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20万吨高浓度复合肥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3781906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2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20万吨高浓度复合肥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年产20万吨高浓度复合肥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年产20万吨高浓度复合肥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年产20万吨高浓度复合肥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年产20万吨高浓度复合肥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年产20万吨高浓度复合肥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20万吨高浓度复合肥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名称与承办单位1.1.1 项目名称新建年产20万吨高浓度复合肥生产线项目1.1.2 承办单位单位名称: 单位性质: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 1.1.3 法定地址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原则和研究范围1.2.1 编制依据(1)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2000年修订);(2)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3)河南省外经贸发展促进资金使用方向;(4)行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和深度的规定要求;(5)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基础资料、技术数据。1.2.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1)依据国家行业产业政策、技术政策以及国家、行业、

2、地区发展的长远规划、工程基础资料,公正、客观和科学地论证项目建设的可行性;(2)工艺技术力求先进合理,设备选型尽量国产化,工艺布置简捷流畅,平面布局合理,以节约投资;(3)注意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卫生,选用先进可靠的技术设备,使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中,以便于改善生产条件,消除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做到文明生产;(4)节约能源,广泛采用能耗少的工艺和设备。1.2.3 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的范围(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经济意义;(2)市场前景分析与需求预测;(3)产品方案与建设规划;(4)厂址位置及建设条件;(5)工艺技术方案;(6)总图运输与公用工程;(7)节水、节能;(8)环境保护;(9)劳动保护、安

3、全生产和工业卫生;(10)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11)项目管理与实施进度安排;(12)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3)经济效益分析。1.3 承办企业概况XX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XXX年。厂址位于XXXX。公司设有东西两个厂,建有硫酸车间、精细化工车间,复合肥车间等X个车间和一个西分厂。主要产品有过磷酸钙、复合肥、各种配方肥。公司占地面积X万余m2,建有铁路专用线,现有总资产XXX余万元,年综合生产能力XX万余吨,废气等治理设施通过了环保验收。公司现有总资产XXX余万元,其中固定资产XXX万元。2007年销售收入XXX亿元。公司拥有一批专业精湛的工程技术人员,全厂XX余名职工中,就有XX名具有中

4、高级技术职称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XXX%,其中有X人是高级经济师和高级工程师。并配备了先进的检测仪器和精良的生产设备。公司建有一整套科学先进的现代化管理制度和健全的机构,包括办公室、生产科、设备科、技术科、全质办、供应科、销售科。通过了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1.4 项目提出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和经济意义1.4.1 项目提出的背景为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提高竞争力,国家颁布了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2000年修订),第十六项化工目录中专门指出要大力发展.高浓度磷复肥、钾肥及各种专用复混肥料生产和各种新型化肥的开

5、发利用。因此发展高浓度复合肥属于国家支持发展的产业。土壤是农业的基础,肥料是作物的“粮食”。化肥是当前粮食生产增长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物质支持。复合肥具有养分含量高、副成分少且物理性状好等优点,对于平衡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作物的高产稳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全国化肥试验网的测试结果:合理的氮磷钾配合,可使水稻增产40.8%,玉米增产46.1%,小麦增产56.6%,棉花增产48.6%,油菜籽增产64.4%,大豆增产17.9%。因此发展高浓度复合肥势在必行。目前,复合肥的发展具有三大趋势:第一是多品种专用化。不同作物有不同的专用肥。第二是多功能药用化。将农药和化肥结合到一起,可起到多重效果。第

6、三是高浓度长效化。这种类型肥料的应用减少了施肥用量,可提高肥料利用率,省工、省力、省时,提质增效。复合肥生产是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之一,其产品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对发展农业,提高粮食和经济类作物产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目前,我国农作物生产多施用单质肥料,施肥中氮、磷、钾比例不平衡,造成土地板结,地力下降,施肥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因此,新建年产20万吨复合肥生产线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1.4.2 投资的必要性及经济意义(1)是降低成本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我国农业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20%的人口,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这其中肥料的施用起到了近40%-60%的作用。肥

7、料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肥料的发展趋势是:高浓度、复合和长效。我国是化肥生产大国,产量和用量均居世界前列。但化肥利用率确远低于世界先进水平。这既浪费了大量的财力和资源,又造成了不应有的环境污染。近年来,各种长效专用复合(混)肥,具有营养全面,配比合理、针对性强、肥效期长,利用率高,作物增长幅度大等优点。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2)是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快速发展的需要新建年产20万吨高浓度复合肥生产线项目,是一个经济环保效益显著,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高附加值项目。项目建成后,有利于增加企业效益,使公司的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得到提高。项目建成后,年产高浓度复合肥20万

8、吨,新增销售收入XXX万元,年平均新增净利润XXX万元,年平均上交税金总额XXX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XXX%(税前),投资回收期XXX年(税前)。(3)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XX市有耕地面积40余万公顷,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是我国的农业大省,粮食产量和人均占有量都居全国前列。目前本地产化肥不足需求的1/3。大部分需从外省运入,运距远,运输费用高,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而且供应也不及时,对农业发展存在潜在威胁。因此实施高浓度复合肥项目,与单一组份尿素、合成氨等相比,可以获得更多的加工附加值,能为企业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不仅促进企业自身的良性发展,而且可带动配套企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使本企业在

9、持续发展的同时,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1.5 研究结论本项目年产高浓度复合肥20万吨,市场前景广阔,建设规模适当,主要原材料供应充足,建设条件优越,供水、供电方便,污染少、治理措施可靠,劳动力来源充足,投资合理,效益可观,项目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技术经济上可行。第二章 市场需求预测及建设规模2.1 产品前景分析复合肥具有养分含量高、副成分少且物理性状好等优点,对于平衡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作物的高产稳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施用复合肥是今后农用化肥的发展方向,发达国家复合肥施用量为化肥总量的70%以上,而我国目前复合肥的施用量仅占化肥总量的20%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我国是一个拥有

