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文学2复习.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3776116 上传时间:2023-12-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文文学2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古文文学2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古文文学2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古文文学2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古文文学2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文文学2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文文学2复习.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古代文学 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一、名词解释:(一)建安七子:曹丕典论论文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为“七子”。其中王粲、刘桢的成就最突出,锺嵘诗品列之于上品。诗歌特点“雅好慷慨”、“志深笔长”、“梗概多气”。(二)、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他们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文章创作上,以阮籍、嵇康为代表。二、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曹操诗采用乐府古题写时事。三、曹丕最著名的作品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此诗写一个女子在不眠的秋

2、夜思念淹留他乡的丈夫,情思委曲,深婉感人。翻译:秋风萧瑟,天气转凉, 草木的叶子纷纷飘落,白露已然变成寒霜, 燕子和大雁也成群结队地飞向南方。 思想你远游异乡满腹愁肠, 不愿旅居在外总想回归故乡。 那你为什么还久久地留在他方? 我孤苦寂寞独守空房, 忧上心来思念你不能忘怀, 不知不觉泪水已打湿了我的衣裳。 取过琴弹起一曲清商悲音, 伴着琴唱出的是低微的短歌, (琴声也排遣不了我的满怀忧伤,) 陪伴我的只有床上明亮的月光。 (抬起头望星空,) 只见银河转西,长夜漫漫, 牛郎织女在两岸望眼欲穿, 你们倒是有什么罪过呀, 为什么被分隔在银河两边!赏析:一(1、2、3)感秋。从物候的变化写秋的来临,即

3、分别从天气候、植物候、动物候几个方面写秋风寒霜、叶落雁归,描绘出一幅肃杀、凄清的秋景图,既点明了时令,描写了环境,又渲染了气氛,为全诗奠定了忧郁、悲凉的感情基调。二(4、5、6)盼归。紧承上一层,写盼望丈夫归来的急切心情,点明抒情主题。然而不直抒胸臆,却先宕开一笔,从对方反写游子怀乡,惆怅思归。这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一种抒情方式,明写丈夫恋乡思归,实写自己一日三秋的盼归之情。末句顺势表达出情深意切,爱恨交集,因爱生恨,因思生怨的复杂心理。 三(7、8、9)思君。由上层写对方转写自身,极写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把忠贞不渝又百无聊赖,满腹思念却无处诉说的愁苦、凄楚、忧郁、幽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凄婉动

4、人。 “泪下”而“不觉”,正是动情之处。“沾衣裳”则突出了相思之苦,忧愁之深。这一句活画出那种只有自悲自叹,黯然垂泪的无奈情形,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四(10、11、12)遣愁。这种悲苦的心情实在难以承受,无奈之中,拿过琴弹起一支琴曲,这不是一般欢娱时的消遣,而是极度悲愁而又无以消解时的排遣。琴声与心声交相感应,心声即琴声,琴声亦即心声。然而遣愁的结果却是愁思难消“明月皎皎照我床”一句营造出一片清冷、空寂的氛围,表现了思妇惆怅、寂寞的心情,既是写景,又是暗示借琴遣愁的结果。五(13、14、15)恨天。承上层,由室内月光写到室外星空,由星空写到银河,由银河自然地到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牛郎、

5、织女彼此相爱却被分隔银河两岸,每年只能在七夕相聚一次,这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浪漫而凄美的神话爱情故事。四、曹植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白马篇此诗赞赏幽并游侠儿的高超武艺和爱国精神,寄托了诗人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憧憬。后期诗歌,主要表达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其内容有四类:1、 对自己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愤懑。如野田黄雀行:“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张设罗网的人见到黄雀是多么欢喜,少年见到挣扎的黄雀不由心生怜惜。此诗如同天真的童话,诗中以鹞和罗网代表恶势力,黄雀象征受害者,少年则代表曹植的理想。写出了恶势力的强大,朋友的无辜受害以及自己的无能为

