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于丹〈论语〉心得》之心得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3770609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于丹〈论语〉心得》之心得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读《于丹〈论语〉心得》之心得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于丹〈论语〉心得》之心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于丹〈论语〉心得》之心得(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于丹论语心得之心得读于丹论语心得之心得前言:关于读于丹心得的几篇文章,已经写出来几年了,一直放在电脑里,没有拿出来发表。主要原因还是觉得写的不太好,想改。但是时间太久,自己觉得要写的东西太多,顾不到改它了,况且时过境迁,再花很多时间去改,恐怕也不妥当,就原样发表吧,不对之处请读者指教。【正文】继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讲三国闻名于世之后,又一颗新星北师大教授于丹也因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论语而冉冉升起。他们的书也正在热卖。其实央视百家讲坛已经播出了多年,在坛上讲课的专家、学者也不计其数,为何独有他们更火红呢?我想除了他们所讲的内容是家喻户晓的以外,在易中天恐怕是三国的故事,一般的老百姓都是从三国演义上

2、所知,有人讲三国的真人真事那么自然引起了群众的关注。而在于丹那么不只是听故事,找真实,其内在的原因,只怕是要归结到人生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方面了。论语,人人皆知是孔子的语录,在旧的私塾里是孩子们必读的。尽管比拟通俗,其实在儒家经典里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它是儒家思想的始祖,不管是汉代的董仲舒疾呼“废黜百家,独尊儒术,还是宋人程颢、程颐倡导的“存天理,去人欲,都是孔子“仁说的扩展。关于“仁说,任继愈先生有一段概括地描述:“儒家之学,只是一个仁字。只有体会到仁的真义,才能以天下为一家、中国为一人,才能把人家的痛苦当作自家的痛苦,与别人的生活不是分隔的而是相通的。这样,宇宙人生才不致分成两片,因为它本

3、来就是一个整体。存此仁,即是忠,把此仁推广,即是恕。忠是仁之体,恕是仁之用。所以说,忠因恕见,恕出忠出。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广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再推而至于博施济众,万物各得其所,以至于位天地育万物,这都是恕的事。尽心以行,诚敬以守,无时无地不在推广此仁之心,这就是忠的事。任继愈禅学论集P.164但是“二程的以理学为核心的儒学比孔子当初所倡导的仁却走得更远了。儒家学说或者说儒教,早在“五四时期已得到了深刻的批判,为什么八十多年后的今天又来重提呢?我想大略有两个原因:一是如果孔子的学说不加以扩展,原汁原味的拿来,恐怕有用的东西所占的分量要比后来“新儒家New-Confucianis

4、m见任继愈禅学论集P.171即“二程、朱熹理学理论中所占的分量要多。因此,从孔子的论语中剔除糟粕以后,可以吸收较多的养分,以为今用;二来恐怕也是顺应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潮流。论语出现在中国古代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型时期,其中除了阐述“礼的标准以外,也还有许多有用的成分,和谐就是其中之一。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也就是说,礼的推行和应用要以和谐为贵。当然。“礼是当时的行为标准,与今天的道德标准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今天要建立和培育新的道德标准也必须有一个和谐的环境,这一点是共同的。不过,孔子不仅倡导“和为贵,而且指出“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就是说,和是有原那么的

5、,不能为和而和,必须以礼为指导原那么。今天,“和是有原那么的也是必然的要求。孔子还提出了“信的概念。于丹引用了孔子的一段话: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于丹论语心得P.10这一段话不仅是指出“民的重要,同时也提出了“信的重要。今天,要建立和培育新的道德标准,使人民确立这种信念,并且自觉遵守这一标准,人人在这个标准内行事,违反法律的事自然也就少了。所以人民的信念是首要的。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条重要原那么就是“以人为本。培育文明道德风气应当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标准。标准建立了,并且教育官员与人民都去遵守它,则,道德失范、违章违法、刑事犯罪的人自然就少了。所以孔子说:“以约失之者,鲜矣。近些年,国学热在中国大地兴起,传统文化典籍备受推崇,不但大学里开设了国学课程,不少地方也开始出现私塾教育。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讲座、活动,十分火爆。于丹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电视媒体,解读被誉为中国人圣经的论语,当然会火起来。从这些看来,于丹论语心得的出现,是否意味着某种意义上的道德回归呢?2008年1月9日于寓中书斋2008年3月9日发表读于丹论语心得之心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