10、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人均耕地面积很小,要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就必须大幅度提高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而增加高浓度复合肥的使用量是提高农业产量的关键措施之一。因此发展高浓度复合肥,尤其是系列产品:含微量元素、含农药、含激素的专用型复合肥料,含磁,含生物菌缓释绿色环保复合肥料等多品种、多等级肥料,是发展方向。2.2 产品需求预测近几年中国化肥消费总量在41504300万吨(折纯),每年需进口化肥弥补不足,历年进口化肥实物总量在1300多万吨,2003年实际进口各种化肥约1137.7多万吨(实物),其中NPK复合肥进口224.397万吨(配额为298万吨),而2003年中国出口各类化肥(实物)443.

11、5万吨,(其中尿素217.7万吨,DAP69.7万吨,)。如按我国现行种植结构来计算,全国氮、磷、钾肥合理消费量应分别为2483.6万吨,1276.90万吨和958.6万吨,总量达到4719.10万吨(折纯),但因用肥习惯,各地气候条件,特别是农民经济收入条件的限制,近几年用肥消费量远低于预期消费水平。但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我国化肥用量将逐年提高。复合肥有多种养分,对农作物可产生联合效应,NPK复肥的养分含量可根据农作物和土壤条件不同需要,进行科学的比例调节,因此,其肥效比施用同等量养分单一肥料的肥效要高1015%。与低浓度肥料相比,可大大节省包装、贮存、运输和施用方面的费

12、用,越来越受农民的欢迎。由于作物品种多样性提高,施肥技术的进步,化肥复合率增加,单质肥单独施用比例下降,复合化,配方施肥成为发展方向。测算到2010年,国内的化肥施用量将达到6076万吨,2007年,国内的复合肥施用量为1503万吨,复合化率为30%,按照农业部的部署,要求到2010年国内的化肥的复合化率要到50%,即三元复混肥需求量约为1700万吨(折纯),其中三元复合肥900万吨(折纯)。如果按照此要求测算,那么未来三年内国内的复合肥需求年均增长率26.4%,如果按40%和35%的复合化率来计算,其年均增长率将达17.4%和12.3%,因而,综合考虑我们预计未来复合肥需求增长在20%左右,

13、复合肥发展前景乐观。2.3 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项目建设内容及生产规模:新建年产20万吨养份为45%高浓度复合肥生产线2条,氮、磷、钾比例为15:15:15。其中,含氯和不含氯复合肥各10万吨。产品主要面向当地及全周边省市市场。第三章 厂址位置及建设条件3.1 地理位置汤阴县地处豫北平原,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适宜,京珠高速公路汤阴出口紧邻厂区,京广铁路107国道、鹤台公路纵横于厂区周边,北有安阳,南有新乡等化工生产基地,东有油城濮阳,西有煤城鹤壁,交通四通八达,物质集散十分便利。生产复合肥所需原材料、燃料及公用设施等资源十分丰富,能足以保证供给。3.2 厂域自然条件最冷月平均气温:-2.4最热

14、月平均气温:26.8极端最高气温:41.7极端最低气温:-21.7夏季主导风向:南风冬季主导风向:北风夏季平均风速:2.2m/s冬季平均风速:2.2m/s年平均降雨量:582.3mm最大积雪厚度:16cm最大冻土深度:34cm地下水位:68m地震裂度:8度3.2.1 工程及水文地质条件据中国地质研究所中国土地构造图载:本县地质构造属汤阴地堑。西有青羊口断裂,东有汤东断裂。由于岩层错动,使第三纪湖相(泥灰岩等)和河湖相(砂砾岩等)上升为丘陵,形成县境西部五里岗和东部火龙岗。中间下沉充填巨厚的第三纪沉积物和第四纪河流相冲积物。县境内从南到北,有永通河、汤河、羑河等季节性河流,先后分别在中部和东部汇

15、入卫河。全县地下水、平原地区属第四纪松散含水层;丘陵属长三纪风化岩石与裂隙水,浅层地下水可采量为9997万立方米。3.2.2 地形、地貌、地震本县地处太行山南麓,华北平原与太行山过渡地带。全县以平原为主,地势西部、南部高,北部、东部低,坡度在1/2001/2000之间,由平原和两岗组成。据华北地区地震资料记载,近600年来涉及本县影响裂度达四级以上者有20次之多。据河南地震局(87)豫革字长012号文关于使用河南地震烈度区图的通知,本区地震烈度为度。3.3 厂内基础设施条件(1)供水:年产20万吨高浓度复合肥生产线的尾气洗涤水将循环利用,生产装置用水量每小时68吨,主要为造粒用水及锅炉蒸汽用水。工厂现有深井2眼,总供水量120立方米/小时,现有供水能力能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2)供电:本项目所用电源由汤阴县电业局供给,项目实施地点距离供变电中心仅有1500米,35千伏高压线横跨厂区,进厂电压10千伏,架空线进厂。本装置生产过程系连续性生产,为三级负荷,用电总功率约1200千瓦。目前工厂现有500千伏安变压器2台,负责向老装置区供电,尚有300千伏安的富余,项目需新增500千伏安变压器2台,才能够满足项目用电需求。(3)供汽:本项目生产过程中需对原料进行加热,因此需增加2台4吨锅炉。3.4 原材料供应有保证年产20万吨高浓度复合肥生产线,所需原材料主要有磷酸铵、氯化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