6、力。诗以幻想结束,表达了作者的愿望。2、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如:七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对曹丕的绝情寡义表示愤慨,流露出无限凄惶之感。此诗感情凄婉。意味深长。3、述志诗。如杂诗“仆夫早严驾,吾行将远游。远游欲何之?吴国为我仇。将骋万里途,东路安足由。”表示愿、为伐吴效力,但报国无门。4、游仙诗。曹植在现实中处处碰壁,深感时光流逝,功业无成,幻想在神仙世界中得到解脱。如:远游篇“仙人翔其隅。玉女戏其阿。”诗中描绘的神仙境界,皆明净、高洁,实际上是诗人理想世界的象征。曹植的诗的确如锺嵘诗品说:“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成为当时诗坛最杰

7、出的代表。五、王粲七哀诗翻译:长安城上空已是黑云乱翻,李傕等人在这里制造祸端。我忍痛告别了中原的乡土,把一身暂托给遥远的荆蛮。送行时亲戚眼里噙着泪水,朋友们依依不舍攀着车辕。走出门满目萧条一无所见,只有堆堆白骨遮蔽了郊原。一个妇人面带饥色坐路边,轻轻把孩子放在细草中间。婴儿哭声撕裂母亲的肝肺,饥妇洒泪走去不忍回头看。“我自己还不知死在何处,谁能叫我们母子双双保全?”我不等她说完就策马离去,不忍再听这样伤心的语言。登上霸陵的高地继续向南,回过头我远望着西京长安。领悟了下泉诗的情感,不由得独自伤心叹息起来。“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这两句写社会的动乱。诗人正是在这种动乱之中离开长安的,这里交代了

8、诗人离开长安的原因。 “复弃中国去,委身適荆蛮。”这里点出诗人离开长安以后的去向这个“复”字不仅表现了眼前凄楚的情况,而且勾起了悲惨的往事,蕴涵着无限的感慨和哀伤。“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写离别时的情景,诗人描写送别时的表情和动作,固然是为了表现诗人和亲戚朋友的深厚感情,更重要的是制造一种悲惨的气氛,使人感到这是一场生离死别。“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见到的是累累的白骨,遮蔽了无垠的平原,诗人以惨绝人寰的事例深刻地揭露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鲜明而生动,催人泪下。“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这表现了诗人的哀伤和悲痛。“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下泉人”,指下泉诗的作者。面对着汉

9、文帝的陵墓,面对着动乱的社会现实,诗人才懂得下泉诗作者思念明王贤君的急切心情,因而从内心发出深深的哀叹。王粲的诗歌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刘(29页)许为“七子之冠冕”六、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阮瑀的驾出北郭门行七、蔡琰五言体的悲愤诗较可信。八、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1、政治理想的高扬东汉末年的动乱,即使建安文人饱受乱离之苦,也激起他们的政治热情,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成为他们共同的追求。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天下为己任,其政治理想最有代表性。造成当时诗歌“雅好慷慨”、“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特点,“慷慨”一词为建安诗人所用,如: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悲风”这个意像也常出现,如阮瑀诗:

10、“临川多悲风”。这种悲凉慷慨的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2、人生短暂的哀叹面对短暂而多艰的人生,建安诗人采取了三种不同的态度:第一是单纯的哀叹,如刘桢诗“天地无期竟,民生甚局促。”第二种是慨叹岁月短促、功名未立,却努力追求。如曹操的短歌行。第三是努力突破天命的限制,在有生之年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如曹操龟虽寿3、强烈的个性表现建安诗人在诗歌创作时,另辟蹊径,努力展现自己独特的风貌。如曹操诗古直悲凉,气韵沉雄。在诗体的运用上,也各具匠心。曹操的四言诗独擅一时。在诗歌语言方面,曹操、阮瑀、陈琳诸人较为朴质。4、 浓郁的悲剧色彩曹操诗“悲凉”,曹植诗“颇有忧生之嗟”,建安诗人处于时代的交汇点上,都敢于正

