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模板.docx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3780953 上传时间:2023-08-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模板.docx(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模板 学问与力量 把握教材中消失的根本人物、大事、时间;熟悉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力量;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力量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育; 3、口头表达力量的熬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缘由。 重点两汉经营西域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制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以争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授课过程 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二、导入新课:今日我们一块学习第17课两汉经营西域和丝绸之路 三、讲授新

2、课: (1)张骞出访西域: 1、西汉时期,人们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治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心政府的开头。 (2)丝绸之路: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3)班超经营西域: 1、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访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头。 四、小结。展现课件学问点汇萃 五、作业 附:板书设计 一、张骞出访西域: 1、把甘肃玉门关

3、和阳关以西,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出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治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心政府的开头。 二、丝绸之路: 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三、班超经营西域: 1、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访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头。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二 【教学目标】 1、学问与力量 把握科举制度创立和完善的过程; 了解与科举制有关的进士、明经、殿试、状元等相关历史名称和学问点。 理解科举制的创立对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4、及对后世中国产生的巨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争论归纳,使学生熟悉到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心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重要制度,影响极为深远,从而引导学生不断探究,沟通学习心得,培育合作意识。 通过角色扮演,借助图片、图表、历史文献等帮助,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制造性思维得到发挥,线索更加清楚,使学生真正走进课堂,产生历史认同感,体验学习的欢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熟悉到科举制的创立有利于加强封建统治,对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训练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科举制创立和渐渐完善。 2、难点:科举制度的影响 【教学方法】 1、角色扮演,分组争

5、论。 2、师生互动,让学生参加历史教学,培育学生共同学习、合作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人云:人生有四大喜事。那么是什么呢?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我们今日就谈谈其中的一件喜事那就是金榜题名时,提到金榜题名时,我们立马就会想到考试,我们每个同学可谓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我们知道考试是今日社会对人才的一种较为公正选拔方式。那我们知不知道在古代社会是如何选拔人才的呢?由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科举制的诞生 1、诞生的背景:魏晋时期按门第出身的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创立前,土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是做高官的根本条件。也就是说要做高官必需同时具备本人要出自高门权贵家

6、庭。还必需有地方官员和高门权贵推举。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是不能做高官的。这样选拔官吏的实权并没有掌握在朝廷手中。) 2、科举制在隋朝的诞生与哪两位皇帝相关?分角色表演隋文帝、隋炀帝时期的读书人,介绍自己所处时期的选官制度和形式,概括总结文帝和炀帝分别为科举制诞生做了哪些奉献? 3、争论:科举制的诞生的作用。教师总结科举制与它的本质区分是:一般读书人和贫困人家的子弟可以自愿报名参与官府的考试,这样就扩大了选官范围,选官权力也就牢牢掌握在中心手中。那么我们现在就来学习科举制的创立。 过渡:隋朝科举制虽然规模不大,还不完善,但却有着重要意义。那么,科举制在唐朝是怎样完善的? (二)科举制的完善 1、唐

7、时科举考试的科目以哪两科最重要?常设考试科目:秀才、明法、明书、明算、明字、三史科、开元礼科。以进士和明经科最为重要。 2、唐朝科举制的完善与哪些皇帝有关? 唐太宗时,扩大国学规模,扩进学舍,增加学员,考中进士第一名,称状元。 武则天时,大力提倡科举,进行殿试,不仅有文举还开设武举。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主要考试内容 进士及第是一种高荣誉,人称“登龙门”。新进科进士聚拢在京城长安曲江参与国宴,在曲江垂帘观看。高门权贵也云集于此选择新科进士做女婿。新科进士们附诗抒情、春风得意。 (过渡):我们现在学习了这么多,请大家争论一下科举制对当时和后世及对整个世界文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三、科举制的影响

8、 (1)改善了用人制度,对社会进展有进步意义。 A、科考形式是封建时代所可能实行的最公正的人才选拔考试。 B、他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扩大了唐朝以后封建统治的阶级根底,为封建统治阶级不断注入新奇血液。 (2)促进了训练事业的进展 (3)开创了整个社会读书求学的良好风气。 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和唐文化的进展,造就一批诗人,推动古文运动和传奇小说进展,使唐文学到达很高水平。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三 【教学目标】 1、学问与力量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把握吐蕃的社会进展及与唐朝的关系,了解回纥、粟末、南诏的社会生活及与唐朝的关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

9、民族政策的特点、消失这种政策的缘由及影响,培育学生归纳力量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力量。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吐蕃的进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难点是唐太宗的“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态度。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 历中原地区的很多统治者与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冲突重重。但在唐朝初期,却有一位皇帝深深地赢得了北方各民族地拥护。在这位皇帝生前,各族首领尊奉他为各族首领“天可汗”,这位皇帝是谁?他为什么获得各族的敬重?唐朝与哪些民族保持了怎样的关系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第5课。 3、讲授新课 唐朝的哪两位皇帝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机构? 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

10、主 1、吐蕃的风俗习惯 (1)生活的地区:青藏高原一带。 (2)生产:游牧为业,有的以农耕为生。 崇尚战功,军法很严,战时前队皆死,后队方进。以战死为荣,几代都战死的被视为高门大族。 赞普藏语,意为有权势的君王,沿用为吐蕃国王的专称。 2、文成公主入吐蕃 (1)介绍松赞干布。 (2)学生思索并答复: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维护了和平,增加了友情 亲密了双方经济文化沟通 3、金城公主入吐蕃 出示材料: “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的书信: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思索:为什么吐蕃赞普要自称外甥,又说是先皇帝的舅宿亲?由于金城公主嫁

11、给尺带珠丹,所以唐朝皇帝是他的岳父,他自称为外甥;而他的前辈松赞干布曾娶文公主,所以唐朝皇帝又是尺带珠丹的舅家。 二、回纥、靺鞨、南诏的兴起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四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匈奴在我国历的奉献。培育学生综合归纳的力量;经济根底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熟悉。 2、过程与方法 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育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力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到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重点和难点 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的事例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以争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12、授课过程 一、教师可以导入框中的歌谣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匈奴 1、匈奴的首领称为单于 2、秦末汉初,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 2)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得成功。 3)昭君出塞: 公元前1世纪匈奴分裂,其中一部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汉元帝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沟通,作出了重要奉献。 4)东汉时,匈奴分为南北两部,东汉明帝派窦固、窦宪攻击匈奴,取得成功。 三、小结:列举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的事例 1)西汉初年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 2)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

13、得成功; 3)公元前1世纪匈奴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 4)汉元帝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沟通作出了重要奉献; 5)东汉明帝时,派窦固、窦宪攻击匈奴,取得成功。 四、作业:举例说明两汉与匈奴的关系。 附:板书设计 一、匈奴 1、匈奴的首领称为单于 2、秦末汉初,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 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 三、昭君出塞:公元前1世纪,汉元帝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 四、东汉明帝派窦固、窦宪攻击匈奴,取得成功。 五、列举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的事例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五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经济进展为我国两汉盛世奠定根底。培育学生综合归纳的力量; 使学生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根底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