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教育原则.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3770120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里教育原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心里教育原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心里教育原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心里教育原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里教育原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里教育原则.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为了使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成效,应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1)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2)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小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3)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4)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地结合起来。(一)因材施教原则不同小学生在能力、性格、兴趣、家庭背景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的个别差异。心理的个别差

2、异不仅表现在个体间可能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而且表现在同一特点在不同人身上有不同的发展水平。正因为不同个体在心理上存在着个别差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针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对不同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如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低年级儿童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发展,但具体形象思维还占相对优势;而到了中高年级,由于知识经验的积累,儿童逐渐掌握了越来越多的概念、规则,其抽象逻辑思维也有了较快的发展,教师可以向他们传授一些寓意较深的抽象概念

3、,但在解决复杂问题时,他们还需要借助感性直观经验的支持。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内容和方式要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的特点。二是小学生的个性特点。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历程不尽相同,其个性特点也是千差万别。如有的学生自尊心较强,有的则大大咧咧,对前者老师稍重一点的批评他们都难以接受,会伤心难过很久,而后者往往把老师的批评当作耳边风。作为教师,除了要把握小学生共同的年龄特点外,还要争取了解每个学生的独特之处。每个学生都需要教师的理解、关心、信任与肯定。只有具体了解每个小学生的个性特点,针对不同的个性特点进行心理教育,才能收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的效果。三要根据小学生的各种表现特点来进行教育。

4、每个小学生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他们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有的学生擅长这个科目,有的擅长另一个科目,有的虽然考试成绩不好,但也许擅长音乐、体育,有的学生心地非常善良、乐于助人但是,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很多老师还是单纯根据小学生成绩的好坏片面地看待他们,把他们分成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生几大类,这无疑是不利于其心理健康的。这里所说要根据小学生的表现特点来进行教育,是指要充分发挥不同学生的优势,帮助他们弥补不足,对不同表现的学生的教育方法应有所不同。(二)面向全体学生和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的原则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为根本目标。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需要强调的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医疗卫生部门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它不仅是帮助那些有焦虑、多动、厌学等心理障碍的小学生,而且更应是面向全体小学生的教育,必须坚持以全体小学生为教育对象。面向全体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授课或讲座,广泛普及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使小学生在心理困扰产生初期就能够及时解决问题,以减少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率,提高小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教育要促进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

6、。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兼顾他们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不应有所偏颇,如过分重视小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忽略了他们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也不应单纯强调个性而忽略了认知能力。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在帮助小学生更好地适应环境和求得发展时,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应从个体心理发展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去考虑,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三)主体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全体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学生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因此,在教育中要遵循主体性原则,不管何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都必须要以小学生为出发点,使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与学科教学相比,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之间的内在联系更为密切。从内容上看,学科教学是按某门学科的逻辑来设计的,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按学生特定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发展规律、特殊的心理行为问题来组织安排的,这显然是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的。离开了学生主体,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部内容将会失去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