景来,自觉深刻动人。结联两句存问是关怀的行动表现,以此紧接上文作结,有水到渠成的妙处。这首无题诗是以女方被选入宫后恋爱受阻隔为主导思想的,因而写怀念是通过形象的逼真来表达诗人对爱情的向往和生死不渝的信念;写女方是通过入微的想像去表达她的宫怨和相思之痛苦,更善于融化典故和神话,清新自然,如同己出,没有半点雕琢之痕迹,这就是这首无题诗在艺术构思上的特色,因而最富有艺术魅力,吸引着各个时代的读者反复吟味。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以往注释家大致认为这是一首寄寓政治的抒情诗,借一位待嫁姑娘爱情失意的独白来托喻自己政治上的失意。由于诗人请求令狐绹宰相推荐自己进翰林院受到排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