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教材必修生物实验探究类和类专题复习.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3767712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教材必修生物实验探究类和类专题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课标教材必修生物实验探究类和类专题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课标教材必修生物实验探究类和类专题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课标教材必修生物实验探究类和类专题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课标教材必修生物实验探究类和类专题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教材必修生物实验探究类和类专题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教材必修生物实验探究类和类专题复习.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教材必修生物实验探究类和调查类专题复习一考纲要求的实验二、基本题型(共五种)1、分析结论型(常考)2、设计预测型(常考)3、问题假设型 4、评价修正型 5、模仿创新型三、设计探究和验证性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一定要设置对照。2、遵循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3、注意实验操作步骤的前后顺序要有逻辑性,步步有理,环环相扣,各步骤要严密、完整。4、注意确定实验结果的观察、记录、分析和结论,确定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内容和合适的观察方法,最后对结果作出科学的解释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四对照实验对于对照实验,一个实验可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单一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单一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并

2、确保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只有单一变量不同,而其他的因素都是相同,如果实验结果出现差异,就是单一变量引起的,从而得出结论。通过设置对照实验,既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五常用的对照类型有以下几种:1、空白对照:对照实验是不加单一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如“DNA的鉴定”实验中,取两支试管,其中一支加入单一变量DNA,而另一试管不加入DNA作为空白对照组。2、自身对照: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不另设对照组。“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是一个典型的对照实验:实验处理前的对象为对照组,实验处理之后的对象为实验组。3、条件对照:给实验组某种处理,给对照组另一条件的筛理。

3、如“验证甲状腺激素促进幼小动物发育”的实验,设置了三组,甲组是饲喂时添加甲状腺激素的蝌蚪(实验组);乙组是饲喂时添加甲状腺激素抑制剂的蝌蚪(条件对照组);丙组是对蝌蚪不作任何处理(空白对照)。4、相互对照: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利用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如“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实验中,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速度相互对照。在“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与观察”实验中,胚根不同朝向的玉米或小麦种子相互对照。【学生情况反馈】(注:此处由学生填写,反映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障碍)1学生反应难以理解的知识2学生反映不会做的试题类型六考点解析考点一: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实验原理: 某些半透膜(如动

4、物的膀胱膜、肠衣等),可以让某些物质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或者(玻璃纸)水分子可以透过,而蔗糖分子因为比较大,不能透过。可以用半透膜将不同浓度的溶液分隔开,然后通过观察溶液液面高低的变化,来观察半透膜的选择透过特性,进而类比分析得出生物膜的透性。实验目的:()说明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尝试模拟实验的方法方法步骤:(1)取两个长颈漏斗,分别在漏斗口处封上一层玻璃纸。(2)在A漏斗中注入硫酸铜溶液,B漏斗中注入蔗糖溶液,并加入少许红墨水,使其略呈红色。(3)将两个漏斗分别浸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在两漏斗的液面处做标记(4)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烧杯中蒸馏水颜色的变化及长颈漏斗的液面变化,并

5、将观察到的结果设计表格进行记录。、讨论题:(1)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答:由于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多于从长颈漏斗渗出的水分子数量,使得管内液面升高。(2)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管内的液面还会升高吗?答:用纱布替代玻璃纸时,因纱布的孔隙很大,蔗糖分子也可以自由通透,因而液面不会升高。(3)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会怎样?答: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相等时,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等于渗出的水分子数量,液面也不会升高。5. 例题分析与习题训练: 例题:下图中甲、乙两图是渗透装置示意图,丙图是根毛细胞示意图。请根据甲、乙、

6、丙三图回答下列问题:(甲图是发生渗透作用的初始状态,乙图是发生了较长时间的渗透作用之后达到平衡的状态 (1 )典型的渗透装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_(指明甲图中相应部位); _。 ( 2 )比较甲图中 和 处溶液浓度的大小:_。 ( 3 )丙图中 为_,甲图中的 相当于丙图中的_ 它与丙图中相应结构的区别是_。 ( 4 )若把毛细胞放在 30% 的蔗糖溶液中,它会出现_,再放入清水中,它又出现_ 。 ( 5 )若把毛细胞放在 90% 的蔗糖溶液中,它会出现什么变化?_ 。过一段时间再放入清水中,此时根毛细胞与上题中放入清水中的变化一样吗?_为什么?_。 ( 6 )盐碱地中的植物常出现萎蔫现象,其

7、原因是_随堂练习:1.请根据下述器材设计一个实验,鉴别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写出实验步骤并分析结果。 器材:1 瓶 10% 的蔗糖溶液、 1 瓶 30% 的蔗糖溶液、250mL 的烧杯 1 个、半透膜制成的透析袋 1 个、刻度玻璃管 1 支、细线 1 根、支架 1 个。 ( 1 )实验步骤: _; _; _; _. ( 2 )结果分析: 2.某同学进行实验,甲图为实验开始状态,乙图为实验结束状态。请在乙图所示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实验,探究蔗糖的水解产物能否通过半透膜。增添的实验材料: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试管、滴管、水浴锅等。(1)设计出继续实验的简要步骤: ; 。(2)预测实验现象并作出结论