11、视苦难的社会与人生,勉励自己及他人惜时如金,赢得不朽的名声。九、阮籍代表作咏怀诗八十二首。诗的风格隐约曲折,“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厥旨渊放,归趣难求”赠秀才入军诗共十八章,成就最高。第二章 两晋诗坛一、陆机、潘岳是西晋诗坛的代表,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潘为代表的西晋诗风。二、在诗歌技巧方面,陆机、潘岳诸人等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形成了与汉魏古诗的艺术风貌繁缛。繁缛,本指繁密而华茂,后用以比喻文采过人。繁,指描写繁复、详尽,不避繁琐;缛,指色彩华丽。三、与汉魏古诗相比,太康诗风“繁缛”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如陆机的拟古诗,是华丽藻饰的代表;1、描写由简

12、单趋向繁复,以陆机的猛虎行为例,他的拟作大大地丰富了原作的内容,文辞委婉曲折;2、 句式由伞行趋向骈偶,例如陆机的名作赴洛道中作二首。总之,追求华词丽藻、描写繁复详尽及大量运用排偶,是太康诗风“繁缛”特征的主要表现。四、左思曾以三都赋名镇京都,但奠定其文学地位的,却是咏史诗八首。五、左思咏史诗的内容主要是寒士之不平及对氏族的蔑视与抗争。六、钟嵘诗品置左思于上品,评其诗曰:“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之致。”他的诗多引史实,故曰“典”。借古讽今,对现实政治持批评态度,故曰“怨”。而借古讽今又能做到深刻恰当,故曰“精切”。她的诗能起到讽喻作用,故曰“得讽谕之致”。七、兰亭之会: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

13、之与朋友们于会稽聚会,此次聚会名流荟萃,规模宏大。与会者多达四十余人,聚会的目的主要是欣赏山水,饮酒赋诗。为了增加趣味,采取流觞赋诗的方法,流觞所至,即席赋诗。王羲之写的兰亭集序使得兰亭之会在后世享有盛名。八、玄言诗兴盛于东晋,一方面是魏晋玄学及清谈之风兴盛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与东晋政局及由此而形成飞士人心态有关。九、玄释合流,给东晋玄言诗人的思想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思想上,支遁注逍遥游之新义,为众人所接受。东晋士人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又处于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环境中,没有采取老庄以至阮籍、嵇康那样鄙弃功名、追求自然的生活方式,而是追求“心隐”,无论在朝在野,只求适意而已。以优雅从容的风度,过着风流

14、潇洒的生活。当时方内名士与方外高僧五不追求这种生活方式,而这一生活的主体,便是山水、清谈和诗酒风流。东晋玄言诗便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发展的。第三章一、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是陶渊明思考人生所得出的两个主要结论,也是他人生的两大支柱。由于他的吟咏,酒和菊成为陶渊明的象征。二、陶渊明诗歌主要可以分为5类: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三、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田园诗是陶渊明为中国文学增添的一种新的题材,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人。1、他的田园诗有的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或春游、或登高、或采菊于东篱,以及日见茁壮的桑麻,无不化为美妙的诗歌。如归园田

15、居其一:守拙与适俗,田园与尘网,两相对比之下,诗人归田后感到无比愉悦。眼之所见耳之所闻无不惬意,南野、草屋、榆柳、远村、近烟等一切经过陶渊明点化也都诗意盎然了。“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远一近,“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以动写静,简直达到了化境。2、他的田园诗有的着重写躬耕的生活体验,这是其田园诗最有特点的部分,也是最可贵的部分。归园田居其三,是这方面的代表作。“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是一个从仕途归隐田园从事躬耕者的切实感受,带月荷锄、夕露沾衣,实景实情生动逼真。而在农耕生活的描写背后,隐然含有农耕与为官两种生活的对比,以及对理想人生的追求。3、他的田园诗是写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的凋敝。如归园田居其四:“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人,此人皆焉知。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馀。”通过这些诗可以隐约地看到,在战乱和灾害之中农村的面貌。四、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1、情、景、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