8、。 3扩散作用实验装置如下图,甲、乙两管的口径相同,半透膜只允许葡萄糖分子通过,淀粉分子无法通过,当达到扩散平衡时,下列有关甲、乙两管溶液浓度的叙述,哪些正确?A甲管中水位高度低于乙管 B甲管中的葡萄糖浓度低于乙管C甲管中的淀粉浓度高于乙管 D两管的葡萄糖浓度皆为8,淀粉皆为4%考点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例1: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1、实验原理: 鲜肝提取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和Fe3+都能催化H2O2分解放出O2。经计算,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和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相比,每滴FeCl3溶液中的Fe3+数,大约是每滴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分子数的25万倍

9、。2、方法步骤:步骤注意问题解释取4支洁净试管,编号,分别加入2mL H2O2溶液不让H2O2接触皮肤H2O2有一定的腐蚀性将2号试管放在900C左右的水浴中加热,观察气泡冒出情况,与1号对照向3号、4号试管内分别滴入2滴FeCl3溶液和2滴肝脏研磨液,观察气泡产生情况不可用同一支滴管肝脏研磨液必须是新鲜的肝脏在制成研磨液由于酶具有高效性,若滴入的FeCl3溶液中混有少量的过氧化氢酶,会影响实验准确性因为过氧化氢酶是蛋白质,放置过久,可受细菌作用而分解,使肝脏组织中酶分子数减少,活性降低研磨可破坏肝细胞结构,使细胞内的酶释放出来,增加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2-3min后,将点燃的卫生香分别放入3号

10、和4号试管内液面的上方,观察复燃情况放卫生香时,动作要快,不要插到气泡中现象:3号试管产生气泡多,冒泡时间短,卫生香猛烈复燃,4号试管产生气泡少,冒泡时间长,卫生香几乎无变化避免卫生香因潮湿而熄灭3.用表格的形式显示实验步骤试管号1234过氧化氢溶液2 ml2 ml2 ml2 ml自变量(人为改变的量)90水浴加热2滴氯化铁溶液2滴肝脏研磨液因变量(气泡释放量)几乎没有较少较多很多现象(卫生香燃烧)很弱较弱较强很剧烈4. 例题分析与习题训练:例题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序号实验名称实验变量(自变量)反应变量(因变量)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鲜猪肝研磨液、Fe3+ 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

11、香燃烧的猛烈程度表示或气泡产生速度表示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淀粉、蔗糖加碘液,有无蓝色出现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温度(60热水、沸水、冰块)加碘后溶液颜色的变化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0.3g/mL的蔗糖溶液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A B C D课堂练习:下面是一些与高中生物学实验相关的实验材料与图形: 实验材料:甲菠菜的绿叶;乙紫色洋葱;丙鸡肝研磨液;丁酵母菌。(1) 请分析回答问题:如用上述有关实验材料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2) 离”、“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或酶具有催化性)”、“探究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你认为。选用的实验材料最好依次是 。在进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

12、裂”实验时,观察部位是洋葱的 ,该处的细胞大多处于A图中的 时期,A图中的 时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好时期。用图A中的字母表示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正确顺序: 。(3)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活动中,B图为实验过程中加清水后观察到的一个细胞示意图,该细胞的原生质层由其中的 组成(填写序号),此时细胞处于 过程中。 实例2: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1、实验目的:(1)初步学会探索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方法。(2)探索淀粉酶在不同温度下催化淀粉水解的情况。2、实验原理:(1)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2)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淀粉水解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中间产

13、物遇碘后,会呈现红褐色或红棕色。)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后不显色。 注:市售a-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约603.方法步骤操作注意问题解释取3支试管,编上号,然后分别注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另取3支试管,编上号,然后分别注入1mL新鲜淀粉酶溶液将装有淀粉溶液和酶溶液的试管分成3组,分别放入热水(约600C)、沸水和冰块中,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不能只用不同温度处理淀粉溶液或酶溶液防止混合时,由于两种溶液的温度不同而使混合后温度发生变化,反应温度不是操作者所要控制的温度,影响实验结果。分别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中,摇匀后,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保持各自温度时间不能太短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需要一定时间在3支试管中各滴入1-2滴碘液,摇匀后观察这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并记录碘液不能滴加太多防止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4.用表格的形式显示实验步骤序号加入试剂或处理方法试管ABCabc1可溶性淀粉溶液2mL2mL2mL/新鲜淀粉酶溶液/1mL1mL1mL2保温5min6010006010003将a液加入到A试管,b液加入到B试管,c液加入到C试管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